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級配碎石(碎礫石)底基層施工方案一、材料要求1.用于底基層的級配碎石顆粒組成范圍應根據不同的道路等級由37.5 19mm、 19 4.75mm 碎石及 4.75mm 以下石屑組配而成,單顆粒最大粒徑不超過37.5mm,碎石中針片狀顆粒總含量不超過20%,碎石中不應由粘土塊、植物等有害物質,級配碎石所用石料的壓碎值不大于35%,液限不大于28%,塑限指數不大于9。碎石應多棱角塊體,軟弱顆粒含量應不小于5%。項目通過質量百分率(%)基層底基層次干道及以下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道及以下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篩孔尺寸(mm)53100 37.5 100 85100 100 31.5 90100 1
2、00 6988 83100 19.0 7388 85100 4065 5484 9.5 4969 5274 1943 2959 4.75 2954 2954 1030 1745 2.36 1737 1737 825 1135 0.6 820 820 618 621 0.075 0707010 010 液限( %)28 28 28 28 塑性指數6(或 9)6(或 9)6(或 9) 6(或 9)注:示潮濕多雨地區塑性指數宜小于6,其他地區塑性指數宜小于9;示對于無塑性的混合料,小于0.075mm 的顆粒含量接近高限;示底基層所列為未篩分碎石顆粒組成范圍。2.級配碎石也可用來篩分碎石和石屑組配而成
3、3.當缺乏石屑時,可以添加細砂礫或粗砂。4.在組織現場施工以前,必須對擬采用的材料進行規定的基本性質試驗,實驗項目有顆粒篩析、壓碎值、級配碎石中0.5mm 以下的顆粒的液限、塑限試驗、含水量及重型擊實試驗。二、施工方法1.準備下承層(1)下承層表面應平整、堅實,具有規定的路拱和壓實度(2)對土基用1215t 三輪壓路機進行34 遍壓檢驗,在碾壓過程中,如發現土過干、表層松散,應適當灑水,如土過濕,發生“彈簧”現象,應采用挖開曬干、換土、摻石灰等措施進行處理(3)逐個斷面檢查下承層標高(4)對于老路面,應檢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層材料的技術要求,如不符合要求,應翻松老路面并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2.施
4、工放樣(1)在老路面或土基上恢復中線,直線段 1520m 設一樁, 平曲線段每1015m 段設一樁,并在兩側路肩邊緣設指示樁(2)在兩側指示樁上用明顯標志標出底基層邊緣的設計高3.級配碎石混合料拌合級配碎石在碎石場集中拌合均勻4.攤鋪(1)將混合料均勻地卸在路幅中央,路幅寬時,也可將混合料卸成兩行,然后用平地機將混合料按松鋪厚度攤鋪均勻。壓實系數應通過試驗段確定,人工攤鋪宜為1.41.5,機械攤鋪宜為 1.251.35,攤鋪厚度每層應按虛厚一次鋪齊(2)設一個三人小組跟在平地機后面,及時清除粗細集料離析現象,對于粗集料“窩”和粗集料“帶”,應添加細集料,并拌合均勻,對于細集料,應添加粗集料,并
5、拌合均勻,保持顆粒均勻,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補(3)已攤鋪的碎石,碾壓時應斷絕交通,保持攤鋪層清潔5.碾壓(1) 整形后, 當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和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時,立即用 12t 以上三輪壓路機、振動壓路機或輪胎壓路機進行碾壓。遵循先輕后重的原則進行碾壓。每層壓實厚度不超過1518mm,用重型壓路機碾壓時,每層壓實厚度不超過20cm (2)直線和不設超高的平曲線段,由兩側向中心碾壓,設超高的平曲線,由內側向外側碾壓(3)碾壓時,后輪應重疊1/2 輪寬,后輪必須超過兩端的接縫處,后輪壓完路面全寬時,即為一遍,碾壓一直進行到要求的密實度為止。一般需碾壓68 遍,直至表面無明顯輪跡,路面二側應多壓
6、23 遍(4)碾壓速度,頭二遍采用1.51.7km/h 為宜,以后采用2.02.5km/h (5)碾壓前和碾壓中應適量灑水(6)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掉頭或急剎車(7)在碾壓中視壓實碎石縫隙情況撒嵌縫料6.接縫處理(1)兩作業段銜接處,應搭接拌合。第一段攤鋪后留58m,不進行碾壓,第二段施工時,前段留下未壓部分與第二段一起拌合整平后進行碾壓(2)應避免縱向接縫,在不能避免縱向接縫情況下,縱縫應搭接拌合,前一幅全寬碾壓密實,在后一幅攤鋪時,應將相鄰的前幅邊部約30cm,挖松并搭按拌合,整平后一起碾壓密實三、質量要求1.級配碎石基層壓實度不小于98%,底基層不小于96%。 (市政道路)2.彎沉值,不應大于設計規定。3.級配碎石底基層和基層偏差(高程、平整度、寬度、厚度、橫坡)應符合規范要求。4.外觀質量、表面平整、堅實,無松散浮石現象,邊線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