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施工方法奧雷HF-01非金屬耐磨地坪施工工藝 (一) 基層混凝土1.基層混凝土宜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硅酸鹽水泥,水泥不應加入緩凝劑或早強劑。如摻入其它混凝土外加劑請與我公司聯系,以確定混凝土凝結時間與硬化劑凝結時間的適應性。2.基層混凝土的標號應C20。3.基層混凝土的塌落度:現場攪拌為6-8cm;商品混凝土入模時塌落度為15-17cm;且無泌水,無離析。4.基層混凝土應振搗密實,并確保整體平整度。5.氯離子及加氣劑引入量3%。(二) 施工順序1.由于混凝土厚度較大,建議采用“分條跳打”的方式澆注混凝土,硬化劑施工隨混凝土施工隨打隨抹,一次成活。即混凝土的施工順序和進度決定了硬化劑的施工
2、順序和進度。2.混凝土澆注順序原則上先里后外,預留出施工通道,防止施工過程對成品地面的損害和污染。3.支模平直,水平高度準確;振動梁撓度要小,減小條間出現凹面。4.在已澆注好的兩條之間填注混凝土時,相當以已澆注好的混凝土為邊模,施工時應采用塑料布、紙板等措施對成品地面保護,防止交叉施工時對成品地面的損傷。5.硬化劑施工:經找平的混凝土初凝后將FH地面硬化劑分兩次均勻地撒布在表面,用專用設備進行打磨作業,隨混凝土強度增長,調整設備由粗磨到細磨,反復作業使FH硬化劑與混凝土完全結合,充分反應。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收光處理。6.硬化劑施工完畢后,采用專用養護劑涂涮,防止水分蒸發而引起龜裂。7.在地面施
3、工期間應避免其他交叉作業,如不可避免,必須與地面施工方達成協作意見。(三) 伸縮設置建議1.根據建筑地面設計規范,室內地面縱向縫間距為3-6m,為通縫;橫向縫間距為6-12m,深度不得小于地面厚度的1/3,可為非貫穿縫。2.分條跳打時施工縫可作為縱向縫,此時每條寬度與縱向縫間距相等。3.為保證縱向縫平直,每條所支模板必須平直。當支模平直實際操作困難時,可將模板分別向兩邊外推2-3cm。混凝土澆注后,按設縫位置彈線,沿線切割混凝土,并剔除多余的2-3cm混凝土。這樣可保證縱向縫的平直。4.橫向縫設置可在混凝土澆注時橫向安放一定高度的分縫擋板(如:木板、高密度硬質聚苯板等)。待混凝土凝固后,取出(
4、或不取出)擋板即形成橫向縫。5.墻邊(柱邊)可設輔助沉降縫,以防結構沉降給地面造成裂紋。硬化劑施工工法及質量控制第一道工序:基層混凝土的驗收職責要求:1.掌握基層混凝土對硬化劑質量影響關系 基層與硬化劑結合不好會導致起皮、空鼓。 基層平整度直接關系硬化劑平整性和施工缺陷。 混凝土塌落度過大造成對施工面踐踏、污染,同時形成在終凝時施工,硬化劑與基層結合不好,成為“兩層皮”。 混凝土砂石灰拌和不均,硬化劑與缺乏水泥漿體的基層相連,沒有結合力,形成局部起皮空鼓。 混凝土塌落度過小將會造成提漿困難,硬化劑與基層沒有結合力,形空鼓、起皮。 支模位置正確,不平,不直,造成硬化劑施工表觀不齊,接茬不齊,接茬
5、高低不一。 混凝土施工可能造成硬化劑成品污染等。 嚴禁混凝土施工方采用素水泥找平。2. 對以上直接關系到硬化劑施工質量的事項按照交底換文進行驗收。對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要求其整改,直至達到技術交底的要求;對可能引起硬化劑施工質量的混凝土施工問題進行現場書面確認;對混凝土施工中不配合并可能引起質量糾紛的問題作出處理辦法。驗收指標:1.硬化劑施工交底換文。2.對混凝土施工中不符合交底換文問題及時處理,對硬化劑質量無影響。第二道工序:硬化劑投入施工時機掌握及全局控制硬化劑投入施工時機掌握及全局控制是施工控制和施工質量的關鍵,每一個工作面必須有施工經驗豐富技術工負責,如現場技術員、班組長等。它貫穿以下五
6、道工序。技術要點:投入施工時機必須掌握混凝土凝結性能,組織人員不失時機地投入硬化劑撒料及后續施工。投入時機過早會造成工作面踐踏嚴重,顏色污染,平整度受損;投入時機過晚會造成硬化劑與混凝土結合不好,引起起皮空鼓,嚴重時硬化劑無法施工。全局控制:由于混凝土表干不一,責任人必須有全局觀念,隨時把握整個工作面的狀況,先成熟先施工,決不可因疏漏而貽誤施工時機。要求:在技術交底時必須掌握混凝土的性能,如,水泥種類、混凝土標號、厚度、塌落度、初凝時間、終凝時間及外加劑品種性能等。例如,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凝結料性較好,硬化劑操作時間在8到10 小時完成。礦渣水泥混凝土后期凝結速度較快,應相應地加快收光速度。
7、必須掌握混凝土墊層的狀況,墊層為混凝土時水分以表面蒸發為主,蒸發速度對施工進程影響較大。墊層為土質壓實卵石時以地面失水為主,基層的密實度及含水率等對施工進程影響較大。一般地,墻根、柱根等構筑物與地面交接的部位混凝土凝結時間變化較大,應隨時掌握。第三道工序:第一次撒料撒料工根據混凝土澆注工作面選擇運料通道;將工作面劃分區域,根據用量和面積計算該區域硬化劑用量,將硬化劑一次搬運到位,在撒料通道均勻放好,作好施工準備。第一次撒料用量為總量的2/3。撒料戴好防護手套,先撒邊角部位,保證用料充分,然后拋撒大面。撒料時出手位距混凝土20-30公分,沿垂直方向直線出手,展料長度3米左右,寬度約20公分,然后
8、距15公分左右按順序依次撒料。分條、分倉、分塊澆注時,可相對撒料;整體澆注時可3-4米為一跨,逐跨后退撒料。工序控制標準:1.硬化劑用量控制在標準用量的2/3,撒料厚薄一致。2.走向分明,無遺漏,無堆積,對邊角處撒料得當。3.拋撒時不得對墻面、拄面及其他成品產生污染。第四道工序:硬化劑第一次盤抹及邊角手工初抹機械抹光機帶盤負責對大面硬化劑壓實找平,同時提漿。抹光機于一角上機、上人,操機手沿與硬化劑撒料垂直方向移動機具,呈如右圖所示的行盤順序。然后沿該方向垂直方向再盤抹一次。手工抹灰工負責對邊角硬化劑壓實找平,對接茬處平順過度,處理得當。控制指標:1.操機手壓實均勻,平整度4mm/2m,無遺漏,
9、對其他施工無污染。2.抹灰工對邊角壓實均勻,與大面的平整度一致,邊角、設備座處理平直,無污染。第五道工序:第二次撒料(同第三道工序,用量為總量的1/3,撒料方向與第一次撒料垂直。)第六道工序:硬化劑刮杠找平職責要求:負責硬化劑表面刮杠找平。控制指標:2m刮杠壓實后無虛空。第七道工序:硬化劑第二次盤抹及邊角手工精抹同第四道工序,平整度控制指標為3mm/2m。第八道工序:硬化劑刀抹收光及邊角手抹收光職責要求:1.操機手負責大面壓實、打抹、和收光。抹灰工負責邊角等機收不到部位的壓實、打抹、和收光。2.抹灰工負責邊角,設備機座、接茬等細部處理平直。控制指標:1.平整度:3mm/2m2.無麻面,無明顯起伏,無抹痕,針眼每平方米小于或等于5個。3.邊角平直,接茬平順,接茬偏離中心線正負2mm。4.收光紋理清晰不錯亂,收光均勻一致,無過抹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