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谷竹高速33合同段防洪防訊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審批: 編制日期:目 錄一、工程概況2、工程簡介2、地質情況2、氣象水文3二、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3三、應急處置基本原則4四、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4、應急組織體系4、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職責4、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及職責5五、預防與預警6、預防6、預警6、信息報告與通知程序6六、應急響應7、響應分級7、響應程序7七、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8、通信與信息保障8、應急隊伍保障8、應急物資裝備保障8、經費保障8、交通運輸保障8、醫療保障8、后勤保障9八、事故應急處置措施9、組織救援搶險措施9、應急疏散措施9九、獎懲9十、附件10附件1:工程范圍內相關單位負
2、責人、聯絡人、聯系方式11附件2:項目應急組織體系聯系網絡13附件3:受傷人員現場急救措施14谷竹高速GZTJ33合同段項目經理部防洪防汛專項應急預案一、工程概況、工程簡介1、中交二公局六公司谷竹高速第33合同段項目經理部(以下簡稱項目經理部)本部人員共計50余人,另下設七個路基施工分部、6個橋梁施工分部、1個預制廠施工分部、十個小構施工分部,1個混凝土拌和站施工分部,平均從業人員達1100人,最高峰將達1500余人。2、本項目全長12.3公里,起止樁號為:K209+350K221+650,設計行車速度80Km/h,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施工內容涉及路基、橋梁,主要工程量:路基土石方填方227
3、3632 m3(含互通區)、挖方3283558.7 m3,;主要結構物有主線橋6座,共計1078延米,涵洞30道,通道17道,天橋8座,互通式立體交叉處1座。、地質情況1. 地形地貌項目區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擬建線路展布區海拔高程多在250800米,大部分屬鄂西中山低山丘陵區,為武當山脈西南坡與大巴山脈東段東北坡的連接地帶,山脈總體呈北西向展布,擬建線路橫切諸山系展布。GZTJ33標段屬構造剝蝕低山間盆地地貌,俗稱竹溪盆地,盆地內地面高程410450米,寬0.82千米,地勢平坦開闊,盆地周緣山頂高程530750米;微地貌主要為城鎮、農田、溝渠及河流,通行條件較好。2. 地質構造及地層特性本合同段
4、主要位于竹溪小型斷陷盆地,該盆地分布于水坪至蔣家堰一帶,并受竹溪斷裂的控制,平面呈條帶狀,全長約25,寬約0.52。盆地堆積物為新生代土、砂、礫、卵石,堆積厚度鉆孔最厚約55m。擬建線路總體地處竹溪斷裂南側,在K212附近與斷裂斜交,并轉向斷層以北展布,路線進入竹溪盆地。路線與該斷層間距多在1左右。其間北西向及近東西向斷裂較為發育,受其影響,造成地層缺失,褶皺形體發生破壞,巖石破碎,形成寬度不等的斷裂破碎帶,而使巖層總體陳在里有所下降。該區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一更新覆蓋層。全新統粘性土類一般除上部以軟塑為主外其他一般為可塑-硬塑狀,砂、卵礫石含碎石粘性土層一般10m以上以稍密-中密為主,砂、卵礫
5、石土層一般見不等量的粘性土充填,有次膠結跡象。3. 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區內大部位于地震動峰值0.10g區,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度,屬強震區。大型重點構造物如大橋、特大橋等,抗震提高一度設防。、氣象水文擬建項目區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雨量充沛,春夏雨熱同步,秋冬陽光互補,氣溫多年均值攝氏916,極端氣溫最高43.4,極端最低氣溫-17.6。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日照1890小時,嚴寒期短、無霜期長,年無霜期一般在230天左右。本區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雨量最少,年平均雨量920毫米左右,年最大為1750毫米,年最小為470毫米。本區風
6、向六、七月份多為東南風,其余月份多為北風或偏北風,年平均風速1.52.l米秒,最大風速為27米秒,最大風力可達九級。總的氣候條件對項目建設影響不大,但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響,區內山地小氣候具多樣性,夏季災害性天氣較多,常有干旱、暴雨一強降雨出現,其中暴雨,強降雨,可引發山體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二、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1.1定義:洪水是指暴雨和水庫潰壩等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及水位急劇上漲超過一定水位,威脅有關地區安全,甚至造面災害的水流。1.2洪水災害的形成受氣候、下墊面等自然因素與人類活動因素的影響,可以分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風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以
7、分作以下幾種類型:暴雨洪水是最常見的威脅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較大強度的降雨形成的,簡稱雨洪。河流洪水的主要特點是峰高量大,持續時間長,災害波及范圍廣。山洪是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暴落的洪水。由于山區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較陡,降雨后產流和匯流都較快,形成急劇漲落的洪峰。所以,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破壞力強等特點。融雪洪水主要發生在高緯度積雪地區或者高山積雪地區。冰凌洪水主要發生在黃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上。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在氣溫上升、河流開凍時,低緯度的上游河段先行開凍,而高緯度的下游河段仍然封凍,上游河水和冰塊堆積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壩,也容易造成災害。在河流封凍時也有可能產生冰凌洪水
8、。潰壩洪水是指大壩或者其他擋水建筑物發生瞬時潰決,水體突然涌出,給下游地區造成災害。這種潰壩洪水雖然范圍不太大,但是破壞力很大。此外,在山區河流上,在地震發生時,有時候山體崩滑,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一旦堰塞湖潰決,也形成類似的洪水。這種堰塞湖潰決形成的地震次生水災的損失,往往比地震本身所造成的損失還要大。1.3洪水的危險性:洪水災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濫所造成的災害;洪水除危害農作物外, 還破壞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設施、交通設施、電力設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洪水出現頻率高,波及范圍廣,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洪水不但淹沒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而且還卷走人產居留地的一切物品
9、,包括糧食,并淹沒農田,毀壞作物,導致糧食大幅度減產,從而造成饑荒。洪水還會破壞工廠廠房、通訊與交通設施,從而造成對國民經濟部部門的破壞。三、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緊急處置,快速反應,分級負責,協調一致的原則。建立項目部、施工分部應急救援體系,做到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關愛生命高于一切,確保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安全事故,能夠迅速、快捷、有效的啟動應急系統。四、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應急組織體系項目應急組織體系由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6個應急救援工作小組組成。結構框圖如下(機構詳細人員構成及聯系方式見附件1):應急救援救助報 告啟動求助報
10、告指 令報 告指 令總監辦、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公司以及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相鄰內部救援力量社會救援力量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搶險救援組綜合協調組安全疏散組現場救護組現場警戒組善后安置組現場救援力量事故現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職責1、項目經理黃志靜是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第一負責人,擔任組長,負責緊急情況處理的指揮工作。副組長由項目書記汪龍祥、總工嚴江、副經理劉超、副總工陳小寧擔任,負責緊急情況處理的具體實施和組織工作,組長不在或授權時,副組長按序行使組長的權力。2、組長(副組長)職責及時向總監辦、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公司以及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等報告事故及處理情況,必要時
11、請求援助,并接受其領導,落實指令。審定并簽發本項目應急預案。下達預警和預警解除令。下達本項目應急預案啟動和終止指令。負責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指揮工作,統一協調應急資源。檢查督促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做好搶險救援、信息上報、善后處理以及恢復生活、生產秩序的工作。負責對外聯絡,向新聞媒體發布相關信息。負責檢查監督應急準備工作情況,組織開展應急培訓教育及應急預案的演練、操練和講解活動。審批并落實項目應急準備及救援資金。、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及職責綜合協調組。組長:汪龍祥 組員:嚴江 劉超負責對事故救援過程中的各職能小組進行協調指揮,并做好聯系社會、市指、公司救援力量的溝通工作。搶險救援組。組長:孫景安
12、組員:任建利 陳剛 周利軍負責現場傷員的搜救、損失設備的安全轉移及事故后對被污染區域的洗消工作,及時控制危險源。安全疏散組。組長:高志文 組員:趙東閣 黃小鵬負責對事故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人員疏散及物資轉移等工作。接警后,督促所有員工立即離開工作崗位,從安全道路有秩序地撤離。員工疏散順序是先現場人員,再附近工人、村民,最后各部門負責人和安全員。并根據各部門負責人提供的工作人數及訪客登記資料核查人員情況,承包商與訪問客人的疏散由負責接待部門負責人指派專人護送至安全區域。安全撤離后,防止員工未經許可重返事故現場。現場救護組。組長:陳小寧 組員:王越 鄧軍 李凱負責搶救和臨時處置事故現場傷員
13、,負責護送重傷員到相應醫院救治。有權禁止人員進入情況不明的現場,防止人員傷亡事故擴大。現場警戒組。組長:孫亮 組員:屈超 馮保平 負責隔離事故現場、保護事故現場事故,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協助人員搶救和疏散,防止有人借機偷盜和破壞財物。善后安置組。組長:吳高祥 組員:姬宇廷 梁志江負責根據人員傷亡或失蹤情況,負責聯絡和接待其家屬,處理有關賠償、撫恤等事宜。五、預防與預警、預防當項目接到有關洪水警報通知時,應立即啟動項目防洪防汛應急預案,對項目各個作業點的人員設備物資等進行及時撤場。、預警對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作業人員進行預警培訓。發現不符合施工規范和各項安全技術規程、安全操作規程等險
14、情后,立即通知現場負責人或專職安全員。現場負責人或專職安全員應迅速采取措施,撤離人員、確定可能波及范圍并設置警戒,同時報告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進行現場指揮和協調,并根據現場情況向上級主管安全工作的領導、安全監管部門和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匯報和求得援助。如在非工作狀態發現險情,發現者應迅速直接向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從外部獲取的有關自然災害、周邊險情后,獲取人應立即向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確認信息屬實后,及時通過廣播等快速手段告知全體作業人員,并組織相應的預警行動。、信息報告與通知程序發現上述險情后,立即通知現場負責人或專職安全員。現場負責人或專職安全員應迅速采取措施
15、,撤離人員、確定可能波及范圍并設置警戒,同時報告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進行現場指揮和協調,并根據現場情況向上級主管安全工作的領導、安全監管部門和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匯報和求得援助。如在非工作狀態發現險情,發現者應迅速直接向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從外部獲取的有關自然災害、周邊險情后,獲取人應立即向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確認信息屬實后,及時通過廣播等快速手段告知全體作業人員,并組織相應的預警行動。項目應急救援24小時值班人員:王敏,電話:。在接到事故救援電話后,詢問事故地點、事故類型、事故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向安全副經理和事故救援小組匯報,并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救援。
16、發生重傷、死亡事故后應在1小時內按程序上報,要將事故地點、事故類型、事故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向總監辦、指揮部進行報告,并在事故救援結束后,將事故詳情進行及時詳細匯報。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應同時按國務院第493號令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有關條例的具體規定處理上報當地勞動部門、公安部門、人民檢察院、工會組織,報告內容包括發生事故單位、時間、地點、傷亡人員情況,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等。六、應急響應、響應分級災害分級危害程度影響范圍控制能力響應級別一般洪災對安全生產造成影響施工地點難以控制項目、當地政府重大洪災造成工作面、現場停產、人身傷亡、物資損失施工地點難以控制項目、公司當
17、地政府特大洪災造成工作面、現場停產或重大人身傷亡、物資損失施工地點難以控制項目、公司當地政府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能力時,要及時上報,進行擴大應急。凡上一級應急救援響應啟動的同時,下一級應急救援響應也要啟動。、響應程序1、施工現場一旦發生生產安全事故,事故發現人員,應立即向現場負責人或專職安全員報告或撥打項目24小時值班電話,現場負責人、專職安全員或值班人員應立即向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報告事故簡要信息并撥打120急救電話。如果是火災事故,必須同時撥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門報警。2、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根據本預案適用范圍進行判定,如符合則按規定啟動應急預案,并立即通知各副組長及各應急救
18、援工作小組組長,通知各施工分部組織救援力量到達事故現場。同時向總監辦、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公司以及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報告。(附件2:項目應急組織體系聯系網絡)3、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組長應立即通知本小組各成員,各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攜帶相關應急物資按要求到達指定地點,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按各自職責分工及相關應急處置措施開展應急救援工作。(附件3:受傷人員現場急救措施)4、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副組長應到達現場指揮,協助、協調、指導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及各方救援力量做好搶險救援、安全疏散、現場救護、現場警戒等工作,并及時向總監辦、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公司以及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匯報事故應急救援最新動態,并向
19、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傳達其相關指令,統一協調應急資源。七、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通信與信息保障項目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及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成員必須保證應急救援所需的通信設備、工具正常,并24小時暢通。各應急救援機構人員以及當地醫院、救援機構、有關政府部門的通信聯系方式和方法見附件1。、應急隊伍保障本項目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由項目主要領導組成,指揮中心辦公室為項目安質部,下設6個應急救援工作小組由項目主要管理人員和現場人員組成,各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應急物資裝備保障項目安質部應按照本應急預案配備相關應急物資,建立責任人清單,明確貯存地點,并定期檢查,保持狀態完好。主要應急物資包括:1、救護人員的裝備:安全
20、帽、防護靴、防護手套、安全帶、安全繩、救生衣,防毒、防塵面具,雨衣、雨鞋等;2、機械及小型機具:挖掘機、裝載機、潛水泵、發電機、交通車輛等;3、通訊器材:固定電話(傳真機)一個,移動電話:原則上每個管理人員一人一個,對講機若干;4、其它物資:救生網、擔架、手電筒、編織袋、工字鋼、探照燈、喊話喇叭等。、經費保障建立專項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制度,初步計劃投入20萬元用于應急物資裝備保障、人員培訓保障和應急預案演練保障,該費用由安質部實施統一管理,確保專款專用。、交通運輸保障由于本項目潛在突發生產安全事故主要可能發生在施工現場,主要交通運輸靠316國道和施工便道,因此施工便道的暢通關系到應急救援的順利開
21、展。項目安質部負責定期對施工便道狀況進行檢查,對影響道路正常運輸的應積極向項目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領導反饋,采取必要措施進行處理,確保道路正常、暢通。一旦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機動組應派人對主要運輸道路進行疏導,確保應急救援及時、有效展開。、醫療保障由于本項目所處十堰市竹溪縣中峰鎮,當地醫療衛生條件有限,因此安質部在與當地醫療機構進行日常聯系、溝通的同時,還應和十堰市相關醫療機構保持聯系,確保傷者能得到有效救治,現場救護組應清楚了解各醫院地址及最便捷路線、聯系電話等。、后勤保障施工現場一旦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機動組應核查現場應急救援人數,派人聯系采購有關后勤保障物資(包括飲用水、食品、衣物等)并運至事故
22、現場,為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八、事故應急處置措施、組織救援搶險措施搶救遇險人員是實施防洪應急援救預案的首要任務,在實施防洪應急援救預案的行動中,及時有效的進行現場急救和人員、物資、設備的安全轉移,是有效降低傷亡,減少人員和設備等損失的關鍵;、應急疏散措施(1)發生洪水時,現場的各級部門應按計劃進入職能位置,立即組織疏散;(2)當預報的洪水有可能會對施工現場的設施、設備物資造成危害時,應組織人員對不能撤離的設施(如便橋、龍門吊、拌和設備等)進行加固,拆除電腦、電機等部件;將車輛設備撤離現場,盡可能將各類物資撤離現場,在洪峰到來前至少10小時將全部人員撤離安全區。(3)加強警戒,堅
23、決禁止脫險者重返險區;九、獎懲1、一旦發生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決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以后,各應急救援人員應迅速到位履行職責,不得借故延誤。2、項目各部門及各分部要樹立全局觀念,搶險救援過程中,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可調用本項目所有人員、設備、物資等,項目各部門及各分部必須無條件服從,提供一切便利條件,任何人員都不得拒絕,否則將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3、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將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獎勵: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使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的財產免受損失或者減少損失的。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有其他特殊貢獻的。4、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
24、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視情節和危害后果,給予處罰、處分,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不按照規定履行應急準備義務的。不按照規定報告事故真實情況的。拒不執行項目綜合、專項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有其他危害應急工作行為的。十、附件附件1:工程范圍內相關單位負責人、聯絡人、聯系方式附件2:項目應急組織體系聯系網絡附件3:受傷人員現場急救措施附件1:工程范圍內相關單位負責人、聯絡人、聯系方式工程范圍內相關單位負責人、聯絡人、聯系方式序號單位名稱負責人聯絡人聯系方式1指揮部汪西華陳家興2第六巡檢組寇海平蘇青山3第六駐地辦方華榮吳風4浙江省交工集團
25、32標楊延龍張洪亮5中鐵十七局34標毛文宗任強賢6竹溪縣政府程良民段軍利7城關鎮鎮政府鄭開陽鄭開陽8中峰鎮鎮政府徐韶輝謝扶國9蔣家堰鎮政府楊成武楊成武10燒田村村委會李煥勤李煥勤11灌溝村村委會李德祥李德祥12長嶺村村委會封茂典封茂典13梅探溝村村委會湯學財湯學財14擂子坡村委會敖家武敖家武15朝陽村村委會龍賢谷龍賢谷16彭裕溝村委會周光宏周光宏17狄裕溝村村委會王軍王軍18樟扒溝村委會劉仁龍劉仁龍19松樹溝村委會黃光耀黃光耀20青草坪村村委會李世奎李世奎21同慶溝村委會湯學國湯學國22小南溝村委會陳寧根陳寧根23大南溝村委會許祖家許祖家24湯家壩村村委會許祖家許祖家25甘家嶺村村委會甘啟成甘
26、啟成26中鋒觀村村委會甘武文甘武文27柏楊村村委會劉德祥劉德祥28民主村村委會李勝周李勝周29黃土嶺村村委會劉玉東劉玉東30帽子溝村村委會李勝周李勝周31竹溪縣公安局-32城關鎮派出所-33中峰鎮派出所-34蔣家堰鎮派出所-35竹溪縣人民醫院-36城關鎮衛生院-37中峰鎮衛生院-38蔣家堰鎮衛生院-39竹溪縣安監局-附件2:項目應急組織體系聯系網絡項目應急組織體系聯系網絡組員馮保平組員組員搶險救援組安全疏散組(組長:高志文現場救援護組現場警戒組(組長:孫亮善后安置組組員項目應急值守電話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員姬宇廷預制場施工分部預制場負責人徐同忠小構施工分部小構分部負責人拌合站施工分部拌合站負
27、責人橋梁施工分部橋梁分部負責人路基施工分部路基分部負責人附件3:受傷人員現場急救措施受傷人員現場急救措施當傷害事故發生后,應立即撥通120急救電話,報告出事地點、受傷人員及傷情,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傷員進行現場急救。對傷員的現場搶救包括:對心跳呼吸停止者,現場施行心肺復蘇;對出血多的傷口應加壓包扎;對骨折的傷員,應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體,防止骨折的再損傷。具體急救措施如下。一、傷員窒息急救措施1、開放氣道將患者放置適當體位正確的搶救體位是仰臥位。患者頭、頸、軀干平直無扭曲,雙手放于軀干兩側。如患者摔倒時面部向下,應在呼救同時小心轉動患者,使患者全身各部成一個整體轉動。尤其要注意保護頸部。可以一
28、手托住頸部,另一手扶著肩部,使患者平穩地轉至仰臥位。軀在平整而堅實的地面或床板上。注意點:搶救者跪于患者肩頸側,將患者手臂舉過頭,拉直雙腿,注意保護頸部。解開患者上衣,暴露胸部。2、暢通呼吸道仰頭舉頦法一手置于前額使頭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與中指置于下頜骨近下頦或下頜角處,抬起下頦,使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垂直于地面。在暢通呼吸道之后,可以明確判斷呼吸是否存在。注意點:手指不要壓迫患者頸前部、頦下軟組織以防壓迫氣道。不要使頸部過度伸展。疑有頸椎損傷者,不能使頭部后仰,以免進一步加重頸椎損傷。 3、正壓通氣口對口人工呼吸在保持呼吸道暢通和患者口部張開的位置下進行。用按于前額一手的拇指與食指,捏閉患者的鼻
29、孔(捏緊翼下端)。搶救開始后首先緩慢吹氣兩口,以擴張萎縮的肺臟,并檢驗開放氣道的效果。搶救者深吸一口氣后,張開口貼緊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用力向患者口內吹氣(吹氣要求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上抬。一次吹氣完畢后,應立即與患者口部脫離,輕輕抬起頭部,眼視患者胸部,吸入新鮮空氣,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時放松捏鼻的手,以便患者從鼻孔呼氣,此時患者胸部向下塌陷,有氣流從口鼻排出。每次吹入氣量約為8001200ml。注意點:在做口對口呼吸前,應先查明口腔中有無血液、嘔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若有這些液體,應先盡量清除。口對口呼吸時可先墊上一層薄的織物或專用而罩。每次吹氣量不要過大,大于1200m
30、l可造成胃大量充氣。吹氣時暫停按壓胸部。兒童吹氣量需視年齡不同而異,以胸廓上抬為準。每按壓胸部15次后,吹氣兩口,即15:2。有脈博無呼吸者,每5秒吹氣一口(10-12次/min)。4、正壓通氣口對鼻人工呼吸在某些患者口對鼻人工呼吸較口對口人工呼吸更為有效。口對鼻人工呼吸主要用于不能經患者的口進行通氣者。一手按于前額,使患者頭部后仰。另一手提起患者的下頜,并使口部閉住。作一深吸氣,搶救者用上下唇包住患者鼻部,并吹氣。停止吹氣,讓患者被動呼氣。因有時患者在被動呼氣時鼻腔閉塞,有時需間歇地放開患者的口部,或用拇指將患者的上下唇分開,以便于患者被動呼氣。5、人工循環閉式按壓術如傷員心臟停止跳動,應進
31、行體外人工心臟擠壓,以恢復其心跳,恢復血液循環。患者應仰臥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壓胸骨中下1/3交界處。快速測定按壓部位:1)首先以食指、中指沿患者肋弓中間滑移。2)在兩側肋弓支點處尋找胸骨下切跡。以切跡作為定位標志,不要以劍突下定位。3)然后將食指及中指橫放在胸骨下切跡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即為按壓區;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緊貼食指上方,放在按壓區。4)再將定位之手取下,將掌根重疊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脫離胸壁,可采用兩手手指交叉抬起法。搶救者雙臂應繃直,雙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按壓利用髖關節為支點,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壓。1)按壓應平穩,有規律地進行,不能間斷。2)不能沖擊式的猛
32、壓;下壓及向上放松的時間應大致相等;或放松時間稍長于按壓時間。3)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擺動。4)放松時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離開胸骨定位點,但應盡量放松,務使胸骨不受任何壓力。按壓頻率100次/分。按壓深度成人患者4-5cm。按壓時應隨時注意有無肋骨或胸骨骨折。判斷按壓是否有效,如有兩名搶救者,則一人按壓有效時,另一人應能觸及患者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注意事項:一旦呼吸和心臟跳動都停止了,應當同時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擠壓,如現場僅一人搶救,可以兩種方法交替使用,每吹氣2-3次,再擠壓10-15次。搶救要堅持不斷,切不可輕率終止,運送途中也不能終止搶救。二、傷員外創傷急救措施當遇有木樁等物刺入體腔或肢
33、體,不宜拔出,宜鋸斷刺入物的體外部分(近體表的保留一段),等到達醫院后,準備手術進行時再拔出,有時戳入的物體正好刺破血管,暫時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現場拔除,會招致大出血而來不及搶救。1、止血急救指壓止血法頭頸部出血顳淺動脈:拇指在耳前,對著下頜關節加壓。面動脈:拇指壓迫下頜角處。頸動脈:在頸根部及氣管外側,拇指摸到搏動的頸動脈向內向后加壓,壓向第五頸椎橫突。指壓止血法上肢出血鎖骨下動脈:鎖骨上窩處,拇指向下向后摸到搏動處加壓。肱動脈: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拇指摸到搏動的肱動脈加壓。肘動脈:肘關節前,拇指摸到搏動的肘動脈處加壓。橈尺動脈:雙手拇指分別壓住腕關節前面的橈尺側(橈側即摸脈搏處)。指壓止
34、血法下肢出血股動脈:髖關節稍屈曲、外展、外旋,雙手拇指向后壓搏動的股動脈。腘動脈:在腘窩處,雙手拇指摸住搏動的動脈,向下加壓。脛動脈:一手緊握踝關節,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別壓迫脛前、脛后動脈。加壓包扎止血法用已消毒紗布墊、急救包,在緊急情況下,也可用清潔的布類、紗布折成比傷口稍大的敷料,覆蓋傷口或填塞于傷口內。再用繃帶、三角巾、多頭帶作加壓包扎,松緊度以達到止血目的即可。強屈關節止血法在肢體關節彎曲處加墊(紗布卷或棉墊卷),然后用力彎曲關節并用三角巾或繃帶環形或8字形扎緊。止血帶止血法在傷口近端,用繃帶、帶狀布條或三角巾疊成帶狀,勒緊止血。或用將橡皮止血帶適度拉緊、拉長繞肢體23周,橡皮帶末端緊壓
35、在橡皮帶的另一端上。上止血帶部位要準確,纏在傷口的近端。上肢在上臂上1/3,下肢在大腿中上段,手指在指根部。與皮膚之間應加襯墊。止血帶松緊要適度,以遠端出血停止、不能摸到動脈搏動為宜。過松動脈供血未壓住,靜脈回流受阻,反使出血加重;過緊容易發生組織壞死。用止血帶時間不宜過久,要記錄開始時間,一般不超過11.5小時放松一次,使血液流通510分鐘。 2、創傷包扎急救為防止開放性創傷受污染,要及時包扎傷口。傷口應全部覆蓋,盡可能做到無菌操作。一般可用布條、三角巾、繃帶等進行包扎。繃帶包扎時應注意,要從遠端纏向近端,繃帶頭必須壓住,即在原處環繞數周,以后每纏一周要蓋住前一周的1/31/2。遇有開放性顱
36、腦或開放性腹部傷,腦組織或腹腔內臟脫出者,不應將污染的組織塞入,可用干凈碗覆蓋,然后包扎;避免進食、飲水或用止痛劑,速送往醫院診治,其現場包扎方法如下:開放性氣胸包扎法:用不透氣材料(膠布、塑料皮)蓋住傷口,再用紗布或毛巾墊蓋住,最后用三角巾或繃帶加壓包扎。腹部內臟脫出包扎法:先用大塊消毒紗布蓋好,再用碗罩住或用紗布卷成保護圈套好內臟,最后用三角巾包扎。腦膨出包扎法:先用大塊紗布蓋住傷口,再用紗布卷成保護圈,套住膨出的腦組織,再用三角巾或繃帶小心包扎頭部。三、傷員骨折急救措施多數骨折傷員需行骨折臨時固定,以避免骨折斷端再移位或損傷周圍臟器、神經、血管等組織。固定可減少受傷部位的疼痛和便于搬運。
37、1、前臂骨折臨時固定術:先用兩塊相應大小的夾板置于前臂掌、背側,綁扎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將前臂懸吊于胸前。2、上臂骨折臨時固定術:用兩塊相應大小的夾板置于上臂內外側,綁扎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將前臂懸吊于胸前。3、大腿骨折臨時固定術:用一塊從足跟到腋下的長夾板,置于傷肢外側。另一塊從大腿根部到膝下的夾板,置于傷肢內側,綁扎固定。4、小腿骨折臨時固定術:用兩塊等長夾板從足跟到大腿內、外側綁扎固定。若現場無夾板亦可將傷肢同健側綁扎在一起。5、頸椎骨折臨時固定術:先于枕部輕輕放置薄枕一個,然后再用軟枕或沙袋固定頭兩側。頭部再用布帶與擔架固定。6、胸腰椎骨折臨時固定術:將傷肢平臥于軟枕的板床上。腰部骨折在腰
38、部墊軟枕。若需長距離運送最好先以石膏固定。切忌在頸部墊高枕。7、骨折臨時固定中注意事項閉合性骨折在固定前,若發現傷肢有嚴重畸形,骨折端頂壓皮膚,遠端有血運障礙,應先牽引肢體以解除壓迫或尖端刺破的危險,然后再予固定。開放性骨折,若骨折端突出傷口外,清創前不能納入傷口內。綁扎固定時,松緊度要適中,過緊會影響到肢體遠端血供,過松達不到固定作用。8、骨折傷員搬運方法單人搬運法:有扶持法、抱持法、背負法、肩法(臨床少用,戰時現場可用)。雙人搬運法:有椅式搬運法、平托式搬運法。擔架搬運法:是搬運傷員最佳方法,重傷員長距離運送應采用此法。沒有擔架可用椅子、門板、梯子、大衣代替;也可用繩子和兩條竹桿、木棍制作成臨時擔架。運送傷員應將擔架吊帶扣好或固定好。傷員四肢不要太靠近邊緣,以免附加損傷。運送時頭在后,腳在前。脊柱骨折搬運:對疑有脊柱骨折傷員,應盡量避免脊柱骨折處移動,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損傷。搬運時應準備硬板床置于傷員身旁,保持傷員平直姿勢,由23人將傷員輕輕推滾或平托到硬板床上。疑有頸椎骨折的傷員,需平臥于硬板床上,頭兩側用沙袋固定,搬運時保持頸項與軀干長軸一致。不可讓頭部低垂、轉向一側或側臥。四、傷員離體組織器官運送離體組織器官應用無菌或清潔敷料包裹好,放入塑料袋或直接放入加蓋的容器中。當氣溫10,外周以冰塊包圍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