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文本目錄第一章 總則.1第二章 規劃結構與產業發展布局.3第三章 用地規劃.4第四章 道路交通規劃.5第五章 綠地景觀規劃.7第六章 綠線、黃線控制.8第七章 豎向設計.9第八章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9第九章 綜合防災規劃.12第十章 環保環衛規劃.13第十一章 管理控制體系規劃.14第十二章 城市設計引導.16第十三章 附則.19第十四章 附表.19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1第一章 總則第 1 條規劃目的為了規范和指導武威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集約、高效、合理利用好寶貴的土地資源,落實市委四屆四次、五次、六次全會
2、精神,實現“經濟強市”發展戰略,全力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武威,著力促進武威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提升工業化水平,努力建設中國西部新興裝備業制造基地和金武地區新能源產業與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編制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本規劃”),并為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提供科學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依據。第 2 條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5 年修訂)2.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令第146號)3.城市黃線管理辦法(2010 年修訂)4.城市綠線管理辦法(2010 年修訂)5.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6.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3、(2016 版)(GB50180-93)7.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8.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國土資發 2008-24)9.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2016)10.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17)11.城市電力規劃規范(GB50293-2014)12.城市供熱規劃規范(GB/T51074-2015)13.城市消防規劃規范(GB50180-2015)14.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15.城鄉建設用地豎向規劃規范(CJJ83-2016)1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2017)17.城鎮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
4、CJJ27-2005)18.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9.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20.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2008)21.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的通知(國辦發201442 號)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029 號)23.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2010 年)24.甘肅省城鄉規劃條例(2010 年)25.武威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26.武威市開發區(工業集中區)總體發展規劃(2015-2030)27.武威市中心城區色彩規
5、劃28.武威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9.其他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規范。第 3 條規劃范圍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2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區是中心城區確定“一城四片”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南部組團和北部組團。南部組團規劃范圍東至金武高速公路,南至S316 金大快速通道,西至經一路,北至緯一路;北部組團規劃范圍東至六號路,南至二號路以南430 米,西至四號路,北至三號路以北580米。第 4 條規模控制本規劃城市建設用地規模12.43 平方公里,其中南部組團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0.1 平方公里,北部組團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33 平方公里。規劃控制居住人口規模約1.3 萬人
6、。第 5 條規劃原則1環境共生原則。2產業優先、集約發展原則。3生態適宜性原則。4交通便捷原則。5可操作性原則。6近、遠期相結合的原則。第 6 條發展目標把本區規劃為:(1)環保集約的現代化、多功能、生態型綜合性產業區。(2)有地域特色的魅力產業區。第 7 條功能定位從園區的發展條件和潛力出發,針對不同的層次和產業,未來的總體功能定位為“兩個基地”:(1)省級生態工業園區,綠洲地區循環經濟示范基地。(2)西北地區具有影響力的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第 8 條與上位規劃的關系本規劃是對武威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的深化和落實,嚴格執行上位規劃的剛性管控內容。第 9 條規劃效力本規劃
7、是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內土地使用和各類建設的指導性文件,適用于規劃范圍內各類用地開發、建設的規劃管理工作。在本規劃范圍內編制和實施下層次規劃,進行工程設計與開發建設,應符合本規劃的規定和要求。第 10 條文中下劃線部分為文本強制性內容。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3第二章 規劃結構與產業發展布局第 11 條空間結構1.規劃形成“兩組團”的空間結構兩組團:即南部組團和北部組團,南部組團為原武威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北部組團為原武威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區)。2.南部組團形成“三軸統領、三區協同”的空間結構三軸:中央大道、經三路、經四路。三區:配套服務區、裝備制造區、倉
8、儲物流區。3.北部組團形成“三軸統領、二區協同”的空間結構三軸:一號路、二號路、三號路。二區:新型建材區、精細化工區。第 12 條產業體系重點發展光伏發電、裝備制造、倉儲物流、新型建材、精細化工等,形成優勢產業突出、集群優勢明顯、多元產業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第 13 條產業準入門檻實施產業準入負面清單模式,嚴控產業準入門檻。以提質增效和綠色低碳發展為重點,積極引導企業發展產業關聯度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綜合效益明顯的項目和產業。負面清單重點針對產能嚴重過剩、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產業類型,詳見附表 1。為促進節約集約用地,防止土地投機,開發地塊必須滿足最低容積率要求。其中工業用地容積率
9、低限具體按照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國土資發200824 號)文件各產業類型工業項目建設容積率下限控制指標要求(FAR0.5-1.0)予以確定,新建工業項目的建筑系數應不低于 30%。第 14 條投資強度門檻設定入園企業投資強度門檻,應符合 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國土資發 2008-24)的有關標準,工業用地每公頃用地的固定資產投資不低于 900 萬元。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4第三章 用地規劃第 15 條規劃用地匯總規劃范圍內建設用地12.43 平方公里,其中南部組團10.1 平方公里,北部組團2.33 平方公里。(具體用地匯總見附表2、3)第 16 條居住用地(R
10、)僅在南部組團內規劃二類居住用地,面積33.17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 3.28%。第 17 條工業用地(M)南部組團均為一類工業用地,面積632.46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62.63%;北部組團無三類工業用地,面積196.34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 83.94%。綜合考慮上位規劃對規劃區的控制要求,一類工業用地內可配建必要的職工公寓,但配建比例和總建設規模應嚴格遵守相關控制要求,且必須經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方可建設執行。第 18 條物流倉儲用地(W)南部組團均為一類物流倉儲用地,面積101.42 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10.04%;北部組團無物流倉儲用地。綜合考慮上位規劃對規劃區的
11、控制要求,一類倉儲物流用地內可配建必要的職工公寓,但配建比例和總建設規模應嚴格遵守相關控制要求,且必須經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方可建設執行。第 19 條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A)南部組團規劃行政辦公用地、文化設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體育用地、醫療衛生用地和社會福利用地,用地面積14.74 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1.46%;在北部組團在二號路南側、一號路西側規劃1 處行政辦公用地,用地面積0.96 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0.41%。第 20 條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B)南部組團配套服務區內布置商業用地和商務用地,用地面積13 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1.29%。北部組團在規劃中不單獨布
12、置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可以在行政辦公用地中適當兼容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第 21 條道路與交通用地(S)南部組團規劃城市道路用地和交通場站用地,用地面積130.06 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12.88%;北部組團規劃城市道路用地,用地面積19.74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8.44%。第 22 條公用設施用地(U)南部組團規劃公用設施用地包括供水用地、供電用地、供燃氣用地、供熱用地、排水用地、環衛用地和消防用地,總用地面積15.61 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1.55%;北部組團規劃公用設施用地包括供水用地、供熱用地、排水用地和消防用地,總用地面積7.21 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的3.08%。通信用地建議不
13、單獨預留,通信基站兼容在綠地中,電信局等兼容在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中。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5第 23 條綠地與廣場用地(G)南部組團規劃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和廣場用地,用地面積69.34 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的6.87%;北部組團規劃防護綠地,用地面積9.66 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的4.13%。第四章 道路交通規劃第 24 條對外交通規劃緊鄰南部組團的金武高速公路為連接金昌和武威兩市的快速通道,金武高速連接連霍高速、北仙高速,該組團東北角設1 處匝道,并通過經五路與本組團連接。中央大道向東下穿金武高速公路連接金武公路。南部組團和北部組團現狀由S316 金大快速通道連
14、接,未來規劃南部組團經一路向北延伸與北部組團二號路向東延伸連接起來,共同形成南北組團兩條便捷通道。規劃區通過S316 金大快速通道和金武公路與涼州城區進行通勤。第 25 條路網結構1.南部組團南部組團形成“三縱三橫”的骨干道路結構,以主干路為骨架,以經一路、S316 金大快速通道、經十三路和緯一路為邊界,形成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級組成的道路系統。三縱:經三路、經四路、經五路。三橫:中央大道、S316 金大快速通道、緯一路。2.北部組團規劃區形成“三縱兩橫”的骨干道路結構。以主干路為骨架,以二號路、四號路、六號路、七號路為邊界,形成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級組成的道路系統。三縱:一號路、四號路、
15、六號路。兩橫:二號路、三號路。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6第 26 條道路等級規劃區內部道路系統分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級。主干路規劃區內客貨運疏散的主要通道。次干路主要解決各組團內部的交通組織,為內部組團主要交通構架,同時對接主干路和支路。支路是道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部組團主干路道路紅線寬度50 米,次干路道路紅線寬度28 米、34米,支路紅線寬度24 米、20 米。北部組團主干路道路紅線寬度50 米、40 米,次干路道路紅線寬度20米、16 米,支路紅線寬度12 米。(見附表4)第第 2727 條條道路橫斷面形式依據園區用地性質及交通功能,南部組團結合上版控規共規劃
16、 5 種紅線寬度,橫斷面形式 6 種,主干路采用四塊板(S316 金大快速通道除外),次干路采用三塊板,支路采用一塊板;北部組團規劃 5 種紅線寬度,橫斷面形式 5 種,主干路采用一塊板或三塊板,次干路和支路均采用一塊板。第 28 條道路網長度及密度南部組團道路總長約74.62 公里,道路網密度7.38km/km2;北部組團道路總長約18.63 公里,道路網密度8.1km/km2。第 29 條道路交通設施在南部組團配套服務區內規劃1 處交通場站用地,面積0.23 公頃,兼顧公交首末站和社會停車場。工業、倉儲物流、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內應按照控制要求配建相應的停車位與停車設
17、施,保證滿足各自需求。工業、倉儲物流用地停車位同時應考慮貨物裝卸的需求。第 30 條道路交叉口控制1.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控制(見附表5)2.道路交叉口機動車轉彎半徑控制(見附表6)3.道路平曲線設置規定(見附表7)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7第五章 綠地景觀規劃第 31 條綠地系統結構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綠地系統的結構體系,營造綠化貫穿于園區內外的、融入大區域的良好綠化環境,以大小型綠化節點構成點、線有機分布的綠化系統。第 32 條外圍綠化沿著南部組團和北部組團確定的中心城區范圍邊界布置寬度為30 米的外圍綠化帶。第 33 條內部綠化規劃區內部綠化是防護綠地和配套服務區的公園綠
18、地。防護綠地是沿著主干路和次干路設置街頭防護綠地、自備井周圍防護綠地和高壓線防護走廊綠地。南部組團在配套服務區內規劃4 處公園綠地,在主、次干路單側或兩側規劃街頭防護綠地,寬度830 米不等;北部組團在一號路、二號路、三號路兩側規劃街頭防護綠地,寬度1014 米不等。第 34 條景觀系統1.南部組團南部組團構建“一心、五橫、五縱”的景觀系統。依托其打造十條景觀軸線,兼具景觀、防護和用地功能劃分的作用。一心:指配套服務區內的1 處公園綠地。五橫:指中央大道、S316 金大快速通道、緯二路、緯三路、緯四路。五縱:指經一路、經三路、經四路、經五路、經十三路。2.北部組團北部組團構建“一縱、兩橫”的景
19、觀系統。依托其打造三條景觀軸線,兼具景觀、防護和用地功能劃分的作用。一縱:指一號路。兩橫:指二號路、三號路。第 35 條景觀區域南部組團的配套服務區和北部組團一號路兩側的區域,通過設計新穎的現代建筑,形式多樣的開敞空間,塑造現代化的產業園區形象。第 36 條景觀界面為園區四周自然的農田景觀界面,以及南側的祁連山脈景觀界面。外圍景觀界面向規劃區滲透,形成內外呼應、對比的景觀效果。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8第六章 綠線、黃線控制第 37 條綠線控制1綠線范圍城市綠線的劃定和監督管理應按照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執行。本規劃區綠線控制范圍主要包括區域內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居住區綠地、廣場
20、、道路綠地所界定的范圍,以及規劃區內的生態控制區域。2控制要求(1)城市綠線內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以及批準的規劃進行開發建設。(2)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規定,批準在城市綠線范圍內進行建設。因建設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臨時占用城市綠線內用地的,必須依法辦理相關審批手續。(3)在城市綠線范圍內,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設施應當限期遷出。(4)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城市綠地范圍內進行攔河截溪、取土采石、設置垃圾堆場、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對生態環境構成破壞的活動。(5)各類建設工程要與其配套的綠化工程同步建設,各類綠化用地綠化率參照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
21、-2017)、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的規定及相關法規、規范制定。(6)城市綠線內用地控制指標具體詳見附表 9 地塊控制指標表。第 38 條黃線控制1黃線范圍城市黃線的劃定和規劃管理應按照城市黃線管理辦法執行。本規劃區內黃線包括公交首末站、社會停車場、變電站、消防站、污水泵站、郵政電信支局等的控制范圍界線。2控制要求(1)在城市黃線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貫徹安全、高效、經濟的方針,處理好近遠期關系,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需要,分期有序實施。(2)城市黃線范圍內禁止進行違反城市規劃要求,進行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設施的建設;禁止違反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進行建設;禁止未經批準,改裝、遷移或拆毀原有城市基礎設
22、施。(3)在城市黃線內新建、改建、擴建各類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設施,應當依法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辦理相關許可手續。(4)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城市黃線內土地用途,因建設或其他特殊情況需要臨時占用城市黃線內土地的,應當依法辦理相關審批手續。(5)城市黃線內用地控制指標具體詳見附表 9 地塊控制指標表。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9第七章 豎向設計第 39 條豎向設計原則1.滿足道路豎向設計要求以及市政管線絕對高程要求;2.滿足道路排水及園區防洪、排澇的要求;3.適應用地自然坡度,盡量減少土石方工程量。第 40 條道路豎向設計南部組團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且較
23、為平緩。規劃確定道路最小縱坡為0.3%,最大縱坡為1.98%,詳見道路豎向規劃圖(南部組團)。北部組團地勢西高東低且較為平緩,南高北低。規劃確定道路最小縱坡為0.3%,最大縱坡為1.4%,詳見道路豎向規劃圖(北部組團)。第 41 條場地豎向設計規劃區內所有地塊均采用平坡式場地布置方式。規劃嚴格遵循城鄉建設用地豎向規劃規范(CJJ83-2016),并綜合考慮土方平衡,力求降低土方施工量。各地塊的豎向設計均與周邊道路設計標高緊密結合,確保道路與場地有良好的協調關系,以方便各地塊的使用。第八章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第 42 條給水工程1.用水量預測基于南部組團的現狀產業布局和用水資料,工業用地規劃采用單
24、位用地指標法折減 的基礎上進行最高日用水量預測。規劃區最高日用水量為3.62 萬m3/d,其中南部組團2.96 萬m3/d,北部組團0.66 萬m3/d。2.水源規劃規劃從西營灌區永昌農村飲水安全主管(S316 金大快速通道北側)引一條園區供水專用管道接入園區水廠,長度約11.5 公里,主要滿足園區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當地表水無法滿足用水需求時,啟用水廠內部的1眼機井和經一路西側的3 眼機井作為備用水源補充園區水廠供水。3.給水設施規劃南部組團規劃沿中央大道、經一路、緯一路、緯四路敷設輸水管,其余道路敷設配水管。輸水管最終連成環狀,最不利點供水水壓按六層樓供水壓力計算,即最不利點供水自由水壓
25、為28 米水柱。北部組團規劃沿二號路、三號路敷設輸水管,其余道路敷設配水管。輸水管最終連成環狀,最不利點供水水壓按六層樓供水壓力計算,即最不利點供水自由水壓為28 米水柱。第 43 條排水工程1.排水體制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10規劃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嚴格實施水資源總量控制,提高工業用水的水資源利用率,從嚴準入高耗水、高污染的項目,強化綠地景觀的滯蓄能力。2.污水量預測計算得規劃區最高日污水量為2.9 萬m/d,其中南部組團最高日污水量為2.37 萬m/d,北部組團最高日污水量為0.53 萬m/d。3.污水排水系統規劃區污水管道最小覆土以滿足所服務的區域污水能接入
26、為原則,按規劃道路標高計算,污水管道最大埋深應控制在5 米以內。工業污水應處理達標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網。沿規劃的主要道路布置污水干線管道,地塊污水井管網收集后由西向東、由南向北進入規劃區北側的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采用AAO 工藝,經處理后的尾水達標重力自流排放,污泥處理采用重力濃縮脫水處置工藝,泥餅外運填埋。排水方式以自流為主,排水主管不小于DN400,支管為DN300,最小坡度i=0.003。排水管道按非滿流計算,設計充滿度0.550.75。在直線段大于40 米處、交叉處和拐彎處設計排水檢查井。4.雨水系統規劃考慮到規劃區干旱少雨,蒸發能力強,地表易滲漏等特點,將規劃區劃分為若干雨水
27、排放區,并在道路邊適當位置設置隱蔽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就近排入雨水調節池、綠地中。在污水處理廠遠景規劃合建中水廠,用于工業生產、綠化水供給。第 44 條電力工程1.用電負荷預測南部組團采用用地面積負荷法預測規劃區內用電負荷,預測得總用電負荷為336MW,其中南部組團288MW,北部組團48MW。2.電源規劃南部組團現狀電源由110KV 太平灘變接入,容量為250MVA,遠期提升至350MVA,結合用地布局在規劃區北側預留1 座110KV 變電站,規劃容量為350MVA。南部組團設置10KV 開閉所11 處,每個開閉站轉供容量為1530MVA。北部組團電源由一號路東側、二號路南
28、側的規劃110KV 變電站接入。設置10KV 開閉所3 處,每個開閉站轉供容量為1520MVA。3.供電線路規劃規劃沿市政道路設置電力線路。規劃區內10KV 配電線路采用架空敷設,在商業、商務、辦公用地內應采用地埋敷設。新建的配電線路應沿規劃確定的道路設置;改建原有線路時可結合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使線路逐步沿規劃道路布置。應按照電力線路的布置原則(電力線路在東西向道路的南側,南北向道路的東側)合理布線,減少電力線路與通信線路的交叉,逐步使規劃區線路走向、負荷分布趨于經濟、合理。第 45 條通信工程1.電信用戶預測采用單位建筑面積用戶綜合指標法預測,預測得固定電話用戶總量為3.64 萬線,其中南部
29、組團固定電話用戶總量為 3.13 萬線,北部組團固定電話用戶總量為 0.51 萬線。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112.線路規劃南部組團通信線路由永昌鎮通信點接入,北部組團通信線路由一號路接入。規劃通信線路布置自東西向道路的北側,南北向道路的西側。通信線路采用架空敷設,商業、商務、辦公用地采用地埋敷設。移動通信基站按服務半徑500 米的要求集約化設置。3.廣播電視網絡規劃完善廣播電視轉播網絡,提高傳輸質量,形成高質量的廣播電視網絡;實現規劃區有限電視網絡整合,網絡全面光纖化、雙向化。第 46 條供熱工程1.供熱設施南部組團供熱設施現狀由武威栩辰機電制造公司為居住區和周邊幾家企業
30、供熱,遠期在經五路西側、緯三路南側規劃集中供熱用地。北部組團現狀無集中供熱設施,規劃將在二號路南側、垃圾填埋場北側新建集中供熱設施。2.熱負荷預測預測得采暖總負荷為430MW,其中南部組團采暖總負荷為359MW,北部組團采暖總負荷為71MW。3.熱源規劃熱源由規劃區內的規劃熱源廠提供,采暖高溫熱水供/回水設計,溫度為130/65,經各地塊內換熱站換熱后供用戶使用。4.管網規劃本次規劃采用一級管網 二級管網的形式布置熱力網。管網采用閉式雙管制熱水管網,供熱管網選用樹枝狀網。熱力站位置設在各供熱片區的負荷中心。熱力管道采用地下直埋敷設的方式,敷設深度不小于1.42 米。第 47 條燃氣工程1.用氣
31、量預測預測得年總用氣量為558 萬 Nm/年,其中南部組團年總用氣量為439萬 Nm/年,北部組團年總用氣量為119 萬 Nm/年。2.氣源規劃現狀采用瓶裝液化石油氣過渡,規劃采用管道天然氣或壓縮天然氣作為。管道天然氣通過S316 金大快速通道,由涼州城區天然氣中壓管網引入園區。3.管網規劃市政燃氣管網整體采用環狀布置,局部為枝狀。燃氣管道穿越主要干道時應敷設在套管或地溝內,套管直徑應比燃氣管道直徑大100 毫米以上,套管或地溝兩端應密封,在重要地段的套管或地溝端部宜安裝檢漏管;套管端部距路堤坡腳距離不應小于1 米。地下燃氣管道埋設在車行道下時,最小覆土深度(路面至管頂)不得小于0.8 米;埋
32、設在非車行道下時,最小覆土深度(路面至管頂)不得小于0.6 米。第第4 48 8 條條管線綜合(1)離建筑物(廠房)水平排序,由近及遠宜為:電力或電信管線、燃氣管、給水管、供熱管、雨水管、污水管。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12(2)各類管線垂直排序,由淺入深應為:電信管線、電力管線、供熱管道、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3)應充分利用現狀管線。改、擴建工程中的管線綜合布置,不應妨礙現有管線的正常使用。(4)各類管線在道路交叉口相交時,必須按以下原則避讓:壓力管道讓重力自流管道;管徑小的讓管徑大的;新建的讓現有的;易彎曲的讓不易彎曲的;臨時性的讓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讓工程量大的;
33、檢修次數少的、方便的讓檢修次數多的、不方便的。(5)管線共溝敷設原則:熱力管不應與電力、通信電纜和壓力管道共溝;排水管道應布置在溝底;燃氣管道不應與給水管道共溝敷設。(6)工程管線交叉時的最小垂直凈距應符合規定。當受現狀工程管線等因素限制難以滿足要求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安全措施后減少其最小垂直凈距。第九章 綜合防災規劃第 49 條抗震規劃1.設防要求按照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規劃區內一般建設工程按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 0.20g(地震基本烈度為 8 度)進行設防,重要設施及生命線工程應通過地震安全性評價確定其設防標準,按照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
34、采取有效措施,增強抗震設防能力。2.避震疏散場地的布局避震疏散場地主要依托中央大道、一號路兩側的帶狀集中綠地、規劃公園綠地、廣場等進行布置。3.避震疏散場地的建設要求避震疏散場地建設時,應規劃和設置引導性的標示牌;緊急避震疏散場地內外的避震疏散通道有效寬度不宜低于 4 米,固定避震疏散場地內外的避震疏散主通道有效寬度不宜低于 7 米;與主要對外出入口、抗震救災指揮中心相連的救災主干路不宜低于 15 米;避震疏散主通道兩側的建筑應能保障疏散通道的安全通暢,計算避震疏散通道的有效寬度時,道路兩側的建筑倒塌后瓦礫廢墟影響可通過仿真分析確定;簡化計算時,對于救災主干路兩側建筑倒塌后的廢墟寬度可按建筑高
35、度的 23 計算,其他情況可按 1223 計算。第 50 條消防規劃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131消防站布置結合城市總體規劃統籌考慮設置。南部組團和北部組團各設置1 處一級普通消防站,南部組團消防站位于中央大道和經六路交叉口西南側,占地面積5000 平方米。北部組團規劃1 處消防站,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2規劃區消防供水管網應逐步形成環狀,給水管網管徑、消火栓間距應符合相關規定要求,主要道路沿線消火栓間距不得大于 120 米。3應加強消防通訊建設,逐步建設較先進的有線、無線火災報警裝置及消防通訊指揮系統,形成由計算機控制的火災報警和消防通訊指揮自動化系統。第 51 條人防
36、規劃根據國家人防辦有關規定,戰時疏散比例為 70%,留城比例為 30%,按人均人防面積 1.5 平方米計算。在核心服務區內,設人防救災指揮中心,配套生活區應按照國家標準配建地下人防工事。第 52 條生命線工程防災規劃生命線工程包括供水、供電、燃氣、通信、交通、衛生、環衛等系統。要求生命線系統規劃中建筑物和構筑物的抗震設計必須提高一級設防。第十章 環保環衛規劃第 53 條大氣環境保護1積極推進集中供熱,建立健全環境監測、監察制度,大氣污染物排放優于或者滿足國家及甘肅省相關標準,大氣環境質量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 100%,污染物排放達標率達到
37、 100%。2科學劃定規劃區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污染物排放符合總量控制要求。3嚴格執行“兩高一資”行業的環境準入門檻。第 54 條水環境保護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完善園區污廢水處理廠建設,提高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配套完善污水管網設施,提高生活污水達標排放率。規劃區域地表水環境應達到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類水質標準。地下水水源地區域內的水質應按照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類標準控制。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 100%,污水處理率達 100%,污水處理達標率 100%。第 55 條聲環境保護商業、商務、行政辦公用地劃為二類聲環境功能區;物流倉儲及工業生產區域
38、劃為三類聲環境功能區,其環境噪聲限值須符合下表規定(附表 8):1嚴格限制噪聲排放不達標企業進駐。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142加強對各類噪聲源的控制,并制定出相應的管理細則。3加強道路綠化隔離帶建設,降低交通噪聲污染。第 56 條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工業固體廢棄物全過程管理體系,提高固體廢棄物處置能力,降低對土壤、大氣、地下水產生的環境危害。實現工業危險廢棄物 100%由產生單位或交有資質單位無害化利用或處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 100%。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及處置率 90%,無害化處理率 100%,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 100%。第 57 條環衛設施規劃1垃
39、圾轉運站在南部組團規劃 1 處垃圾轉運站。2垃圾收集點規劃結合垃圾清運線路安排布置垃圾收集點,共設置垃圾收集點10 處。垃圾清運線路設計時盡量減少穿越規劃區內部。3公共廁所沿中央大道公共建筑集中區設置公共廁所 4 處。規劃區共設置公共廁所 27 處。4廢物箱主要設于道路兩側及各類公共設施、社會停車場等的出入口附近,按服務半徑 70100 米進行設置,人流量較大的區域適當增加設置密度。第十一章 管理控制體系規劃第 58 條地塊劃分地塊采用三級編號形式,按“組團代碼大地塊代碼基本地塊”代碼進行編號,比如 A-01-01。地塊編號以地塊分區為基礎,按順序及規律進行編號,以“1、2、3”的形式表示;街
40、區內大地塊以主要道路為界進行劃分,以“A-01、A-02、A-03”的形式表示;基本地塊按照用地邊界進行劃分,以“A-01-01、A-01-02、A-01-03”的形式表示。(見附表 9)第 59 條土地使用控制1控制內容土地使用控制是對建設用地的建設內容、位置、面積和邊界范圍等做出的規定,其具體的控制內容包括土地使用性質、土地使用兼容性、用地邊界和用地面積等。2用地面積和用地邊界控制用地面積指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建設用地邊界所圍合的水平投影面積,不含代征用地的面積。用地面積是各種規定性要素計算的基礎,是規劃用地與道路或其他規劃用地直接的分界線,用來劃分用地的范圍邊界。本次控制性詳細規
41、劃對地塊的用地面積和用地邊界都作出了明確標識,用地面積單位為公頃,精度到小數點后兩位。3用地性質控制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15本次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用地性質按照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劃分,南部組團規劃用地涵蓋了 8 大類、19中類、9 小類,北部組團 6 大類、10 中類、4 小類。4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規劃土地使用兼容性規定(見附表 10 各類用地兼容情況一覽表)。第 60 條開發強度控制1控制內容主要包括容積率、建筑密度/系數、綠地率、建筑限高等內容。2建筑密度/系數建筑密度指規劃地塊內各類建筑基底面積占該塊用地面積的比例,它可以反映
42、出一定用地范圍內的建筑密集程度和空地率。工業項目計算建筑系數,本次規劃控制其下限不應低于 30%。其他項目計算建筑密度,控制上限。3綠地率綠地率指規劃地塊內各類綠化用地面積總和占該用地面積的比例,是衡量地塊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非工業、倉儲用地的綠地率指標以控制其下限為主,不低于 20%;但為了確保工業與物流倉儲區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參照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本次規劃對工業及物流倉儲用地的綠地率控制其上限不超過 20%。4.容積率為了加強工業項目建設用地管理,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工業項目的開發強度下限必須參照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中的容積率控制指標控制其下限;非工業項目的容積率控制其上限,具體
43、規定(見附表11 地塊開發強度控制一覽表)。第 61 條建筑建造控制1控制內容主要控制內容有建筑限高、建筑間距、建筑后退、相鄰地段的建筑規定等。2建筑限高南部組團位于武威航校端凈空區域,其高度嚴格按照航校相關標準執行。具體地塊的高度詳見建筑高度控制圖。3建筑后退工業建筑退用地邊界 5 米,退道路紅線和綠線 10 米;其他建筑退用地邊界 5 米,退道路紅線 6 米和 10 米,退綠線 6 米。4建筑間距建筑物之間的最小間距應符合下表規定。(見附表 12、13、14)第 62 條交通活動控制1基地機動車出入口位置要求與主干路交叉口的距離,自道路紅線交點起不應小于 70 米;與次干路交叉口的距離,自
44、道路紅線交點起不應小于 50 米;與支路交叉口的距離,自道路紅線交點起不應小于 30 米;與公交站臺邊緣不應小于15 米;與重要公共服務建筑出入口不應小于 20 米。2配建停車位要求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16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 10%。各類用地配建機動車車位要求(下限)按下表執行:(見附表 15)第十二章 城市設計引導第 63 條城市設計目標通過城市設計的控制和引導,為園區創造一個舒適怡人、方便高效、環境優美的空間環境,建立和諧有序的空間秩序和社會秩序。力爭將規劃區打造成為既具有現代城市面貌與活力,又兼有城市
45、歷史底蘊的宜業、宜商的投資樂土。第 64 條設計要素控制重點分析公共開敞空間的分布形態,研究尺度、節奏、層次、韻律等視覺要素,研究標高、高度、朝向、間距、建筑后退等技術要素。1界面中央大道沿線空間界面是南部組團公共建筑最為集中的區域,也是未來園區形象展示的重要載體。應首先處理好中央大道和經三路、經四路兩側綠帶與建筑的關系,其次應注重道路沿線建筑界面的連續性與韻律感,注重各類建筑風貌的協調統一。2軸線應重點處理好中央大道、經三路、經四路、一號路等主干路的沿線景觀效果,處理好沿線建筑與綠地景觀的相互協調關系,打造沿干道的主要景觀軸線。3建筑景觀節點南部組團結合功能布局,在配套服務區內塑造 1 處建
46、筑景觀節點。形成以商業、商務建筑及綠地廣場為主體的景觀節點,通過建筑體量、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17建筑高度的變化,突出建筑的特色性和標志性,體現時代風貌。4綠化景觀節點在配套服務區內預留公園綠地。作為園區大型公共集中綠地,首先應滿足齊使用功能,為園區工作人員及居民提供舒適便利的休憩、娛樂場所,同時還應注重品質和特色塑造,注重園區文化元素與環境特征的有機融合。第 65 條建筑設計引導1建筑的尺度、體量工業建筑尺寸體量應與工業作業的流程及要求相匹配,應盡可能采用大跨度的建筑平面形式,以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倉儲建筑應采用大跨度的建筑平面形式,提高貨物存放的靈活性和空間利用率;
47、辦公及商業建筑體量應適宜,應留有必要的開敞空間,并與周邊環境尺度相協調。2建筑形式建筑形式應與園區的整體風貌和定位相協調,要突出時代感;商業和辦公建筑應在具有一定建筑個性的同時兼顧與周邊建筑的協調;一般建筑在相鄰地塊之間應具有相似性;整體建筑風格應遵循“明快、有序、簡潔”的原則;不允許建筑隨意退讓,以保障街道空間界面的完整性與連續性。3外墻材料建筑外墻面材料原則上不受限制,但應避免使用亮面反光材料和瓷磚;鼓勵使用新型節能環保材料;除標志性建筑外,一般建筑主體外墻裝修材料應與毗鄰建筑相協調;公共建筑裙房宜采用穩重的石材或仿石材料,采用透明或淺色玻璃;建筑主體不宜大面積使用鏡面玻璃幕墻,如特殊需要
48、確需使用的,需經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4建筑色彩制定色譜表,推薦使用,形成建筑物整體的協調,形成與周邊景觀具有協調性的景觀印象。大面積墻壁盡量不要使用單色,結合形態進行色彩分節配色,旨在減輕建筑物的壓迫感和厚重感。基調色以中高明度為主,以灰、青灰、白為主色調,倉儲建筑屋頂可使用淡藍色;商業、商務、辦公、公寓建筑色彩可結合建筑細部造型適當點綴其他色彩,強調其可識別性;不宜大面積使用明亮耀眼或沉悶的顏色;石料和磚石塊宜保持自然的色彩;玻璃和金屬的顏色宜選用柔和中性的色調;建筑局部可采用明度低、彩度低或明度適中、彩度高的深色調;為突出建筑的門窗、入口、節點,可采用一定程度的對比色進行點綴,詳
49、見武威市中心城區色彩規劃。(見附表 16)第 66 條道路設計引導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道路一般擔負著園區各個功能區之間人流、物流集疏運的重要作用,其交通流量大,路幅較寬。其景觀特性除要滿足安全性、可識別性、可觀賞性、可管理性以外,還應與人的活動特征及需求相結合,兼具便捷性、合理性的要求,應充分考慮沿線公交車停靠站、座椅、垃圾箱等的配建。2生活性道路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18生活性道路車行速度較慢,人流較多,景觀設計強調其多樣性和復雜性。第 67 條綠化設計指引公共綠地設計應主要滿足便利舒適原則、景觀豐富原則和生態效益原則。規劃區內綠化基調樹種配置詳見附表 17。第 68 條
50、城市天際線設計指引城市天際線應按照韻律原則、層次原則、借景原則、地表原則進行設計。設計中應主要采用以下塑造手法:1透綠建筑組合形式應以點式為主,避免連續板式組合。建筑輪廓線應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提高綠視率。2群簇高層建筑應盡量簇群式布局,注重建筑前后高低層次關系,避免均勻式的布局。第 69 條街道設施指引1交通設施各類標志的尺度應規格化,在交叉口結合路燈桿以平行路面的方式設置懸臂框架,規格化標志均應安裝于框架內。框架應適當留有余地,以便于交通管理標志改變或增減。2消防設施鼓勵消防栓結合建筑、花壇、街頭雕塑的基座等設置,消防栓應規范、突顯,不能采用特殊造型,并不應被其他物體遮擋。3候車亭公交候車
51、亭應有頂蓋及供人小憩的坐凳,線路牌可結合結構設計,并應有照明。候車亭形式與周邊建筑相協調,并采用與其它街道家具相同的風格、形式。不宜使用鮮艷、亮麗的色彩,建議其支撐結構色彩采用黑色或深褐色。4垃圾箱垃圾箱應獨立設置,并設于行人集中處。應避免使用鮮艷色彩及卡通造型,垃圾箱形式應與周邊建筑相協調,并采用與其它街道家具相同的風格。5戶外廣告、標識廣告塔、廣告版等室外廣告物,以及路牌、交通信號等標志的布置與設計必須和環境協調,并進行統一管理與審定。防止過大、過多的商業廣告破壞園林綠化景觀。道路廣告牌設置間距應合理,光照應柔和、清晰,避免眩光。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19第十三章 附
52、則第 70 條成果形式本規劃成果由文本、說明書、圖集和圖則四部分組成。文本、圖集和圖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說明書是對文本、圖集和圖則的解釋說明。第 71 條實施策略本規劃經法定程序批準后即作為地方性規章執行,具有法律效力。規劃范圍內的土地使用及一切開發建設活動必須遵守本規劃的有關規定。編制本規劃范圍內的修建性詳細規劃應符合本規劃的相關規定。1本規劃一經批準,應加強領導和管理,廣泛宣傳,使全民自覺參與遵守、維持、監督城市規劃的實施。2為進一步落實規劃,指導具體開發建設,應在本規劃的基礎上盡快編制重點地塊的修建性詳細規劃。3規劃區界定范圍內的一切建設項目,必須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劃統一實施、
53、管理,防止建設失控。4經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任意改變,在實施過程中如有重大變更或修改,需按城鄉規劃法相關要求報原批準單位審議通過。5武威市規劃局是武威市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也是本規劃的具體實施部門,擁有本規劃的解釋權。6本規劃經武威市人民政府批準后施行。第十四章 附表附表 1產業負面清單一覽表產業類型項目范圍石油化工煉油、乙烯、丙烯類深加工、有機原料、對二甲苯煤炭煤炭、煤化工產業鋼鐵與有色金屬鐵合金、鋼鐵行業、電解鋁建材平板玻璃、水泥、碳化硅其他棉花加工行業等附表 2南部組團規劃建設用地匯總表用地代碼用地性質用地面積(hm)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大類中類小類R居住用地
54、33.173.28R2二類居住用地33.173.28A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14.741.46A1行政辦公用地0.300.03A2文化設施用地3.470.34A3教育科研用地2.230.22A33中小學用地2.230.22A4體育用地5.320.53A5醫療衛生用地1.220.12A51醫院用地1.220.12A6社會福利用地2.200.22B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13.001.29B1商業用地5.780.57B2商務用地7.220.71M工業用地632.4662.63M1一類工業用地632.4662.63W物流倉儲用地101.4210.04W1一類物流倉儲用地101.4210.04武威新能源
55、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20S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130.0612.88S1城市道路用地129.8312.86S4交通場站用地0.230.02U公用設施用地15.611.55U1供應設施用地11.371.13U11供水用地3.360.33U12供電用地3.980.39U13供燃氣用地1.260.12U14供熱用地2.770.27U2環境設施用地3.740.37U21排水用地2.730.27U22環衛用地1.010.10U3安全設施用地0.50.05U31消防用地0.50.05G綠地與廣場用地69.346.87G1公園綠地17.491.73G2防護綠地49.884.94G3廣場綠地1.9
56、70.20H11城市建設用地1009.80100.00附表 3北部組團規劃建設用地匯總表用地代碼用地性質用地面積(hm)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大類中類小類A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0.960.41A1行政辦公用地0.960.41M工業用地196.3483.94M1一類工業用地133.1456.92M2二類工業用地63.2027.02S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19.748.44S1城市道路用地19.748.44U公用設施用地7.213.08U1供應設施用地4.191.79U11供水用地1.600.68U12供電用地1.000.43U13供燃氣用地0.360.15U14供熱用地1.230.53U2環
57、境設施用地2.521.08U21排水用地2.521.08U3安全設施用地0.50.21U31消防用地0.50.21G綠地與廣場用地9.664.13G2防護綠地9.664.13H11城市建設用地233.91100.00附表 4規劃道路匯總表(單位:米)序號道路名稱類別走向紅線寬度標準橫斷面長度南部組團1中央大道主干路東西向504+4+2+12+6+12+2+4+43.4982S316 金大快速通道主干路東西向506+5+28+5+63.3793經三路主干路南北向504+4+2+12+6+12+2+4+44.8394經四路主干路南北向504+4+2+12+6+12+2+4+44.8395經二路次干
58、路南北向343.5+3.5+2+16+2+3.5+3.526經五路次干路南北向343.5+3.5+2+16+2+3.5+3.54.8937緯三路次干路東西向343.5+3.5+2+16+2+3.5+3.53.4628緯四路次干路東西向343.5+3.5+2+16+2+3.5+3.53.5499經一路次干路南北向282+3.5+1.5+14+1.5+3.5+24.83910緯二路次干路東西向282+3.5+1.5+14+1.5+3.5+23.34911經六路支路南北向244.5+15+4.54.23912經七路支路南北向244.5+15+4.54.33913經八路支路南北向244.5+15+4.
59、50.98714經九路支路南北向244.5+15+4.50.96915經十路支路南北向244.5+15+4.50.98716經十一路支路南北向244.5+15+4.51.98717經十三路支路南北向244.5+15+4.55.45318緯六路支路東西向244.5+15+4.53.20519緯八路支路東西向244.5+15+4.51.32320緯九路支路東西向244.5+15+4.53.47921緯十路支路東西向24/204.5+15+4.5/4+12+40.691/0.76622緯十一路支路東西向244.5+15+4.53.51723緯十二路支路東西向244.5+15+4.53.34武威新能源
60、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2124緯十四路支路東西向244.5+15+4.50.69北部組團1一號路主干路南北向505+8+24+8+52.0242二號路主干路東西向403.5+3.5+2+22.2+3.5+3.53.5043三號路主干路東西向403.5+3.5+2+22.2+3.5+3.53.5044四號路主干路南北向403.5+3.5+2+22.2+3.5+3.51.0155六號路主干路南北向403.5+3.5+2+22.2+3.5+3.51.0156五號路次干路南北向202.5+15+2.51.0157九號路次干路南北路202.5+15+2.51.0158十一號路次干路東西向20
61、2.5+15+2.53.5049八號路支路南北向122+8+21.01510十號路支路南北向122+8+21.015附表 5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控制規定表道路紅線(米)視距三角形直角邊長(米)504050343045283045242030202030161520附表 6道路交叉口機動車道緣石轉彎半徑規定表道路紅線(米)503428242016502525252525203425252525252028252525202520242525252020152025252520151516202020151515附表 7道路平曲線最小半徑規定表(單位:米)道路紅線503428242016最小平曲線
62、半徑500400300200200150附表 8各類聲環境功能區環境噪聲限制一覽表聲環境功能區時段晝間夜間0 類50dB40dB1 類55dB45dB2 類60dB50dB3 類65dB55dB4a 類70dB55dB4b 類70dB60dB附表 9地塊控制指標表地塊編號用地代號總用地面積(m)容積率建筑密度/系數(%)綠地率(%)建筑限高(m)南部組圖地塊控制指標表A-01-01U12123600.8402024A-02-01M12733261.230-502024A-02-02M13215891.230-502024A-02-03M1660260.7302050A-02-04M167066
63、0.6-1.230-452024A-02-05G216800.13906A-02-06M1332870.7302050A-02-07M1666830.7302050A-02-08M1995330.7302050A-02-09G2226210.13906A-03-01G216720.13906A-03-02M1788460.7302036A-03-03G217320.13906A-03-04G2189070.13906A-03-05M1323550.7302036A-03-06M1161110.6-1.230-452024A-03-07M1142170.6-1.230-452024A-03-08
64、W1146641.0402024A-03-09M1171361.230-502024A-03-10M1150211.230-502024A-03-11M1199931.230-502024A-03-12M1476200.7302036A-03-13U11335800.5253024A-03-14G260790.13906A-03-15M11526610.7302036A-03-16M11301840.7302036A-03-17G2128780.13906A-03-18G217280.13906A-03-19G290450.13906A-03-20M1598710.7302036武威新能源及裝
65、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22地塊編號用地代號總用地面積(m)容積率建筑密度/系數(%)綠地率(%)建筑限高(m)A-03-21M1326040.7302036A-03-22M1150171.230-502024A-03-23M178631.230-502024A-03-24M177511.230-502024A-03-25G2121470.13906B-01-01M1669020.7302060B-02-01M12824990.7302060B-02-02M12701310.7302050B-02-03G2186580.13906B-03-01G227680.13906B-03-02M1
66、174090.7302036B-03-03M1203110.7302036B-03-04M1268190.7302036B-03-05M1173610.7302036B-03-06M1203110.7302036B-03-07M1268190.7302036B-03-08G227290.13906B-03-09G227290.13906B-03-10M1268190.7302036B-03-11M1202480.7302036B-03-12M1174240.7302036B-03-13M1268190.7302036B-03-14M1202480.7302036B-03-15M1174240.
67、7302036B-03-16G227290.13906B-04-01G113300.1107012B-04-02B1288762402036B-04-03G128590.1107012B-04-04G1511480.1107012B-04-05G113300.1107012B-04-06B1288762.0402036B-04-07G128590.1107012B-04-08G128590.1107012B-04-09B2306552.0402036B-04-10G126590.1107012B-04-11G1254920.1107012B-04-12B2109281.0302030B-04-
68、13G3197150.154024B-04-14G128590.1107012B-04-15B2306672.0402036地塊編號用地代號總用地面積(m)容積率建筑密度/系數(%)綠地率(%)建筑限高(m)B-04-16G127450.1107012C-01-01U21272510.3303020C-01-02U1235653C-01-03G2190320.13906C-01-04M11811610.7302060C-02-01G2136260.13906C-02-02M11091970.7302050C-03-01G2194230.13906C-03-02M11281150.7302036
69、C-03-03G2103790.13906C-03-04U13126480.5302024C-03-05U14276840.8303036C-03-06M1417630.7302036C-03-07M1477070.7302036C-04-01G2148570.13906C-04-02M1131010.6-1.230-452024C-04-03M1116330.7302036C-04-04M1400210.7302036C-04-05U12274030.8402024C-04-06M1185790.7302036C-04-07M1133400.7302036C-05-01G290000.139
70、06C-05-02M1597980.7302036C-05-03G2123510.13906C-05-04M1529810.7302036C-05-05U22100750.8253024C-05-06M1514530.7302036C-05-07G2123670.13906C-05-08M1401861.230-502024C-05-09M1266551.230-502024C-06-01G2268740.13906C-06-02M1382910.7302036C-06-03M1334720.7302036C-06-04M1652030.7302036C-06-05M1232920.73020
71、36C-06-06M1200100.7302036C-06-07M1405680.7302036D-01-01G29780.13906D-01-02U3150160.8302524D-01-03G2192750.13906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23地塊編號用地代號總用地面積(m)容積率建筑密度/系數(%)綠地率(%)建筑限高(m)D-01-04M11368890.7302024D-01-05M11377290.7302015D-01-06G290730.13906D-01-07G272790.13906D-01-08M11423260.7302015D-01-09M114
72、22430.7302015D-01-10G2167780.13906D-02-01G229710.13906D-02-02M11423750.7302015D-02-03M1748030.7302015D-02-04M1338430.7302015D-02-05M1336980.7302015D-02-06G2167630.13906D-02-07W1487091.040209D-02-08G230200.13906D-02-09G244430.13906D-02-10W11456011.040209D-02-11W1959361.040209D-02-12G272330.13906E-01-
73、01G127450.1107012E-01-02R2346971.5303020E-01-03G146040.1107012E-01-04A4531961.0203524E-01-05G126590.1107012E-01-06A2346851.5303024E-01-07R2341561.5303020E-01-08R2530511.5303020E-01-09A6220221.0303524E-01-10A51122151.2253524E-01-11R2983011.5303018E-01-12G1227180.1107012E-01-13A33229350.8253518E-01-14
74、R21114671.5303018E-01-15A130221.0353018E-01-16G1272860.1107012E-01-17S422661.2402018E-02-01G1187450.1107012E-02-02M1301340.7302015E-02-03M1300520.7302015E-02-04M1606610.7302015地塊編號用地代號總用地面積(m)容積率建筑密度/系數(%)綠地率(%)建筑限高(m)E-02-05M1858361.230-502016E-02-06M1748200.7302015E-02-07M12891900.630208F-01-01G21
75、92750.13906F-01-02M11368090.7302024F-01-03G297890.13906F-01-04M1666670.7302024F-01-05M1521690.7302024F-01-06G2168200.13906F-01-07M11422120.7302018F-01-08M11298640.7302018F-01-09G270300.13906F-02-01G2196930.13906F-02-02M1467290.7302024F-02-03M1980250.7302024F-02-04G2157680.13906F-02-05M1333560.6-1.23
76、0-452024F-02-06M1378341.230-502018F-02-07M1332811.0302018F-02-08M1710950.7302018F-03-01G2167630.13906F-03-02M1668851.230-502017F-03-03M1754591.230-502017F-03-04G270520.13906F-03-05W1611181.0402015F-03-06W1687351.0402015F-03-07G2136390.13906F-03-08W1804831.040209F-03-09W1736231.040209F-03-10W1649511.
77、040209F-03-11W1598491.040209F-03-12G243300.13906F-04-01G2158640.13906F-04-02M1237790.7302015F-04-03M1283531.0302015F-04-04M1283040.7302015F-04-05M11284950.7302015F-04-06M1649151.0302015F-04-07M1133121.0302015F-04-08M1201591.0302015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24地塊編號用地代號總用地面積(m)容積率建筑密度/系數(%)綠地率(%)建筑限高(m)F-0
78、4-09M1283300.7302015F-04-10G288450.13906F-04-11W11041381.040209F-04-12M1273270.630209F-04-13M1402170.630209F-04-14W11042431.040209F-04-15W1500041.040209F-04-16W1421271.040209北部組圖地塊控制指標表地塊編號用地代號總用地面積(m)容積率建筑密度/系數(%)綠地率(%)建筑限高(m)G-01-01U21252000.3303020G-02-01M1667000.6302024G-02-02M1666671.530-452024
79、G-02-03M1665130.6302024G-02-04G2105170.13906G-03-01G291900.13906G-03-02M1489210.5302024G-03-03M1940900.5302024H-01-01M11904730.7302024H-01-02G295380.13906H-01-03U3150000.8302524H-01-04U11160480.5303020H-02-01M1959070.6302024H-02-02M2127361.230-502024H-02-03M1202590.6302024H-02-04M1300181.230-452024H
80、-02-05M2243900.6-1.230-452024H-02-06G238410.13906H-02-07M11045820.6302024H-02-08M1316991.045.42021H-02-09M1633730.5302024H-02-10G2150020.13906H-03-01A196501.0303024H-03-02M1388810.5302024H-03-03M1355520.5302024H-03-04M1342410.5302024H-03-05M1327630.5302024H-03-06G233140.13906地塊編號用地代號總用地面積(m)容積率建筑密度/
81、系數(%)綠地率(%)建筑限高(m)H-03-07U1299700.8402024I-01-01G238540.13906I-01-02M191990.7302024I-01-03M1263310.7302024I-01-04M2758330.6302024I-01-05G2109130.13906I-01-06M21212840.6302024I-01-07M279560.6302024I-01-08M2629761.230-502024I-01-09M293240.6302024I-02-01M1625300.7302024I-02-02M1652010.7302024I-02-03M15
82、36361.230-502024I-02-04M1662070.7302024I-02-05M21233990.5302024I-02-06G2156330.13906I-02-07M21940750.5302024I-02-08G2130060.13906I-02-09M1276990.7302024I-02-10G218070.13906I-02-11U1335870.5302024I-02-12U14123080.8303036附表 10各類用地兼容情況一覽表用地性質用地代碼一類可兼容用地二類可兼容用地行政辦公用地A1B2B1商業用地B1B2A1商務用地B2B1A1一類工業用地M1W1R
83、2一類物流倉儲用地W1M1W1、R2城市道路用地S1交通站場用地S4供應設施用地U1公園綠地G1防護綠地G2備注G 類用地可被任何用地兼容,M、W 與 R 兼容僅限必要的職工宿舍用地;一類兼容指規劃確定可直接兼容的土地使用性質;二類兼容指須經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方可變更的土地使用性質。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25附表 11地塊開發強度控制一覽表用地性質用地代碼容積率建筑密度/系數(%)綠地率(%)行政辦公用地A12.03530商業用地B12.54020商務用地B22.54020一類工業用地M13020一類物流倉儲用地W11.04020交通場站用地S420供應設施用地U1
84、0.820公園綠地G10.170防護綠地G20.190備注所有工業用地控制指標應遵循 2008 國土 24 號文規定附表 12公建之間最小間距控制表公建(h10m)公建(10mh24m)公建(h24m)公建(h6 米L6 米L9 米側向間距消防間距消防間距消防間距公建(10mh6 米南側建筑高度的 0.5 倍,且L13 米南側建筑高度的0.5倍,且L13米側向間距消防間距較高建筑的 0.3 倍,且6 米較高建筑的 0.3 倍,且9 米公建(h24m)正向間距L9 米南側建筑高度的 0.5 倍,且L13 米南側建筑高度的0.5倍,且L18米側向間距消防間距較高建筑的 0.3 倍,且9 米較高建筑
85、的 0.4 倍,且13 米附表 13公建與公寓之間最小間距控制表南側住宅北側住宅低層多層低層多層公建(H20m滿足大寒日滿窗日照不小于 3 小時標準,且 L12m滿足大寒日滿窗日照不小于 3 小時標準,且L20m側向間距L6m較高建筑的 0.3H,且 L6m同左同左公建(H24m)正向間距L12m公共建筑的 0.5H且 L20m滿足大寒日滿窗日照不小于 3 小時標準,且 L12m滿足大寒日滿窗日照不小于 3 小時標準,且L20m側向間距L6m較高建筑的 0.3H,且 L9m同左同左附表 14公寓之間的最小間距間距低層多層低層正向間距滿足大寒日滿窗日照不小于3小時標準,且 L6m滿足大寒日滿窗日
86、照不小于 3 小時標準,且 L6m側向間距消防間距L6 米多層正向間距滿足大寒日滿窗日照不小于3小時標準,且 L6m滿足大寒日滿窗日照不小于 3 小時標準,且 L20m側向間距L6 米較高建筑的 0.5H,且 L8 米附表 15各類機動車配建車位要求一覽表用地類別用地代碼配建車位要求行政辦公用地A1每 100 平方米建筑面積配建 1.0 個車位二類居住用地R2每戶配建 1.0 個車位商業用地B1每 100 平方米建筑面積配建 1.0 個車位商務用地B2每 100 平方米建筑面積配建 1.0 個車位一類工業用地M1每 100 平方米建筑面積配建 0.5 個車位一類物流倉儲用地W1每 100 平方
87、米建筑面積配建 0.5 個車位備注對機動車停車位數量未做出具體規定的用地,機動車停車位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配建。工業、物流倉儲用地內停車位同時應考慮貨物裝卸,特別是集裝箱裝卸的場地需求。附表 16建筑主體配色類型表部位色相明度艷度基調色各立面約占 4/5 以上0.1R4.9YR4.0 以上 8.0 以下8.1 以上3.0 以下1.0 以下5.0YR5.0Y4.0 以上 8.0 以下8.1 以上4.0 以下2.0 以下其他4.0 以上 8.0 以下8.1 以上2.0 以下1.0 以下武威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26輔助色各立面約占 4/5 以上0.1R4.9YR3.0 以上 8.0
88、 以下8.1 以上3.0 以下1.0 以下5.0YR5.0Y3.0 以上 8.0 以下8.1 以上4.0 以下2.0 以下其他3.0 以上 8.0 以下8.1 以上2.0 以下1.0 以下強調色各立面約占 1/20 以下強調色+輔助色各立面的 1/20全色相自由自由屋頂色坡屋頂素燒煉瓦可在此范圍之外0.1R5.0Y5.0 以下3.0 以下其他5.0 以下2.0 以下平屋頂5.0YR5.0Y4.0 以上 7.0 以下2.0 以下附表 17綠化基調樹種規劃表序號種 名科名主要用途1國槐豆科庭蔭樹、行道樹2側柏柏科庭蔭樹、行道樹3白蠟樹木犀科庭蔭樹、行道樹、防護林4龍抓槐豆科庭蔭樹5榆葉梅薔薇科庭園觀賞、叢植、列植6海棠薔薇科庭園觀賞、叢植7碧桃薔薇科庭園觀賞、叢植8側柏柏科常綠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