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上施工平臺施工方案一、樁基施工平臺搭設墩臺樁基平臺的設計綜合考慮主墩所在水域的地質與水文情況、樁基施工需要及后期墩臺施工等因素,平臺均采用水中固定鋼平臺。平臺設計時,先調查統計歷史最高、最低及平均水位。施工平臺采用60010mm鋼管樁作為平臺豎向受力桿件,鋼管樁上架設I45a作為平臺的承重橫梁,I36a作荷載分配梁,鋪以20和木板或鋼板形成樁基工作平臺。鋼管樁按每根擺放一臺沖機來驗算其單樁承載力,其長度要綜合考慮樁位處水深、洪水沖刷及平臺鋼管樁和樁鋼護筒阻水引起局部沖刷的影響,其樁底標高進入覆蓋層8.0m。搭設工作平臺時,用經緯儀定位,用30t吊機搭設施工平臺,使用90kw振動錘沉樁至設計標
2、高。要求鋼管中心偏位不大于10cm,垂直度不小于1%。鋼管樁每天施打完畢后,馬上用14a焊接鋼管樁縱、橫向聯系,以防水流沖擊傾斜,保證平臺的抗扭能力。平臺鋼管全部施工完畢后,架設水準儀放出標高,割平鋼管樁,在其頂部焊接12mm鋼板作為承重橫梁I45a的支撐點,然后利用浮吊配合進行平臺上部結構的鋪設,最后鋪設平臺工作面,加設安全欄桿。平臺施工開始時即設置航標,懸掛夜間紅燈示警等通航導向標志,以策安全。二、樁基護筒制作與埋設樁基鋼護筒設計內徑為120cm,采用厚度為10mm的A3鋼板卷制而成。樁基鋼護筒頂部按高出施工平臺20cm考慮。長度為13m。護筒成形采用定位器,設置臺座接長,確保卷筒圓、接逢
3、嚴。為加強護筒的整體剛度,在焊接接頭焊逢處加設厚10mm寬20cm的鋼帶,護筒底腳處加設厚12mm寬30cm的鋼帶作為刃腳。焊接采用坡口雙面焊,所有焊縫必須連續,以保證不漏水。鋼護筒在廣州加工廠進行制作,經檢查合格后運至主鉆孔平臺。鋼護筒埋設時首先在平臺上精確放出護筒位置,安設導向架,導向架比護筒外徑大2cm,在平潮江水停止流動的時候,由30t吊機吊起鋼護筒通過導向架緩慢下放直到其刃腳自然下沉到河床面為止。在校正其垂直度小于1%后,采用90Kw振動錘振動下沉,并按需要焊接接長護筒,振動錘振動下沉直至護筒底部到達設計標高。三、成孔施工(1)設備配置:考慮到場地條件及工期要求,安排兩臺回旋鉆機同時
4、進行施工,每臺樁機配備臺PNL泥漿泵(1臺作為備用),設備用駁船運往現場浮吊裝卸。具體施工時,要考慮到減少兩臺鉆機施工時的相互影響,方便鉆機移位,兩相鄰孔不同時施工及保證剛澆注混凝土的樁的成樁質量。(2)泥漿循環系統施工過程中,泥槳循環主要在平臺上的樁基護筒之間進行,將鋼護筒頂用4060cm泥漿槽分區分片連通,泥漿循環采用正循環。為保證泥漿的儲備及便于多余泥漿外運,每個墩配置一艘泥漿船。為保護環境嚴禁把泥漿及廢渣直接排入河道,應由泥漿船運往指定的棄土區排放。施工完成后,護筒內的泥漿由泥漿船清理運走至指定的地方排放。(3)成孔工藝A、造漿:正式鉆進前,往要施工的樁及循環用的護筒孔底供泥漿,換出原
5、孔內清水。泥漿制備采用優質膨潤土,鉆進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土層制備不同濃度的泥漿,使泥漿既起到護壁及清潔的作用,又不至于太濃而影響鉆(沖)進速度。B、鉆孔:鉆機就位后,進行樁位校核,保證就位準確。造漿完畢后低速開鉆,待整個鉆頭進入土層后進入正常鉆進。在護筒腳部位必須慢速鉆進。當回旋鉆機鉆進至巖層面后移位改用沖機沖孔。整個成孔過程中分班連續作業,專人負責做好記錄并觀察孔內泥漿面和孔外水位情況,發現異常馬上采取措施。泥漿比重控制在1.21.25,粘度控制在1822s。如果發現實際地質情況與設計提供的資料不符,則馬上通知監理工程師匯同設計部門協商解決。C、清孔:孔深達到設計標高后,對孔徑、深度、垂直
6、度和孔底嵌巖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合格后,采用換漿法清孔。當孔底基本無沉渣,泥漿溝只排出濁水而無泥漿廢渣時,即可停止第一次清孔,移機準備鋼筋籠下放。(4)鋼筋的制作及下放A、鋼筋籠制作:鋼筋籠在碼頭平臺上分節進行制作,采用加勁筋(間距2m)成型法。加勁筋點焊在主筋內側,制作時校正好加勁筋與主筋的垂直度,然后點焊牢固,布好螺旋筋并點焊于主筋上。按設計在主筋上沿圓周方向每米均勻分布焊接4個保護層耳環。焊接加工要確保主筋在搭接區斷面內接頭不大于50%;焊接采用雙面焊,焊縫長不小于D(D為鋼筋直徑)。B、鋼筋籠安裝:加工好的鋼筋籠吊機下放就位。安裝時采用兩點起吊,以防止骨架變形;鋼筋籠豎直后,檢查其豎直度,
7、進入孔口時扶正緩慢下放,嚴禁擺動碰撞孔壁。鋼筋籠邊下放邊拆除內撐。鋼筋籠的連接采用單面焊或長度不小于35d(d為主筋直徑)的搭接,并且保證各節鋼筋籠在同一豎直軸線上。鋼筋籠下到設計標高后,定位于孔中心,將主筋或其延伸鋼筋焊接在護筒上,以防骨架在澆注混凝土時上浮及移位。如果有要求,檢測管同時固定在鋼筋籠上下放,基上下兩端要用鋼板封墻,以免漏進泥漿。鋼筋籠下放完成后,馬上下放導管進行二次清孔,并做好水下混凝土灌注工作。(5)水下混凝土灌注A、灌注前準備:當二次清孔的泥漿性能指標和沉渣厚度達到要求(泥漿相對密度為1.051.2,粘度為1720,含砂率小于,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cm),并經監理工程師檢查
8、合格后,即可進行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導管法灌注。導管采用內徑200mm的剛性導管,在第一次使用前和使用一定時間后均按規范對其進行水密和承壓試驗、檢查,防止膠墊老化,以保證導管接頭良好、不漏氣。B、灌注方法:樁基混凝土由拌和站統一供應,全部采用混凝土泵輸送到施工現場。樁基混凝土中摻入緩凝型外加劑以確保初凝時間不少于12個小時,坍落度控制在1620cm。灌注首方混凝土時,導管下口離孔底2040cm,當吊灌內的混凝土滿足首批灌注后導管埋深1m以上后,立刻進行剪球,開始灌注。灌注過程中,設專人測量孔深并記錄,準確掌握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嚴格控制導管埋深在26m。混凝土灌注應連續進行,并保證在首批混凝土
9、初凝前完成?;炷撩婀嘧⒅粮叱鰳俄斣O計標高1m時,拆去導管,清理走泥漿、沉渣和樁基設計標高30cm以上部分的混凝土。樁基高出部分的混凝土待樁身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人工鑿除,并做好樁基檢測工作。4、墩臺施工在鉆孔樁的鋼護筒上焊接鋼牛腿架設I36a工字鋼縱橫梁,在縱橫梁上鋪設模板,安裝靠船構件并固定。墩臺模板安裝完成后,切除多余鋼護筒。綁扎鋼筋,準備澆筑承臺混凝土,并注意預埋墩身鋼筋。混凝土拌和站供應,混凝土輸送泵水平運輸到澆注現場,由混凝土泵送漿并借助串筒入倉,按每層30cm厚分層斜面澆注。為解決大體積墩臺混凝土因溫度應力導致出現裂縫問題,采取下列措施:在混凝土中摻入1520粉煤灰和緩凝劑以減少
10、水化熱 ;選用優質粗細骨料、中低熱水泥和拌和水加冰塊冷卻降低入倉溫度;墩臺混凝土內部按5080cm高設置一層4040cm間距的抗裂鋼筋網;承臺內設置蛇形冷卻水管網并日夜通水,完成混凝土澆注后采用濕麻袋覆蓋日夜灑水養護。冷卻水管網采用25mm輸水黑鐵管,連續通水14天,同時作記錄,養護達到要求之后,即灌漿封孔。墩臺分兩次進行澆注:第一層高為0.5m,第二層高為1.1m。施工嚴格執行設計墩臺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其和易性、可泵性達到施工要求,坍落度為1620cm,初凝時間不少于10小時。澆筑混凝土時保持套箱受力均勻,同時注意水壓力對套箱側模的影響,并采取前面所述的解決大體積承臺混凝土溫度裂縫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