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求的日本建筑摘要/通過在日本的參觀學習,了解了日本的建筑,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很多知識,并對比了中國建筑行業的現狀,剖析了建筑業存在的問題。 /2/view-13089384.htm關鍵詞/商業環境 建筑 綠化 2007年12月10日16日,我院一行六人陪同金成房地產有關人員到日本考察,本著參觀學習的心態,我們先后考察了心齋橋步行商業街、難波城、銀座商業街、城中城、六本木新城等日本著名建筑,并和大阪的竹田設計事務所(IAO)進行了技術交流,且參觀了其在當地設計的一些作品。這次考察使我們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對我們今后的設計有很好的參考價值。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參觀的幾個建筑的情況。 到達日本的第
2、一站是大阪的心齋橋商業步行街,心齋橋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央區,難波以北,是大阪一個主要商業購物區,集中了許多屋和專賣店,商業氣氛極度濃厚自不用提,從早到晚熙熙攘攘,到處是市民和游客的人流。心齋橋是以帶有拱廊設施的心齋橋筋商店街為中心發展起來的。政府甚至將心齋橋整條步行街的頂上都罩上了玻璃頂,好讓顧客們能不受天氣的影響,盡情地享受購物的樂趣。這里大型百貨店、百年老鋪、面向平民的各種小店鋪鱗次櫛比。石板鋪就的人行道、英國風格的路燈和成排磚造建筑物的周防町筋,格調高雅。逛了一會兒,發現日本的商業街構成跟國內的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沿街的一層商鋪基本上都是那些利潤最大的行業,比如服飾、化妝品、鞋的專賣店,一
3、些快餐店如麥當勞等。 大阪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難波城,獲得日本2004年最佳建筑與環境設計獎。在廣場上向上看,我仿佛看到了一座綠意盎然的山,讓我非常懷疑它真的是一座綠山。難波城的原址是一座棒球館,位于鄰近難波火車站的一片新商業區,離機場一站之遙。開發商NK電氣鐵道公司邀請捷得公司為其設計一座對大坂產生形象具提升意義的建筑作品。對于寸土寸金的日本來說,綠化是一種很奢侈的事情,捷得因此把難波定義為公園,為擁擠喧囂的城市帶來一片綠洲。沿著一座30層的高塔,難波彰顯了一種自然生態的生活方式,空中花園、屋頂綠樹,公園直接跟大街相連,為鋼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里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人們可以欣賞成群的大樹、巖石、
4、懸崖、草坪、溪流、瀑布池塘及露臺,人們徜徉在空中花園中盡享體驗式購物的樂趣。難波公園可謂集人文、娛樂為一體的自然生態式體驗購物的杰作。一期公園面積8000平方米,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廣場與通道4700平方米。一期樹木及花草種類235種,約40,000株,土層深度最深80CM,較淺30CM。 這個項目對我們國內的商業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一個商場能否吸引人來購物,最重要的在于以人為本,營造適合人們休閑購物的環境,與綠化相結合,無疑是首選。 日本東京的六本木新城是日本森建筑公司的一個馬拉松項目,在這個項目開始的初期,許多人都對這個項目的建成表示悲觀懷疑,預測這個項目可能太大了,或者他對于日本傳統的
5、品味來說,變化太大太突然。同時人們也懷疑建造這樣一個項目的時機,因為那個時候日本正處于一個最長的衰退期。長達17年的前期運作過程,是大多數國內開發商不可能做到的。其敬業精神,為后代留下一點有價值東西的負責態度,是國內某些開發商所欠缺的。六本木新城外立面設計變化比較豐富,采用空間向上退臺的方式,與難波城有類似之處。露天廣場舞臺上設置圓形頂棚,具有強烈的聚集導向作用。通過舞臺活動,讓顧客參與互動,空中庭院綠化空間,也是讓顧客可以參與的公共空間。水晶島的設計也形成強烈的標識作用,它的內部是進出地鐵的重要通道。內部中庭設計很有特色,采用內部地面盆景綠化,而且中庭內部立面設置空中綠化花池和水幕處理,增加
6、中庭空間的動態特征。中庭上空采用透明的天棚處理,同時適度遮擋陽光直射,創造出通透宜人的空間。中庭主要通道采用曲線方式布置,讓顧客在中庭中方便購物。室內墻壁多采用仿石材裝飾,有些柱子采用不銹鋼金屬裝飾,電梯內部采用木材高檔裝飾,用料豐富,施工非常精細。頂棚出入口空間采用很多鋼架造型,營造豐富的視覺感受。 東京“城中城”,歷時6年規劃建設,于2007年3月落成,與六本木商業區隔街相望。共由6棟主要的建筑構成。在辦公、居住與商業這種復合型的都市空間里充滿了“藝術設計”的概念。原來這塊土地上的一些歷史性要素也被很好地傳承下來。 日本商業街在世界上是頗具特色的。遍布全國各地的商業街,構成了日本商業一道亮
7、麗的風景線,其中尤為著名的是東京銀座。銀座是東京最為繁華的商業街。因為在固定時間內禁止車輛通行,它又被稱作步行者的天國。以銀座大道為界,銀座分為東、西銀座。大道兩旁,高級商店和名牌老鋪鱗次櫛比,巨大的櫥窗展出最新流行的男女時裝、錦秀和服、金銀珠寶、高級裝飾以及精致的藝術品和豐富多彩的生活用品,醒目而又奇特的宣傳廣告比比皆是,銀座出售的商品多是高檔品,價格高,面向上層社會。 銀座大道后街以飯店、酒 館、小吃店居多,頗具特色的日本料理應有盡有。有專做活魚、河豚和鰻魚的,也有專做奧殿(豆腐、蘿卜、芋頭等混煮的一種菜)和蕎麥面條的,而且還有品種繁多的外國菜,如中國、法國、意大利、新西蘭菜等。除了大量商
8、店與酒店外,銀座還有數十家旅館,數目眾多的舞廳、夜總會,30多家劇院,100多個畫廊,這些都增添了銀座的繁華。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變幻多端,另有一番夜銀座的風景。在日本,銀座已成為繁華的同義語,其名稱被全國各地所使用。據粗略統計,在日本以銀座命名的商業街多達400條。 對比中國的一些房地產項目,我們實在是應該向日本學習,急功近利、浮躁是現在某些地產公司的通病,盲目的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從而壓縮設計周期、造價等,讓設計人員極力降低含鋼量,做出的項目粗糙,毫無品味可言。這是個速度至上的年代,在經濟模式的壓力下,對速度與形式主義的追求被可怕地置于進步的名義之下,在此同時許多時間卻又被浪費在重復的管
9、理環節之上,留給建筑師的時間已少之又少。然而建筑真的是個需要不斷進行思考、沉淀的創作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建筑師們該怎么辦? 中國不是沒有好的建筑師和有才華的設計人員,但卻缺乏可以沉下來思索和創新的環境。官員們忙著出“政績工程”,老板們忙著趕工期,設計師們忙著草草設計圖紙。眾人都忙著賺錢,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精心地積累、思考和設計。 完成一個建筑設計方案,歐美日等國的建筑師要花一兩年的時間,而國內往往要在幾個月內趕出來。倉促的氛圍,理論認識的混亂,使許多建筑設計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盲目性、模仿性,甚至根本就是抄襲。建筑師們沒有時間創建富有中國特色的建筑理論、創新的建筑思想或流派,缺乏自己的思想、理念
10、,常常滿足于抄襲、照搬國外的各種主義,或跟風跟時尚。加上社會上的崇洋之風,對外國設計師高報酬、言聽計從,對國內設計師壓級壓價、頤指氣使,剝奪了許多中國建筑師的創造機會,更加劇了中國建筑師隨波逐流的心態?;蔚慕ㄖ袌鰰r時拷問中國建筑師的敬業精神和良心。許多學者及專家指出,中國亟需一個“建筑文化的啟蒙”,整個社會都需要對城市建設、對建筑文化、建筑的創作規律有所了解,建立基本的、正確的概念。 有的專家還提出,中國的建設量如此之大,領導的權力和作用又很大,他們對建筑文化有所了解確實非常必要。同時,建筑師及專家們呼吁,在外來強勢文化的沖擊下,社會各界應保持冷靜的頭腦,不應人云亦云,要注重挖掘本民族的文化根源,鼓勵國內建筑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