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安徽省世行貸款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沱河直溝至樊集段河道疏浚工程(標段)(合同編號:AH-TJ-TH-06)臨時圍堰及導流專項施工方案 編制: 審核: 批準: 安徽水安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月06日臨時圍堰及導流專項施工方案1、 工程概況沱河原是淙潼河流域的一條主要支流,為跨豫皖兩省的省際河道,發源于河南永城。1966年開挖新汴河時將宿州市埇橋七嶺子以上沱河上游3936km2的流域面積截入新汴河。截流后,七嶺子以上稱為沱河上段,七嶺子以下稱為沱河下段。沱河下段納新汴河以北206km2來水經沱河地下涵與濉溪縣戚家溝來水交匯于宿東閘上,流經埇橋、靈壁、固
2、鎮、五河、泗縣于樊集入沱湖。現沱河下段,流域面積1195km2,長112.7km。沱河下段低洼地面積231km2。本流域多為平原坡水區,地形為西北高、東南低,地面高程2716m,地面坡降1/50001/10000。沱河直溝至樊集段河道按5年一遇除澇標準進行疏浚,設計流量438m3/s。分為兩個標段,本標段為沱河直溝至樊集段河道疏浚工程,施工IV標段(合同編號:AH-TJ-TH-06),河道疏浚長度8.17km(34+29042+463)。2、 施工導流及臨時圍堰工程2.1 施工導流工程2.1.1 施工導流方案主要施工時段為2012年11月2013年6月。河道分段進行施工,關閉直溝,上游來水可通
3、過三八河向南排入澮河。分段填筑圍堰排干河道積水后干地進行開挖,直溝以下施工期區間來水采用水泵抽排措施。2.1.2 圍堰的選擇圍堰有多種斷面型式和多種材料組成的圍堰。本公司認真研究了各種型式的圍堰,并從技術、經濟和填筑圍堰的工期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比較,認為粘土圍堰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簡易、填筑速度快、造價低廉等優勢。本工程圍堰設計為粘土填筑圍堰。2.1.3 圍堰斷面設計圍堰堰頂高程:圍堰堰頂高程比設計水位高1.0m。堰頂寬度:堰頂設計寬為3.0m。圍堰坡度:圍堰坡度水下為1:5,水上為1:2。填筑圍堰土料:填筑土料的質量要符合填筑土料的要求。2.1.4 圍堰填筑1、不符合要求的土料及砂質土等抗滲性差
4、的土料不得用于圍堰填筑。2、在水中填筑圍堰,采用進占法施工措施。3、圍堰斷面較大,為保證圍堰的順利施工,準備一定數量的袋裝粘土和砂、碎石料,作為圍堰填筑時的材料。4、當圍堰完成后,要詳細檢查圍堰的填筑質量,確認圍堰體的穩定后,安裝泥漿泵,抽出圍堰內存水。5、待圍堰內工程內容施工、養護完畢后,方可拆除該段圍堰。3、施工排水3.1 基坑初期排水圍堰填筑閉氣后的基坑初期排水量根據基坑積水、抽水過程中圍堰和基礎滲水量、堰身和基坑覆蓋層含水量及可能降雨量進行估算,初期排水時間應按基坑邊坡的水位允許下降速度控制。本公司擬布置水泵,及時抽排基坑內的初期積水。3.2 基坑經常性排水施工期的圍堰滲水、基礎滲水、降水和施工廢水以及不能從施工場地地表排水系統排除而進入基坑的地表匯水。施工期間及時抽排基坑內的積水,確保干地施工條件。3.3 基坑排水設備填筑圍堰的同時安裝水泵,圍堰閉氣后即可抽排基坑內的積水和施工期間的滲水。施工期間確保基坑排水設備不間斷持續運行,并配置應急的備用設備和設施(包括備用電源),避免造成基坑積水而延誤工期。3.4 排水明溝布置1)沿基坑下口周邊開挖明溝。圍堰附近的明溝位置距圍堰壩址3m左右為宜。明溝深度設計為0.7m,明溝寬度設計為0.5m左右。2)在基坑上口3m以外沿基坑四周設置明排截水溝,將基坑外圍來水截住,集中自流或機排出基坑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