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堤填筑施試驗段(第一單元)施工方案#工程第九標段項目部2009年8月10日土堤填筑試驗段(第一單元)施工方案一、為壩堤填筑提供施工數據,將壩堤填筑第一單元(XD1+485.7XD1+685.7)作為試驗段,在監理工程師指導下完成試施工。二、試驗目的1、確定填料輾壓時的最佳含水量;2、確定適宜的松鋪厚度;3、確定合適的輾壓遍數和輾壓速度;4、標高、邊坡、橫坡的測量控制方法;5、最佳的機械組合和施工組織。三、施工過程1、測量控制:1.1、施工前,在監理工程師的協助下,由勘測設計單位將測設的平面控制點、高程控制點、主要建筑物軸線方向樁和起點、工程地形圖等有關測量數據向項目部交底,現場交接各類控制點
2、,并對壩區原設計控制點進行復查和校測,并補充不足或丟失部分。1.2、根據勘測階段的控制點,項目部技術人員建立滿足施工需要的施工控制網,對三等以上精度的控制網點以及河體軸線標志點處設固定樁,并標明樁號,樁號與設計采用的樁號一致。平面和高程控制點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3、在開挖和填筑過程中,定期進行縱橫斷面坡度測量,并將施測成果繪制成圖表,計算出有效方量,方量計算誤差不得大于5%。1.4、削坡前應定出放樣控制樁,削坡后應施測斷面,并與相應的設計斷面比較。1.5、施工期間所有施工放線、坡度、工程量、竣工等測量原始記錄、計算成果和繪制的圖表,均及時整理、校核、分類、整編成冊,妥為保存。工程全部完工
3、后,項目部負責將上述資料及地面控制網點全部移交監理工程師。定位放線按業主提供的基本控制點、基線和水準點為基本數據進行測量放線。堤防工程基線相對于臨近基本控制點,平面位置允許誤差30MM。測量人員應負責保護好測量基本控制點、堤防基線的永久埋石、標架和水準點,使之容易進入和通視。2、堤基清除與堤基處理提前填筑前,已按設計文件要求對進行堤基清理,清理范圍包括堤身、戧臺、鋪蓋、壓載的基面,其邊界應在設計基面邊線以外3050cm。堤基表面的淤泥、腐職土、泥炭土等不合格圖和草皮、雜填土等雜物必須清除。清基深度不小于20cm,蘆葦地清基深度為5080cm,且建基面不能殘存植物根系、腐殖質土。清基驗收合格。在
4、清基后進行平整壓實,并將堤基范圍內堤基開挖以下的樹根、垃圾、墳墓、故河道、坑塘、房基、洞穴以及地面遺留的坑、槽、孔、穴全部清除,并按施工圖和監理人的指示回填密實。回填中要做好排水工作,保持干場作業。堤基開挖中清除的棄土,廢物、廢渣等,應按監理人的指示運到指定的場地堆放。堤基處理:采用振動碾壓,要求處理深度不小于0.5米,處理深度內的地基土的壓實系數不小于0.90或相對密度不小于0.60。堤基清理和堤基處理屬隱蔽工程,施工自檢確認工程具備覆蓋條件后,應書面通知建立機構及有關方面人員驗收。上述驗收合格后,才能開始堤身填筑。3施工準備:16T震動壓路機1臺,140型推土機2臺,鏟車1臺,灑水車1臺,
5、自卸汽車根據施工進度調配(約20輛),水準儀1臺,水泵5臺。專業測量員2人,專職施工員3人,工人6人。施工前先由測量員測量基底標高,打控制樁,作好每步鋪土頂標高標志,然后組織施工。鋪土工程中應跟隨工人控制碾壓質量,并用水準儀測量,嚴格控制夯填度。不能達到夯填度要求的需增加碾壓遍數,并且達到表面平整,壓輪痕跡不超過2cm。填筑過程中遇到大砼塊和石塊、生活垃圾等影響填筑質量的東西安排工人清理到工作面以外,以保證大堤碾壓質量合格。4、施工方法1、取土場1取土場位于XD0+945XD1+485段建筑垃圾。距試驗段200范圍。2取土時,首先采用推土機推除表層植被土至指定地點,適用填料采用挖掘機挖裝,自卸
6、車運輸至試驗段。3開挖時結合取土場原有地形,取土后坑底整理平整,作業面不能有積水,回填地表耕植土后,設置完整的排水系統。2、填筑前的準備1填筑前,已對原地面進行清理并壓實,并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2用儀器測設每20m的中樁、邊樁位置;為保證路基邊緣壓實度,兩側各加寬填筑30cm。用水準儀測出該層填鋪厚度控制樁的標高(松鋪系數初步定為1.18)。3、填筑土方鋪填作業應從最低處開始,首先填筑低凹的地方,碾壓合格后,其余按水平層次進行,不得順坡鋪填。分段作業面最小長度:人工作業不應小與50米,機械不小于100米。當堤基橫斷面坡度陡于1:0.5時,應削緩至緩于1:0.5。鋪土寬度應超出設計邊線兩側一定
7、余量;鋪土應寬出設計50cm,以確保堤邊的壓實。鋪土厚度和土塊直徑限制尺寸應符合堤防工程施工規范(SL260-98)第6.1.2條的規定。作業面應分層統一鋪蓋,統一碾壓,嚴禁出現界溝。分段作業面的最小長度;人工作業不小于50m,機械作業不小于100m。并且每層、每段的連接必須踏步搭接,保證整體的連貫性。1自卸汽車每車裝土10m3,按松鋪厚度初步定為45。在填土范圍內按5m8m方格灑灰線,施工現場由專人指揮車輛按網格卸土。2填筑采用縱向全斷面水平填筑,寬度按設計寬度每側加寬30cm。4、標高及平整度的控制1攤鋪填料時采用推土機粗平,平地機精平并配合人工修補。2根據松鋪厚度標記的中樁、邊樁高度,重
8、新對填料頂標高進行復核。5、輾壓及壓實度控制碾壓機械的行走方向應平行于堤軸線。相臨作業面碾跡搭接寬度;平行堤。軸線方向不小于0.5m,垂直堤軸線方向不小于3m。機械碾壓不到的部位應輔以夯具(人工或機械),采用邊環套打法夯實夯跡雙向套壓,夯跡搭接寬度不小于夯徑。回填要求夯填度為0.70.75。每一填土層按規定的施工壓實系數或類似條件的碾壓經驗收施工完畢后,應經監理人檢查合格后才能繼續鋪填新土。經驗收合格的填筑層因故末繼續施工,復工前應進行刨面、灑水處理,并經監理人檢查合格后才能鋪填新土,以使層間結合緊密。壓實土體不得出現干松土、彈簧土、剪切破壞、光面等不良現象。相鄰作業面宜采用均衡上升,以減少施
9、工接縫。剖面需經刨面處理,并使含水量控制在規定范圍內,然后再鋪填新土進行壓實。壓實時應跨縫搭接碾壓,搭壓寬度不小于3m。機械不能碾壓的用蛙式打夯機施工。1該段取土場土樣最佳含水量為13.9%,初次檢測填料的含水量為20%,2填料經過晾曬,經檢測含水量在15.6%時開始輾壓。3輾壓時,采用振動壓路機先靜壓一遍,然后再振壓至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止。輾壓時先慢后快、先輕后重、由兩側至中間、輪跡重疊、最大速度不超過4km/h,輾壓時應確保均勻,無漏壓、無死角、無明顯輪跡。4輾壓開始后,試驗工程師在輾壓第二遍過后,每輾壓一遍檢測一次壓實度,并將檢測結果及時通知路基負責人并做好記錄。5根據現場檢測記錄,輾壓
10、二遍和三遍后,壓實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6輾壓四遍后,部分檢測點的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從現場查看,表層35土體由于失水太快而松散,下層土較密實。采取補水后再適當晾曬的方法。7檢測土體含水量合適后,輾壓第五遍。經檢測壓實度全部合格。6、標高、橫坡檢測1壓實合格后重新對填料頂的標高和平整度進行檢測,計算橫坡度。2根據填筑前后高程差計算壓實厚度,推算松鋪系數。四、數據總結(第一單元第一步試驗數據)1、壓實度檢測對照記錄(XD1+485.7 XD1+685.7)序號檢測點壓實遍數壓實度含水量備注1第一遍90.3 14.9最大干密度:1.9g/cm3最佳含水量:13.9%2第二遍90.3 14.13右第二
11、遍91.4 14.34右第二遍90.3 14.15左第二遍90.3 14.26中第二遍90.3 14.57左第三遍91.4 13.78中第三遍91.9 14.29左第三遍92.5 14.910中第三遍91.4 14.211中第三遍91.4 14.812右第三遍90.3 14.213左第四遍91.9 13.614左第四遍92.5 13.915右第四遍92.5 14.016右第四遍93.0 14.017中第四遍92.5 14.418中第四遍91.9 14.519左第五遍97.3 14.120中第五遍93.5 14.221中第五遍94.1 15.022中第五遍96.8 14.323左第五遍94.1
12、15.024中第五遍93.5 13.7通過對以上結果的分析,第五遍壓實后壓實度能夠達到要求;第二遍壓實后壓實度平均為90.5;第三遍壓實后壓實度平均為91.5;第四遍壓實后壓實度平均為92.4;第五遍壓實后壓實度平均為94.9。2、松鋪系數樁號松鋪厚度()壓實厚度()松鋪系數左11m中10m右11m22.3 26.3 19.1 22.3 1.17 1.1824.2 27.4 20.7 23.6 1.17 1.1625.4 24.5 21.9 20.9 1.16 1.1721.9 25.1 18.7 21.6 1.17 1.16由以上數據得出松鋪系數為1.17。3、含水量控制:含水量應控制在15.6%左右即不大于最佳含水量2%時開始輾壓效果最好。4、完工后各檢測項目的檢測結果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通過本試驗段的施工和總結,我部認為可以用此方案指導全標段土方填筑施工。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