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1 工程概況 11.1 概述 11.2 概況 11.3 涌水量預測 11.3.1正洞隧道涌水量預測 11.3.2平導、斜井隧道涌水量預測 21.4編制依據 31.5目前施工情況 31.6超前地質預報揭示情況 41.6綜合分析 42施工方法及處理方案 52.1 突水、突泥和塌方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52.2 突水、突泥段支護方案 72.2.1 隧道防排水原則 72.2.2 總體技術對策及處理原則 72.2.3 徑向注漿施工 82.2.4 隧道突水、突泥和防塌方施工技術措施 82.3 積極開展超前地質預報工作 93 施工領導小組的分工及領導干部帶班制度 103.1 成立領導包保小組 103.2 領
2、導小組成員分工 113.3 施工期間領導干部帶班制度 113.4 項目部巡查制度 123.5 險情上報制度 124.隧道工程塌方突水突泥應急預案 124.1 可能發生的場所及部位 124.2 應急資源 124.2.1人員 124.2.2物資、機具、設備 124.2.3洞內緊急逃生設施的設置 134.3 應急組織機構 134.3.1項目部成立應急領導小組 134.3.2責權 134.4 工作程序 144.4.1報告、聯絡 144.4.2應急報告 154.4.3現場處理 154.5 后續處理 155安全、環保措施 155.1安全措施 155.2環保措施 161 工程概況1.1 概述拉孟山隧道班奔弗
3、班發當區間,設計時速160km/h 的單線隧道。進口里程:DK253+ 697、出口里程:D1K261+585,全長7888m。全隧道除DK253+697DK254+362.734段位于半徑R=7000m的右偏曲線上、D1K256+092.610D1K256+874.264段位于半徑R=4500m的左偏曲線、D1K260+344.172出口段位于半徑R=3500m的曲線上外其余區段均為直線。隧道為人子坡,線路縱坡按里程從小到大為6、-4、-14、-17,最大埋深424m。隧道設置斜井和平導各一座。斜井位于線路前進方向左側,與正洞里程交于D1K255+800,斜井坡度為9.5% ,全長432m,
4、設計斷面7.56.2(寬高),采用無軌雙單車道運輸;平導位于線路前進方向右側,與正洞分別交于DK258+250,每隔300m設置一橫通道兼做避車,平導坡度為-17,全長3499m;設計斷面5.06.0(寬高),采用無軌單車道運輸斷面設計。1.2 概況隧道洞身D1K259+490D1K261+585段穿越可溶巖地層主要為二疊系灰巖、白云質灰巖,地表可見巖溶漏斗,巖溶中等強烈發育。根據附近河流高程,推測隧道處于巖溶垂直滲流帶和季節變動帶(局部處于水平徑流帶)中,在可溶巖與非可溶巖接觸帶巖溶發育,隧道施工可能遇溶洞、暗河等巖溶形態,易發生突泥、涌水等地質問題。另D1K259+490D1K261+58
5、5右側360660m為會巴孟河,河床高程為380500m,縱坡坡度約5.5%,局部較陡。該段隧道洞底高程為478425m,部分地段路基面低于河床面,隧道開挖后特別是雨季不排除地表水沿巖溶通道、貫通的節理面、層面涌入隧道,涌水量成倍增加,形成突水、突泥。為滿足工期要求,加快施工進度,解決施工及運營期間排水問題,并兼顧洞身超前地質預報,在距隧道出口線路右側設置無軌運輸單車道平導一座,平行導坑長度為3499米。導坑與正洞間共設置10個橫通道。1.3 涌水量預測1.3.1正洞隧道涌水量預測根據地勘資料顯示,本隧道涌水量見下表1。表1 隧道涌水量如下序號巖性起訖里程長度滲透系數靜止水位至隧道底的深度影響
6、半徑系數涌水量B(m)KH(m)R(m)aQ(m3/d)1砂巖、泥巖、頁巖夾煤線DK253+697DK254+3506530.052040.02.0711102DK254+350D1K255+35010000.053073.51.9819493D1K255+350D1K256+2609100.0570261.91.8427124D1K256+260D1K256+7905300.0590381.81.8118365D1K256+790D1K258+25014600.05110515.91.7857356D1K258+250D1K259+1308800.0590381.81.8130487灰巖、白
7、云質灰巖D1K259+130D1K260+20010700.15100774.61.70101018D1K260+200D1K261+58513850.1530127.31.816263隧道長7888涌水量合計32754預測隧道正常涌水量約300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約44000m3/d。1.3.2平導、斜井隧道涌水量預測表2 平導涌水量如下序號巖性起訖里程長度滲透系數靜止水位至隧道底的深度影響半徑系數涌水量B(m)KH(m)R(m)aQ(m3/d)1砂巖、泥巖、頁巖夾煤線PD1K258+250PD1K259+1408900.0590381.81.8129432灰巖、白云質灰巖PD1K25
8、9+140PD1K260+40012600.15100774.61.70114233PD1K260+400PD1K261+73013300.1530127.31.815663隧道長3480涌水量合計20029預測平導正常涌水量約1900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約27000m3/d。預測D1K255+800斜井正常涌水量約90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約1100m3/d。1.4編制依據1、拉孟山隧道設計圖及施工方法設計圖等設計資料;2、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3、鐵路工程基本作業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 10304-2009/J944-2009);4、鐵路工程施工組織設
9、計規范(Q/CR9004-2015);5、鐵路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規程(Q/CR9217-2015);6、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Q/CR9218-2015);7、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4-2008);8、鐵路隧道施工搶險救援指南(Q/CR9219-2015);9、鐵路隧道規程施工機械配置技術規程(Q/CR9226-2015);10、經審核批準的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作業指導書;11、施工總價承包招(投)標文件、施工合同、初步設計文件等;12、公司能力及類似工程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和經驗;國內外相關鐵路的施工工藝及科研成果;為完成本標段工程投入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機械設備等
10、資源;13、現行的中國鐵路技術標準,中國鐵路總公司(原鐵道部)頒布的現行法規、技術標準、規范和規定等;14、現場施工組織及鐵路建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裝備水平;15、公司經認定的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及環境管理體系(GB/T28001-2011)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GB/T28001-2011);16、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及地方有關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法規;1.5目前施工情況目前出口正洞已施工至D1K261+201,平導施工至PDK260+943,超前地質預報揭示掌子面巖性為白云質灰巖,薄中層狀,弱風化為主,節理裂隙發育。1.6超前地質預報揭示情況預報掌子面里程為:DK261+290,掌子面圍巖巖性主要為二疊系白云質灰巖,弱強風化,灰白色,巖質硬,塊狀結構,巖體較完整較破碎,節理裂隙較發育,掌子面局部可見鐵質侵染現象。掌子面中上部發育有兩個溶洞,規模分別約為20cm10cm、20cm20cm,兩個溶洞均有清水流出,流量均約為0.9m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