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纜壓接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目目錄錄1 范圍 . 12 施工準備 . 13 操作工藝 . 24 質量標準 . 35 成品保護 . 36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 37 應具備的質量記錄 .3 31.范圍本工藝標準適用于 0.6/1kV 以下的室內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電力電纜終端頭的制作安裝。2.施工準備2.1材料要求:2.1.1電纜終端頭套、塑料帶、接線鼻子、鍍鋅螺絲、凡士林油、電纜卡子、電纜標牌、多股銅線等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具備產品出廠合格證。2.1.2塑料帶應分黃、綠、紅、黑四色,各種螺絲等鍍鋅件應鍍鋅良好。2.1.3地線采用裸銅軟線或多股銅線, 截面 120 號電纜以下 16mm
2、2150 號以上 25mm2表面應清潔,無斷股現象。2.2主要機具:2.2.1制作和安裝機具:壓線鉗、鋼鋸、扳手、鋼銼。2.2.2測試器具:鋼卷尺、搖表、萬用表、試鈴。2.3施工條件:2.3.1電氣設備安裝完畢,室內空氣干燥。2.3.2電纜敷設并整理完畢,核對無誤。2.3.3電纜支架及電纜終端頭固定支架安裝齊全。2.3.4現場具有足夠照度的照明和較寬敞的操作場地。3.操作工藝3.1工藝流程:搖測電纜絕緣 剝電纜鎧甲,打卡子 焊接地線包纏電纜、套電纜終端頭套 壓電纜芯線接線鼻子、與設備連接3.2搖測電纜絕緣:3.2.1選用 1000V 搖表,對電纜進行搖測,絕緣電阻應在 10M以上。3.2.2電
3、纜搖測完畢后,應將芯線分別對地放電。3.3剝電線鎧甲,打卡子:3.3.1根據電纜與設備聯接的具體尺寸,量電纜并做好標記。鋸掉多余電纜,根據電纜頭套型號尺寸要求,剝除外護套。電纜頭套型號尺寸見表 2-10 和圖 2-33。3.3.2將地線的焊接部位用鋼銼處理,以備焊接。3.3.3在打鋼帶卡子的同時,多股銅線排列整齊后卡在卡子里。 3.3.4利用電纜本身鋼帶寬的二分之一做卡子,采用咬口的方法將卡子打牢,必須打兩道,防止鋼帶松開,兩道卡子的間距為 15mm,見圖 2-34。3.3.5剝電纜鎧甲,用鋼鋸在第一道卡子向上 35mm 處,鋸一環形深痕,深度為鋼帶厚度的 2/3,不得鋸透。3.3.6用螺絲刀
4、在鋸痕尖角處將鋼帶挑起,用鉗子將鋼帶撕掉,隨后將鋼帶鋸口處用鋼銼修理鋼帶毛刺,使其光滑。3.4焊接地線:地線采用焊錫焊接于電纜鋼帶上,焊接應牢固,不應有虛焊現象,應注意不要將電纜燙傷。必須焊在兩層鋼帶上。3.5包纏電纜,套電纜終端頭套:3.5.1剝去電纜統包絕緣層,將電纜頭套下部先套入電纜。3.5.2根據電纜頭的型號尺寸,按照電纜頭套長度和內徑,用塑料帶采用半疊法包纏電纜。塑料帶包纏應緊密,形狀呈棗核狀(圖 2-35) 。3.5.3將電纜頭套上部套上,與下部對接、套嚴(圖 2-36) 。3.6壓電纜芯線接線鼻子:3.6.1從芯線端頭量出長度為線鼻子的深度,另加 5mm,剝去電纜芯線絕緣,并在芯
5、絨上涂上凡士林。3.6.2將芯線插入接線鼻子內,用壓線鉗子壓緊接線鼻子,壓接應在兩道以上。3.6.3根據不同的相位,使用黃、綠、紅、黑四色塑料帶分別包纏電纜各芯線至接線鼻子的壓接部位。3.6.4將作好終端頭的電纜,固定在預先做好的電纜頭支架上,并將芯線分開。4.質量標準4.1保證項目:電纜終端頭的制作安裝應符合規范規定,絕緣電阻合格,電纜終端頭固定牢固, 芯線與線鼻壓接牢固, 線鼻與設備螺栓連接緊密, 相序正確, 絕緣包扎嚴密。檢驗方法:用手扳動和觀察檢查,檢查記錄。4.2基本項目:電纜終端頭的支架安裝應符合規范規定。支架的安裝應平整、牢固,成排安裝的支架高度應一致,偏差不應大于 5mm,間距
6、均勻、排列整齊。檢驗方法:用手扳動、拉線和尺量檢查。5.成品保護5.1加強保衛措施,防止電纜丟失或損壞。5.2電纜頭制作完畢以后,應立即與設備聯接好,不得亂放,以防損傷成品。5.3在電纜頭附近用火時,應注意將電纜頭保護好,防止將電纜頭燒壞或烤傷。5.4電纜頭系塑料制品,應注意不受機械損傷。6.應注意的質量問題6.1防止地線焊接不牢:解決方法是將鋼帶一定要銼出新茬, 焊接時使用電烙鐵不得小于 500W,否則焊接不牢。6.2防止電纜芯線與線鼻子壓接不緊固。線鼻子與芯線截面必須配套,壓接時模具規格與芯線規格一致,壓接數量不得小于二道。6.3防止電纜芯線傷損:用電纜刀或電工刀剝皮時,不宜用力過大,最好電纜絕緣外皮不完全切透,里層電纜皮應撕下,防止損傷芯線。6.4電纜頭卡固不正,電纜芯線過長或過短。電纜芯線鋸斷前要量好尺寸,以芯線能調換相序為宜,不宜過長或過短;電纜頭卡固時,應注意找直,找正,不得歪斜。7.應具備的質量記錄7.1自互檢記錄。7.2設計變更記錄。7.3電纜絕緣搖測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