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咸新區渭河正陽大橋環氧瀝青鋼橋面鋪裝施工方案施工方案1. 鋪裝層結構方案1.1 鋼橋面概況西咸新區渭河正陽大橋與蘭池大道互通立交,是一座異形半定向半苜蓿葉立交橋,其中A匝道、D匝道跨越渭河大壩,G匝道、H匝道跨越蘭池大道。四條匝道跨越段均處于曲線部位,采用了單箱單室鋼箱梁結構。A匝道橋梁全寬12.75m,凈寬9 m,鋼箱梁橋長49+90+49=188m,D匝道橋梁全寬10.75m,凈寬7m,鋼箱梁橋長49+96+49=194m,G匝道橋梁全寬8m,凈寬7m,鋼箱梁橋長32+60+32=124m,H匝道橋梁全寬8m,凈寬7m,鋼箱梁橋長32+60+32=124m。四段鋼箱梁總長度630米,總面
2、積4786m2。1.2 橋面鋪裝結構四段鋼箱梁橋面鋪裝層下面層為環氧瀝青混凝土,上層為SMA瀝青瑪蒂脂混合料。環氧瀝青加SMA混合料組合結構示意圖如下(為鋪裝層施工順序)。2. 橋面鋪裝材料要求2.1環氧瀝青技術要求(見表2-1)安徽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1 -2.2集料 所用集料料源均通過試驗確定,均采用當地玄武巖碎石。除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4.8、4.9、4.10中高速公路指標要求外,還滿足以下要求: 洛杉磯抗磨耗值(ASTM C 131): 100轉時最大7%;500轉時最大22%。 砂當量(ASTM D 2419):最小42。 填充料采用磨細石灰巖
3、(或玄武巖)礦粉,石灰巖礦粉至少含90%碳酸鈣,不含活性石灰。并應滿足表2-2技術要求: 3. 混合料配合比設計 3.1一般規定 3.1.1 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采用馬歇爾試驗方法,試件成型采用雙面75次擊實。 3.1.2環氧瀝青混合料為懸浮密實型連續級配,級配組成范圍應滿足表3-1要求。 表3-1 環氧瀝青混合料級配組成 3.2 指標及要求 (1)配合比設計技術指標(見表32),試驗結果見“7橋面鋪裝層施工” 。Array 注:固化條件為:試件成型后在120烘箱中放置6h,然后在室溫中靜置24h; 初始條件為:試件成型后在室溫中靜置24h。 (2)混合料性能檢驗指標與技術要求(見表33) 3.
4、3混合料容留時間與拌和溫度 3.3.1根據施工技術裝備水平、組織管理能力及拌和場到施工現場運距條件,合理確定混合料運輸時間。 3.3.2不同拌和溫度下的容留時間 進行不同溫度不同時間條件下的粘度試驗,由此確定混合料的容留時間;當混合料運輸時間容留時間時,則可初步確定運輸條件滿足環氧瀝青固化反應達到容許施工的粘度(混合料容留時間與溫度關系示例見圖3-1,表3-4) 3.3.3根據工程地點氣候條件,最終確定最佳的混合料拌和溫度及該溫度下對應的施工時間。 4. 施工準備 4.1環境調查 調查當地氣候狀況,查詢實時預報天氣狀況,進行本月、本周、當天24小時天氣預報,及時準確掌握天氣情況,便于安排施工計
5、劃。 4.2人員準備 施工之前,邀請咨詢、監督及監理單位開展技術交底培訓。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各崗位人員需經過環氧瀝青專業工程師的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 4.3技術準備 施工單位:安徽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橋面防銹防腐處置,混合料拌和、運輸、攤鋪、碾壓等環節的施工。 技術咨詢單位:北京華路祥交通技術有限公司,對施工全過程進行技術管理,環氧瀝青防水粘結層的灑布、拌和樓環氧瀝青添加專用設備的對接,室內試驗及施工現場試驗檢測技術指導。 4.4設備準備 (1)施工設備 環氧瀝青設備主要包括: 環氧瀝青防水粘結料混合灑布設備、拌和樓環氧瀝青混合添加專用設備;由北京華路祥交通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瀝青混凝
6、土拌和站:4000型,每小時至少能生產150噸混合料。 瀝青混凝土運料車:載重量不大于25t,需提前預熱,裝料后加蓋油布加棉被,并在貨艙側面加設保溫層。在運料車貨艙的側壁上留有小孔,通過這些小孔可以插 溫馨推薦您可前往百度文庫小程序享受更優閱讀體驗 不去了立即體驗入一根長溫度計(大約30cm長)。這些小孔位于貨艙底板以上305cm處。距貨艙兩端各6010cm以及貨艙中部的位置處。運料車輪胎胎面花紋清晰。光輪或磨損嚴重的輪胎概不使用。 環氧瀝青鋼橋面鋪裝施工設備見表41;主要檢測設備見表42。 (2)試驗檢測設備 環氧瀝青混合料室內試驗方法與常規瀝青混合料試驗相同;由于環氧瀝青強度高,因此,馬歇
7、爾穩定度儀量程要求大于50kN。主要試驗檢測設備見表43。 4.5施工現場準備 (1)橋面板平整、干燥、清潔(無雜物、油斑、污跡); (2)鋼板表面若有銳邊、飛濺、不光滑焊縫和切割邊緣等缺陷,先用工具打磨干凈。橋面無明顯波紋現象,橋面鋼板焊縫不高于2.5mm; 5. 橋面噴砂除銹、防腐處理 5.1施工準備 在除銹和涂裝作業中,測量大氣溫度、濕度及鋼板溫度,大氣相對濕度85%,鋼板溫度應高于露點溫度3以上。 5.2橋面噴砂除銹 橋面噴砂除銹采用全自動無塵噴砂設備進行作業,橋面邊角等特殊部位采用人工小范圍打磨工藝進行除銹;除銹后鋼橋面板表面應達到GB892388 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標
8、準,全自動無塵噴砂設備除銹橋面清潔度達到Sa2.5 級的要求;人工打磨工藝除銹橋面清潔度達到Sa3.0級的要求;粗糙度的要求達到50100m。 5.3防腐處置 5.3.1鋼橋面噴砂除銹后4h以內完成鋼板上第一層防腐處置(環氧富鋅漆的噴 涂); 5.3.2 噴涂環氧富鋅漆前對其性能進行檢測,環氧富鋅漆的性能指標如表5-1所示。 5.3.3 第一層環氧富鋅漆的噴涂完成,干燥412h后噴涂第二層環氧富鋅漆;后繼續干燥412h后進行環氧瀝青防水粘結層的施工作業。 5.3.4 環氧富鋅漆的噴涂過程中,鋼橋面表面完整、均勻、無漏涂現象。 5.3.5 噴涂完成后,涂層應連續、均勻、平整、無顆粒、無流掛或其他
9、缺陷,顏色應均勻一致,厚度應達到要求。若漆層有露底或破損,應根據缺陷大小和嚴重程度,按上述工藝進行局部修補或全部返修。 5.3.6 環氧富鋅漆質量要求及檢測 干膜厚度:50100m; 與鋼板結合力:5.0 MPa。 6. 粘結防水層施工 6.1技術要求 (1)A、B組分比例波動范圍應控制在10%以內,技術指標見表2-1。 (2)施工氣溫15條件下,環氧瀝青粘結材料在噴灑時的出料溫度為120,在管道內的停留時間不得大于10min。 (3)鋼橋面界面灑布量為0.660.03kg/m2;瀝青混合料界面為0.450.03kg/m2;通過“接著法”和“總量控制法”對灑布量進行檢驗。 6.2 施工準備 6
10、.2.1 施工條件 (1)橋面板干燥、清潔,鋼板表面溫度高于10; (2)確認當天施工期間不會出現雨、霧天氣;計劃實施時間為10月15.16,為 晴好天氣,日溫度為13-23,選擇在白天施工。 6.2.2 橋面清理 (1)粘結層撒布前用軟掃帚掃清橋面塵埃、雜物;如有油污,用適當濃度(足以洗去油污)的非離子型肥皂粉水溶液清洗(用長柄鬃毛刷),最后用可飲用水徹底沖洗干凈并完全干燥; (2)對凸出橋面的結構物表面也清洗干凈; (3)每次的清潔范圍,略大于隨后環氧瀝青粘結料的噴灑范圍; 6.2.3 非噴灑區的覆蓋 為避免與鋪裝層接觸以外的部位(如路緣帶的邊緣和大橋的欄桿)遭受污染,這些部位都事先覆蓋。
11、采用塑料薄膜和膠帶作為臨時覆蓋材料; 6.2.4環氧瀝青噴灑前對智能環氧瀝青灑布車各項性能進行檢查,檢查環氧瀝青溫度是否在規定溫度5范圍內,檢測智能環氧瀝青灑布車的各噴嘴是否暢通,確保正常噴灑。 6.2.5根據施工要求和現場具體條件設定智能灑布車的各參數和行駛速度(一般控制在810km/h),同時確定縱縫搭接寬度(一般控制在1015cm之間)。 6.3粘結層灑布 6.3.1 灑布工藝 (1)劃分灑布幅寬及界線,以保證灑布車按規定范圍進行灑布。 (2)粘結料灑布:灑布管高度應保證不少于雙重迭灑布量。 (3)對灑布過程中出現的花白面進行人工補灑,補灑量應控制在規定范圍內。 (4)環氧瀝青防水粘結層
12、灑布完成后,應保持施工現場清潔。 6.3.2 灑布過程中的保護工作 (1)在施工界面起終點處做好保護措施(鋪油毛氈或塑料彩條布),避免污染相接處的路面或橋面。 (2)自動智能環氧瀝青灑布車灑布完成后需開至指定地點清洗噴嘴,清洗噴嘴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清洗現場鋪上土工布或塑料布,防止環氧瀝青污染現場。 (3)自動灑布車灑布的工作面起點和終點出現空白處時,用手動裝置均勻補灑,灑布量控制滿足規定灑布范圍。 6.4質量控制指標 通過試驗工程或室內試驗對粘結層的拉拔強度和剪切強度質量進行檢驗,拉拔 強度值應不小于5.0MPa(23),剪切強度應不小于4.5MPa(23); 6.5交通管制 環氧瀝青粘結層
13、施工完后,一般應在7天之內(時間越短越好)鋪筑環氧瀝青混合料,在未鋪筑面層前應封閉交通;除攤鋪機和混合料運輸車外,嚴禁其它任何車輛通行。 7. 橋面鋪裝層施工 7.1技術要求 環氧瀝青A、B組分比例波動范圍控制在10以內,技術指標見表2-1。 7.2混合料生產配合比確定 (1)根據目標配合比確定的集料配比設定冷料倉集料比例,控制集料加熱溫度為130140,從熱料倉取樣進行篩分試驗,然后按照表3-1的級配要求進行生產配合比設計。 (2)根據目標配合比確定的最佳油石比(OAC)增減0.3%,進行馬歇爾試驗,即采用OAC-0.3%、OAC、OAC+0.3%三個油石比進行試驗。 (3)根據試驗結果確定
14、最終生產配合比。 本次目標配合比試驗結果如下: 生產配合比需在目標配合比的基礎上,經過拌和樓熱料倉集料取樣篩分后進行配合比計算確定,可采用目標配合比最佳油石比增減0.3%進行馬歇爾穩定度試驗。 7.3混合料拌和 7.3.1試拌 正式拌和前應按照生產配合比進行試拌,檢驗拌和溫度、礦料級配及環氧瀝青含量的合格性,并取樣進行馬歇爾試驗。油石比檢測應在環氧瀝青固化前用抽提法 確定,如不符合要求應進行調整,直到合格為止;初始馬歇爾穩定度應滿足規定要求,否則應調整配合比。 7.3.2正式拌和 (1)溫度控制:環氧瀝青拌合的溫度應保持在規定溫度5范圍內(規定溫度按3.3的要求確定,一般在105110之間,下
15、同)。拌和站操作人員應密切注意溫度變化情況,禁止大幅度調整風門和油門,避免溫度波動太大。 (2)干拌:根據試拌時確定的各冷料倉送料速度向烘干機進料,將礦料溫度加熱至規定溫度5范圍內,經加熱后進入熱料倉,嚴格按照生產配合比設計確定的各熱料倉集料質量及礦粉的質量,投入拌缸進行干拌,干拌時間不少于5秒,然后測量熱料溫度;這一工序重復35遍,直至出料溫度穩定在拌和溫度5范圍內。 (3)濕拌:將配合好的集料加熱至規定溫度,同時對環氧瀝青A、B組分分別加熱(A組分加熱至875,B組分加熱至1335),通過專用添加裝置加入到拌缸中,進行濕拌,濕拌時間不少于30秒;拌和完成后將環氧瀝青混合料卸入臨時熱料斗(接
16、料滑車或裝載機料斗)中,立即測溫。混合料的出料溫度應控制在規定溫度5范圍內,最大不應超過規定溫度10。如混合料拌和溫度超過130應予廢棄。 (4)混合料拌和溫度穩定后,即可正式出料,每車混合料裝車時間不超過10分鐘。 7.4 混合料運輸 7.4.1運輸前準備 (1)為防止混合料與運料車車廂粘著,凡車廂內與混合料接觸的部位,涂刷植物油作為隔離劑。 (2)運輸車設有編號,并將編號貼于駕駛室前玻璃上及后擋板上。送料單上除運料車編號外,還應標注流水號(即施工當天的第幾車料)。要求運輸車輛技術狀況良好,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運至現場。 (3)運輸車輛在運輸過程中必須加蓋帆布或棉被,以減緩
17、混合料溫度的降低。 (4)保證運輸時間,施工前進行實地考察,包括運輸的路線、交通崗、交叉道口等,合理安排運輸路線和時間。 7.4.2 混合料運輸過程 (1)運料車數量:根據 3.3條確定的混合料運輸時間(運距)及攤鋪機的攤鋪速度合理確定運輸車輛的數量(比計劃多備2輛); (2)運輸時間:運輸車輛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施工現場,運輸時間最多不超過50分鐘; (3)卸料:混合料運輸到現場由試驗員檢測溫度,并計算卸料時間,符合要求后方可卸料攤鋪; (4)混合料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和規定的溫度以上完成卸料、攤鋪。 7.4.3 注意事項及應對措施 (1)已經離析、結成團塊或在運料車卸料后滯留在車上的混合料,
18、以及低于或高出規定鋪筑溫度的混合料都應予以廢棄。 (2)當料車中途因故停車,立即打電話通知搶運人員組織搶運。 (3)為接近攤鋪機,運料車必須通過未固化的粘結層或攤鋪不久的環氧瀝青鋪裝層上,運料車只能在橋面上倒車,不得調頭。卸完混合料后直行駛離。 (4)連續攤鋪過程中,運料車在攤鋪機前1030cm處停住,不得撞擊攤鋪機。卸料過程中運料車應掛空檔,靠攤鋪機推動前進。如遇運料車或攤鋪機打滑,可在輪跡帶適量撒布熱混合料。 7.5混合料攤鋪 7.5.1攤鋪準備 (1)施工前,應對攤鋪機進行全面檢查。同時,必須在施工范圍以外給攤鋪機注滿油料,施工過程中不允許停機加油。 (2)準備兩種厚度的熨平板墊木,每種
19、至少三塊,一種厚度為攤鋪層松鋪厚度,一種厚度為攤鋪層松鋪厚度與壓實厚度之差。 (3)事先用小沙袋或木板將待施工橋梁邊側的落水口堵嚴。 (4)攤鋪機每天攤鋪工作前1小時進行預熱,熨平板的預熱溫度控制在100120之間,溫度應均勻一致,為防止局部過熱,采用斷續加熱的方式加熱。 (5)通過試驗段鋪筑,攤鋪后多點測定厚度和終壓完成后定點測定厚度,以求取松鋪系數。 7.5.2 攤鋪過程 (1)環氧瀝青混合料采用規定的瀝青路面攤鋪機攤鋪。攤鋪過程中應保證混合料的和易性和表面均勻性,從而使壓實厚度滿足要求,避免集料離析。而且攤鋪后的混合料表面應沒有粗集料或細集料的孔洞,攤鋪表面不得人工耙平。 (2)設專人計
20、算并控制攤鋪速度,根據供料能力及各料車送料單的“容許卸料 時間范圍”進行及時調整,以控制不停機、不超時,力求勻速攤鋪為原則,攤鋪速度一般控制在24m/min。 (3)根據試驗段取得的松鋪系數進行混合料的攤鋪;攤鋪過程中每10m測一次松鋪厚度,并注意路拱,中途少做變動,必要時加以調整,務求平順,以求不影響平整度。并且螺旋布料器中的料位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為宜,避免攤鋪混合料出現離析。 (4)機械攤鋪過程中,不得人工反復修整,但當出現斷面不符合要求、局部缺料、局部混合料明顯離析、表面明顯不平整、死料等問題時,在施工技術人員專門指導下認真調整、局部換料,仔細修補,同已鋪混合料順接,不留明顯印跡和
21、差異。 (5)攤鋪過程中由專人對螺旋布料器及料斗中的“死料”進行清理。在攤鋪過程中產生的廢料、“死料”應集中放在小推車中,然后清理出施工現場。攤鋪中如果突然遇雨,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壓實成型的混合料,未攤鋪混合料必須全部廢棄。 在攤鋪和初壓時觀測和記錄混合料的和易性、表面均勻性,初壓后有無輪跡印等狀況,并記錄施工時的氣溫。 7.5.3注意事項 (1)攤鋪機管理員要按送料單上規定的時間指揮卸料。因故超過規定卸料時間的混合料一律作廢,把廢料倒入指定的廢料場。運料車卸完料后,需要在運料車駛出攤鋪區的輪跡帶上鋪設墊板,以防止車輪被沾粘結料對其他區段的污染。 (2)攤鋪機設專人用專用工具負責不間斷翻動
22、螺旋布料器兩端和中間部分易產生“死料”的地方,有效預防“死料”的產生。攤鋪機料斗兩翼合攏后,要人工協助將進料全部推至送料刮板上,不得有“死料”留存,對于因超過時間產生的“死料”,應及時清理。攤鋪機無法攤鋪的部位(如落水口與緣石之間),緊跟攤鋪機用人工攤鋪,并采用振動夯板進行夯實。 (3)攤鋪機與料車若出現打滑現象,可沿輪跡帶撒少許熱拌料。熱料撒布不得有集中現象,以車輪或履帶不打滑為準。上坡時,若發現攤鋪機推不動料車而導致打滑,可采用料車間斷卸料的措施,即先卸部分料,然后駛離攤鋪機(12m)當攤鋪機追上料車時再卸部分料,如此反復,直至卸完。下坡時,如料車有自動下滑現象,采用聯結裝置,讓料車與攤鋪
23、機在卸料時臨時聯結起來,卸完料后再脫離。 (3)攤鋪完畢,將攤鋪機各處粘著的環氧瀝青混合料清理干凈,并將廢棄物品運出施工現場。所有車輛不得在作業面上調頭,車輛需要調頭時必須駛離作業面。 為防止運輸車輛突然漏水或漏油,所有車輛發動機下必須用彩條布兜好。 7.6 鋪裝層碾壓 7.6.1準備工作 (1)施工前,對壓路機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避免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 (2)為避免壓路機漏水對路面碾壓工作的影響,進入施工現場前應將壓路機水箱內的水放干。 (3)為避免環氧瀝青混合料沾黏壓路機,施工前和碾壓中在壓路機壓輪上涂刷植物油作為隔離劑。 7.6.2 碾壓過程 (1)采用“膠輪-鋼輪-膠輪-鋼輪”和“鋼
24、輪-膠輪-膠輪-鋼輪”的兩種碾壓組合方式,觀察施工中混合料推移情況和終壓完成后平整度情況、輪跡印情況,記錄碾壓遍數和混合料溫度,確定不同層位合理的碾壓組合形式和各碾壓階段的碾壓遍數(最低碾壓溫度55)。為保證壓實效果,原則上下面層采用“膠-鋼-膠-鋼”的順序進行碾壓,上面層采用“鋼-膠-膠-鋼”的順序進行碾壓。 (2)混合料攤鋪后立刻進行初壓是實現合適的壓實度的重要步驟。初壓應在溫度下降至80以下之前完成。初壓應緊跟攤鋪機,壓實次數不少于4遍。初壓完成后應立刻進行復壓4遍。復壓完成后應立刻終壓4遍,終壓應在混合料溫度下降至50之前完成。 (3)初壓和終壓都是在壓完3遍后,用紅外線測溫計測記表面
25、溫度。當表面溫度不滿足要求時,再用插入式溫度計測內部溫度。當內部溫度不滿足要求時,除多壓兩遍外,要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并杜絕再次發生。 (4)碾壓時壓路機驅動輪面向攤鋪機,由低到高,依次連續均勻碾壓,相鄰碾壓帶重疊1/3輪寬,不允許壓路機在作業面上轉向、調頭,壓路機起動、停止必須減速緩行,不準緊急剎車制動。 (5)要對初壓、復壓、終壓段落設置明顯標志,便于司機辨認。對碾壓順序、壓路機組合、碾壓遍數、碾壓速度及碾壓溫度應設專崗管理和檢查、記錄,堅決杜絕面層漏壓。混合料攤鋪后,壓路機緊接碾壓,以縮短碾壓作業段長度,但以不產生推移、發裂為原則。 (6)在碾壓過程中如果產生氣泡,立刻用銳物將其戳破
26、并重新壓實。 (7)對于壓路機壓實不到的局部鋪裝層如落水口周圍及其與路緣石之間等,對 于落水口周圍下面層采用人工夯實或手持式振動夯等小型機具振搗密實,上面層使用壓路機壓實。 7.6.3注意事項 (1)碾壓作業長度不大于25m,碾壓帶一定要重疊1/3輪(或輪組)寬。 (2)初壓時的第一碾,壓路機只有追近攤鋪機時才可以后退。第一碾的控制速度,以不產生橫向裂紋和推移為原則。 (3)為保證新鋪層與已經施工過的鋪裝層銜接平順、密實,設有專機進行壓縫處理。碾壓時,初壓的第一碾要騎縫碾壓,即壓路機大部分重力位于已鋪裝層上(外幅或內幅)碾壓輪僅伸進新鋪裝層(中幅)1015cm;壓路機退出后移,第二次進行時,碾
27、壓輪大部分重力位于新鋪層上,但要伸進已壓層1015cm。 (4)壓路機的折回處不得在同一橫斷面上。 (5)為防止混合料粘輪,可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例如:對于鋼輪可以用沾植物油拖把擦拭;對于膠輪可以用事先在老路面上空駛將輪胎磨熱,用適量沾植物油的拖把擦拭。 (6)在滿足溫度前提下,可適當增加碾壓遍數,終壓后如果發現表面仍有橫向微紋,要立即用輪胎壓路機碾壓,再用鋼輪壓路機碾平。但該操作必須在環氧瀝青最大容留時間之內完成。 (7)配備足夠數量的壓路機,保證在允許的延遲時間內完成壓實工作。 7.7 交通管制與開放交通 7.7.1環氧瀝青鋪裝層施工結束后,在自然溫度下經過一定時間的繼續反應,達到一定的
28、固化程度方可控制性開放交通,基本完成固化后才能完全開放通車;施工結束后的氣溫決定著養護時間和開放交通的時間。 7.7.2通過留樣馬歇爾試驗確定開放交通時間,試驗頻度見表7-1。 7.7.2 開放交通的馬歇爾穩定度 根據自然養生“穩定度時間(天)曲線”,確定控制性開放交通和完全開放交通的時間。當馬歇爾穩定度大于15kN時,可以控制性開放交通,當馬歇爾穩定度大于30kN時,可以完全開放交通。 7.7.3根據不同氣溫條件,控制性通車和全部開放交通的時間大致如表7-2所示,并觀測通車后鋪裝層表面的狀況,以不產生輪跡印和推擁現象為標準。 控制性開放交通指容許小型汽車在低速(2030km/h)狀態行使。
29、環氧瀝青鋪裝層上覆蓋的第二層瀝青混合料攤鋪,計劃在環氧瀝青混合料施工后第二天進行。當上面層采用SMA或其它改性瀝青混凝土鋪裝時,開放交通的時間可以縮短到57天。 8. 施工質量管理與檢查驗收 8.1一般規定 8.1.1根據全面質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 8.1.2施工前后及質量保證期內應嚴格按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11 施工質量管理與檢查驗收”的要求進行。 8.2檢查驗收項目 環氧瀝青橋面鋪裝檢查驗收項目分為粘結料、結合料,混合料,鋪裝層三部分(見表8-1),其中材料拉伸強度、粘度增長速度,混合料馬歇爾穩定度、空隙率、低溫彎曲應變,鋪裝層壓實度、滲水系數是必檢項目,其它項目在有條件時應予檢測。 注:有“”號的項目為必檢項目。 8.3檢查驗收標準 8.3.1 環氧瀝青結合料和粘結料的檢查驗收應滿足本方案2.1的要求。 8.3.2 環氧瀝青混合料的檢查驗收應滿足本方案3.2的要求。 8.3.3 鋼橋橋面環氧瀝青鋪裝層的檢查驗收標準參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中的檢查驗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