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斜拉橋施工監控斜拉橋施工監控技術方案技術方案一一 概述概述1.1 工程概況工程概況 主橋全長272m,為2136m獨塔單索面混合梁斜拉橋,橋面全寬42.9m,橋面設2%的雙向橫坡,橋面橫向布置為:1.05m管線區+2.9m人行道+15.5m行車道+4m中央分隔帶+15.5m行車道+2.9m人行道+1.05m管線區。主梁采用鋼箱梁與混凝土箱梁相結合的混合梁,主塔中心線順橋向兩側28m范圍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箱梁(0#塊),其余部分為扁平閉口鋼箱梁,鋼箱梁段與混凝土梁段采用鋼混結合段連接。主橋的鋼箱梁全長244m,橋梁中線處梁高3.5m。鋼箱梁標準節段長12m,最大吊裝重量2185KN。主塔縱橋向采“
2、人”字型橋塔,塔全高92.615m(含塔座),橋面以上塔高72.391m。整個主塔由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及塔冠等部分組成。下塔柱為單箱三室截面,中、上塔柱為單箱單室截面,材料采用C60混凝土。斜拉索在主梁上索距為12m,塔上索距為2m,斜拉索在塔上采用冷鑄錨,在主梁上采用銷接耳板式錨,全橋共設16根斜拉索。1.2 大橋的主要施工方法大橋的主要施工方法v搭設棧橋,施工主墩及過渡墩樁基、承臺。v在支架上澆注主塔附近部分0#塊,張拉縱向預應力粗鋼筋及橫向預應力。v繼續主塔施工直至主塔施工完畢,同時在過渡墩旁搭設支架。v利用駁船浮運,水中吊裝鋼-混結合段(1#梁段)至支架,并精確定位,澆注0#塊剩余
3、部分,張拉0#塊全部縱、橫向預應力,完成鋼-混結合段施工。利用駁船浮運,水中吊裝2#梁段至支架,精確定位后完成與D型梁段的連接。v拼裝中跨橋面架梁吊機。浮運3#梁段到位,利用橋面吊機吊裝至設計位置,與前一梁段臨時連接。在合適的溫度區間,調整梁段高程、精確定位后進行全截面連接,第一次張拉L01及R01斜拉索。拆除主塔旁支架。v向前移動吊機,起吊4#梁段。調整梁段位置,與前一節段臨時連接,精確定位后進行全截面連接,第一次張拉L02及R02斜拉索。按此步驟依次完成5#10#節段施工。在合適時間吊裝12#梁段就位。v在合適的溫度區間,左右兩跨對稱起吊合攏段(11#梁段),精確定位后完成合攏段連接,拆除
4、橋面吊機及支架。第二次調整斜拉索力。橋面鋪裝及其他附屬設施施工。成橋試驗。v二二 施工監控依據施工監控依據v 本次監控依據以下資料:本次監控依據以下資料:v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D60-2004)v公路斜拉橋設計規范(試行)(公路斜拉橋設計規范(試行)(JTJ02796)v公路斜拉橋設計細則(公路斜拉橋設計細則(JTG/TD65-01-2007)v公路橋梁抗風設計規范(公路橋梁抗風設計規范(JTG/T D60-012004)v公路橋涵鋼結構木結構設計規范(公路橋涵鋼結構木結構設計規范(JTJ025-86)v鐵路橋梁鋼結構設計規范(鐵路橋梁鋼結構設計規范(TB 100
5、02.2-2005)v鐵路鋼橋制造規范(鐵路鋼橋制造規范(TB 10212-2009)v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v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三三 施工監控的目的施工監控的目的 由于各種因素(如材料的彈性模量、混凝土收縮徐變系數、結構自重、施工荷載、溫度影響、結構分析模型誤差、測量誤差等)的隨機影響,結構的初始理論設計值難以做到與實際測量值完全一致,兩者之間會存在偏差。若對偏差不加以及時有效的調整,就會影響成橋的內力和線形。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根據實際的施工工序,以及現場獲取的參數和數據,對橋跨結構進
6、行實時誤差分析和結構驗算;對每一施工階段,根據分析驗算結果給出結構應力及變形等施工控制參數,分析并調整施工誤差狀態,建立預警體系對施工狀態進行安全評價和控制。這樣,才能保證結構的受力和變形始終處于安全合理的范圍內,成橋后的結構內力和線形符合設計要求。根據該橋主橋結構和施工方法的特點,施工監控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項:1)在鋼箱梁制作時提供無應力制造線形;2)根據現場施工進度提供0#塊立模標高,塔柱支撐;3)鋼箱梁施工時提供鋼箱梁前端定位標高;4)若干施工階段下主梁及主塔軸線偏位及變形情況;5)提供主梁施工索力初始張拉值及每一施工階段下懸臂前4個梁段斜拉索索力及索力變化值;6)若干施工階段下各
7、控制截面的應力或應變;7)若干關鍵工況下的塔柱水平位移;8)若干施工階段下主墩沉降值及水平位移值;9)成橋狀態各控制截面的應力、索力、塔柱水平位移;10)施工過程監控仿真計算。四四 施工監控目標施工監控目標 主梁各施工控制節段標高誤差主梁各施工控制節段標高誤差2mm 主梁橫橋向各對稱點標高誤差主梁橫橋向各對稱點標高誤差4mm 合龍段兩側梁段允許高差合龍段兩側梁段允許高差5mm 斜拉索索力誤差斜拉索索力誤差2%索塔縱向傾斜度誤差索塔縱向傾斜度誤差20mm 索塔橫向傾斜度誤差索塔橫向傾斜度誤差10mm 主梁的中心線偏差主梁的中心線偏差10mm 成橋豎向線形誤差(成橋豎向線形誤差(20設計基準溫度)
8、設計基準溫度)15mm某市區政府辦公樓實景某市區政府辦公樓實景五五 施工監控流程及組織體系施工監控流程及組織體系5.1 施工監控階段施工監控階段 施工控制分為計劃階段、預制階段、安裝階段等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是:1)計劃階段(計算分析)工作內容 1 全橋施工過程模擬分析,各結構物(鋼箱梁、斜拉索、鋼錨箱)無應力尺寸確定,提供各節段的加工尺寸;2 各施工階段安裝分析,確定各階段理想目標線形,校核最不利狀態下結構物安全;3設計參數或誤差因素敏感性分析,確定主要施工誤差因素。2)預制階段(節段預制或建造)工作內容 1 評估和確認制造過程的可靠性和正確性;2 檢查和驗收預制節段,分批建立誤
9、差數據庫,及時更新和糾正后續節段加工尺寸。3)現場安裝階段工作內容 1 建立現場幾何監測系統;2 索塔安裝過程施工控制;3 邊跨大塊鋼箱梁安裝施工控制;4 斜拉索及鋼箱梁安裝過程中施工控制。5.2 施工監控組織體系施工監控組織體系施工監控工作小組施工監控工作小組 施工監控協調小組施工監控協調小組 5.3 各方分工各方分工業主業主 1)加強現場管理,協調各成員單位的工作;2)及時召集施工監控會議。3)提供加蓋各方公章的正式施工圖紙;設計單位設計單位 1)提供設計圖紙(包括設計變更圖紙);2)對監控單位提供的監控數據進行審核,使結構始終處于安全受力范圍;3)討論決定重大設計修改;4)與監控單位核對
10、計算模型及設計參數;5)復核確認監控單位的指令。施工單位施工單位 1)施工組織設計與進度安排,變更原定施工方案應及早提出并不得在原則上改變原定施工流程;2)混凝土彈性模量、容重試驗,支架剛度的確定;3)橋面施工荷載調查與控制(吊機荷載等);4)完成施工常規的線形及標高、墩頂沉降觀測等;5)在監控單位的技術指導下,協助完成測試元件的安裝工作,并配合各項數據的采集工作。6)在施工過程中,就應力測試工作細則中的安全保護細則,對施工人員進行宣傳教育,使施工人員樹立對測試元件及線路的保護意識。監理單位監理單位 1)認真執行監理工作,保證施工質量;2)對施工單位提供的觀測數據進行復測(復核);3)提供主梁
11、斷面尺寸測量結果。4)發布控制指令,負責各方簽收,匯集各方意見,統籌協調;施工監控單位施工監控單位 1)擬定施工監控方案;2)識別設計參數誤差,并進行有效預測;3)優化調整分析;4)預告梁段定位標高,索力初張拉,二次張拉值;5)復核施工方提供的主梁標高結果,索力值,塔軸線偏位值;6)應力(應變)監測、溫度場監測;7)匯總所有的監測數據;8)發生重大修改及時向協調小組匯報并會同設計單位提出調整方案;9)工程竣工后三個月內提交施工監控成果報告。5.4 施工監控實施流程施工監控實施流程 施工監控工作是確保該橋施工質量的關鍵一環,這項工作的主體是監控單位,但同時也需要其他有關單位的配合與支持。在大橋主
12、梁施工開始之前,應由監控單位提出,并經業主、設計、施工等單位的反復磋商,形成該橋施工監控實施流程。先我單位初擬大橋施工監控實施流程如下:1)在每個主梁節段施工前,由監控單位根據結構當前狀態經過分析計算,提出該節段的施工控制數據建議值,包括主梁安裝標高與角度,斜拉索的施工索力等;2)設計、監理、施工和監控單位對有關施工控制數據建議值進行商討,形成最終數據;3)設計、監理、施工和監控單位的現場負責人簽字確認有關施工控制數據,形成施工控制指令單。由監理單位分發給業主、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確認;4)施工單位按照通知單的控制數據進行當前節段的施工,監理單位監督執行;5)在完成當前節段施工后,施工單位將有關
13、測量結果提交監控單位,供下一節段施工控制之用;6)以上為正常情況下每個主梁節段施工時的施工實施流程,如遇階段性全面調整,可參照上述流程實施;7)由業主、監理、設計、施工和監控單位負責人組成的監控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施工控制的實施。六六 施工監控的具體實施施工監控的具體實施6.1 計算流程計算流程6.1.1 設計計算的校核設計計算的校核 施工控制首先將采用設計計算參數對施工過程進行分析,計算出控制目標的理論值。理論值由主梁理論撓度、主梁理論軸線、主梁截面理論應力、斜拉索理論索力等系列數據組成。在這一計算過程中將與設計計算進行相互校核,以確保控制的目標不與設計要求失真。其中涉及無應力線形(制造線形)以
14、及安裝線形的計算。設計成橋線形指橋梁修筑完成后所需要達到的設計線形;制造線形是主梁在制造過程中零應力狀態下的線形;安裝線形指橋梁在拼裝過程中各新安裝梁段自由端連接成的線形(注意由于新安裝梁段在不斷改變,因此該線形上的各點并不同時存在)。從實質上講利用安裝線形作為制造線形產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制造線形是無應力的線形,而架設過程中已成梁段已經受力,新梁段則基本上為無應力狀態;新梁段如果要保證安裝標高就無法保持與已成梁段間轉角關系。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安裝2號梁段時,由于1號梁段已經承載并變形,2號節點標高已經不等于其安裝標高了。于是2號梁段安裝時其左端(2號節點)標(0.103)低于2號節點的安
15、裝標高(0.129),而右端則位于3號節點的安裝標高上(0.339)。此時2號節點處兩個梁段端面的拼裝角度(制造線形角度)顯然不同于安裝線形中此處的角度。這也是為什么安裝線形不能夠作為制造線形的原因。如果用安裝線形作為制造線形,在這個階段就存在兩種可能,如果保持1、2號梁段端面的拼裝角度不變(圖中的方塊連線),則將使得3號節點無法達到安裝標高;如果保持3號節點達到安裝高,則必須調整1、2號梁段端面間的角度。對懸澆的混凝土橋梁而言,調整梁段間轉角比較容易。而對于懸拼結構而言,這種轉角的調整將受焊縫寬度等因素的影響,其調整量是很有限的,將無法保證新節點順利達到安裝高程。6.1.2 施工控制計算施工
16、控制計算 該橋主橋的施工控制計算分成以下兩個階段進行:該橋主橋的施工控制計算分成以下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就是計劃工作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考慮實際確認的施工步驟(過程)、方法、臨時結構等與原設計有許多的不同,所以要做更接近實際的模擬,并對張拉索力、主梁配重等進行合理的調整,最后根據本階段的計算結果提出主梁及斜拉索無應力制造尺寸,安裝預測位置等。第二個階段是現場實時計算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在前一個階段工作的基礎上,跟隨著施工過程的進行,根據現場的實測參數、誤差分析結果等對模型進行修改,并對現場的施工目標進行必要的調整。6.1.3仿真分析計算的方法仿真分析計算的方法 斜拉橋結構施工過程仿真
17、計算方法主要包括倒拆分析法和正裝分析法兩種。通常,正裝計算比較直觀、簡便。當施工過程中架設方案有較大改變或施工參數有較大變化時,可以方便處理。而倒拆分析法的計算稍微復雜些,但倒拆計算可以得出斜拉橋各施工階段的斜拉索索力和主梁的架設線型等控制參數,因此在實際中也得到較多的應用。本橋的施工過程模擬計算主要采用正裝分析方法進行,并采用倒拆分析計算進行校核。6.2 現場測定現場測定 在施工控制計算中,需要根據實際施工中的現場測試或核定參數,進行仿真計算,并根據實際施工中的實時測量數據對這些參數進行分析擬合,以使施工控制計算能與實際施工相符。6.2.1施工過程中的變形測試施工過程中的變形測試 變形測量的
18、具體內容包括主梁標高監測、索塔軸線偏位監測以及主梁軸線偏位監測等三個部分。(1)主梁高程測試)主梁高程測試1)測點布置 在零號塊頂端埋設23個監測基準點,以便基準點間的互檢以及某一點受到施工干擾時啟用備用點,此處的橋面標高,基本上不受索塔變形、主梁施工及溫度的影響,因此可確保撓度變形監測基準的穩定性。在每一個梁段前端斷面線附近布設5個監測點,其中一個點布設在中腹板上,另外四個點分別對稱布設在邊腹板和斜腹板上方。監測點要求在鋼箱梁加工時制造,高大約10mm,頂部磨圓,焊接于鋼箱梁上表面并作紅漆標志,主梁標高控制點布置見圖6.2.1-1。2)監測周期 在主梁吊機前移后、每根斜拉索張拉完畢后,測量后
19、3個梁段和當前梁段的梁端標高,共4個梁端標高。以拉索最后一次張拉到位作為一個梁段的測量控制結果評價工況,為了消除梁段的變形積累,在3#梁段對應斜拉索張拉完畢,主梁吊機前移后,測量0#3#梁段的梁段高程,此后,保證每施工完三個梁段進行一次控制工況的線形通測。3)監測儀器 精密水準儀銦瓦尺。圖6.2.1-1 標準鋼截面主梁標高監測點布置示意(2)主塔軸線偏位測試)主塔軸線偏位測試1)測點布置 在中塔柱的三號塊,上塔柱的一號塊,塔頂位置縱向中軸線處各設置1個測點,測點采用小棱鏡。具體見圖6.2.1-2。圖6.2.1-2 主塔變形和高程觀測點2)監測周期 索塔偏位測量在吊機前移及所有拉索張拉工況以及二
20、次調索前后以及二期恒載施工前后進行,以拉索最后一次張拉到位作為一個梁段的測量控制結果評價工況。3)監測儀器 全站儀及其配套棱鏡。(3)主梁軸線測試)主梁軸線測試1)測點布置 在每個已施工梁段上各布設1個,具體位置為每個梁段前端斷面線后退1015cm的橋中線處,可結合主梁標高監測點一起布置,監測點要求采用圓端頭、直徑20的鋼筋(與高程測點區分)作為測點,在鋼箱梁加工時制造,頂部磨圓,焊接于鋼箱梁上表面并作紅漆標志。見圖6.2.1-3所示。圖6.2.1-3 主梁軸線測點斷面布置圖2)監測周期 主梁偏位每隔三個節段觀測一次。3)監測方法 采用全站儀進行坐標測定來監測,每次在架設完一段主梁后進行測點布
21、設,布點完成后,及時讀取初值,以后每施工完四節段后,進行軸線測點測量。4)監測儀器 全站儀及配套的棱鏡。(4)墩頂沉降及偏位觀測)墩頂沉降及偏位觀測 主墩沉降觀測點布置在主墩及輔助墩頂面,埋設6個不銹鋼圓頭短鋼筋,沿著承臺橫橋向每邊布置3個點。主墩承臺偏位觀測點布置于下塔柱上(具體高度根據現場勘查取定),在此處布設一個棱鏡,這樣可以方便全站儀從岸上進行觀測。輔助墩沉降及水平位移觀測點布置類似主墩,具體布置情況見圖3.1.4-4圖3.1.4-7所示。監測周期為1個月。圖6.2.1-4 主墩承臺沉降觀測點圖6.2.1-5 主墩承臺水平位移觀測點 圖6.2.1-6 輔助墩承臺沉降觀測點圖6.2.1-
22、7 主墩承臺水平位移觀測點(5)永久測控網設置)永久測控網設置 監控小組將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在合適的位置建立永久測控網,建立兩個永久基準點,并作為長期監控觀測點,其中一個用于復核,這兩個基準點必須根據國家坐標系來已知他們的坐標值,用作于永久觀測和主梁、主塔軸線測量的基準點。6.2.2施工過程中的應力測試施工過程中的應力測試(1)主塔應力測試)主塔應力測試1)主塔應力測點布設 主塔應力測試斷面應布置在塔底(2個斷面)、主塔塔梁固結處(2個斷面)、主塔中塔柱交點處(2個斷面)、拉索錨固區底部中部頂部(3個斷面),共11個主塔應力測試斷面,見圖6.2.2-1和圖6.2.2-2所示。每個測試斷面設置4
23、測點,共44個測點,見圖6.2.2-3所示。拉索區斷面(I-I;J-J;K-K)測點應設計院要求,為了觀察環向預應力效果,采用水平布置,具體情況見圖6.2.2-3,非拉索區斷面測點采用豎向布置,具體情況見圖6.2.2-4。其中塔底(A-A、B-B斷面)及塔梁固結處(C-C、D-D斷面)已經施工完畢,故采用振弦表面式傳感器,并要求施工單位妥善保護,增加耐久性。其余斷面采用埋入式傳感器。2)索塔應力測量周期和測試時間 索塔應力測量在架梁階段每隔3個梁段測試一次,應力及監測結果應在測試斷面澆筑30天后開始提供。3)監測儀器 澳大利亞Datataker公司生產的鋼弦應變自動測試儀DT615(80通道)
24、;加拿大Roctest公司生產的Roctest手持式鋼弦應變自動測試儀(單點);南京南瑞公司生產的鋼弦應變自動測試儀(16點)。圖6.2.2-1 主塔應力測試斷面側視圖圖6.2.2-2主塔應力測試斷面正視圖圖6.2.2-3 拉索區主塔應力測點示意圖圖6.2.2-4 非拉索區主塔應力測點示意圖(2)主梁應力測試)主梁應力測試1)主梁應力測點布設 主梁的塔墩固結處兩個測試斷面(1-1斷面及2-2斷面),混凝土箱梁和鋼箱梁結合處兩個測試斷面(3-3斷面及4-4斷面),主跨四分點處(5-5截面)主跨跨中2個截面(6-6、7-7截面)。具體應力測試斷面布置如圖6.2.2-5所示。其中位于0#塊上的斷面有
25、1-1截面,2-2截面,對稱于橋梁橋梁中心線。各斷面測點具體布置見圖6.2.2-610所示。圖6.2.2-5 主梁應力測量斷面一般主梁截面應力測試點布置(4-47-7斷面)圖6.2.2-6 一般主梁應力測試點布置圖6.2.2-7 斷面3-3主梁應力測試點布置(13#16#為橫向測點)鋼混結合斷3-3斷面0#塊1-1斷面縱向及橫向位置布點情況圖6.2.2-8 橫向斷面位置示意圖圖6.2.2-9 斷面1-1與3-3縱向位置示意圖圖6.2.2-10 斷面2-2與4-4縱向位置示意圖2)主梁應力測量周期和測試時間 主梁應力測量應保證在吊機前移及所有拉索張拉工況進行,以拉索最后一次張拉到位作為一個梁段的
26、測量控制結果評價工況。3)監測儀器 澳大利亞Datataker公司生產的鋼弦應變自動測試儀DT615(80通道);加拿大Roctest公司生產的Roctest手持式鋼弦應變自動測試儀(單點);南京南瑞公司生產的鋼弦應變自動測試儀(16點)。6.2.3施工過程中的溫度測試施工過程中的溫度測試(1)主梁溫度測試布點布置)主梁溫度測試布點布置 該橋主橋主梁截面溫度測試控制截面共有二個,號斷面與應力測試位置的1-1斷面為同一位置,號斷面與應力測試位置的6-6斷面為同一位置。溫度測試采用熱電偶溫度傳感器測試,具體布置情況見圖6.2.3-1 3所示。圖6.2.3-1主梁溫度測試斷面分布圖圖6.2.3-2
27、鋼主梁溫度測試斷面測點布置圖(1個斷面共10個測點)圖6.2.3-3 混凝土主梁溫度測試斷面測點布置圖(1個斷面共10個測點)(2)主塔溫度測試點布置 該橋主橋索塔截面溫度測試控制截面共有3個,溫度測試采用熱電偶溫度傳感器測試,具體布置情況見圖6.2.3-4。圖6.2.3-4 索塔截面溫度傳感器布置情況(3個截面共12個測試點)(3)斜拉索溫度測試)斜拉索溫度測試 在主塔附近布置一個斜拉索溫度測點,主梁施工過程中每個梁段測量一次。(4)監測周期和時間)監測周期和時間 在主梁施工到中長懸臂段時,即拼裝施工完-傳感器布置斷面時,選擇一個天氣較好,晝夜溫差較大的時間,完成一個24小時溫度場測試,同時
28、檢測主梁、主塔、主墩的應力以及主梁撓度變化和主塔偏位,全面了解溫度對橋梁結構的影響。(5)監測儀器)監測儀器 澳大利亞Datataker公司生產的鋼弦應變自動測試儀DT615(90通道);環境溫度測試用水銀溫度計。6.2.4 施工過程中的索力測量施工過程中的索力測量 斜拉橋索力測試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斜拉橋施工控制的順利實施,在工程實際中,常用的索力測定方法有壓力表測定法,壓力傳感器測定法以及頻率法。該橋主橋的斜拉索10%(2根索)采用壓力傳感器測定法作為對比,初選萬頃沙測的第一根和第四根索的近塔端,其余采用間接法頻率法進行。圖6.2.4-1 斜拉索壓力傳感器布置情況 頻率法測索力分3 步進行
29、:在環境激勵下利用加速度傳感器拾取斜拉索的隨機振動信號,然后通過頻域分析獲取斜拉索的頻譜圖,據此識別出斜拉索的各階振動固有頻率;通過理論分析(解析法與有限元法)與現場標定,獲取斜拉索索力與振動固有頻率之間的對應關系;把實測頻率代入上述關系中,得到實測索力。可見,頻率法測索力是一種間接方法,頻率法的精度取決于高靈敏度拾振技術以及準確的索力、頻率對應關系。頻率法測試索力流程見圖6.2.3-2。圖6.2.3-2 頻率法測試索力流程6.3 誤差控制及施工監控預警系統誤差控制及施工監控預警系統6.3.1誤差分析誤差分析 監控單位應對施工反饋的數據與施工控制預測計算的理論目標值以及施工控制實時計算結果的修
30、正目標值進行比較,確定誤差的實際分布狀態,對連續分布誤差和大峰值誤差進行及時調整。6.3.2誤差修正程序誤差修正程序圖6.3.2基本誤差處理流程6.3.3 鋼箱梁節段安裝誤差修正鋼箱梁節段安裝誤差修正圖6.3.3 主梁節段安裝的誤差處理流程6.3.4 安全預警系統安全預警系統 對于施工中出現的結構變位或應力的異常變化,超過了正常可接受的允許值,施工監控單位應及時做出預警報告,并提出對策。其中主要預警值如下:混凝土應力值超過理論值30%;鋼箱梁應力值超過理論值15%;索力值超過理論值10%;主梁標高偏差超過2cm;主塔軸線誤差超過1/3000H;監控單位提交分析報告后提出解決方案,由設計單位批準
31、后方可實施。具體流程大致如下:圖6.3.7 重大問題處理流程(預警系統)6.4 成橋后的全面測試成橋后的全面測試 橋梁合攏后,為了全面了解橋梁結構在自重下的受力及變形等工作狀態必須對橋梁進行全面測試。要測試的內容包括:(1)在主橋合攏后,二期鋪裝之前對全橋高程進行測試;(2)二期鋪裝之后對鋪裝后的橋面標高進行測量;(3)二期鋪裝后應力測試;(4)二期鋪裝后索力測試。以上的測試結果都可以作為該橋運營監控與管理的初始狀態,為以后橋梁的維護管理提供參考數據。七 施工監控工作時間安排根據實際施工進度,結合施工監控項目的需要,初步確定工作時間總體安排如下:1)合同簽訂后,訂購所需儀器設備,準備投入到該項目的硬件設施,落實現場人員的食宿;2)安排人員進行設計復核計算和監控分析,在2個月內提供初步計算成果,并與設計相互校核;3)在設計復核計算、具體施工方案落實后,與相關單位進一步協商,編寫施工監控實施細則,明確和細化監控具體工作的內容和范圍;4)主梁施工開始前:監控人員進場,儀器設備到位,現場工作全面展開,并在后續施工過程中按照施工監控方案開展各項工作;5)監控工作全部完成后3個月之內,提交施工監控工作報告。結束,謝謝大家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