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屋面結構高低跨梁混凝土施工方案一、屋面結構概況本工程主體結構為五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五層平面1-6軸為科研用房,層高3.9m,屋面標高21.120.409m,68軸為學術報告廳,層高5m,屋面標高21.221.509m, 因屋面標高不同,形成高低跨,6軸WKL1為高低跨分界,鋼筋混凝土梁跨度10米,梁截面為350*1800,對這部分結構的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是我們項目的重點控制目標。二、質量控制措施2.1、 支撐系統對于大截面混凝土結構施工來說,支撐是一關鍵。確定本工程使用482.7鋼管排架作為結構的施工支撐,模板面板采用15厚普通膠合板。立桿間距為750mm,梁底增加2根立桿。其中梁內龍骨
2、布置6道,內龍骨采用4090木方。外龍骨間距500mm,外龍骨采用雙鋼管482.7。對拉螺栓布置3道,在斷面內水平間距350+500+500mm,斷面跨度方向間距500mm,直徑14mm。施工時嚴格按照已有模板施工方案搭設施工,由專人在現場負責。確保施工的質量。2.2混凝土的澆筑:本工程屋面結構采用汽車泵送商品混凝土,先施工柱分項,后施工梁、板分項。由于高低跨大梁是整個屋面結構的關鍵部位,而且梁截面大,梁斷面為350*1800,施工荷載大,荷載傳遞困難,受混凝土溫度和收縮應力影響易產生裂縫,給施工帶來很大的困難。若采用一次澆筑混凝土方案,施工時模板的垂直支撐負荷太大,梁下的樓板無法直接承受其荷
3、載。為減輕支撐的負荷,在不影響屋面高低跨6軸WKL1梁混凝土的質量情況下決定,利用疊合梁原理將6軸WKL1梁的混凝土分兩次澆筑,即第一次先澆筑1-6軸低跨部分梁板,6軸WKL1梁澆筑高度至0.9 m,待混凝土強度達到70%時,再澆筑第二次混凝土即報告廳6-8軸梁板。利用第一次形成的鋼筋混凝土梁和原有支撐體系共同支承第二次澆筑的混凝土和施工荷載,形成疊合梁,且低跨部分結構施工架子體系不能拆除,必須在報告廳屋面梁板混凝土結構澆筑完畢強度達到要求后才能拆除,以解決屋面高低跨梁施工荷載的安全傳遞問題。2.3混凝土施工縫處理:根據現場情況,屋面高低跨梁分二個階段澆筑,施工時沿高低跨交接處大梁中部設有施工縫一條,如下圖;施工縫處理方法:在砼澆筑完畢后,將施工縫表面浮漿鑿除干凈,鋼筋表面粘結的砼、水泥漿用清水洗干凈,待二次澆搗時,現在施工縫表面鋪設20mm厚水泥砂漿,再進行澆搗。2.4混凝土的養護: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先用刮尺刮平,待混凝土初凝前用抹子將混凝土上表面壓實,并搓成細毛面,以閉合混凝土表面收縮裂縫,待混凝土終凝后澆水養護,保證混凝土表面處于濕潤狀態。混凝土澆筑完成后,不拆除梁側模,采用帶模養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