1、BIM為鋼結構建筑提質增速 日期: 2015年07月28日 【文字大小:大 中 小】【打印】【關閉】 宋京平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到2020年末,建筑行業甲級勘察、設計單位以及特級、一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并實現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簡稱BIM)與企業管理系統和其他信息技術的一體化集成應用;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報綠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綠色生態示范小區的新立項項目在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中,集成應用BIM的項目比率達到90%。BIM可實現信息共享鋼結構工
2、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深化設計、材料采購、制造、安裝”四個階段。作為傳統建筑的升級版,鋼結構建筑已成為大型體育場館、機場航站樓等公共建筑以及超高層建筑的首選,由于上述建筑大多是大跨度、大體積的“龐然大物”,因此,在施工中不能排除存在“超大構件、截面復雜、空間連接點多、連接定位難”等難題。中建鋼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鋼構)總工程師戴立先介紹,一個鋼結構工程的構件數量少則上千件、多則數萬件,從鋼板到零部件再到構件,其包含的管理信息量非常巨大,如果采用常規的手工登記進行管理,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錯漏較多,幾乎不可能實現從鋼板到構件的全程跟蹤。戴立先認為,鋼結構BIM技術平臺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解決了
3、鋼結構工程信息共享問題。從事不同崗位的工程管理員可以從這個模型中拿出各自需要的信息,既能指導實際工作又能將相應工作的成果更新到模型中,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筑信息做出正確理解和高效共享,從而起到了提升項目管理水平、縮短管理鏈條、提高效率、降低建造成本的作用。中建鋼構非常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他們已初步建立“專業化的信息系統應用體系、標準化的信息資源服務體系、集約化的信息化運營管理體系、云服務型的信息技術保障體系和縱深防御型的信息安全防御體系。”在軟件應用方面,基本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用目標;在硬件建設方面,根據國家機房建設B級標準建成了數據中心,實現了“總部大區制造廠與項目”三級連接
4、的環形骨干網絡。BIM可提高工作效率BIM是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維模型信息集成技術,是對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數字化承載和可視化表達。BIM作為一項引人矚目的技術,其實早就被相關鋼結構企業運用在工程實踐中。上海精銳金屬建筑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總工程師劉新華介紹,他們在南寧吳圩國際機場新航站樓施工時即將BIM技術運用到“參數下料、造型三維空間實施、各專業設計碰撞檢查、現場鋼結構與理論模型的碰撞檢查”等方面,使南寧吳圩國際機場新航站樓“雙鳳還巢”的屋面造型“天衣無縫”。無獨有偶。精工鋼構集團(以下簡稱精工鋼構)在承建湖州濕地奧體公園體育場工程時也采用了B
5、IM技術。據精工鋼構執行總工程師劉中華介紹,通過采用BIM技術對工程做深化設計,在工廠進行加工制作,到現場完成構件吊裝,用科學的管理和精湛的技術確保了施工過程中每個步驟的安全、高效、優質。中鐵四局集團鋼結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方繼介紹,該公司在承建合肥南環線鋼桁柔性拱橋的施工中即將BIM技術運用在“技術準備、工廠制造、現場安裝”3個階段,確保工程的順利完工。方繼說,一組BIM技術在合肥南環線鋼桁柔性拱橋應用前后的數據更能說明運用BIM技術的優越性。應用BIM技術前,需要10人15人花費30天40天繪制施工圖、3人5人花費5天7天統計工程量、3人5人花費7天10天審核設計圖。應用BIM技術后,只需掌握工程技術和BIM技術,8位工作人員用15天即完成建立和審核信息模型,15天完成出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