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隧洞止水帶施工方案一、施工工藝1、中埋式止水帶施工工藝及要點(1)、施工工藝: a、在襯砌臺車端頭安裝內側鋼質端模;首次或跳段襯砌應兩端安裝鋼端模。b、二次襯砌臺車就位后,在鋼質端板外緣鋪設中埋式止水帶,并按50cm間距設置止水帶鋼筋卡,固定在端模輪緣面上。同時安設瀝青木絲板和泡沫板c、在中埋式止水帶與防水板之間安裝木質端模,用木楔填縫、楔緊木端模,卡緊中埋式止水帶。d、利用杠桿原理加固外側木質端模,即用鋼管插入在內側鋼質端模預留孔,抵緊邊墻,內、外端模與鋼管間用木楔塊楔緊。e、澆筑混凝土。f、待模筑凝固后拆除擋頭板,鑿除泡沫板,填石棉瀝青麻絲。模筑下一環混凝土。g、局部空隙壓入雙份聚硫防水密
2、封膠。中埋式止水帶安裝示意圖(2)、工藝要點:a、將端模一分為二,內側鋼質、外側木質。b、內端模與襯砌臺車栓接,定位止水帶。c、外端模與內端模夾持固定止水帶。d、鋼筋卡與內端模連接,支撐約束止水帶,防止扭曲。鋼筋卡尺寸如圖1。圖1 鋼筋卡尺寸圖e、從內端模預留孔插入鋼管,支撐外側木模。2、膨脹止水條工藝:(1) 清除固定止水條的混凝土界面浮渣塵土及雜物。(2) 用鋼釘或膠粘將止水條固定在已確定的安裝部位。(3)澆筑下一環混凝土。3、變形縫止水帶和施工縫止水條示意圖變形縫止水帶和施工縫止水條示意圖二、端模設計與制作1、內側鋼端模設計與制作內側鋼端模應符合下列要求: 端模鋼材厚度不少于5mm,加勁
3、肋條高15cm,厚度不小于5mm。 按二次襯砌厚度的1/2制作內側弧型鋼模。為適應不同圍巖襯砌,鋼端模有效寬度(扣除與襯砌臺車模板肋條重合的寬度)統一為20cm;分段制作長度宜為120150cm;內端模輪緣(鋪設止水帶面)不小于止水帶寬度的一半(一般15cm)。 內側鋼端模與襯砌臺車端頭肋板采用螺栓連接,每隔4060cm設置對應的螺栓孔;應使用M16及以上螺栓連接。 鋼端模輪緣板上預留加固孔,作為端模加固支點,直徑約5cm,間距為4060cm。 襯砌內設有鋼筋時,可在鋼質端模上鋼筋相應位置設置比鋼筋直徑略大的孔。2、外側端模由于開挖輪廓線不規則,在臺車就位前或后實測端頭位置斷面,用木模分塊制作
4、與開挖斷面基本適應的外側端模。三、質量控制措施1、中埋式止水帶的安裝注意事項:(1)鋼端模應在二次襯砌施工前應在襯砌臺車上進行試拼。鋼端模與襯砌臺車間加設止漿帶。(2)在首次或跳段襯砌施工時,襯砌臺車兩端必須安裝內側鋼端模,可多座隧洞備用一套,互相倒用。(3)在二次襯砌灌筑前必須檢查止水帶的質量,如發現破損,應立即修補;不合格者禁止使用。(4)止水帶的搭接寬度不得少于10cm,止水帶接頭采用冷接,冷粘縫寬不少于5cm。(5)為保證止水帶鋼筋卡處不漏漿,外側木質端模應預留1cm缺口。(6)外側端模與巖面應用木楔填實、楔緊;加固外側端模的鋼管應抵緊圍巖面,鋼管與內、外端模間用墊快、木楔楔緊。(7)
5、襯砌混凝土澆筑前,應仔細檢查臺車端模和中埋式止水帶的安裝是否穩固。主要檢查:鋼質端模與襯砌臺車模型肋板連接的螺栓螺帽是否擰緊;中埋式止水帶安裝位置是否正確、預埋寬度是否符合質量驗收標準要求;中埋式止水帶是否卡緊;木質端模是否卡緊;鋼管是否楔緊等。(8)止水帶四周的襯砌混凝土一定要振搗密實,使止水帶和混凝土緊密結合,嚴防出現空洞。2、膨脹止水條的安裝注意事項:(1)安裝止水條時,固定止水條的混凝土界面保持平整、干燥,安裝前清除界面浮渣塵土及雜物,用鋼釘或膠粘將止水條固定在已確定的安裝部位(鋼釘避開注漿管)。(2)止水條的連接方式先將需對接的兩根止水條端部的注漿管部分切削去35cm,然后將配置的小三通直接端頭分別插入連接的兩根止水條的注漿孔內。(3)帶注漿管止水條端頭已削去部分注漿管,止水條部分應上下重疊,用力按45從上向下切穿,丟掉多余部分,用手壓平,使止水條貼和緊密即可。(4)必須將所連接的止水條中的注漿連接件固定粘結,保證所安裝的止水條和注漿管完全暢通。(5)注漿管的末端應引出于電纜溝壁,以便在二次襯砌澆筑后進行注漿堵漏。3、止水帶(條)檢查項目止水帶(條)檢查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縱向偏離(mm)50尺量:每環3處2偏離襯砌中心線(mm)30尺量:每環3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