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程概況2、施工方案2.1綜合接地的施工工藝及方法綜合接地平臺由貫通地線、接地體、引接線及接地端子組成,在線路兩側分別敷設1根貫通地線,貫通地線埋設在電纜槽下方距軌底不小于1.5米處,且每隔500米用同材質、同規格的銅線將線路兩側的貫通地線橫向連接一次,每個接觸網基礎處的通信信號電纜槽內側壁預制接地端子,供接觸網基礎接地連接及軌旁設備接地。貫通地線正線采用70平方毫米銅截面的貫通地線,貫通地線在電氣特性上全程貫通,確保貫通地線的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姆。沿線距接觸網帶電體5米范圍以內需接地的構筑物、設備等,通過多股裸連線就近與貫通地線等電位連接。線路兩側附近的其他鐵路設施(如隔離柵欄、聲屏障等
2、)需接地的裝置,根據需要可與貫通地線等電位連接。路基地段沿線接觸網支柱基礎鋼筋作為接地極使用,在制作接觸網支柱基礎時,預埋滿足綜合接地要求的接地端子和連接線,與電纜槽內接地端子連接。2.1.1綜合接地施工工藝流程圖 2.1.2施工要點與質量控制施工要點與質量控制根據綜合接地工程本身需與路基、橋梁等多個專業相互配合進行施工的特點,為了確保綜合接地工程在施工時不影響其他專業工程的施工進度、質量,不同地段的綜合接地施工將與相關專業工程同步施工。現場測量定位在路基填筑并壓實至高于貫通地線埋設深度約60mm高程時,進行現場定測,以貫通地線距軌道中心3.9米為原則確定貫通地線走向及引接線、橫向連接線位置,
3、并用石灰作出標志。地線溝開挖一般路堤、土質路塹地段貫通地線溝開挖采用切割機開挖人工刨土的方法進行施工,開挖采用“一次成型,快速開挖”的方法,減少暴露時間。開挖的地線溝溝深為60mm,溝寬度為只略大于貫通地線直徑,溝底要平直。對于硬質巖路塹地段和石質路塹地段,地線溝可在鋪設電纜槽前進行開挖,開挖方法采取與一般路堤、土質路塹地段開挖相同的方式,溝深為30 mm,但必須確保貫通地線的敷設深度距離電纜槽底部要不得小于200mm。貫通地線敷設路基地段在敷設貫通地線前,先在開挖好的地線溝底回填粒徑不大于5mm且不含碎石的土壤,回填厚度為40mm,硬質巖路塹地段和石質路塹地段回填厚度為10mm,土壤回填要均
4、勻,然后再進行貫通地線敷設。貫通地線敷設保證電纜平直,不得有彎曲現象。敷設過硬化路面時穿鋼管保護,貫通地線穿管時,先打磨鋼管口,并在管口加襯墊,以免刮破電纜外護套。貫通地線敷設完畢,同樣用粒徑不大于5mm且不含碎石的土壤將地線溝填滿并人工夯實,確保在地線溝上方覆蓋的粒徑不大于5mm且不含碎石的土壤厚度不小于100mm才能進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機械壓實作業。立交橋地段洞頂沒有填土時,貫通地線設置于信號電纜槽內,通過電纜槽底部預留的直徑不大于0.1米的孔洞與相鄰路基地段埋設于電纜槽下部的貫通接地銅纜相連,并采取保護措施。引接線、接地端子安裝引接線每隔50米分別在線路兩側引出至電纜槽內,引接線伸出長度
5、不小于300mm,與電纜槽內的接地端子排相連。引接線采用和貫通地線相同材質的銅纜,同樣的埋設工序與工藝。預留的引接線在敷設貫通地線時同時制作,引接線伸出邊坡線不小于15cm(基床換填的石質路塹、土質路塹地段用紅布條在地面預做標志),電纜槽安裝前在邊坡上順分支銅纜切割,切割范圍距離邊坡防護工程及排水溝側壁距離不小于10cm,將分支銅纜向內側彎折并與電纜槽底部預留的引接線連接。基床表層不換填的石質路塹,在安裝電纜槽時,直接連接分支銅纜和電纜槽底預留的連接線。路基地段接地端子在預制電纜槽時一同預制在靠近線路側電纜槽側壁內,接地端子采用不銹鋼材質,外露面直徑48mm,厚度為5mm,后接長度為45mm,
6、直徑為38mm的套管,套管與接地鋼筋壓接。需預埋接地母排的電纜槽應在預制時,在電纜槽靠線路一側的豎墻上預埋,對應接地母排的電纜槽蓋板線路側預留引接線接入母排缺口,沿線路方向寬5cm,垂直電纜槽方向長為10cm。接續施工工藝貫通地線接續、貫通地線與分支銅纜引接線的連接以及分支銅纜引接線續接采用“C”型波紋夾壓接,壓接處采取防腐措施。熱鍍鋅扁鋼接續、熱鍍鋅扁鋼與欄桿、熱鍍鋅扁鋼與鋼管之間采取焊接方式,與接地端子連接的熱鍍鋅扁鋼的端部設一個M16螺栓孔,用不銹鋼螺栓與接地端子進行栓接。2.2電纜槽的施工工藝及方法全線兩側接觸網立柱外側設置預制混凝土蓋板通信、信號電纜槽。外側電纜槽外側壁底預留泄水孔,
7、將電纜槽內水通過預埋橫向排水管引出路基外。電力電纜槽設于路堤兩側坡腳。并在過軌鋼管位置預留光電纜接頭鋼筋混凝土手孔,并在手孔處預埋過軌鋼管。路基電纜槽采用C25鋼筋混凝土預制,并加設鋼筋混凝土蓋板,預制構件在預制加工場集中預制,待路基基床表層施工完畢后,采用專門切割機劃線切槽,安裝電纜槽預制構件。電纜槽基礎采用人工整平,小型沖擊夯夯實,然后鋪設中粗砂并壓實后,再安裝電纜槽。電纜槽與路基豎向接觸面間的縫隙按設計采取防水材料填塞處理。測量定位切割電纜槽位基底碾壓安裝電纜槽機具就位鋪設中粗砂電纜槽預制預制接縫防水材料填塞安裝蓋板鋼筋加工綁扎模板加工圖2.2-1預制電纜槽的施工工藝流程圖2.2.1施工
8、工藝流程見圖2.2-12.2.2施工要點測量定位:當基床表層填筑完成后,利用全站儀根據設計位置、尺寸每10m為一測點精確測量定位。機械切割:根據施工能力,每500m路段安排一套專用機械設備進行切割,每套機械設備配備人員3人,2人負責機具操作,1人負責基槽修整。基底碾壓:基槽切割完成后,人工配合將電纜槽底部整平,然后采用小型振動壓路機碾壓密實。砂漿找平層:電纜槽安裝前首先在基槽底部鋪2cm厚的M10砂漿,人工找平。安裝電纜槽:上述工序施工完畢后,安裝電纜槽,電纜槽的結構尺寸、構件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要求,不得缺棱掉角。拼裝的電纜槽線形必須平順,注意排水設施的安放。電纜槽與路基銜接處縫隙利用設計的防
9、水材料填塞密實。勾縫施工:預制電纜槽安裝完成后以M10水泥砂漿勾縫,再進行干砌片石施工。2.2.3質量控制與要求電纜槽采用專用切割機械施工,與路基接觸面按設計處理。預制或現澆電纜槽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數量: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100盤且不大于100m3為一批。施工單位每批制作2組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查試件。監理單位按施工單位抽樣數量的10平行檢驗或20見證檢驗。檢驗方法:抗壓強度試驗。預制電纜槽安裝的基礎與基坑邊坡應密實、平整。預制件應拼裝平順,水泥砂漿粘貼密實,接縫咬合完好,與基礎和邊坡間應用水泥砂漿填塞縫隙。蓋板尺寸及蓋板間空隙應符合設計要求,鋪設應平穩。檢驗數量:每50m施工單位
10、抽樣檢驗3處,監理單位平行檢驗1個斷面。檢驗方法:觀察。電纜槽與級配碎石間、電纜槽與混凝土塊間、電纜槽與接觸網支柱及聲屏障立柱間、電纜槽與側溝間等縫隙的填充材料和填充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填充填料檢驗數量:每100m3水溝砌體施工單位做1組砂漿強度等級抽樣檢驗試件。監理單位按施工單位抽樣數量的10平行檢驗或20見證檢驗。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對填筑質量全部檢驗,檢驗方法:觀察。施工中觀察電纜槽排水孔要保持排水暢通,綜合接地孔的填塞方式和質量要滿足設計要求預制電纜槽安裝應平順,接縫咬合完好,側面與路基間按設計防水材料填塞縫隙。蓋板鋪設平穩。每50m抽樣檢驗3處。電纜槽及蓋板預制、安裝各部尺寸的允許偏差見下表: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距線路中心位置20mm,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側各抽樣檢驗5處尺量2形狀尺寸(截面尺寸)10mm尺量3頂面高程10mm水準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