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泥罐基礎施工方案1、工程概況本工程為綏棱縣群眾文化藝術館,建筑面積18702平方米,總混凝土量約為11000立方米,約用水泥量5000噸,為了保證施工進度的需要,現場設置2個80噸水泥罐,為了保證水泥罐基礎的質量,避免不均勻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的發生,特編制此方案(水泥罐基礎圖見附頁)。2、作業條件2.1 基礎軸線尺寸,基底標高和地質情況均經過檢查,并應辦完隱檢手續。2.2 安裝 的模板已經過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并辦完預檢手續。2.3 在槽幫上、墻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標記。2.4埋在基礎中的鋼筋、螺栓、預埋件均已安裝完畢,并經過有關部門檢查驗收,并辦完隱檢手續。3、混凝土的澆注:3
2、1混凝土的下料口距離所澆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過2m,如自由傾落超過2m時,應采用串桶或留槽。3.2混凝土的澆筑應分層連續進行,一般分層厚度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過50cm。3.3 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應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振搗密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3.4 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注意觀察模板、支架螺栓、預埋件有無走動情況,當發現有變形或位移時,應立即停止澆筑,并及時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處理好后,再繼續澆注混凝土。3.5 混凝土振搗密實后,表面應用木杠刮平,木抹子
3、搓平。3.6 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澆筑搓平后,應在12h左右加以覆蓋和灑水,澆水的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夠的濕潤狀態。養護期一般不少于7晝夜。4、質量標準 4.1 保證項目:4.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水、外加劑等,必須符合施工規范和有關標準的規定。4.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4.1.3 評定混凝土強度的試塊必須按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87)的規定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其強度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4.2 基本項目:4.2.1 混凝土應振搗密實。蜂窩面積一處不大于400cm2,累計不大于800cm2,無孔洞。4.2.2 無縫隙無夾渣層。4.2.3 基礎表面有坡度時,坡度應正確,無倒坡現象。5、成品保護:5.1 要保證鋼筋、預埋件、預埋螺栓的位置正確,不得撞碰。5.2 不得有重物沖擊模板,不得在吊幫的模板上支搭腳手板,保證模板的牢固和嚴密。5.3 側面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棱角不損壞時拆摸。5.4 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以上時,方可在其上來往行走和進行上部施工。6、沉降觀測:每周對水泥罐基礎的沉降及垂直度進行觀測并做好記錄,若沉降量或沉降量過大及時將罐內水泥放出并及時處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