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土路基試驗路段施工方案我段填土路基即將開始,在未進行正式大面積填筑路基之前,我們選擇在k34+080k34+200段作填土路基試驗段,以收集最佳機械配置、松鋪系數,達到設計要求的壓實度所需碾壓遍數、以及填土的最佳含水量、塑液限、人員配合等施工參數。為此,我們根據自己的施工機械配置(壓路機為YD18)、推土機等,準備按以下方案進行試驗段的施工:先將原地面表土用推土機清除30cm,然后用壓路機碾壓直到原地面壓實度達到92區要求為止。然后布點測高程,按每10m一斷面每斷面測中、左、右邊三點,丈量路基寬度(邊線劃石灰線)和復測中樁。并在路基邊線兩側按10m設立松鋪厚度標示樁,在檢測合格后,進行布料,
2、測填料含水量,用推土機將填料推平,使其路基填料有3%的路拱度,在原高程測量點再進行高程測量,以計算填料的準確松鋪厚度,第一層松鋪厚度予設為40cm,在填料含水量處于最佳狀態時,即可進行第一次靜壓,壓路機行駛速度控制在每小時2.5Km。碾壓從路基兩側邊緣向路中心碾壓,每次輪跡重疊壓路基輪的1/3。靜壓一遍完成后,可在原測量點測量高程,求得靜壓沉降量。即可開始第一次振動碾壓,并在碾壓后的地段上抽檢壓實度,并在原高程測量點進行高程測量,以求得第一次振動碾壓后的沉降量。如此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振動碾壓和壓實度的檢查及沉降量的測定,直至壓實度達到92區要求為止,并測得沉降量的數值。以同樣的方法進行松鋪厚度4
3、5cm的鋪筑試驗,以求得最佳碾壓遍數、最佳含水量以及人員配合。在完成92區試鋪碾壓的基礎上進行94區的鋪筑試驗,也可分次進行第一次松鋪厚度為40cm,第二次松鋪厚度為45cm。按前面92區的方法進行沉降量和壓實度的檢測,以求最經濟合理的資源配置,達到設計要求的壓實度。在完成94區的試驗基礎上,進行95區的鋪筑試驗,95區鋪筑厚度按松鋪35cm層。仍按92區的方法,每壓一遍后進行沉降量和壓實度的測量和檢查,一直至達到95區的壓實度要求為止。在完成92、94、95區的鋪筑試驗后,寫出試驗路段的施工總結報監理部審核批準后,即可開始正式的路基填筑施工,并用試驗路取得的成果指導路基填筑和碾壓。總結報告包
4、括:松鋪系數。碾壓遍數。施工設備。碾壓最佳含水量(包括碾壓前和碾壓后的含水量)。壓實度檢測報告。測量資料。附:此次試驗路施工1、參加人員總負責人:黃道富(項目總工)試驗室:劉衛軍(主任)、馮久富(試驗工程師)、劉平均(試驗工程師)、楊昌成(試驗員)測量工程師:張世兵、賀 浩質檢工程師:黃庭富施工管理工程師:石勝全施工隊長: 殷世明(組織施工機械調度)民工: 人(填補填料,人工配合機械整平)2、使用機械壓路機:一臺推土機: TY160兩臺自卸汽車:紅巖二臺、東風三臺挖掘機:現代兩臺3、測量放樣資料 (見附件)4、土工實驗資料(見附件)試驗路工藝流程示意圖施工準備:1、人,機到場,測量、試驗資料等齊全。2、開工報告已被確認地 表 處 治檢 查設置高程測點、邊線兩側松鋪厚度示意樁合格不合格布料松鋪,含水量和填料適宜性、厚度等檢測清除或處治合格不合格第一次碾壓,測量沉降量第二次碾壓,測量沉降量、壓實度N次碾壓,測量沉降量、壓實度符合規范要求整理各種記錄,資料總結報審說明:按不同的松鋪厚度,重復以上工藝流程,以獲得最佳人、機、料匹配和工藝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