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資料推薦林州至長治(省界)高速公路工程(No.5 合同段 K28+400K32+400)監控量測方案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林長高速公路第 5 合同段項目經理部2010 年 5 月精品資料推薦編制人:審核人:審批人:西垴隧道監控量測方案精品資料推薦一、工程及地質情況說明西垴隧道東起林州市任村鎮東垴和西垴村之間山梁,西到尖莊村東側,隧道區附近有多處村村通公路,交通條件較為方便。隧道起訖里程為:左線ZK29+925ZK32+188,全長 2282m,右線 YK29+891YK32+232,全長 2341m。隧道左線平面設置為R=910圓曲線接緩和曲線(A-393.948)接直線接緩和曲線
2、(A-390)接 R=1170圓曲線,縱面設坡率為-0.7%的單向坡;隧道右線平面設置 R=8500圓曲線接緩和曲線(A-322.415)接直線接緩和曲線(A-402.492)接 R=12000圓曲線,縱面設坡率為-0.6%、-2.65%的單向坡。隧道區位于太行山東部,山勢陡峭,溝谷深切,路線經過區海拔高度575950m,相對高差較大,由于受林州大斷裂影響,在林州大斷裂以東,隧址區地貌單元屬低山丘陵區,林州大斷裂以西,由于太行山造山運動過程中持續上升,為太行山剝蝕中山區,山地地形較陡峻,形成臺、坎相連的地貌特征,陡坎往往近于直立,高度數十米至上百米不等,平臺寬度不大,由于巖體風化剝落,往往呈斜
3、坡狀,堆積了厚度不等的坡積土,隧址區人正常通行特別困難,植被條件一般,局部有水土流失現象,地表大部為基巖出露,溝谷及山坡中下部為碎石土和崩體巖塊,并見漂石、卵石,山谷兩側及上坡地帶有農作物種植。根據工程地質測繪、勘探和初祥勘物探報告成果,隧道經過區林州大斷裂在右線 YK30+410 左線 ZK32+370附近穿越隧道,斷裂上盤地層傾斜,破碎帶寬度約 68 米,屬地質構造復雜路段,隧道經過區巖石節理裂隙較發育,根據工程地質測繪結果,基巖中主要發育有兩組高角度裂隙節理,第一組走向 210225度,傾角 7073 度,裂隙寬度15mm,常被石英脈充填。石英砂巖中發育密度35 條/米,第二組裂隙不發育
4、,但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溶蝕現象。在斜坡臨空面,由于長期的風化及重力卸荷作用,該兩組裂隙往往張開,局部可達數十厘米,形成規模不等的崩塌體或危巖體。根據現場調查并結合精品資料推薦有關工程經驗,山體表層強卸荷帶約為1012 米。該兩組裂隙將隧道巖體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塊體,對隧道圍巖穩定不利。二、編制目的、依據2.1 編制目的為確保監控量測工作順利正常開展,了解圍巖狀態,及時反饋信息于設計和指導施工,調整支護參數和二襯施作時間,確保施工安全和結構的長期穩定性,有效保護周邊環境,盡量降低監控量測費用,減少對工程施工的干擾,同時為加強監控量測實施人員規范操作,全面掌握監控量測實施全過程,結合隧道工程特點,制
5、定本方案。2.2 編制依據1、公路隧道施工規范(JTJ042-94);2、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04);3、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1);4、施工圖紙、設計要求和環境、地質條件;5、工程特點、施工方法、工程狀態和可操作性。三、組織機構及作業程序3.1 組織機構為保證監控量測工作正常有序開展,項目部建立總工程師負責的管理體系,工程部和安質部負責對隧道一隊、隧道二隊的監控量測進行日常檢查、指導和重大問題上報工作。并成立監控量測小組,制定各崗位職責,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總負責人:項目部總工程師,負責監控量測工作組織安排和重大問題的處理。主管部門:項目部工程部、質檢部,負責
6、監控量測全面管理,日常檢查、指導和重大問題上報工作,并參與重大問題的處理。監控量測負責人:測量隊負責主管監控量測組工作,掌握監控量測工作精品資料推薦狀態,分析和上報有關監控量測數據和情況,制定處理措施,下達技術交底資料。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開展監控量測工作,并對監控量測結果負責,分析監控量測數據和上報監控量測動態。現場監控量測實施人:監控量測組員(操作人員和資料員),操作人員負責現場監控量測具體實施,負責測點的布設和保護,及時取得監控量測數據;資料員負責監控量測資料的收集、整理、簽認、匯總和歸檔等資料管理工作。3.2 作業程序(1)熟悉資料(施工圖紙、規范和作業指導書等);(2)布點量測;(3)取
7、得數據;(4)整理簽認;(5)分析處理;(6)位移管理;(7)信息反饋;(8)工程對策;(9)資料歸檔。四、技術要求4.1 量測儀器量測儀器配備:數碼相機、收斂儀、全站儀、水準儀、塔尺、鋼尺等。輔助工具:爬梯、手電筒及其它輔助工具。4.2 量測項目根據設計要求,結合西垴隧道具體情況,確定圍巖量測必測項目(見表4-1)。表 4-1 圍巖量測必測項目序號監測項目測試方法和儀表測 試 精度備注1 凈空變化隧道凈空變化測定儀(收斂計)0.5 1mm 一般進行水平收斂量測2 拱頂下沉水準測量的方法、水準儀、鋼尺0.5 1mm 3 地表下沉水準測量的方法、水準儀、塔尺0.5 1mm 隧道淺埋段必測(H02
8、b)精品資料推薦4 地質和初期支護觀察每次開挖后對開挖面進行觀測,如發現異常應立即進行處理;對已施工的區段每天至少觀察一次,發現結構開裂、突出等異常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了解隧道支護結構及圍巖地穩定情況4.3 監控量測斷面及測點布置原則4.3.1 凈空變化測點和拱頂下沉測點量測儀器、測試精度、量測斷面、間距測點數量按表4-2 進行。4.3.2 凈空變化測點和拱頂下沉測點應布置在同一斷面上,測點布置時應避開鋼架和脫空回填處,將測點布置在兩榀鋼架之間。凈空變化、拱頂下沉和地表下沉(淺埋地段)等必測項目必須設置在同一斷面。表 4-2 量測儀器、測試精度、斷面間距、測點數量圍 巖 級別斷 面 間距(m)
9、水平凈空變化拱頂下沉每斷面測點數量量測儀器測 試精度每斷面測點數量量測儀器測試精度3050 1條水平測線收斂計0.1mm 1個測點水準儀、鋼尺 或 全 站儀0.51mm 2040 每臺階 1條水平測線1個測點1520 每臺階 1條水平測線1-3 個 測點注:洞口及淺埋地段斷面間距取小值;臺階法施工特殊地段要求布設兩條斜測線。4.3.3 全斷面開挖時,收斂量測點應布置在起拱線以下1m左右位置;臺階法開挖時,上臺階收斂量測點應布置在上下臺階界面以上1m左右位置,下臺階收斂量測點應布置在上下臺階界面1m左右位置。4.3.4 淺埋隧道(H0 2b,H0 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開挖寬度)應在精品資料推薦隧
10、道開挖前布設地表沉降測點,地表沉降測點縱向間距應符合表4-3 要求。表 4-3 地表沉降測點縱向間距隧道埋深與開挖寬度縱向測點間距(m)2BH02.5B 2050 B60 3060 1530 515 5 開挖工作面上圍巖巖體結構特征層理產狀單層厚度(m)層面特征與隧軸夾角節理裂隙組次產狀間距(m)長度(m)縫寬(mm)充填物與隧軸夾角結構面與隧道軸線關系圖1 2 3 4 斷層產狀破碎帶寬度(m)破碎帶特征與隧軸夾角縱坡速度(m/s)精品資料推薦續表 A 側 壁圍 巖巖 體結 構特征左側壁右側壁層理產狀單層厚度(m)層面特征與 隧軸夾角層理產狀單層厚度(m)層面特征與 隧軸 夾角節 理裂隙組次產
11、狀間距(m)長度(m)縫寬(m)充填物與 隧 軸夾角節 理裂隙組次產狀間距(m)長度(m)縫寬(m)充填物與 隧 軸夾角1 1 2 2 3 3 4 4 斷層產狀破碎帶寬度(m)破碎帶特征與 隧軸 夾角斷層產狀破碎帶寬度(m)破碎帶特征與 隧軸 夾角地 下水涌 水位置涌水量L/(min 10m)無水滴水線狀股狀含泥砂情況侵蝕類型取水樣編號試驗編號125 精品資料推薦續表 A 穩定性洞周穩定拱部掉塊邊墻掉塊拱部坍塌邊墻坍塌塌方 10m3塌方 10m3開挖工作面穩定拱部坍塌開挖工作面擠出開挖后至掉塊或坍塌的時間側壁素描開挖工作面素描工程措施及有關參數左側壁右側壁開挖工作面施工方簽字年月日監理簽字年月
12、日精品資料推薦附錄 B 隧道周邊收斂記錄表精品資料推薦附錄 C 隧道拱頂下沉量測記錄表精品資料推薦附錄 D 隧道地表下沉量測記錄表精品資料推薦附錄 E 收斂變形觀測位移時態曲線(表)精品資料推薦附錄 F 收斂變形觀測位移時態曲線(圖)監控量測方案報批單精品資料推薦監控量測方案報批單工程項目:林州至長治(省界)高速公路合同段:No.5 施工單位: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監理單位:河北通達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致:河北通達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河南林長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我合同段按照設計文件要求的量測項目,根據我合同段的情況,編制了西垴隧道監控量測方案,現上報,請審批。項目負責人:日期:駐地監理意見:駐地監理工程師:日期:監理代表處工程部意見:監理工程師:日期:監理代表處總監意見:總監理工程師:日期:建設單位意見:負責人: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