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磚砌蓄水池施工方案磚砌蓄水池,在節水灌溉和人畜飲水困難的山區農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施工步驟如下:1放線尺寸的確定放線直徑按圓形水池內凈直徑加兩個池壁厚度再加底板兩邊伸出長度。底板每邊伸出長度一般為1220厘米。開挖深度:池凈深加底板厚度。池凈深為2.5米,底板厚15厘米,2砌筑材料要求磚選用頁巖磚,砂漿采用M7.5水泥砂漿。3、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宜連續澆筑完成,施工時,采用干硬性混凝土,以防止混凝土流淌,每澆筑完,表面原漿抹平。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入點應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振搗密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
2、層間的接縫。平板振搗器的移動間距,應保證振搗器的平板覆蓋振搗的邊緣。混凝土澆筑完畢,外露表面應適時覆蓋撒水養護。4砌筑為確保砌筑質量,首先要把好材料的進場關,對進場的各種規格砌塊要有檢驗合格證,并要認真檢查其外觀質量,看是否有缺棱掉角、裂縫等現象,并取樣試驗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砌筑砂漿配合比經試配確定,砂漿應隨拌隨用,嚴禁使用過夜的砂漿。砌體施工前,先將基礎面或樓面按標高找平,按圖紙放出第一皮砌體的軸線、邊線和門窗洞口線,立好皮數桿,每層砌筑從轉角處或定位砌塊處開始,砌一皮,校一皮,皮皮拉線,檢查控制砌塊標高和墻面平整度。砌筑時做到橫平豎直,砂漿飽滿,接搓可靠,勾縫嚴密。5防水抹面的施工操作按五
3、層防水做法,其步驟是:在基層面澆水濕透后,素灰(水灰比0506)分兩次抹成。先抹1毫米厚,用鐵抹子用力刮抹46遍,刮抹均勻,使素灰填實基層的孔隙,與基層牢固結合,隨即再抹1毫米厚找平,找平要保證素灰厚度均勻,不能聽到抹子碰基層的聲音。在素灰初凝前用板刷蘸水按順序均勻水平涂刷抹成毛紋,以堵塞和填平毛細孔道,增加不透水性。第二層抹水泥沙漿(用1:25水泥沙漿,水灰比04045)57毫米厚,在素灰層初凝期間即抹水泥沙漿層,要輕輕抹壓,以免破壞素灰層,但也要使水泥沙漿層中的沙粒壓入素灰層,壓入深度約為素灰層厚度的14,使兩層能牢固地粘結在一起。在水泥沙漿初凝前,用掃帚將沙漿表面順序向一個方向輕輕掃出橫
4、向條紋,不準另行加水,也不能往返掃。在實際施工中,橫向條紋比縱向和斜向條紋粘結牢固、施工方便。第三層抹素灰層(水灰比)03704)厚2毫米。待第二層水泥沙漿凝固并具有一定強度后,適當澆水濕潤沙漿面,即可進行抹素灰層,操作方法同第一層。如果水泥沙漿在硬化過程中析出游離氫氧化鈣形成白色薄膜時,需用馬蓮根刷洗干凈,再進行第三層操作。第四層抹水泥沙漿層厚57毫米,按照第二層做法,抹后不掃條紋,沙漿上好抹壓2遍。第五層(與水直接接觸的防水層),在第四層沙漿抹壓2遍后用板刷均勻刷素水泥漿1遍即為第五層,隨第四層壓光交活。池底板防水處理做法與墻面同。池內陰角部位用水泥沙漿或細石混凝土做成倒坡,倒坡寬度510
5、厘米。6、蓄水池梯步進池孔:大小一般為60厘米60厘米70厘米70厘米,即與水泥空心板寬度相近。進池孔布置在池壁與圓平分軸線附近。進池孔口四周用磚或混凝土砌筑高24厘米(高于板上填土厚度,一般板上填土厚度20厘米),寬24厘米,并預埋鐵件,以便鐵蓋能上鎖。進池孔處的空心板一端放在池中隔墻上,一端放在“丁”字形磚柱上,因“丁”字形磚柱較穩定,放板時不易推倒。進水管:進水管上邊緣安裝高度與池墻頂面平,管出口端做一傾斜向下的彎頭,水落池底處放一塊50厘米50厘米的防沖池底水泥板。溢流管:管徑為進水管徑的12倍。溢流管水平段長度不小于3米,且在出口端要設一不小于03米長的垂直管段,以防鼠蛙類動物進入池內。溢流管下邊緣安裝高度與池內正常水位平,一般水池內正常水位比池頂低0203米。如果觀察掌握好單位時間抽水量與水池容量的關系,亦可不設溢流管。出水管:出水管徑一般為50100毫米。出水管下邊緣安裝高度距池底50毫米,管伸入池仙壁凈長100毫米,且在管口端用1020鋼筋焊接一周,以便綁扎濾水網不致脫掉。出水管上焊接的止水法蘭直徑(或鋼板)一般為出水管徑的23倍,厚為610毫米,安裝位置在墻中或墻中偏內一點(墻厚的25處),周圍用細石混凝土搗實,池墻外壁再用磚砌墩加固。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