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公司首屆“香港嘉年華”主題活動方案(3頁).doc
-
資源ID:47200
資源大小:36KB
全文頁數: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1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物業管理公司首屆“香港嘉年華”主題活動方案(3頁).doc
1、南花園商業步行街首屆“香港嘉年華”主題活動方案 一、 嘉年華背景簡介 嘉年華(carnival)原意是天主教齋期開始前的狂歡盛宴,在歐洲又被稱為 “FunFair”,是指一種短期的、小型的移動游樂園活動。現在更是全球聞名的狂歡節活動 代名詞,傳統的狂歡節雖然源于一脈,但歐美各個國家不同的風土人情,賦予了狂歡節別樣 的特色。 二、 活動背景 南花園商業步行街的施工建設在六月中旬已經具備交付條件, 部分商家也可以確認駐場 經營,同時配合香港河北周的開展,借機推廣南花園步行街形象而提出舉辦首屆“香港嘉 年華”主題活動。 南花園商業步行街作為石家莊市首個集餐飲、 娛樂、 旅游、 購物于一體,融休閑、時
2、尚、 潮流、人文于一身的商業步行街,必將得到行業內廣大商家的追捧。結合香港產品的展示與 香港文化的交流, 立足現場活動的開展配合媒體行業及其他領域的推介, 南花園步行街將成 為石家莊市時尚文化的締造者與開拓者。 乃至引起社會各界對南花園步行街熱切的關注與投 資、經營的信心。 三、 活動目的和預期效果。 1、 活動目的 開拓招商目標客戶,提高項目知名度; 為香港產品、香港文化落地做前期宣傳; 創造時尚文化概念,樹立南花園步行街多元化、時尚化、潮流化的品牌形象與時尚文 化先驅者的形象; 2、 預期效果 結合香港河北周,真正體現南花園步行街的香港概念; 發掘、開拓潛在用戶市場,壯大擁護者群體的隊伍;
3、 融入香港時尚、文化概念,從而加強社會各界對步行街商業地位的認可; 四、活動組成 整個活動主要圍繞現場香港嘉年華主題活動進行。通過現場香港特色飲食文化展、香港 潮流服裝展活動,體現項目之香港概念。 五、活動內容 (一)準備期 1、結合有效媒體的發布,傳遞首屆香港嘉年華活動的目的、原則、理念、主題等信息, 喚起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持。 2、組織好對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的招標工作,嚴格按市場化的方式運作,優選協辦單 位。 3、加強對相關商家的聯絡,香港商家可提供相應的服裝、飲食等資源的支持,石家莊 當地已有意向的商家可同時參與本次活動,協調合作關系,確保活動圓滿舉行。 (二)舉辦期 1、 活動行式 主題
4、:香港嘉年華 時間:2005 年 6 月 22 日(暫定) 形式:活動現場設在南花園步行街內,分兩部分組成; 搭建 T 型臺,作為香港潮流服裝展示區域及其他品牌服飾的展示; 搭建臨時展棚,展示香港飲食、文化產品; 內容: (1)舉行開幕儀式,嘉賓致賀詞,儀式完成后嘉賓參觀現場; (2)敲鑼打鼓、舞龍舞獅等助興,體現香港禮儀活動元素; (3)舉行香港潮流時裝秀; (4)舉行香港飲食、文化展,可現場品嘗香港特色飲食; 擬定媒體配合: (1)香港文匯報; (2)石家莊電視臺(新聞報導) ; (3)燕趙都市報; (4)精品導報、主線生活等; 2、 活動細節 商家邀請: 香港商家已經準備多個潮流服裝品牌
5、用以現場展示; 香港商家可提供茶餐廳、廣東涼茶等代表廣東飲食文化的元素參與現場活動; 作為活動的補充,可聘請當地及步行街意向商戶共同參與; 現場包裝: 現場搭建背景板及 T 型臺; 現場氣氛烘托,彩旗、空飄氣球、拱型門; 現場搭建臨時展棚,供商家使用; 現場包裝、南小街包裝; 現場音響提供; 3、活動預算 項目 數量 單價 合計(單位:元) T 型舞臺 1 個 大舞臺 1000 背景布 1 塊 20 元每平米 800 元(40 平米) 樓體條幅 10條 (1.5x20m) 20 元/每平米 6000(10 條) 空飄氣球 4 個 150 元/每天每個 1800(共計 3 天) 臨時展棚 4 個(3x3) 550 元/個 2200 音響設備 4000 工作證、佳賓證 70 個 3 元/個 210 表演人員 2 組 2000 主持人 1 個 1000 模特 10 個 400 元每人每天 4000 歌手 4 個 200 元每人每天 800 香港商家邀請 10 人 包含交通住宿、物品運輸 100000 媒體邀請、發布 50000 合計合計 173810173810 元元 南花園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 企劃部 200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