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濾池清淤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常德市武陵區建設橋附近,生態濾池面積為2538,位于老干局水塘內,水塘內水深約2m,淤泥深度約5m,生態濾池長度約為300m,沿生態濾池邊修筑施工便道,用黃土填筑,便道作為臨時施工道路以及圍堰使用,該工程施工面大,作業線路長,現場交通運輸困難,施工場地周邊人流、車流頻繁,我們采用2.5米高磚砌圍墻,施工時將作業人員和過往行人分開,使街道整齊衛生,行人暢通,確保安全。施工現場,我們落實安全規章制度,按照“三規一標”和有關建筑安全生產的法規搞好現場的文明施工。項目部對工程作了統籌安排,從技術、質量、安全、材料、設備、資金、后勤等方面進行了明確分工,責任到
2、人。 二、編制依據及規范標準:城鎮給水排水規范 GB50788-2012室外排水規范 GB50014-2006(2016版)常德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實施計劃(2015年5月)常德市海綿城市建設設計導則常德市海綿辦關于生態濾池的相關設計標準三、施工措施:我們根據設計圖紙并結合現場實際與現場具體情況,為確保安全和工期、質量控制,注重環保工作等有效開展,制定以下施工方案。1、機械、設備、勞力組織根據該工程的工程內容、實際情況和施工進度要求,擬定機械、設備與現場勞動力安排見下表:施工機械及測量設備數量表序號名 稱單 位型 號數 量1挖 掘 機臺CAT33032壓路機臺13自卸汽車臺10T104GPS
3、臺15水平儀臺SJ626裝載機臺17汽車吊臺50T1擬投入勞動力數量表序號名稱單位數量1技術員個22機械指揮員個23工人個302、技術措施:2.1根據設計圖紙,全區施工區域內存在大約2538m2淤泥,深約為5m,淤泥呈流塑狀,穩定性極差,無法按正常施工。針對此難點,經我部相關人員研究討論,決定采取機械清淤換填方案。具體做法為:先利用污水泵將大部分基坑積水抽完后,再在淤泥部分挖一個2m*2m*2m的積水坑,將四周的水浸至積水坑中再用污水泵抽干。待水基本排干不影響清淤后,用機械清除淤泥再采用運輸車將淤泥運至甲方指定棄土點棄倒。然后用經檢測符合回填要求的土壤進行分層壓實回填,對需要進行地基處理的部位
4、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地基處理。(一)清淤施工工藝清淤施工工藝圖現場勘察材料、機械準備測量放樣排 水機械清淤換 填(二)清淤施工措施1、進行現場勘察,查看現場水文地質情況,選擇、準備好合適的材料、機械;2、根據實際情況,定出清淤范圍;3、挖積水坑再利用污水泵抽排水或者利用水利施工的河道排水;4、淤泥棄置于業主指定棄土點;5、清完后,用適合回填的土方進行換填。四、施工方法(一)道路清淤清淤按設計圖紙要求、對道路基礎下進行清淤,清淤要求需清除淤泥5m,由于淤泥的流動性較大,為防止淤泥層坍塌,采用拋石擠淤對開挖區域周邊圍堰。1、施工工序原地面聯測(監理復核)排水清淤施工清淤后地面聯測(監理復核)塊石、砂
5、換填土方回填2、施工排水施工排水排入附近排水溝內,另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我方將投入3臺污水泵,每臺污水泵每小時抽水50m3左右,可保證水在3天內排完,確保施工進度。3、淤泥地形聯測 淤泥清理前進行三方聯測,用GPS測量儀測出淤泥開挖面積及淤泥原始高程,作為計算開挖工程量的依據。4、清淤施工(1)開挖探坑確定清淤深度。(2)魚塘底部淤泥采用反鏟挖掘機開挖直接裝自卸車運送至棄土場或監理人指定的地點。(3)底部淤泥采取清理一段換填一段的方法,為施工機械提供臨時施工平臺,換填高度以高出淤泥100cm為宜。(4)清淤施工至上而下,清理一個魚塘及時回填一個,確保在工期內回填填完畢。 (5)清淤原則清淤必須干
6、凈徹底不留死角。清淤深度視現場情況而定,標準以能保證工程質量為宜。清淤前后及時拍照存證。5、塊石填筑(1)填筑方法先采用圍堰抽水清淤,抽水時應嚴格控制抽水速率,防止水位急劇下降,并在抽水期間應密切觀察路基坡腳穩定狀況。填石均厚3m,后在其上填中粗砂,均厚0.5m,經碾壓,密實度達到要求后方可作為道路路基持力層。三、質量保證措施1、在每道工序施工前,施工員依據施工圖紙、施工方案對有關施工組進行技術、質量、書面交底,交底內容包括:操作方法、操作要點及質量標準等。2、嚴格執行自檢制度,檢測人員及時對已完工作面進行檢測,避免出現重復施工現象。3、施工完成并經自檢合格后方可向監理工程師及有關上級部門報檢、交接。常德人和建設有限公司常德市建設橋機埠改造工程項目部2017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