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越安置小區一期工程高支撐模板專項施工方案目錄第一章、編制依據3第二章、工程概況4第三章、施工方案4第四章、構造要求5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7第六章、質量標準12第七章、質量通病的預防及糾正:13第八章、質量保證措施14第九章、施工安全措施14第十章、扣件鋼管樓板模板高支架計算書15一、模板面板計算16二、支撐方木的計算19三、橫向支撐鋼管計算21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22五、模板支架荷載標準值(立桿軸力)23六、立桿的穩定性計算24七、樓板強度的計算27八、模板的搭設要求:29九、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33十、梁側模板計算書47第十二章、模板拆除60第十三章、模板技術措施61第十四章、安全
2、、環保文明施工措施66高支撐模板專項施工方案第一章、編制依據1設計圖紙2現行有關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強制性條文、規范、標準的文件3 關于印發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的通知 建質【2009】254號4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10-2002)2011版5 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JGJ130-2011)6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CJ162-2008)7 建筑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CJ80-2016)8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CJ59-2011)9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2011版10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
3、09-2012)1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11)1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1)13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模板支架技術規程(DB33/1035-2006)14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15紹興市區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實施細則16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JCJ231-2010)17企業標準第二章、工程概況本工程為浙江紹興市鏡湖新區,南至興越東路,北近裕民路,東近站前大道,西至大越路。本工程包括1-8#樓、1-2#配電室、燃氣調壓站、地下室、場內施工圖范圍內的所有內容,建筑面積約110183.19萬平
4、方米。其中1、2、號樓層高59.85m、 3、4、5號樓層高61.9m、6、7、8、層高67.7m。剪力墻結構,建筑分類為:一級高層住宅,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地下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地上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6級,屋面防水等級為級。第三章、施工方案1、材料選用:模板配備見下表部位構件名稱模板類型面板主龍骨次龍骨備注基礎基礎底板磚模48鋼管支撐基礎梁木模板18mm覆膜木模板100100方木50100方木48鋼管支撐地下結構剪力墻木模板18mm覆膜木模板10050方木50100方木碗扣架支撐框架柱木模板18mm覆膜木模板10050方木50100方木碗扣架支撐結構梁、板木模板1
5、8mm覆膜木模板10050方木50100方木碗扣架支撐地上結構剪力墻定型鋼模板定制框架柱定型鋼模板定制結構梁、板木模板18mm覆膜木模板100100方木50100方木碗扣架支撐2、 施工工藝流程 見模板施工工藝流程圖。 熟悉圖紙和模板設計施工方案技術交底班組自查施工質量模板配料、制作、編碼上道工序質量互檢施工軸線放樣軸線技術復核模板定位放樣模板規范安裝施工員質量檢查質檢員質量復查、核定監理人員核驗認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砼達到模板拆除要求經施工員下令拆除模板通過同等條件養護砼試塊按照監理人員要求進行整改合格不合格模板施工工藝流程圖第四章、構造要求1、立桿平面布置高架施工前應先將立桿位置現場放出大樣
6、,嚴格按照大樣設置立桿和搭設高架,同時應對立桿的垂直度進行校正。2、扣件的擰緊力矩確保達到4065KN*m。3、立桿落在地下車庫頂板上,其頂厚度為250mm,混凝土強度為C35。地下車庫負一層二層的支撐不拆除,保證高架支撐的穩定性。4、垂直剪刀撐設置垂直剪刀沿橫縱兩個方向,在中間和四周隔4跨立桿應設置縱橫向雙向剪刀撐且應一直到頂,與水平夾角為4560度,剪刀撐與現有結構抵緊或落地,并剛性連接上,確保將因荷載不均勻造成的水平力傳遞至結構或地面。5、架體與樓層結構的連接支撐架與每層結構柱用水平桿及斜桿連接牢固,水平桿及斜桿與架體連接不少于兩點,確保整個架體與主體結構連接可靠,架體與南面和北面主樓的
7、滿堂架也必須每步牢固相連。6、水平加強層的設置支撐架在主梁下、中部、掃地桿處設置水平加強層四道,水平加強層的作用主要是加強架體在水平方向的剛度,并起一定的抗扭作用。水平加強層的設置方法是采用雙向水平斜桿,盡量與框架柱連接及與架體立桿連接,使架體水平扭轉力傳遞給主體結構。7-1、梁體的其它構造要求架體搭設除了遵守扣減是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定的相關要求外,還要求符合以下要求:梁板模板高支模支撐架所用桿件和扣件必須為合格的國家產品;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進行控制,直接承受荷載較大的扣件(如梁底橫桿與立桿)由專人負責檢查嚴格控制擰緊力矩在4560KN.mm,對采用的雙扣件必須逐個檢查,雙扣件必須做抗滑
8、移力達到18KN,否則及時向專家組匯報,采取其它加固措施。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的。7-2 、所有底梁支撐架必須滿設剪刀撐。 7-3、所有木方位置和放置方向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執行。7-4、立桿的位置要彈線控制,嚴格按照尺寸搭設,確保位置準確、整齊,立桿連接采用對接,嚴格搭接,相鄰接頭應錯開至少一步架;水平桿的接頭也應錯開在不同框格中設置。 7-5、縱橫梁交接處,應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加立桿。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規范要求;立桿底部必須加設墊板。梁按1起拱,7-6、操作面設置:梁體搭設過程中,在每層露面鋪滿竹笆,以防止墜落。搭設到預定高度后在梁底標高以下約1000mm
9、處鋪設工作面,便于進行梁底支設工作。 承荷梁板架體搭設在地下室頂層板上,其板砼為C35,厚度為250mm。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一、梁、柱模板;工藝流程:1、 準備工作:先用18mm厚膠合板按照梁柱截面尺寸進行下料、拼裝,背楞采用50mm*100mm木方。2、 梁模板架體支撐在地下室頂板樓面上,下墊木方。梁底兩側設置置兩跟立桿,立桿間距為900mm(400mm梁寬)、800mm(2003000mm梁寬)。3、 柱模的截面1200*1200mm,柱箍采用雙鋼管48mm*3.5mm,柱箍間距d=100mm,豎楞5根,橫楞5根。4、 主體砼達到強度50%時,方可拆除模板,拆除原則為“先支后拆;后支先拆
10、。”5、 拆除后的模板應放置在制定的堆放位置,對場地要求堅實平整,外圍用鋼管做好圍欄,所有陰陽角模板均堆放在搭設專用架內,對稱碼放。拆除下的模板上面應及時清理干凈。 二、頂模板的安裝與拆除 1、頂模板的安裝工藝流程 彈水平點彈模板控制線立鋼管支撐、縱橫桿粒鋪設50*100mm木方鋪設膠合板調整水平及起拱鋼筋綁扎及砼澆筑達拆模強度手拆除支撐拆除木方及模板清理模板2、根據圖紙標高在柱鋼筋上標示出本層結構0.5m標高線并用紅漆做好標記,支模時以此時作為控制頂板支撐高度依據。3、以每層的0.5米線為基準在所支撐模板的開間內拉出縱橫線及交叉水平線檢標高。4、在次龍骨上按己安排的拼模順序依次從四周向中央鋪
11、設模板,鋪設時每兩塊模板接頭處要平整,無高低差。5、模板鋪設完成后應按一米線精確調整標高,沒開間跨度大于四米時應從中間起拱1%。6、技術措施:(1)板跨大于4m使按照規范要求起拱1/10003/1000跨度。(2)模板脫模劑涂刷必須均勻,不得過刷或漏刷,頂板模板嚴禁使用油質脫模劑。(3)所有柱模與梁、頂板模板接縫處縫隙偏差較大必須粘貼海綿條,保證澆筑混凝土不漏漿。三、樓板模板施工樓板模板安裝時,先在框架梁模板的兩側板外先彈水平線。水平線的標高應為板底標高減去平模板厚度及龍骨高度,然后按水平線釘上托木,托模上口與水平線相齊,再把靠梁模旁的龍骨先擺上,等分龍骨間距,擺中間部分的龍骨,最后在龍骨上鋪
12、釘平模板。為了便于拆模,只在模板端部或接頭處釘牢,中間盡量少釘。平板間的板縫應盡量拼密,不留縫隙,以保證砼板底平整。四、墻模板施工(1)模板選型采用組拼式大鋼模板,面層鋼板厚=6mm,豎肋(副龍骨)為80403.5方鋼管布置,橫背楞(主龍骨)為并排兩根10#槽鋼,并與副龍骨焊接成整體,橫向布置四道槽鋼背楞。陰角模結構形式、材料與大模板相同,采用先安裝大模,后安裝角模的施工工序。電梯井墻體模板與剪力墻模板的類型、支模方式均相同。(2)模板加工A、模板的加工制作在加工廠完成,按己批準的深化設計要求在現場進行安裝。B、為達到清水混凝土墻面的效果,需對面板進行模板分割設計,即是出分割圖。依據梁、板的長
13、度、高度計算確定膠合板在模板上的的分割線位置,然后用汽車膩子批平。C、選用專用貼紙,該貼紙具有強度高,韌性好,對混凝土具有吸水、消泡作用,能替代脫模劑,耐堿、耐溫、耐水,可消除模板的拼縫。(3)墻體模板的安裝、拆除通常按照“先橫墻,后縱墻”;“先內墻,后外墻”;“先洞口模及角模,后大模”;“先小板塊模,后大板塊模,大板塊模壓住小板塊模”的四項要領進行安裝作業。A、施工準備:a、墻模施工放線:水平面內彈好“4線”:墻皮兩側位置線、墻皮兩側支模控制線;同時彈好:門窗洞口兩側位置線;b、墻筋綁扎,隱檢,澆筑砼處雜物清理;c、門窗洞口模板已安裝固定,墻身鋼筋綁扎完畢,鋼筋保護層塊已安放,電箱、管、盒預
14、埋到位,進行了分項工程的隱檢工作;d、墻模板配件安裝、涂刷脫模劑;操作平臺搭設;e、樓面要求找平,不平整處,沿墻體根部粘貼5cm寬,1cm厚的海綿帶;f、復核模板控制線、砂漿找平層。B、墻模安裝:a、根據墻模施工放線和模板編號,將準備好的模板吊裝入位;b、將模板吊到合適的位置,通過定位塑料套筒帶上穿墻螺桿或通過定位螺栓的錐接頭套上可周轉段螺栓,并初步固定;c、調整模板的垂直度及拼縫,鎖緊穿墻桿螺母;d、銷緊模板夾具,鎖緊穿墻螺母;e、檢查模板支設情況,根據節點要求對局部進行加強。C、墻模拆除:a、當同條件混凝土試塊強度達到1.2MPa之后,開始拆除模板;b、第一步先松開穿墻桿螺母,將穿墻桿從墻
15、體中退出來;用錘頭敲打模板夾具的銷子,松開模板夾具的夾爪;c、第二步松開墻體模板的支撐,使模板與墻體分離;d、如模板與墻體粘結較牢時,用撬棍輕輕撬動模板使之與墻體分離;e、將脫離混凝土面模板吊到地面,清灰、涂刷脫模劑,以備周轉。五、樓梯模板為確保樓梯混凝土的質量,樓梯采用定型鋼模板。六、后澆帶模板后澆帶兩邊的側模均用快易收口網(永久性)模板,其施工要求鋼支架支撐牢靠,快易收口網的輔設必須到位不得留缺口。梁板上后澆帶部位模板支撐,在澆筑后澆帶以前不得拆除,如果要拆,必須是采用換撐的方法折除。后澆帶兩側部位的砼澆筑完成以后要及時清理流入后澆帶的水泥,并在后澆帶上及時用木板和細石砼覆蓋保護。七、混凝
16、土澆筑(1)、柱混凝土澆筑按照樓層高度分層澆筑,每次隨樓層澆筑柱,每次澆筑一層高度,最后一次澆筑至梁下200mm左右,余下部位同梁一次性澆筑。(2)、柱、梁板混凝土澆筑,采用塔吊、布料機,以減少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對模板的沖擊。混凝土澆筑從中間部位往兩邊澆筑。(3)、考慮到架體受力均勻性,混凝土澆筑應中間向東西兩邊對稱澆筑。(4)、建筑混凝土前,模板應清理干凈,用水濕潤,大梁澆筑時,應分層振搗,防止漏振和重振。棒頭應垂直插入,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以加強層間結合,但嚴禁插入下層過深或一插到底,造成側壓力陡增而發生漲模。振搗時應盡量不碰模板、鋼筋、預埋件和穿梁螺栓。第六章、質量標準1、保證項目:
17、模板及其支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其支架的支撐部分應有足夠支撐面積。2、基本項目:大模板的下口及大模板與角模接縫要嚴實,不得漏漿。模板接縫處,接縫的最大寬度不應超過規定,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隔離劑涂刷均勻。3允許偏差項目見表:現澆剪力墻結構大模板允許偏差允許偏差(mm)多層大模高層大模墻、軸線位移53尺寸檢查標 高55用水準儀或拉線和尺量檢查墻、截面尺寸22尺量檢查每層垂直度33用2m拖線板檢查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2用直尺和尺量檢查表面平整度22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移33預埋管、預埋孔中心線位移33中心線位移22外露長度1010中心線位移1010截面
18、內部尺寸10 010 0第七章、質量通病的預防及糾正:1、頂板支模時要考慮不同裝修層厚度差及不同板厚。 2、每層標高必須用水準儀超測出露面上一米標高,紅油漆做好標記,并和對無誤。3、模內清理不干凈:合模以前應對柱根部進行一次清掃,合模時應防止雜物掉進柱、梁模板中內,澆筑混凝土前再進行一次清掃。4、模板位移(1)、柱模根部和頂部要采用內撐外頂的方法固定牢固,發生偏差應認真校正。(2)、梁模板支完后要對貫通的梁拉通線檢查,以保證整體位置準確。(3)、頂撐、木楔要牢固、可靠以防止松動造成模板變形。5、混凝土漏漿:模板拼裝前,在兩片模板的接縫處貼一道1cm寬海綿條以保證模板的接縫嚴密。第八章、質量保證
19、措施1、施工中要嚴把材料關,所使用的木方、膠合板、鋼管等材料應符合其規格、材質要求。對于不合格的材料應嚴禁使用。2、根據施工情況不定期召開質量通病預防會議,對已發生的質量問題或即將施工的項目進行糾正和預防,對不合理的模板施工方法進行研究改進。3、建立模板管理、使用、維修制度以及必要的獎罰制度,以保證模板周轉使用質量。4、建立健全以項目經理為首、項目部質檢員的質量管理組織機構,以保證施工質量的層層把關,確保工程質量。第九章、施工安全措施1、模板拆模時應逐塊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必要時應先設臨時支撐,然后進行拆卸。拆下的模板和零件,嚴禁向樓層下拋出。2、裝拆模板,必須有穩固等高工具。高度超過兩
20、米時,必須搭設腳手架。安裝模板及梁、柱接頭模板的支撐架或操作平臺必須支搭牢固。3、在模板的緊固件、連接件、支撐件未安裝完畢前,不得站立在模板上操作。4、模板的預留孔洞,應假設防護網,防止人員和無題墜落。5、安裝柱模時,應加設防護網,防止傾覆。遇有中途停歇,應將以就為的模板或支撐件連接穩固,不得單擺浮擱。在樓層拆模時,如有間歇,亦應將已經拆除的模板和配件及時運走,防止墜落傷人。6、在腳手架或操作平臺上堆放模板時,應按規定碼放平穩,防止脫落并不得超載。操作工具及模板連接件要隨手放入工具箱內,嚴禁放在腳手架或操作平臺上。7、柱模板的支撐必須牢固,確保整體穩定。8、使用電動工具,注意用電安全,并應有可
21、靠的漏電保護裝置。9、模板堆放場地及施工現場內,不得進行明火焊接、切割作業。如必須進行焊接、切割時,應有可靠的消防措施。10、澆筑混凝土時,應設專人看護模板,如發現模板傾斜、位移、局部膨脹時,應及時采取緊固措施,方可繼續施工。11、高空作業時,應按規定穿防滑鞋、佩戴安全帽,同時嚴格執行有關高空作業的規程和文件規定。12、重復使用的模板應進行挑選,破損和污染嚴重的不得使用,孔洞較多的只能使用在開間較小等預留洞較多的部位,且次龍骨應視材料情況進行適當加強。13、高空拆裝模板時,除操作人員外,下面不得站人,并應設置警示標志。作業范圍及出入口外,應設專人負責巡視。第十章、扣件鋼管樓板模板高支架計算書本
22、支架計算公式(1)(2)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本支架計算公式(3)參照施工技術2002.3.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 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19米, 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 b=0.80米,立桿的橫距 l=0.80米,立桿的步距 h=1.50米。圖1 樓板支撐架立面簡圖圖2 樓板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5。 一、模板面板計算 依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5.2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簡支梁計算。 使用模板類型為:膠合板。 (1)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
23、11 = 25.1000.3000.800=6.024kN/m (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12 = 0.3500.800=0.280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kN/m): q13 = 2.5000.800=2.000kN/m 均布線荷載標準值為: q = 25.1000.3000.800+0.3500.800=6.304kN/m 均布線荷載設計值為: 按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方式: q1 = 0.91.2(6.024+0.280)+1.42.000=9.328kN/m 按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方式: q1 = 0.91.35(6.024+0.280)+1.40.72
24、.000=9.423kN/m 根據以上兩者比較應取q1 = 9.423kN/m作為設計依據。 集中荷載設計值: 模板自重線荷載設計值 q2 = 0.91.20.3500.800=0.302kN/m 跨中集中荷載設計值 P = 0.91.42.500=3.150kN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慣性矩I分別為: W = 80.001.601.60/6 = 34.13cm3; I = 80.001.601.601.60/12 = 27.31cm4; (1)抗彎強度計算 施工荷載為均布線荷載:M1 = 0.125q1l2 = 0.1259.4230.2502
25、 施工荷載為集中荷載:M2 = 0.125q2l2 + 0.25Pl = 0.1250.3020.2502+0.253.1500.250=0.199kN.m M2 M1,故應采用M2驗算抗彎強度。 = M / W f 其中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 0.19910001000/34133=5.837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滿足要求! (2)撓度計算 驗算撓度時不考慮可變荷載值,僅考慮永久荷載標準值, 故采用均布線荷載標準值為設
26、計值。 v = 5ql4 / 384EI M1,故應采用M2驗算抗彎強度。 = M / W f 其中 方木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方木的最大彎距(N.mm); W 方木的凈截面抵抗矩; f 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3.00N/mm2; 經計算得到方木抗彎強度計算值 = 0.63810001000/60750=10.495N/mm2 方木的抗彎強度驗算 f,滿足要求! (2)撓度計算 驗算撓度時不考慮可變荷載值,僅考慮永久荷載標準值, 故采用均布線荷載標準值為設計值。 v = 5ql4 / 384EI v = l / 250 方木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51.9708004/(3
27、8495002733750)=0.405mm 方木的最大撓度小于800.0/250,滿足要求! (3)最大支座力 最大支座力 N = ql = 2.9450.800=2.356kN 三、橫向支撐鋼管計算 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木方支撐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變形 vmax=0.911mm 最大支座力 Qmax=8.567kN 抗彎計算強度 f=0.634106/5080.0=124.88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
28、于8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 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16.00kN, 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75 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Rc=16 0.75=12.00kN 。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6.0 0.75=12.0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8.57kN 雙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值R=8.57KN Rc=12.00
29、KN, 滿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荷載標準值(立桿軸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 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1)腳手架鋼管的自重(kN): NG1 = 0.129113.900=1.794kN 鋼管的自重計算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A 雙排架自重標準值,設計人員可根據情況修改。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0.8000.800=0.224kN (3)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 NG3 = 25.1000.3000.8000.800=4.819kN 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 = 6.838kN。 2.活荷載為施工
30、荷載標準值。 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撐結構時,均布荷載取1.00kN/m2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 1.0000.8000.800=0.640kN 3.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設計值組合一 N = 0.9(1.2NG + 1.4NQ)=8.191kN 設計值組合二 N = 0.9(1.35NG + 1.40.7NQ)=8.872kN 根據上述結果比較,應采用8.872kN為設計驗算依據。 六、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模板支架高度大于4m時,應按高度調整系數調降強度設計值: KH=1/(1+0.005(H-4) 其中H:模板支架高度,立桿底座下皮至頂托上皮(或模板底水平
31、桿上皮),以米計,但無量綱。 經計算得到:KH=0.953 調降后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為f1=KHf=0.953205=195N/mm2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 = 8.87kN;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8 A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89 W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195.00N/mm2; l0 計算長度 (m); 1.如果參照扣件式規范,由公式(1)
32、或(2)計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為1.167; u: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取不利值u = 1.80 a: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30m; a.公式(1)的計算結果: =(1.801.50)100/1.580=171 =210, 滿足要求! 立桿計算長度 l0 = k1uh = 1.167 1.80 1.50 = 3.15 l0/i = 3150.900/15.800 = 199 由長細比l0/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 0.182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
33、計算值 = 99.69N/mm2,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1=195.00N/mm2,滿足要求! b.公式(2)的計算結果: =(1.50+ 20.30)100/1.580=133 =210, 滿足要求! l0/i = 2100.000 / 15.800 = 133 由長細比l0/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 0.382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 47.54N/mm2,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1=195.00N/mm2,滿足要求! 2.參考杜榮軍施工手冊公式(3)計算 l0 = k1k2(h+2a) (3) k2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2取值為1.027; a.公式(3)的計算
34、結果: l0/i = 159 由長細比l0/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 0.277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 65.50N/mm2,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205N/mm2,滿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 表1 模板支架計算長度附加系數 k1步距 h(m) h0.9 0.9h1.2 1.2h1.5 1.5 Mmax=32.72 所以第8天以后的各層樓板強度和足以承受以上樓層傳遞下來的荷載。 第2層以下的模板支撐可以拆除。 八、模板的搭設要求: 1、頂部支撐點的設計要求: a.設在模板支架立桿底部或頂部的可調底座或底托,其絲桿外徑
35、不得小于36mm,伸出長度不得超過200mm,頂托抗壓承載力應同于底座; b.扣件式模板支架頂部支撐點與支架頂層橫桿的距離不應大于400mm;碗扣式模板支架頂部支撐點與支架頂層橫桿的距離不應大于500mm; 2、模板支架的構造要求: a.當模板支架高度8m 或高寬比4時,應采用剛性連墻件在水平加強層位置與建筑物結構可靠連接; b.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禁止搭接; c.桿件接頭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桿件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接頭位置錯開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距的1/3; d.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應采用不少于3
36、個旋轉扣件固定; c.縱向掃地桿必須連續設置,鋼管中心距地面不得大于200mm,腳手架底部主節點處應設置橫向掃地桿,其位置應在縱向掃地桿下方; d.模板支架應自成體系,嚴禁與其他腳手架進行連接。 e.模板支架在安裝過程中,必須設置防傾覆的臨時固定設施。 f.梁板模板高支撐架可以根據設計荷載采用單立桿或雙立桿; g.立桿之間必須按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兩方向足夠的設計剛度; h.梁和樓板荷載相差較大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桿間距,但只宜在一個方向變距、而另一個方向不變。 3、扣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a.螺栓擰緊力矩應控制在4065N.m之間; b.主節點處固定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橫向斜撐等用
37、的直角扣件、旋轉扣件的中心點的相互距離不應大于150mm; c.對接扣件開口應朝上或朝內; d.各桿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 4、鋼管扣件模板支架體系的剪刀撐應符合以下要求: a.模板支架四邊與中間每隔4-6排立桿應設置一道豎向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如圖所示: 模板支架豎向剪刀撐布置示意圖 (b.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兩端與中間每隔4-6排立桿從頂層開始向下每隔2-4步設置水平剪刀撐; c.模板支架高度8m或高寬比4時,頂部和底部(掃地桿的設置層)應設置水平加強層,底部和頂部加強層的間距16m時,每隔812m增設一道水平加強層; d.水平加強層做法:用水平斜桿以之字
38、形將水平剪刀撐連接,水平斜桿寬度不小于3m,水平剪刀撐布置n道,每間隔2道布置,歩局4.5m。如圖所示: 模板支架水平加強層布置示意圖 5、高大模板工程執行建質2004213號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審查辦法規定。 6、立桿步距的設計: a.當架體構造荷載在立桿不同高度軸力變化不大時,可以采用等步距設置; b.當中部有加強層或支架很高,軸力沿高度分布變化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變步距設置,但變化不要過多; c.高支撐架步距以0.9-1.5m為宜,不宜超過1.5m。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最好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
39、方式; b.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九、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本支架計算公式(1)(2)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 本支架計算公式(3)參照施工技術2002.3.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 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8米左右, 基本尺寸為:梁截面 BD=400mm1500mm,梁支撐立桿的橫距(跨度方向) l=0.40米,立桿的步距 h=1.50米, 梁底增加每道承重立桿即雙立桿。其他梁
40、可不增加雙立桿。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5標準鋼管。 【一】、模板面板計算 使用模板類型為:膠合板。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連續梁計算。 作用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 1.荷載的計算: (1)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5001.6000.120=4.896kN/m (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12 = 0.30.120(21.600+0.600)/0.600=0.266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kN/m): q13 = 2.5000.120=0.300kN/m 均布線荷載標準值為: q =
41、 25.5001.6000.120+0.3500.120(21.600+0.600)/0.600=5.162kN/m 均布線荷載設計值為: 按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方式: q1 = 0.91.2(12.240+0.665)+1.40.750=14.882kN/m 按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方式: q1 = 0.91.35(12.240+0.665)+1.40.70.750=16.341kN/m 根據以上兩者比較應取q1 = 16.341kN/m作為設計依據。 集中荷載設計值: 模板自重線荷載設計值 q2 = 0.91.20.3500.300(21.600+0.600)/0.600=0.718kN
42、/m 跨中集中荷載設計值 P = 0.91.42.500=3.150kN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慣性矩I分別為: W = 30.001.801.80/6 = 16.20cm3; I = 30.001.801.801.80/12 = 14.58cm4; 施工荷載為均布線荷載: 計算簡圖 剪力圖(kN) 彎矩圖(kN.m) 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1.838kN N2=6.128kN N3=1.838kN 最大彎矩 施工荷載為集中荷載: 計算簡圖 剪力圖(kN) 彎矩圖(kN.m) 最大彎矩 M1 M2,故應采用M1驗算抗彎強度。
43、(1)抗彎強度計算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18410001000/16200=11.348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撓度計算 驗算撓度時不考慮可變荷載值,僅考慮永久荷載標準值, 故采用均布線荷載標準值q = 12.91kN/m為設計值。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393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300.0/250,滿足要求! 【二】、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 (一)梁底木方計算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取將面板下的最大支座力轉化為均布荷載進行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6.128/0.
44、300=20.426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20.4260.30 最大剪力 Q = 0.6ql=0.620.4260.300=3.677kN 最大支座力 N = 1.1ql=1.120.4260.300=6.741kN 方木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慣性矩I分別為: W = 4.509.009.00/6 = 60.75cm3; I = 4.509.009.009.00/12 = 273.38cm4; (1)方木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M/W=0.184106/60750.0=3.03N/mm2 方木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
45、求! (2)方木抗剪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3677/(24590)=1.362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60N/mm2 方木的抗剪計算強度小于1.6N/mm2,滿足要求! (3)方木撓度計算 qk = q/1.2=17.022kN/m 最大變形 v = 0.677qkl4/100EI=0.67717.022300.04/(1009500.002733750.0)=0.036mm 方木的最大撓度小于300.0/250,滿足要求! 【三】、梁底支撐鋼管計算 (一) 梁底支撐橫向鋼管計算 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
46、計算。 集中荷載P取木方支撐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最大變形 vmax=0.040mm 最大支座力 Qmax=4.344kN 抗彎計算強度 f=0.162106/5080.0=31.88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4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撐縱向鋼管計算 梁底支撐縱向鋼管只起構造作用,無需要計算。 【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 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
47、16.00kN, 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75 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Rc=16 0.75=12.00kN 。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6.0 0.75=12.0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4.34kN 雙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值R=4.34KN Rc=12.00KN, 滿足要求! 【五】、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模板支架高度大于4m時,應按高度調整系數調降強度設計值: KH=1/(1+0.005(H-4) 其中H:模板支
48、架高度,立桿底座下皮至頂托上皮(或模板底水平桿上皮),以米計,但無量綱。 經計算得到:KH=0.953 調降后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為f1=KHf=0.953205=195N/mm2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 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 N1=4.34kN (已經包括組合系數1.4)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2913.900=2.153kN N = 4.344+2.153=6.497kN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8 A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8
49、9 W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195.00N/mm2; l0 計算長度 (m); 1.如果參照扣件式規范,由公式(1)或(2)計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為1.167; u: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取不利值u = 1.80 a: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30m; a.公式(1)的計算結果: =(1.801.50)100/1.580=171 =210, 滿足要求! 立桿計算長度 l0
50、= k1uh = 1.167 1.80 1.50 = 3.15 l0/i = 3150.900/15.800 = 199 由長細比l0/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 0.182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 73.01N/mm2,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1=195.00N/mm2,滿足要求! b.公式(2)的計算結果: =(1.50+ 20.30)100/1.580=133 =210, 滿足要求! l0/i = 2100.000 / 15.800 = 133 由長細比l0/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 0.382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 34.81N/mm2,
51、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1=195.00N/mm2,滿足要求! 2.參考杜榮軍施工手冊公式(3)計算 l0 = k1k2(h+2a) (3) k2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2取值為1.027; a.公式(3)的計算結果: l0/i = 159 由長細比l0/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 0.277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 47.97N/mm2, 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205N/mm2,滿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 表1 模板支架計算長度附加系數 k1 步距 h(m) h0.9 0.9h1.2 1.2h1.5 1.5h2.1 k1
52、1.243 1.185 1.167 1.163 以上表參照 杜榮軍: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 【六】、模板的構造和施工要求: 1、頂部支撐點的設計要求,如圖所示: 梁截面寬度小于給定立桿橫距時的立桿布置圖 梁截面寬度大于給定立桿橫距時的立桿布置圖 a.結構梁下模板支架的立桿縱距應沿梁軸線方向布置;立桿橫距應以梁底中心線為中心向兩側對稱布置,且最外側立桿距梁側邊距離不得大于150mm; b.設在模板支架立桿底部或頂部的可調底座或底托,其絲桿外徑不得小于36mm,伸出長度不得超過200mm,頂托抗壓承載力應同于底座; c.扣件式模板支架頂部支撐點與支架頂層橫桿的距離不應大于400mm;
53、碗扣式模板支架頂部支撐點與支架頂層橫桿的距離不應大于500mm,如圖所示: 模板支架頂部自由段長度示意圖 2、模板支架的構造要求: a.模板支架搭設時梁下橫向水平桿應伸入梁兩側板的模板支架內不少于兩根立桿,并與立桿扣接; b.當模板支架高度8m 或高寬比4時,應采用剛性連墻件在水平加強層位置與建筑物結構可靠連接; c.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禁止搭接; d.桿件接頭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桿件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接頭位置錯開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距的1/3; e.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應采用不少于3個旋轉扣件固
54、定; f.縱向掃地桿必須連續設置,鋼管中心距地面不得大于200mm,腳手架底部主節點處應設置橫向掃地桿,其位置應在縱向掃地桿下方; g.模板支架應自成體系,嚴禁與其他腳手架進行連接。 h.模板支架在安裝過程中,必須設置防傾覆的臨時固定設施。 i.梁板模板高支撐架可以根據設計荷載采用單立桿或雙立桿; j.立桿之間必須按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兩方向足夠的設計剛度; k.梁和樓板荷載相差較大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桿間距,但只宜在一個方向變距、而另一個方向不變。 3、扣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a.螺栓擰緊力矩應控制在4065N.m之間; b.主節點處固定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橫向斜撐等用的直角扣件、
55、旋轉扣件的中心點的相互距離不應大于150mm; c.對接扣件開口應朝上或朝內; d.各桿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 4、鋼管扣件模板支架體系的剪刀撐應符合以下要求: a.模板支架四邊與中間每隔4-6排立桿應設置一道豎向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如圖所示:十、梁側模板計算書計算參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組合鋼模板技術規范(GB50214-2001)、木結構設計規范(GB 50005200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等編制。 【一
56、】、梁側模板基本參數 計算斷面寬度600mm,高度1600mm,兩側樓板高度25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膠合板。 內龍骨布置7道,內龍骨采用4590。 外龍骨間距400mm,外龍骨采用雙鋼管483.5。 對拉螺栓布置3道,在斷面內水平間距300+400+400mm,斷面跨度方向間距400mm,直徑12mm。 圖1 墻模板側面示意圖 【二】、梁側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 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產生荷載標準值。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計算公式為下式中的較小值: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
57、間,為0時(表示無資料)取200/(T+15),取5.714h; T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000; V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2.500m/h; H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1.00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0.850。 根據公式計算的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24.000kN/m2 實際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25.000kN/m2 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F2= 6.000kN/m2。 【三】、梁側模板面板的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
58、 面板的計算寬度取0.40m。 荷載計算值 q = 1.225.0000.400+1.46.0000.400=15.360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慣性矩I分別為: W = 40.001.801.80/6 = 21.60cm3; I = 40.001.801.801.80/12 = 19.44cm4; 計算簡圖 剪力圖(kN) 彎矩圖(kN.m) 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1.368kN N2=3.936kN N3=3.335kN N4=3.536kN N5=3.335kN N6=3.936kN N7=1.368kN 最大彎
59、矩 最大變形 V = 0.1mm (1)抗彎強度計算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08210001000/21600=3.796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2.1/(2400.00018.000)=0.438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40N/mm2 抗剪強度驗算 T T,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139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233.3/250,滿足要求! 【四】、梁側模板內龍骨的計算 內龍骨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
60、通常按照均布荷載連續梁計算。 內龍骨均布荷載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計算寬度得到。 q = 3.936/0.400=9.839kN/m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3.936/0.400=9.839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9.8390.40 最大剪力 Q=0.60.4009.839=2.361kN 最大支座力 N=1.10.4009.839=4.329kN 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抵抗矩W和截面慣性矩I分別為: W = 4.509.009.00/6 = 60.75cm3; I =
61、4.509.009.009.00/12 = 273.38cm4; (1)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157106/60750.0=2.47N/mm2 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抗剪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2361/(24590)=0.875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60N/mm2 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6778.199400.04/(1009500.002733750.0)=0.055mm 最大撓度小于4
62、00.0/250,滿足要求! 【五】、梁側模板外龍骨的計算 外龍骨承受內龍骨傳遞的荷載,按照集中荷載下連續梁計算。 外龍骨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橫向支撐鋼管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最大變形 vmax=0.000mm 最大支座力 Qmax=7.915kN 抗彎計算強度 f=0.464106/10160000.0=0.05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4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六】、對拉螺栓的計算 計算公式
63、: N N = fA 其中 N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對拉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N/mm2; 對拉螺栓的直徑(mm): 12 對拉螺栓有效直徑(mm): 9.85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mm2): A = 76.000 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kN): N = 12.920 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7.915 對拉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七】、梁、板模板高支撐架的構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經驗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規范的相關要求外,還要考慮以下內容 1.模板支架的構造要求: a.水平混凝土構件模板支撐系統高度超過8m,或跨度超過18m,施工總荷
64、載大于10kN/m2,或集中線荷載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撐系統,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要求小于0.5, 其他情況下, a也宜小于0.5! b.模板支架立桿應在支架的兩端和中間部分與建筑結構進行連接。本工程的排架要與周圍A區、B區、G區的結構柱連接;確保排架整體穩定。 c.滿堂模板支架四邊與中間每隔四排支架立桿應設置一道縱向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 d.支架首步和頂步繞四周兩跨范圍內設水平斜撐,角部設剪刀撐; e.其兩端與中間每隔4排立桿從頂層開始向下每隔2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 f.模板支架應自成體系,嚴禁與其他腳手架進行連接。 g.模板支架在安裝過程中,必須設置防傾覆的臨時固定
65、設施。 2.高大模板工程執行建質200987號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審查辦法規定。 3.立桿步距的設計: a.當架體構造荷載在立桿不同高度軸力變化不大時,可以采用等步距設置; b.當中部有加強層或支架很高,軸力沿高度分布變化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變步距設置,但變化不要過多; c.高支撐架步距以為宜,不宜超過1.5m。 4.整體性構造層的設計: a. 本工程,每4-6米沿水平結構層設置水平斜桿或剪刀撐,且須與立桿連接,設置斜桿層數要大于水平框格總數的1/3; c、高支撐架的頂部和底部(掃地桿的設置層)必須設水平加強層。 5.剪刀撐的設計: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應滿足立面滿設
66、剪刀撐; 6.頂部支撐點的設計: a.在立桿頂部設置支托板,其距離支架頂層橫桿的高度不宜大于300mm; b.頂部支撐點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撐橫桿與立桿的連接扣件應擰緊。 7.支撐架搭設的要求: a.嚴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 b.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規范的要求; c.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量是滿足要求的,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的; 8.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最好采用由中部向兩邊
67、擴展的澆筑方式; b.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八】、材料選擇 采用18mm厚膠合板,板底采用90100mm木支撐支撐,承重架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由扣件、立桿、橫桿、支座組成,采用483.5鋼管。材料要求;選用48mm,壁厚3.5mm普通鋼管,應無銹蝕、無彎曲;扣件選用螺母及絲扣良好,無滑絲的正品扣件。木方選用50100松木木方,要求順直、無斷折、無爛腐。板模采用18mm優質膠合板,50100方材作小欏,木方間距300mm,真接按放在上
68、部頂托上由頂托把力傳給立桿。鋼管:內外表面銹蝕的深度之和不大于0.5mm,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紋,分層,壓痕,劃道和硬彎;立柱鋼管的彎曲34m長時,不大于12mm, 46.5m時不大于20mm;各種桿件在其端部1.5m長度內彎曲偏差不大于5mm,鋼管端面切斜的偏差需在1.7mm范圍之內,鋼管表面需刷防銹漆防銹.扣件:鑄鐵不得有裂紋,氣孔,不宜有疏松,砂眼或其他影響使用性能的鑄造缺陷.并應將外觀質量的粘砂,澆冒口殘余,披縫,毛刺,氧化皮等清理干凈.扣件與鋼管的結合面必須嚴格整形,應保證與鋼管扣緊時接觸良好.當扣件夾緊鋼管時,開口處的最小距離應不小于5mm.扣件活動部位應能靈活轉動,旋轉扣件的
69、兩旋轉面間隙小于1mm;扣件表面應進行防銹處理.扣件螺栓不得滑絲.;排架頂;(梁底、板底用雙扣件固定)第十一章、模板安裝 模板安裝順序 模板定位、垂直度調整模板加固驗收混凝土澆筑拆模技術要點(1)模板及其支架的安裝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技術方案進行,其支架必須有足夠的支承面積,底座必須有足夠的承載力。(2)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在澆筑混凝土前,木模板應澆水潤濕,但模板內不應有積水。(3)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但不得采用影響結構性能或妨礙裝飾工程的隔離劑。(4)澆筑混凝土前,模板內的雜物應清理干凈。(5)對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裝飾混凝土工程,應使用能達到設計效果的模板。(6)用作模板的
70、地坪、胎模等應平整光潔,不得產生影響構件質量的下沉、裂縫、起砂或起鼓。(7)對跨度不小于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應為跨度的1/10003/1000。 材料選擇1、面板用18mm厚覆膜國產木模板,次龍骨采用50100mm木方,間距300mm。支撐龍骨用100100mm的木方,其間距不超過1000mm,木方表面刨平以保證與模板接合面平整。根據樓板區格凈尺寸和所采購的木模板板的規格,制作頂板模板,模板按所使用的位置一一編號,根據規格編排流水。(1)、樓板排架排距0.60m,跨距0.60m,步距1.50m。(2)、梁排架排距0.40m,跨距0.4
71、0m,步距1.50m。頂部用雙扣件固定。 2、樓板模板施工時注意以下幾點: (1)橫板支撐鋼管必須在樓面彈線上墊木方; (2)鋼管排架搭設橫平豎直,縱橫連通,上下層支頂位置一致,連接件需連接牢固,水平拉撐連通; (3)模板底第一排楞需緊靠墻板,如有縫隙用密封條封孔,模板與模板之間拼接縫小于1mm,否則用膩子封條; (4)根據房間大小,決定頂板模板起拱大小:4 開間不考慮起拱,4L6起拱10mm,6 的起拱15mm; (5)模板支設,下部支撐用滿堂腳手架支撐下墊墊板。頂板縱橫格柵用壓刨刨成同樣規格,并拉通線找平。特別是四周的格柵,彈線保持在同一標高上,板與格柵用50mm 長釘子固定,格柵間距30
72、0mm,板鋪完后,用水準儀校正標高,并用靠尺找平。鋪設四周模板時,與墻齊平,加密封條,避免墻體吃模,板模周轉使用時,將表面的水泥砂漿清理干凈,涂刷脫模劑,對變形和四周破損的模板及時修整和更換以確保接縫嚴密,板面平整;模板鋪完后,將雜物清理干凈,刷好脫模劑。 (6)從墻根起步300mm 立第一根立桿以后按600mm 和600mm 的間距立支撐,這樣可保證立柱支撐上下層位置對應。水平拉桿要求設上、中、下三道,考慮到人行通道,在支撐中留一條通道,中、下兩道水平不設(在頂板支撐完善之后拆除部分橫桿形成人行通道)。 第十二章、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根據現場同條件的試塊指導強度,符合設計要求的百分率后,應
73、在結構件建立預應力后;由技術人員發放拆模通知書后,方可拆模。 2、模板及其支架在拆除時混凝土強度要達到如下要求。在拆除側模時,混凝土強度要達到1.2MPa(依據拆模試塊強度而定),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后方可拆除。混凝土的底模,其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下表規定后方可拆除。 3、拆除模板的順序與安裝模板順序相反,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 4、模板拆除吊至存放地點時,模板保持平放,然后用鏟刀、濕布進行清理。支模前刷脫模劑。模板有損壞的地方及時進行修理,以保證使用質量。 5、模板拆除后,及時進行板面清理,涂刷隔離劑,防止粘結灰漿。第十三章、模板技術措施 1、進場模板質量標準 模板要求:
74、(1)技術性能必須符合相關質量標準(通過收存、檢查進場木膠合板出廠合格證和檢測報告來檢驗)。 (2)外觀質量檢查標準(通過觀察檢驗) 任意部位不得有腐朽、霉斑、鼓泡。不得有板邊缺損、起毛。每平方米單板脫膠不大于0.001m2 。每平方米污染面積不大于0.005m2 (3)規格尺寸標準 厚度檢測方法:用鋼卷尺在距板邊20mm 處,長短邊分別測3 點、1 點,取8 點平均值;各測點與平均值差為偏差。長、寬檢測方法:用鋼卷尺在距板邊100mm 處分別測量每張板長、寬各2點,取平均值。對角線差檢測方法:用鋼卷尺測量兩對角線之差。翹曲度檢測方法:用鋼直尺量對角線長度,并用楔形塞尺(或鋼卷尺)量鋼直尺與板
75、面間最大弦高,后者與前者的比值為翹曲度。 2、模板安裝質量要求 必須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04-2002)及相關規范要求。即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筑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1)主控項目 1)安裝現澆結構的上層模板及其支架時,下層樓板應具有承受上層荷載的承載能力,或加設支架;上下層支架的立柱應對準,并鋪設墊板。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對照模板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方案觀察。 2)在涂刷模板隔離劑時,不得沾污鋼筋和混凝土接槎處。(嚴禁使用油性脫模劑)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2) 一般項目 1)模
76、板安裝應滿足下列要求: 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在澆筑混凝土前,木模板應澆水濕潤,但模板內不應有積水;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澆筑混凝土前,模板內的雜物應清理干凈;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2)對跨度不小于4m 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要求起拱。跨度小于4m 不考慮,46m 的板起拱10mm;跨度大于6m 的板起拱15mm。檢查數量:按規范要求的檢驗批(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 件;對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得小于3 間。)檢驗方法: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 3)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件、預留孔洞均不得遺漏,且
77、應安裝牢固其偏差應符合附表1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規范要求的檢驗批(對梁、柱,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應少于3 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得小于3間)。 (4)頂板模板標高控制 每層頂板抄測標高控制點,測量抄出混凝土墻上的500線,根據層高2800mm及板厚,沿墻周邊彈出頂板模板的底標高線。 (5)模板支立完畢后,禁止模板與腳手架拉結。 (6)模板的拼縫、接頭 模板拼縫、接頭不密實時,用塑料密封條堵塞;鋼模板如發生變形時,及時修整。 (7)與安裝配合 合模前與鋼筋、水、電安裝等工種協調配合,合模通知書發放后方可合模。 3、其他注意事項 在模板工程施工過程上中,嚴格按照模
78、板工程質量控制程序施工,另外對于一些質量通病制定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以保證模板工程的施工質量。嚴格執行交底制度,操作前必須有單項的施工方案和給施工隊伍的書面形式的技術交底。 (1)膠合板選統一規格,面板平整光潔、防水性能好的。 (2)進場木方先壓刨平直統一尺寸,并碼放整齊,木方下口要墊平。 (3)模板配板后四邊彈線刨平,以保證樓板陽角順直。 (4)梁模板安裝基層找平,并粘貼海綿條,模板下端與事先做好的定位基準靠緊,以保證模板位置正確和防止模板底部漏漿,在外墻繼續安裝模板前,要設置模板支撐墊帶,并校正其平直。 (5)梁模板的對拉螺栓孔平直相對,穿插螺栓不得斜拉硬頂。內墻穿墻螺栓套硬塑料管,塑料
79、管長度比墻厚少23mm。 (6)支柱所設的水平撐與剪刀撐,按構造與整體穩定性布置。4、脫模劑及模板堆放、維修 (1)木膠合板選擇水性脫模劑,(嚴禁使用油性脫模劑);在安裝前將脫膜劑刷上,防止過早刷上后被雨水沖洗掉。鋼模板用油性脫模劑,機油:柴油2:8。 (2)模板貯存時,其上要有遮蔽,其下墊有墊木。墊木間距要適當,避免模板變形或損傷。 (3)裝卸模板時輕裝輕卸,嚴禁拋擲,并防止碰撞,損壞模板。周轉模板分類清理、堆放。 (4)拆下的模板,如發現翹曲,變形,及時進行修理。破損的板面及時進行修補。第十四章、安全、環保文明施工措施 (1)拆模時操作人員必須掛好、系好安全帶。 (2)支模前必須搭好相關腳
80、手架(見本工程腳手架方案及相關方案、相關安全操作規程等)。 (3)在拆墻模前不準將腳手架拆除,用塔吊拆時與起重工配合;拆除頂板模板前劃定安全區域和安全通道,將非安全通道用鋼管、安全網封閉,掛禁止通行安全標志,操作人員不得在此區域,必須在鋪好跳板的操作架上操作。 (4)澆筑混凝土前必須檢查支撐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動。澆筑混凝土時必須由模板支設班組設專人看模,隨時檢查支撐是否變形、松動,并組織及時恢復。經常檢查支設模板吊鉤、斜支撐及平臺連接處螺栓是否松動,發現問題及時組織處理。 (5)用塔吊吊運模板時,必須由起重工指揮,嚴格遵守相關安全操作規程。模板安裝就位前需有纜繩牽拉,防止模板旋轉不善撞傷人;垂直吊運必須采取兩個以上的吊點,且必須使用卡環吊運,不允許一次吊運兩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