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產非常規拓客渠道方式第一部分:機構類營銷渠道1渠道1:一手代理(含獨家代理、聯合代理與開發商自建團隊)已是“高成本、薄利潤”(勞資成本日益高漲,而平均代理點數則趨于下降:一線城市或主流項目1.0-1.2%,二線城市1.2-1.5%,三線城市1.5-1.8%,滯銷房源的點數與溢價分成等情況需甲乙雙方另議,另外,不同業態的營銷傭金略有不同)的一手代理商,或者自己搭建自己付錢的“銷售團隊”,是過門的“大老婆”,“團隊建設、進場投入、培訓、工資等”都是要先搭進來的固定成本,為了生“娃”(業績),這個渠道及其團隊,會和你同甘共苦更久。1. 先收人心,后榨業績:榨取業績,并不需要處處都扮“周扒皮”,整
2、天拍桌子不一定拍出持續穩健的業績(往往你還沒罵完,人就bye-bye了)。在嚴格的機制之外,善待、鼓勵與支持和你長期同船的人,其實能讓銷售團隊更加任勞任怨地拼命干活(老祖宗的話“士為知己者死”就是這意思了),奇正相合,方為管理王道。2. 按實際可完成業績額的110%-120%來設定基本任務:營銷管理中的目標業績設定,重要的原則是目標業績,要是“跳起來才能摘得到的桃子”。3. 給(中層)1個人開1.5個人的工資,然后安排2個人的活:不要吊死在“人員編制”的樹上,中層銷售管理人員是團隊的大腦和引擎,進入28-35歲的年齡階層后的中層,對于薪傭結構的追求發生變化,建議以高于市場水平的固定工資和與市場
3、打平的傭金(業績公傭)來設定薪傭結構,如:1.5-2.0倍市場水平的固定工資+1.0-1.5的公傭計提點。然后,充分調動中層的管理智慧與帶隊打仗的經驗。4. 基層工資“嚴控”,跳點激勵“夠嗨”:靠工資吃飯的銷售團隊是沒有戰斗力的,只會拖死項目?;鶎愉N售人員薪傭結構設計的具體建議為:固定月薪范圍取值1500-2000元/月(二線城市為例,一線/三線城市可以在20%區間上下浮動)。目前市場上普遍的傭金計提范圍在1.5-2.5區間,說實話,這已經不太有吸引力(因為淡市已經將過去大量簽單的業績紅利,都沖得沒多少錢可以賺了),因此,如果真要打仗,可以將基層人員的傭金計提標準設置在4左右,直接用高傭金吸納
4、真正有殺傷力的置業顧問加入團隊這才是項目沖高業績的真正源頭。另外,當目標業績略高或遠超正常水平時,在沖刺業績時,還可用“增量利益”作為核算基數,分配一部分超額激勵,來作為達標獎勵(比如:增量業績的傭金翻倍),同時,設置一個基本任務,作為未達標情況下的罰則。5. 重獎輕罰,分級共擔:一些管理者,喜歡搞“重獎重罰”甚至“輕獎重罰”,實在是不明智。虛高的目標業績,大多是被年初的業績增長率需求給害的,不堪重負的業績任務下,還祭出“罰款”的大棒,其實對團隊士氣未必是好事,只知道用罰款與砍人來祭旗的軍長與軍紀,本身就值得反思。在這種高壓業績之下,用正向激勵為主,逆向懲罰為輔的思路,應該是考核激勵設計的原則
5、。其次,要按照管理層級,逐級設計與執行獎罰,讓獎罰成為“連坐”,不能顧此失彼,讓一些人累死,而另一些人站在岸上看熱鬧。6. 逼出“頭馬”,再逼“馬群”追趕:沒有銷售“大神”的項目,是僵尸團隊;大神如果永遠是同一個人,也還是僵尸團隊。因此,要逼迫團隊“學習、分享、內部競爭,互相良性PK”氛圍的形成。具體,有2件事可重點抓: 早會定計劃,晚會做總結,經驗共享:很多銷售團隊都開早會(似乎餐館、美容美甲、甚至沐足館都在搞早會了),不要指望前一晚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宿舍的銷售主任,在一個很多都流于形式的八股早會(早讀+打雞血+講故事+唱歌跳舞+喊口號)后,就能滿血復活??縿e人喂雞血才能亢奮的銷售人員,是成
6、不了銷售精英的。所以,要回到案場每一天的具體問題上來,引導團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群策群力解決疑難雜癥,及時處理客戶反饋的問題,據此調整出新的說辭與“百問百答”,盡快完成團隊培訓與同步。 開“有議題,有方案,有落實”的會:責任到人,緊密追蹤,及時糾偏,結果考核。不能“亂開會、開會亂”,多少營銷光陰,都是在無效會議里蹉跎掉的。7. 把營銷方案逼到“落地”為止:對比較喜歡“引經據典”,動輒給你提“項目如何如何”的,要小心,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對方案的落地細節和執行難點,要盡量“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樣,才不會“會議開得很happy,會后還是很worry”。8. 讓提案的那個人來操盤:要防止“提案的
7、是高手、操盤的是豬頭”的情況發生。做開發商,最牙癢癢的,是“相親”看上的人,娶過門時就“老母雞變鴨”了。我常提兩個問題來試探服務方的底氣:能不能讓經理提案,別整天都是幾個大拿給我提案(你們總經理能做我的項目經理嗎?);把團隊名單作為附件,寫進合同,并在合同中設計相應的人員調整流程與違約責任。9. 三級管控制,量化責權利:大型開發商,在很早期,就已將工程和項目管理領域的分級管控體系,引入營銷流程。并明確: 一級項(分類大工作):在全程化的簽約回款、風險處理與客服工作之外,對營銷的主體流程,主要包括“公司品牌導入、項目宣傳造勢、蓄客認籌、裝戶、開盤、持銷(租售)、清尾、入伙”等工作進行分割。 二級
8、項(分項子工作):對一級項進一步拆解(子項分解繁雜,不一一列舉)。 三級項(人機材錢時):明確主責任、協助人/團隊、硬件保障條件、物料清單、財務預算與收支、進度管理等。 成果導向,量化“責權利”:只有把人和“任務量、成果標準、責權明細、獎懲方案”綁在一起,才有工作穩步有序執行、及時糾偏。10. 按到款及時結算,適度截留或滯納:無論對己方還是服務方團隊,及時結算,都是銷售良性循環的極為重要的保障。而結算額度與比例,對于開發商自建團隊的員工,可以按照“到賬:入伙后:辦理項目產權初始登記備案后=8:1:1”的比例,來進行適度的結算截留。個人的經驗看,不建議用“保證金”來保障乙方履約業務(首次結算前,
9、乙方都在預投入成本,已經為項目預付出了),可以考慮“少額滯納”(具體做法是:在乙方協助購房客戶完成認購意向簽約、齊件交件、銀行放款或同貸書送達、賬戶到達甲方賬戶后,甲方給予乙方結算。如此時甲方對乙方的信任度尚未建立,可以考慮商談在每筆結算時,計提少量如“10%”的滯納金,待合同簽約及備案登記等環完成時,予以結算。以便保障乙方服務善始善終,不至敷衍了事)。11. 少花點錢在“物”上,在一定分寸內,多花點錢在“人”上:10萬塊,投個戶外也許只冒個泡泡,但砸在團隊激勵上,就會砸出個“大水坑”。在保障了基本、必要的渠道與物料的投放后,把余錢盡量多、盡量以現金形式地,獎勵給在前線浴血奮戰的“案場營銷人員
10、”,他們,永遠是最值得激勵的。12. 要求服務商抽取一定比例的公用金(或甲方設)激勵創新,激活團隊,及時兌付:中央集權“長官制”的問題一是,長官對了就全對,長官錯了就全錯;問題二是,老大覺得下屬沒用,自己累得要死,下屬覺得自己也沒啥用,慢慢的,那也就真沒用了。所以,“激活團隊,讓團隊成長”才是管理者的核心團隊建設任務。怎么做創新激勵呢?方案如:1個合理化營銷建議獎100塊;能在項目上執行落地再獎200塊;經落實證明能帶來上客與業績成交實效的,加重獎勵;具備復制到其他兄弟項目價值的,再重獎。用現金或微信紅包,在最短的周期內兌現(微信紅包是可以在營銷團隊群內馬上兌現的),公開表揚,攪活氛圍。13.
11、 向服務商學習:目前國內大多數代理渠道合作里,乙方都沒有意識到,在合同中增設降低被挖角的“競業條款”的必要性(條文如:合同服務期及服務期結束后的年內,甲方不得聘用乙方人員,否則云云),在此,建議代理服務商增加這一重自我保護。對于開發商而言,我不建議“惡性挖人”(挖了服務方的1個人,而毀了服務方的合約),雖然這種事情天天都在發生,但,從誠信的營商環境來看,實在是人人有責的事情。我的建議是:選拔3-5個人,進入服務商團隊,融入其環境,獲得學習與進步的空間。2渠道2:二手中介二手中介渠道,最近兩三年才逐漸進入開發商的合作范圍。之前多年,一手代理和二手中介就像劃了楚河漢界,井水河水互不摻和。為什么?1
12、. 中國的人口、土地、經濟等紅利賦予房地產的價值增長,在一手市場充分釋放,而二手市場沒有獲得完全的孕育與生長空間(除了少量特大型城市外)。2. 一手的“駐場代理”,與二手的“地鋪帶看”存在較大“標的物差異”,即,一手更像某個項目的專賣店,二手更像帶看周邊各個樓盤的雜貨鋪。3. 無論是公司還是從業個人,傭金點數的差異巨大。開發商愿意花更高的營銷成本,挖掘二手渠道的原因是啥呢?為了“增量業績”。要怎么擰干二手中介渠道的營養呢?給6個辦法,大家參考:1.大膽砍價: “有一單宰一單”的二手中介渠道,因為知道開發商“急需增量業績”,往往開口就喊“2%-5%”的傭金,但二手中介并沒有因兼顧“一手銷售”而產
13、生多少增量工作(只是把二手門店的到訪客戶,進行轉介而已)。所以,“大膽博弈,大膽砍價”(你的品牌越大,砍價能力會越好)。2.嚴格評估“帶看客戶占比與成交率”,嚴格業績考核(與傭金方案掛鉤):在開發商角度,最受不了的,是“花錢納了妾,然而并沒多生幾個孩子”。3.多娶一個是一個、多生一個是一個、跑了一個再娶一個:妾嘛,多納。二手中介渠道和你簽約時,也不會寫明“給你專屬服務”(除非你把這個條件寫進去),所以,二手渠道會把它的客源也兜售給其他開發商(里面可能有你的競爭對手哦,杯具吧),再加上,二手渠道的帶看與成交的隨機性,比一手代理要強,所以,本來也帶有“博愛”心態結婚的開發商,也就不要太較真。4.控
14、制運營成本、專設管理制度:以某二手渠道商為例,項目啟動渠道模式,需要在原有的一手1%-1.5%的傭金基礎上,加以2%的代理費,除保障地鋪輸送客戶的運轉成本(其實這部分成本真的很低)外,還用這筆錢,設置約10人的專屬渠道組,專門抓客。單設渠道成交傭金4 -6(注:一手傭金約千分之1.5-2.5),對渠道負責人追加渠道獎勵金。這樣,二手門店組負責聯系各區域二級門店資源、渠道組則額外“采血”,向項目輸送。5.要求對樣本進行抽查,并有權審核數據(給二手壓力,提高營銷效能):目前的二手渠道所承諾的客源量,垃圾信息多,魚目混珠。不要看到二手渠道開出的“鬼就那么長”的客戶電話清單show,就覺得找到了可以救
15、命的稻草,你不妨隨機抽取一個號段或者要求檢查call客記錄,進行排查,看看號段信息在“死號”、“2秒掛”、“老客戶”、“死客(剛購房)”等客源分布上,大致處于什么水平。以此檢驗二手地鋪的規模、信譽、帶看能力與帶看質量。6.縮短合作期:3-6個月為限,到期續談續約,無效就撤。3渠道3:電商(含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商目前的身份很有趣,像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這個隊伍里,有傳統傳媒領域混不下去,換身線上的衣服兜售線下服務的;也有從IT領域直接翻墻過來打劫的;還有一直在線下混最近搭了“互聯+”的車,急忙要秀一把高大上的。更有趣的,是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很多售樓部多了一兩丁人,支個小方桌,搬個小
16、板凳,在售樓部找個地兒一坐,架一臺電腦,連一臺pose機,再擺一個銘牌(上面赫然寫著“團購中心”幾個大字)。我一度覺得這是“偽電商”,甚至覺得這和“打劫”沒啥區別。開發商也不傻,為啥還要選這類渠道呢?除了“二手中介渠道”中聊到的那些同類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電商(先不論真偽吧)開出的服務菜單,常有不少打包服務,雖有兜售嫌疑,但總聊勝于無。比如:門戶網站廣告條/浮動Banner、紙媒廣告通欄、通稿與軟文制作、帶看包車或報銷等等,在“碧哥”的項目(馬來西亞/大亞灣/青島等)里,和旅行社合作大肆包機包車帶看的,也不在話下。打假和擠泡泡的手段,推薦如下:1.雙指標考核(帶客量+帶客占比):帶客量(
17、根據你的目標業績,由6-7項指標反算上客量的差額,借此來對電商渠道提出帶客量要求)、帶客占比(20%-25%),兩手抓。注,“五項指標反算”的基本指標序列如下:目標業績轉簽率解籌率認籌率(如有開盤)到訪率(營銷渠道或物料)到達率預計傳播的營銷指標/或基數。2.設計好業績考核期、把握好合同有效期:簽訂2-3個月的考核期,總合同期控制在6個月內。合同到期,雙方商洽續約事宜(一個中長周期都不見績效,這個電商渠道也就基本沒啥價值了)。3.嚴防死守,嚴格登記:防止“低傭金”的案場自然來訪與與傳統渠道上客,流向“高傭金”的電商渠道,杜絕案場貪腐(這一點,對于所有存在“傭金落差”的渠道管理上,都要極為嚴格地
18、把控,一旦發現,直接開除,不可姑息)。4.讓你的導客臺的秘書或者輪值置業顧問,認真的登記好客戶的來訪渠道:你的客戶是“全部繳了團購費(3000-5000塊/批不等,這錢營銷總其實挺郁悶)”的,你一定渴望電商服務效能顯個形吧!到時候,兒子是誰給你生的,總不能糊涂?。?渠道4:全民經紀人國內最早全面提出“全民經紀人”概念的,應該是“好屋中國”吧。搜房、樂居、房多多、平安好房、吉屋、鏈家等平臺也都上了,甚至各大開發商自己都在搞,百花齊放。(目前這類渠道帶客與成交的母體模式,建議大家看看歐美Zillow和Trulia)。目前全民經紀人所劃分的“專業經紀人、社會經紀人、機構經紀人”三個主要類別。其本質,
19、都是依托IT技術的營銷平臺。其商業模式,度娘知道的比我多,不羅嗦了。我個人贊成全民經紀人作為銷售渠道的主要原因是:1.朋友一句,頂置業顧問100句:做全民經紀人的,一般是有些閑,或者恰好有朋友要買房的人,他們以“朋友的身份”介紹的一句話,確實頂得上售樓部置業顧問100句說辭和無數談判技巧。2.省點時間和精力:全民經紀人有其可取之處,平臺帶客,可以節省較多的己方推廣成本與營銷精力/時間(多合作,符合開發商資源整合者的定位)。同時,在與全民經紀人合作時,可以再擰一擰的價值有:1.要求平臺方,多發力打通你尚未打通的“專業經紀人”與“機構經紀人”通道:平臺動輒百萬計的注冊經紀人的規模,本身有點水分不奇
20、怪(總不能不準別人搞營銷吧)。在冊經紀人的增量成交主力,目前仍以“專業經紀人”(往白了說,就是“二手中介顧問”,甚至一手置業顧問),因為傭金落差,大量營銷營銷人員,開始利用“全民經紀人”平臺炒更,成了平臺“雇傭軍”,誰給錢多就引導客戶去哪兒帶看。這個現象,是傳統的一/二手服務商向平臺(搜房事件在先,還會有事兒在后的)發起抵制的根源所在。所以,全民經紀人渠道,與“一/二手”渠道,本身是有重疊的,開發商能做的,是要加強客服后臺的登記、統計與管理,多得新業績,少花冤枉錢。2.既要和平臺合作,也要向合作單位伸手:開多幾次“全民營銷宣導會”,把房地產龐大的產業鏈上中下游的企業都調動起來,施工單位、裝修單
21、位、設計單位,誰賣給誰錢。3.發動公司內部的員工做“全民”:你的員工對項目更熟悉,還節省了宣導成本。4.做好來訪與成交登記,防止全民經紀人服務供應商,通殺你的上客分傭權。第二部分:非機構類營銷渠道對于非機構類營銷渠道,因為碧桂園、融創、中海、龍湖、世貿等(以渠道拓客、地推拓客等見長)的企業,已經做得很細致與到位了,度娘可以搜索到大量介紹,行業內的各類培訓與沙龍也是反復炒作,筆者不再贅述。僅列出主要菜單,有機會,在一些重點的操作細節以及要注意的重大問題,再用案例在后續營銷評論中加以說明)。非機構類營銷渠道的主要菜單(供業內人士參考)如下:渠道5:老帶新(人脈拓展)渠道6:競品攔截(摩托仔、小蜜蜂
22、)渠道7:異地營銷(項目聯展、旅行社帶看、度假物業聯動、異地二手聯動)渠道8:會員制渠道(行業協會、4S店、夜總會、健身房/SPA館/美容美發、寵物店、高檔食府、航空會員、婚慶婚紗、高端研修班)渠道9:社區型渠道(超市/便利店、面包房、桶裝水店、DM/速遞、餐館、道閘、菜場、廣場、拆遷點位)渠道10:公共型渠道(酒店、甲寫、銀行、郵/電/廣、的士、院線、酒吧/KTV、精英雜志)渠道11:下鄉路演(村委、農貿集市、夜市等)渠道12:企業拜訪與團購(大企業、私營企業、機關單位)渠道13(特殊渠道):醫院、公墓等;關于渠道營銷的幾個重要輔助工作:1、 渠道專組2、 拓客地圖3、 節事圖4、 拓展物料(宣傳物料、拓客禮品、樓書、大客戶拜訪PPT、推介會PPT等);5、 分時營銷;6、 統計分析與執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