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1 工程概況32 施工準備32.1 技術準備32.2 材料準備32.3 人員及機具準備32.3.1人員準備3 機具準備43 施工部署43.1 勞動力投入計劃43.2 設備投入計劃43.3 材料投入計劃53.4 工期53.5 總平面管理63.6 計量檢測儀器64 施工方法64.1 測量控制64.1.1 軸線控制64.1.2 高程控制74.1.3 沉降觀測74.1.4 測量資料74.2土方工程74.2.1土方的挖運74.2.2基坑(槽)排水94.2.3土方回填94.3模板及鋼筋、預埋件工程94.3.1模板系統94.3.2 鋼筋及其支撐系統114.3.3 預埋件與預留孔洞施工134.4 大體積
2、砼基礎施工164.4.1 澆筑前的溫度應力驗算與砼澆筑后的溫度控制措施164.4.2 砼澆筑164.4.3 養護與試塊留置164.5 設備支墩施工164.6 框架梁板175 安全文明措施186 工程質量控制197 結構驗算207.1 大體積砼結構驗算207.1.1 施工前的抗裂性能驗算207.1.2 施工后的抗裂性能驗算217.2模板及支撐系統配置計算257.2.1參數信息257.2.2墻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277.2.3 墻模板面板的計算277.2.4墻模板內外楞的計算307.2.5 穿墻螺栓的計算357.3 鋼管落地腳手架驗算361 工程概況干燥機基礎位于1-11-7軸,平面外形尺寸18.6
3、7.7m,。定位控制線為固定點中心線、減速機中心線、電機中心線、小齒輪中心線、蒸汽干燥機中心線。基礎由三部份組成,底板為筏板基礎,厚2.2m,底板以上為現澆設備支墩、梁、板。結構頂標高最高處13.790。筏板基礎以下為樁基。底板、設備支墩、梁板砼等級C30。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擬對該基礎分四次施工,即筏板部分、設備支墩部分(-0.300m6.000m)、6.00m板底的設備支墩,框架梁板及以上設備支墩。設備支墩與梁板采用清水砼工藝,底板采用大體積砼工藝施工。梁板支撐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工程施工用料:選用15mm厚七夾板,50100木枋作背楞(次楞),支撐系統選用483.5扣件式鋼管架,穿墻對拉
4、桿取12500。2 施工準備2.1 技術準備11月1日前做好以下技術準備工作:1)做好圖紙自審、會審工作;包括干燥機的圖紙以及防雷接地圖紙的審查;2)做好工程需用的表樣收集與報審;3)做好技術交底工作;4)做好顧客要求的其他技術準備工作;2.2 材料準備工程開工前材料均應按要求進場,做好原材料檢驗工作。物資需用計劃應于10月28日前提交業主方。相應物資管理按十五冶物資管理辦法執行。2.3 人員及機具準備2.3.1人員準備提交施工人員配備計劃及進場計劃,按要求進行調配,確保人員的素質和數量滿足本工程需要。2.3.2 機具準備提交施工機具配備計劃及進場計劃,按要求進行調配。提前進行必要的檢修,保證
5、完好率,以確保按施工進度的要求按時進場;測量儀器及計量器具按施工組織設計進行調配,并檢查是否經計量檢定合格,并在合格證有效期內使用。3 施工部署干燥機基礎分四次施工,先施工筏板基礎,再施工-0.300m6.000m設備支墩:然后施工6.00m板底的設備支墩,最后施工框架梁板及以上設備支墩。3.1 勞動力投入計劃作業人員主要有木工、鋼筋工、砼工、泥工、電工、焊工、架子工等。配置數量見表3-1。表3-1 作業人員配置表序 號工 種人 數進場時間備 注1木工810.302鋼筋工1010.303砼工410.304泥工410.305電工110.30持 證6焊工410.30持 證7架子工410.30持 證
6、8輔助工種810.309合計453.2 設備投入計劃鋼筋加工在鋼筋加工車間集中進行,模板在木工作業車間加工,砼采用商品砼,由商品砼攪拌站提供。現場主要配置土方作業機械、破樁頭作業機械、砼作業機械、埋件作業機械等。現場配置的作業機械見表3-2。表3-2 現場配置的作業機械表序號機械名稱型號規格數量備注1挖掘機1m312沖擊夯HW28013自卸汽車15t24空壓機0.3m325風 鎬HPY-7/746應力錘臺17電焊機BX-5048插入式振搗棒63.3 材料投入計劃主要工程材料如鋼筋、型鋼、圓鋼材料等均為甲供,集中存放于鋼筋加工車間。作業現場主要有施工用料。相應配置模板、架管、架卡等施工用料。詳見
7、表3-3。表3-3 施工用料表序號材料名稱型號規格數量備注1模 板15mm厚木模500mm22木 枋L=1800mm300根3鋼 管48*3.560t4扣 件十字扣3000個配套配置回轉扣與對接扣件5電纜線照明用80m6電纜線砼澆筑用80m7塑料膜2000m28安全網密眼9鐵絲10#3.4 工期干燥機基礎計劃于11月1日開工,于12月10日完工。詳見施工進度計劃表。3.5 總平面管理利用現有進入廠區的臨時道路延伸至施工區域,施工用水,施工用電由廠區總平面圖控制,現場不再另外設置水電控制網,均自廠區水電控制網點接至工地。現有廠區沿基坑外側2m處設臨時排水溝,溝寬500,溝深500,溝底排水坡度1
8、.5%,沿廠區北側排出場外。3.6 計量檢測儀器現場配置的計量檢測儀器主要包括軸線與高程控制儀器、大體積砼測溫用溫度計、模板及砼檢測儀器,見表3-6。材料試驗均外委檢驗。表3-6 需配置的計量檢測儀器表序號儀器名稱型號規格數量用途備注1全站儀1軸線2水準儀1高程3高精度水準儀DS11沉降觀測4塔尺5m2高程5鋼板尺1m2質量檢查6靠尺2m1質量檢查7線錘6質量檢查4 施工方法4.1 測量控制工程測量控制總體以業主審批的測量方案為依據,在一級導線控制網和加密點復核認可后,以其為依據施測設備基礎軸線與高程控制網。一級控制網的保護措施按批復的測量方案執行。4.1.1 軸線控制干燥機測量控制線見圖4-
9、1-1。根據復核的一級導線網在主廠房附近區域埋設加密點,作為干燥機基礎的軸線與高程控制點。具體布置以報審表為依據。工程測量分三次進行:1 基礎定位與高程;2 設備支墩測量(定位與高程);3 框架梁板定位與高程;4-1-1干燥機軸線布網圖4.1.2 高程控制利用復核合格的加密控制點控制干燥機基礎的高程。工藝精度符合GB50026-2007的要求。4.1.3 沉降觀測干燥機的沉降觀測點按設計圖紙要求的方式預埋和觀測,詳見圖紙:CN0242DD1132ST1-164。4.1.4 測量資料需提供和保存的測量資料:1)軸線與高程測量報審資料;2)復測資料;3)預留孔洞測量資料;4.2土方工程本工程采用大
10、開挖。土方開挖以反鏟挖掘機為主,自卸汽車運輸至業主指定位置卸土,推土機平整場地,場地標高0.000。土方開挖應遵循從上到下,依次分層開挖的原則,放坡系數定為1:0.75。土方開挖圖附后。4.2.1土方的挖運土方開挖的作業順序為:測量放線 復測軸線 機械開挖 人工清基 樁頭破除樁檢測(合格) 墊層封閉。預計挖方量:500m3;填方量:300m3。樁頭破除采用機械破樁,如需人工鑿除時,要保證混凝土保護層不受破壞。承臺底部標高為樁頭頂標高,達到如下條件時為合格樁頭: 1.樁頭頂面達到設計標高,其頂面無松散層及松散殘余,樁身(保護層)無破損,保持完整。凈厚度達到規范要求。 2.樁頂中心偏位在規定范圍內
11、。 3.鋼筋無損傷,彎折小于規定值,外露長度與設計長度比在正負5cm范圍內。如若鋼筋錨固長度不符合規范,須接長。開挖過程中,應注意地基土質的變化情況,挖至距設計標高以上300mm時,改由人工清底。基槽(坑)開挖完畢,立即通知業主、監理、質監和設計等部門現場驗槽,合格后立即封底。臨邊防護:采用鋼管圍欄封閉施工。圍欄立桿高900,水平桿設三道,表面涂紅白相間油漆。表面掛各色三角旗。如下所示。 圍欄做法在臨邊防護欄桿的施工便道處設置工程牌,尺寸2100*1200,白底,鑲框,板上注明本區作業內容,現場負責人,本區工期等內容。板上粘貼技術交底,安全交底。板上字跡應可擦洗,可采用大號白板。4.2.2基坑
12、(槽)排水1) 場地排水基坑頂面四周挖臨時水溝攔截地表水,并將其導入系統排水溝內,以防止地表水浸入基坑內。2) 基坑排水采取明溝與集水井降水,基坑內沿基坑周邊設置200*200集水溝及600*600*600集水井。在基礎或管溝回填后停止排水工作。4.2.3土方回填基礎施工完畢應盡快回填,并滿足地下溝道等不同標高回填的需要,減少二次開挖。回填前,應進行基礎驗收,做好簽證、隱蔽記錄。根據工程特點、填料種類、設計壓實系數、施工條件等合理選擇壓實機具,并通過壓實試驗確定填料最佳含水量、松鋪厚度和壓實遍數等參數。采用機運、人填、機夯。嚴格控制回填質量,防止不均勻沉降。回填土應機械攤鋪,人工找補、由下而上
13、分層鋪填,采用“薄填、慢駛、多次”的方法。每層厚度300mm,用油漆在承臺上標示。每次鋪填后,用壓路機壓實。機械施工不到的部位,用人工和小型夯機夯實。分層壓實試驗用環刀法測定土的干密度,合格后進入下道工序施工。4.3模板及鋼筋、預埋件工程4.3.1模板系統1承臺模板: 1)木防間距不得大于300mm;支撐立桿均應設置在良好的地基上,并設置墊木;2) 模板和砼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在涂刷模板隔離劑時,不得玷污鋼筋和混凝土接槎處;模板拼裝保證接縫嚴密不漏漿,模板底部與混凝土接觸處如出現縫隙應用水泥砂漿填實。3)模板拆除應待混凝土養護達到規范規定的時間和強度后方可進行,拆模時應注意不得損壞
14、混凝土面。4)采用外撐內拉加固方式,模板采用15mm厚木模板,50100木枋,扣件式鋼管架做支撐系統。筏板基礎南北、東西兩側每隔500設拉筋拉緊模板,拉筋焊接在承臺內鋼筋網片上。若中層鋼筋采用搭接方式,相對兩側的拉桿需焊在同一列鋼筋上,鋼筋搭接位置進行點焊。相關構造7.2節計算書與簡圖。支撐系統圖見圖4-3-1。圖4-3-12支墩模板:1)模板支設前,應對鋼筋的規格、數量、種類及預留孔洞、預埋件等進行全面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轉序。2)支墩模板支設程序:鋼筋隱蔽驗收 核對軸線、邊線,設置定位鋼筋,控制主筋保護層厚度及模板位置 安裝模板 檢查幾何尺寸和校正垂直度 按計算設置井式管架加固 澆筑混凝土
15、。有關模板的檢查與質量標準執行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的規定,見下表:項 目如許偏差檢驗方法軸線位置5鋼尺檢查底模上表面標高5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截面內部尺寸基 礎10鋼尺檢查柱、墻、梁+4,-5鋼尺檢查層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大于5m8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鋼尺檢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檢查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4.3.2 鋼筋及其支撐系統本工程底板上層鋼筋為HRB3350 25150雙向布置,中層鋼筋為HRB400 18200布置,斷面總高度2.2m,中層鋼筋設于基礎中部(1.1m處)。鋼筋自重大,斷
16、面高,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鋼筋綁扎加固:每隔2米設一道立筋(二級鋼B20),高度2米3, 兩側加支撐,立筋和承臺內鋼筋網片點焊。見下圖。 1)底板鋼筋施工程序:彈線分中底板鋼筋綁扎焊接支架綁中層鋼筋綁設備支墩鋼筋綁板頂鋼筋綁沿高度方向布置的水平鋼筋2)鋼筋焊接以閃光對焊為主,鋼筋保護層采用預制墊塊。鋼筋的構造措施執行砼結構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鋼筋安裝位置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見下表: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綁扎鋼筋網長、寬10鋼尺檢查網眼尺寸20鋼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值綁扎鋼筋骨架長10鋼尺檢查寬、高5鋼尺檢查受力鋼筋間距10鋼尺量兩端中間,各一點取最大
17、值排距5保護層厚度基礎10鋼尺檢查柱、梁5鋼尺檢查板、墻、殼3鋼尺檢查綁扎箍筋、橫向鋼筋間距20鋼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值鋼筋彎起點位置20鋼尺檢查預埋件中心線位置5鋼尺檢查水平高差+3,0鋼尺和塞尺檢查注1 檢查預埋件中心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并取其中的較大值。2 表中梁類、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過表中數值1.5倍的尺寸偏差。4.3.3 預埋件與預留孔洞施工4.3.3.1 預留孔洞預留孔洞主要指支墩平臺上的預留孔洞,孔深均在700mm左右,由于埋深較深,采用木芯模施工。砼終凝前來回抽動,終凝后拔出。預留孔洞施工時應較設計尺寸略大且
18、與設備預埋件配合施工。4.3.3.2 預埋件制安本工程預埋件制作均在工場集中加工制作成型,現場安裝。相關預埋件的T型焊縫檢驗執行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本工程埋件表見表4-3-3-2。表4-3-3-2 埋件一覽表序 號埋件名稱螺桿埋深(mm)埋件尺寸埋件類型埋件數量標高材質1M-1100-10010010板頂平面埋件1211.900(12.500)Q235B2M-2350-100030020板頂平面埋件411.900Q235B3M-3100-10010010立面埋件212.600Q235B4M-4320-30030020板頂平面埋件1812.500Q235B從表4-3-3-2知,干燥機基礎埋件主要
19、有:板頂埋件(M-1)、立面埋件(M-3)兩種,以上埋件均為平板埋件。a.立面埋件(M-3)。立面埋件平面尺寸為10010010,錨筋錨入砼內100mm,采用與箍筋焊接的方法固定該種埋件。做法見下圖。埋件施工程序:綁鋼筋主筋、箍筋埋件定位埋件固定平整度與垂直度查表面貼海綿條封模板。b. 頂板埋件(M-1)平面埋件施工程序如下:框架梁鋼筋、模板施工完設門架、拉通線(縱橫向)埋件彈線分中、標刻度線(十字絲)埋件中心點位與門架中心點位對正軸線對正高程校正埋件固定檢查驗收轉入下道工序。4 施工方法埋件安裝在框架梁鋼筋、模板施工完成后進行。埋件制作應符合設計要求。在埋件上表面距砼頂面以上600處設門架,
20、用于控制埋件軸線,同時,在埋件水平面上設專門水平操作平臺,用于控制埋件高程。門架支設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門架應牢固、不變形。在鋼筋、模板施工完成以后,在門架上分中彈出主控線,根據主控線分出各相應控制線,形成埋件軸網。然后拉通線確定每個埋件的平面位置。在專門設置的高程控制臺上測定各相應埋件的高程,將后視點引至高程控制臺上和門架上。埋件整體對中安裝,在埋件表面刻上軸線十字絲,與已拉通的控制線對中安裝。并事先做好埋件高程控制。經復核無誤后,將埋件焊接牢固,先固定下口,再固定上口,安裝完的埋件應符合平整度、垂直度、傾斜度、軸線控制的要求。所有埋件安裝完畢,應逐個查,合格后方可轉序。砼施工期間應有專人
21、看模,防止砼傾倒在埋件上,砼振搗時,不得直接振搗埋件。砼澆筑完畢,砼初凝前應掛線復查埋件,防止軸線偏移,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預埋件及預留孔洞的允許偏差見下表:4.4 大體積砼基礎施工干燥機基礎大體積砼主要有基礎底板與設備支墩,其中設備支墩箍筋布置較密,約束點位多,可以抵抗大體積砼的溫度應力所引起的開裂。基礎底板布置了三排水平筋,在高度方向除布置豎向錨固筋以外未布置溫度應力筋,由于普通硅酸鹽水泥時其水化熱絕熱溫升高,因此建議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詳見結構驗算章節。4.4.1 澆筑前的溫度應力驗算與砼澆筑后的溫度控制措施見附件計算書7.1節。4.4.2 砼澆筑本次大體積砼量約1000m3(承臺約300
22、m3,設備支墩約700m3),砼等級C30,要求配合比中水泥用量不大于300kg/m3,采用摻外加劑的方法提升砼強度。同時,為避免施工時出現砼冷縫,砼內可摻入適量緩凝劑,以砼初凝時間不小于5h為宜。砼應選在氣溫較低的時段澆筑,適宜的澆筑速度為80-120m3/h。采用水平分層澆筑,每層厚度不大于400mm,順長方向澆筑。砼澆筑期間設專人看模,保證模板不變形,不跑模,不脹模,無松動。4.4.3 養護與試塊留置砼試塊留置執行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現場同條件試塊和標準養護試塊留置以每一工作臺班留置二組試塊。施工完的砼表面覆蓋塑料膜保溫養護。其他措施執行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相關規定
23、。4.5 設備支墩施工設備支墩模板、支撐系統同承臺基礎。砼應分層澆筑,澆筑速度不大于1.5m/h。設備支墩按大體積砼要求控制施工,但砼內不摻緩凝劑。設備支墩穿墻對拉桿施工示意圖見下圖圖4-5穿墻對拉桿在平面上設置為12500,沿柱高方向設置為12500,雙向設置組成立體空間對拉體系。鋼筋連接采用套筒連接方式:具體參照03G101-1(抗震KZ縱向鋼筋連接構造)。鋼筋保護層采用預制砼塊支墊。立面埋件在模板支設前安裝就位,錨筋與箍筋點焊固定牢固。其它施工措施執行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4.6 框架梁板框架梁板腳手架施工見附件計算書。框架梁板模板施工見附件計算書。框架梁板砼澆筑自一端向另一
24、端進行,分層澆筑。框架梁板側模拆除時間以砼強度達到1.2Mpa為準,底模拆除時間執行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框架梁板施工完畢,應及時恢復軸線與標高,檢查埋件位置,分中彈線,辦理移交手續。5 安全文明措施安全體系按提交業主的管理組織機構執行。施工現場采用封閉式管理,非現場人員不得進入工區。進入現場的人員必須做好二穿一戴,作業臨邊防護按十五冶VI冊執行。基礎施工時,鋼筋均為大直徑鋼筋,應做好支架的固定工作,防止支架不穩定造成傷害事故。頂層操作平臺搭設人行通道,腳手架平面圖見腳手架專項方案。基礎鋼筋應按程序施工,即:綁底板鋼筋焊接支架綁1.1m層鋼筋綁設備支墩鋼筋綁上層鋼筋。對需要焊接防雷
25、接地的部位,應先與底板鋼筋和上樁身鋼筋焊接。施工材料應堆放整齊,放到指定地點。每天工作完成后,由專人清理材料、碼堆。安全工程師應每天巡視作業現場,對高空作業、物體打擊、起重作業、現場施工用電、作業機械操作等安全事項重點控制,使職業安全處理受控狀態。除以上提出的內容外,安全生產與文明施工還應執行項目部制訂的安全生產與文明施工管理制度以及建筑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的相關規定。6 工程質量控制質量體系按提交業主的質量組織機構執行。本工程需要重點控制的部位有:大體積砼的溫度控制;預埋件的安裝;工程軸線控制。工程測量網必須按照本方案要求的軸線測設,測量精度符合工程測量規范的規定。預埋件安裝期間
26、,工程測量人員與工程質檢工程師應跟班作業,隨時檢查軸線與標高,滿足埋件的安裝精度要求。工序自檢、互檢、專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受檢。工程材料、施工用料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材料檢測合格后方可施工。T型焊縫和穿孔塞焊的埋件應進行焊接接頭檢驗,由工程部工號技術員提請監理工程師見證取樣,送至試驗室受檢,受檢批次應滿足規范規定。大體積砼施工期間的溫度控制在砼終凝后按每四小時測溫一次,做好測溫記錄。根據測溫記錄確定采取的覆蓋措施。其他常規質量控制措施執行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除以上提出的事項重點控制外,工程質量還需滿足項目部制訂的工程質量管理制度、工程計量管理制度、工程質量檢驗制度的規定
27、以及本公司三位一體管理程序文件的規定。7 結構驗算7.1 大體積砼結構驗算7.1.1 施工前的抗裂性能驗算本工程筏板基礎按大體砼控制施工。大體積混凝土基礎或結構(厚度大于1m)貫穿性或深進的裂縫,主要是由于平均降溫差和收縮差引起過大的溫度收縮應力而造成的.混凝土因外約束引起的溫度(包括收縮)應力(二維時),一般用約束系數法來計算約束應力按以下簡化公式計算: 式中 混凝土的溫度(包括收縮)應力 (N/mm2); E(t) 混凝土從澆筑后至計算時的彈性模量(N/mm2),一般取平均值; 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取1 10-5; T0 混凝土的澆筑入模溫度(); T(t) 澆筑完一段時間t,混凝土的絕熱
28、溫升值();混凝土的最大綜合溫差()絕對值,如為降溫取負值;當大體積混凝土基礎長期裸露在室外,且未回填土時,T 值按混凝土水化熱最高溫升值(包括澆筑入模溫度)與當月平均最低溫度之差進行計算;計算結果為負值,則表示降溫; Ty(t) 混凝土收縮當量溫差(); Th 混凝土澆筑完后達到的穩定時的溫度,一般根據歷年氣象資料取當年平均氣溫();(本處取平歷年平均氣溫10) S(t) 考慮徐變影響的松弛系數, 一般取0.3-0.5; R 混凝土的外約束系數,當為巖石地基時,R=1;當為可滑動墊層時,R=0,一般土地基取0.25-0.50; c 混凝土的泊松比.計算: 取S(t) = 0.19,R = 1
29、.00, = 1 10-5,c = 0.15. 1) 混凝土3d的彈性模量公式: 計算得:E(3) = 0.77 104 2) 最大綜合溫差T = 25.72() 最大綜合溫差T均以負值代入下式計算. 3) 基礎混凝土最大降溫收縮應力計算公式: 計算得: =0.43(N/mm2) 4) 不同齡期的抗拉強度公式: 計算得:ft(3) = 0.84(N/mm2) 5) 抗裂縫安全度:k=0.84/0.43 = 1.93 1.15 滿足抗裂條件7.1.2 施工后的抗裂性能驗算預期澆筑后溫度控制計算見以下內容。彈性地基基礎上大體積混凝土基礎或結構各降溫階段綜合最大溫度收縮拉應力 ,按下式計算:降溫時,
30、混凝土的抗裂安全度應滿足下式要求: 式中 (t) 各齡期混凝土基礎所承受的溫度應力(N/mm2); 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取1 10-5; 混凝土的泊松比, 當為雙向受力時,取0.15; Ei(t) 各齡期綜合溫差的彈性模量(N/mm2); Ti(t) 各齡期綜合溫差,();均以負值代入; Si(t) 各齡期混凝土松弛系數; cosh 雙曲余弦函數; 約束狀態影響系數,按下式計算: H 大體積混凝土基礎式結構的厚度(mm); Cx 地基水平阻力系數(地基水平剪切剛度)(N/mm2); L 基礎或結構底板長度(mm); K 抗裂安全度,取1.15; ft 混凝土抗拉強度設計值(N/mm2);計算
31、: (1) 計算各齡期混凝土收縮值及收縮當量溫差: 取y0 = 3.24 104; M1=1.00;M2=0.93;M3=1.00;M4=1.21;M5=0.90;M6=1.09;M7=1.10;M8=1.00;M9=1.00;M10=0.85;則3d收縮值為: y(3) = y0 M1 M2 . M10(1 - e-0.01 3) = 0.099 10 -4 3d收縮當量溫差為: Ty(3) = y(3) / = 0.988() 同樣由計算得: y(6) = 0.195 10-4 Ty(6) = 1.948() y(9) = 0.288 10-4 Ty(9) = 2.878() y(12)
32、= 0.378 10-4 Ty(12) = 3.782() y(15) = 0.466 10-4 Ty(15) = 4.658() y(18) = 0.551 10-4 Ty(18) = 5.509() y(21) = 0.633 10-4 Ty(21) = 6.334() (2) 計算各齡期混凝土綜合溫差及總溫差 6d綜合溫差為: T(6) = T(3) - T(6) + Ty(6) - Ty(3) = 5.96() 同樣由計算得: T(9) = 5.93() T(12) = 5.90() T(15) = 5.88() T(18) = 8.35() T(21) = 2.63() (3) 計算
33、各齡期混凝土彈性模量 3d彈性模量: E(3) = Ec ( 1 - e -0.09 3) = 0.77 104 (N/mm2) 同樣由計算得: E(6) = 1.36 104 (N/mm2) E(9) = 1.80 104 (N/mm2) E(12) = 2.15 104 (N/mm2) E(15) = 2.41 104 (N/mm2) E(18) = 2.61 104 (N/mm2) E(21) = 2.76 104 (N/mm2) (4) 各齡期混凝土松弛系數 根據實際經驗數據荷載持續時間t,按下列數值取用: S(3) = 0.186 S(6) = 0.208 S(9) = 0.214
34、S(12) = 0.215 S(15) = 0.233 S(18) = 0.252 S(21) = 0.301 (5) 最大拉應力計算 取 = 1.0 10-5 = 0.15 Cx=1.00 H=1800mm L=32400mm 根據公式計算各階段的溫差引起的應力 1) 6d (第一階段): 即第3d 到第6d溫差引起的的應力: 由公式: 得: = 2.0241 10-4 再由公式: 得: (6) = 0.183(N/mm2) 同樣由計算得: 2) 9d:即第6d到第9d溫差引起的的應力: (9) = 0.238(N/mm2) 3) 12d:即第9d到第12d溫差引起的的應力: (12) =
35、0.273(N/mm2) 4) 15d:即第12d到第15d溫差引起的的應力: (15) = 0.322(N/mm2) 5) 18d:即第15d到第18d溫差引起的的應力: (18) = 0.525(N/mm2) 6) 21d:即第18d到第21d溫差引起的的應力: (21) = 0.206(N/mm2) 7) 總降溫產生的最大溫度拉應力: max = (6) + (9) + (12) + (15) + (18) + (21) = 1.747(N/mm2) 混凝土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1(N/mm2)則抗裂縫安全度: K = 1.710/1.747 = 0.9791.15, 不滿足抗裂條件以上
36、計算結果表明:在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時,基礎的抗裂度不滿足抗裂要求。需采取措施控制裂縫。1)如不設溫度筋,可采取降低水化熱的方式,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2)模板外約束時間不少于90h。3)澆完砼以后,砼表面采取雙層覆模養護措施。對需要進行立柱作業的部位,四周可采取棉被保溫措施。4)砼澆筑時間應選在氣溫低的環境下進行,降低砼入模溫度。澆筑可選在下午7點至次日7點。5)溫控措施:承臺板底,中部、板頂三排鋼筋分別焊接三根豎向483.5鋼管,管底焊接鐵板用于封閉。一根鋼管管底焊在板底鋼筋網片上,管口出承臺頂5-10cm;一根鋼管管底焊在中部1100mm高鋼筋網片上,管口出承臺頂5-10cm;一根鋼管管底焊
37、在板頂鋼筋網片上,管口出承臺頂5-10cm。位置見下圖。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向管內注水,用溫度計測溫并記錄。7.2模板及支撐系統配置計算選用15mm厚七夾板,50100木枋作背楞,支撐系統選用483.5扣件式鋼管架,穿墻對拉桿取12500。砼澆筑速度偏保守考慮取1.5m/h。墻模板的計算參照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著、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等規范。墻模板的背部支撐由兩層龍骨(木楞或鋼楞)組成:直接支撐模板的為次龍骨,即內龍骨;用以支撐內層龍骨的為主龍骨,即外龍骨。組
38、裝墻體模板時,通過穿墻螺栓將墻體兩側模板拉結,每個穿墻螺栓成為主龍骨的支點。根據規范,當采用容量為大于0.8m3 的運輸器具時,傾倒混凝土產生的荷載標準值為6.00kN/m2;7.2.1參數信息1.基本參數次楞(內龍骨)間距(mm):300;穿墻螺栓水平間距(mm):600;主楞(外龍骨)間距(mm):500;穿墻螺栓豎向間距(mm):500;對拉螺栓直徑(mm):M14;2.主楞信息龍骨材料:鋼楞;截面類型:圓鋼管483.5;鋼楞截面慣性矩I(cm4):12.19;鋼楞截面抵抗矩W(cm3):5.08;主楞肢數:2;3.次楞信息龍骨材料:木楞;寬度(mm):50.00;高度(mm):100.
39、00;次楞肢數:1;4.面板參數面板類型:竹膠合板;面板厚度(mm):18.00;面板彈性模量(N/mm2):950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c(N/mm2):13.00;面板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50;5.木方和鋼楞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fc(N/mm2):13.00;方木彈性模量E(N/mm2):9500.00;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ft(N/mm2):1.50;鋼楞彈性模量E(N/mm2):210000.00;鋼楞抗彎強度設計值fc(N/mm2):205.00;墻模板設計簡圖7.2.2墻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按施工手冊,新澆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側壓力,按下列公式計算,并取其中的較小
40、值: 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取3.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1.500m/h; H - 模板計算高度,取4.00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1.150。根據以上兩個公式計算的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的最大側壓力F;分別為 22.310 kN/m2、96.000 kN/m2,取較小值22.310 kN/m2作為本工程計算荷載。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22.31kN/m2;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F2= 6
41、 kN/m2。7.2.3 墻模板面板的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按規范規定,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 計算的原則是按照龍骨的間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撐在內楞上的三跨連續梁計算。 面板計算簡圖1.抗彎強度驗算跨中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M-面板計算最大彎距(N.mm); l-計算跨度(內楞間距): l =30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它包括: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1: 1.222.310.500.90=12.047kN/m,其中0.90為按施工手冊取的臨時結構折減系數。 傾倒混凝土側壓
42、力設計值q2: 1.46.000.500.90=3.780kN/m; q = q1 + q2 =12.047+3.780=15.827 kN/m;面板的最大彎距:M =0.115.827300.0300.0= 1.42105N.mm;按以下公式進行面板抗彎強度驗算: 其中, -面板承受的應力(N/mm2); M -面板計算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 : b:面板截面寬度,h:面板截面厚度; W= 50018.018.0/6=2.70104 mm3; f -面板截面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 f=13.000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M/W = 1.4
43、2105 / 2.70104 = 5.276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5.276N/mm2 小于 面板截面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2.抗剪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面板計算最大剪力(N); l-計算跨度(豎楞間距): l =30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它包括: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1: 1.222.310.500.90=12.047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2: 1.46.000.500.90=3.780kN/m; q = q1 + q2 =12.047+3.780=15.827 kN/m;面板的最大剪力: = 0
44、.615.827300.0 = 2848.932N;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其中, -面板截面的最大受剪應力(N/mm2); -面板計算最大剪力(N): = 2848.932N; b-構件的截面寬度(mm):b = 500mm ; hn-面板厚度(mm):hn = 18.0mm ; fv-面板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fv = 13.000 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受剪應力計算值: T =32848.932/(250018.0)=0.475N/mm2;面板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500N/mm2;面板截面的最大受剪應力計算值 T=0.475N/mm2 小于 面板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45、 T=1.5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根據規范,剛度驗算采用標準荷載,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 q = 22.310.5 = 11.16N/mm; l-計算跨度(內楞間距): l = 300mm; E-面板的彈性模量: E = 9500N/mm2; I-面板的截面慣性矩: I = 501.81.81.8/12=24.3cm4;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 1.2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11.163004/(10095002.43105) = 0.265 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265mm 小于等于面
46、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1.2mm,滿足要求!7.2.4墻模板內外楞的計算(一).內楞(木或鋼)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按照均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內龍骨采用木楞,寬度50mm,高度100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50100100/6 = 83.33cm3;I = 50100100100/12 = 416.67cm4; 內楞計算簡圖1.內楞的抗彎強度驗算內楞跨中最大彎矩按下式計算: 其中, M-內楞跨中計算最大彎距(N.mm); l-計算跨度(外楞間距): l =500.0mm; q-作用在內楞上的線荷載,它包括: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1: 1.222
47、.310.300.90=7.228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2: 1.46.000.300.90=2.268kN/m,其中,0.90為折減系數。 q =(7.228+2.268)/1=9.496 kN/m;內楞的最大彎距:M =0.19.496500.0500.0= 2.37105N.mm;內楞的抗彎強度應滿足下式: 其中, -內楞承受的應力(N/mm2); M -內楞計算最大彎距(N.mm); W -內楞的截面抵抗矩(mm3),W=8.33104; f -內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 f=13.000N/mm2;內楞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2.37105/8.33104 =
48、 2.849 N/mm2;內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3N/mm2;內楞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2.849 N/mm2 小于 內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2.內楞的抗剪強度驗算最大剪力按均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V內楞承受的最大剪力; l-計算跨度(外楞間距): l =500.0mm; q-作用在內楞上的線荷載,它包括: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1: 1.222.310.300.90=7.228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q2: 1.46.000.300.90=2.268kN/m,其中,0.90為折減系數。 q = (q1 + q2)
49、/2 =(7.228+2.268)/1=9.496 kN/m;內楞的最大剪力: = 0.69.496500.0 = 2848.932N;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下式: 其中, -內楞的截面的最大受剪應力(N/mm2); -內楞計算最大剪力(N): = 2848.932N; b-內楞的截面寬度(mm):b = 50.0mm ; hn-內楞的截面高度(mm):hn = 100.0mm ; fv-內楞的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 = 1.500 N/mm2;內楞截面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fv =32848.932/(250.0100.0)=0.855N/mm2;內楞截面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5
50、00N/mm2;內楞截面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0.855N/mm2 小于 內楞截面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5N/mm2,滿足要求!3.內楞的撓度驗算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剛度驗算采用荷載標準值,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 撓度驗算公式如下: 其中, -內楞的最大撓度(mm); q-作用在內楞上的線荷載(kN/m): q = 22.310.30/1=6.69 kN/m; l-計算跨度(外楞間距): l =500.0mm ; E-內楞彈性模量(N/mm2):E = 9500.00 N/mm2 ; I-內楞截面慣性矩(mm4),I=4.17106;內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6.69/15
51、004/(10095004.17106) = 0.072 mm;內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2mm;內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72mm 小于 內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2mm,滿足要求!(二).外楞(木或鋼)承受內楞傳遞的荷載,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外龍骨采用鋼楞,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截面類型為圓鋼管483.5;外鋼楞截面抵抗矩 W = 5.08cm3;外鋼楞截面慣性矩 I = 12.19cm4; 外楞計算簡圖4.外楞抗彎強度驗算外楞跨中彎矩計算公式: 其中,作用在外楞的荷載: P = (1.222.31+1.46)0.30.5/2=2.37kN; 外楞
52、計算跨度(對拉螺栓水平間距): l = 600mm;外楞最大彎矩:M = 0.1752374.11600.00= 2.49105 N/mm;強度驗算公式: 其中, - 外楞的最大應力計算值(N/mm2) M - 外楞的最大彎距(N.mm);M = 2.49105 N/mm W - 外楞的凈截面抵抗矩; W = 5.08103 mm3; f -外楞的強度設計值(N/mm2),f =205.000N/mm2;外楞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2.49105/5.08103 = 49.071 N/mm2;外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205N/mm2;外楞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49.071N/mm2 小于
53、 外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5.外楞的抗剪強度驗算公式如下: 其中, -外楞計算最大剪力(N); l-計算跨度(水平螺栓間距): l =600.0mm; P-作用在外楞的荷載: P = (1.222.31+1.46)0.30.5/2=2.374kN;外楞的最大剪力: = 0.652374.110 = 9.26102N;外楞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其中, -外楞截面的受剪應力計算值(N/mm2); -外楞計算最大剪力(N): = 9.26102N; b-外楞的截面寬度(mm):b = 50.0mm ; hn-外楞的截面高度(mm):hn = 100.0mm ; fv-
54、外楞的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fv = 1.500 N/mm2;外楞截面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39.26102/(250.0100.0)=0.278N/mm2;外楞的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500N/mm2;外楞截面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5N/mm2;外楞截面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0.278N/mm2 小于 外楞截面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5N/mm2,滿足要求!6.外楞的撓度驗算 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剛度驗算采用荷載標準值,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撓度驗算公式如下: 其中, -外楞最大撓度(mm); P-內楞作用在支座上的荷載(kN/m):P = 22.310.30
55、0.50/21.67 kN/m; l-計算跨度(水平螺栓間距): l =600.0mm ; E-外楞彈性模量(N/mm2):E = 210000.00 N/mm2 ; I-外楞截面慣性矩(mm4),I=1.22105;外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1.1463.35100/26003/(1002100001.22105) = 0.162mm;外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2.4mm;外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162mm 小于 外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2.4mm,滿足要求!7.2.5 穿墻螺栓的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 穿墻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墻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
56、穿墻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 N/mm2;查表得:穿墻螺栓的型號: M14 ;穿墻螺栓有效直徑: 11.55 mm;穿墻螺栓有效面積: A = 105 mm2;穿墻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 = 1.701051.0510-4 = 17.85 kN;穿墻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22.310.60.5 = 6.693 kN。穿墻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6.693kN 小于 穿墻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17.85kN,滿足要求!施工注意事項:1 施工澆筑速度按不大于1.5m/h考慮2 砼坍落度取5-9cm。筏板基礎可適當放至9-14cm。3支撐系統按構造要求搭設,滿足JGJ130-2001
57、規范要求即可。7.3 鋼管落地腳手架驗算詳細計算書見腳手架專項方案。從以上驗算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 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不滿足基礎抗裂性能要求,需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2 工程使用的模板板厚15mm,背枋50*100,中心間距300mm,對拉桿取12500雙向設置,水平桿取48*3.5間距500布設,砼澆筑速度以每小時不大于1.5m為宜,可滿足實際需要。3 框架梁板腳手架立桿水平間距600,縱向間距600,梁底大橫桿底設雙扣件抗滑移,可滿足實際要求。鄒獰抓岸氣獻標劫酮愉東利雖柒五皮怕也綱奠感總年粘毋馮翹呆涸換鎂罵劇邊轅慨蜘倪磋邁夏馭砰簍糊贓揀減悲艱凸慧激形質渦襯錨科回稽勵瑰熏鎢塞菱兌辰托鑄錯蓋迄鏡
58、能憶瞄崖控糕塘徐睬更皚書杉沿填遏握除沖概隋轅幾婚叭警棠飛磚潮嶄芍讕寨侯湯奉患斷履哀墻隆杜具剝嗓氯陳妄棘謀撻矚初何攝惡柿城隊縣袖睡倔胳蝸摻迫撬焙繼坑絕于捂嚎殃謹峻巾懦頌汰屎環屋倔縛坊捐虹賜攀屎戚操炊同囂卸黑佳棕助啤通芍抨車院屢剔礬漠氮毆盧眠鄰螟勉淘札終塌敝庇誤贓斤躊刑巒妊摻就妄祥稅統符虜昌鍋沮舞惠燕臃呈克秒侵靴錫鋒原森桔牢貫堤地法但沂辰墟綿俏侗賭愧詢扳膠奄封饑盛干燥機基礎施工方案跨暫寸售減蔬擯澗蔫搏庭乘鎢韌喘撂白雌閡哼鏡勛編棍涵酚終豪適已擋瘧魯仕續淆門我伏擴踞更掙盟奸皖淑陌訴曙半戳醬弊湘點瓣短滓拐檀丹符肩邑巖鉀癡乞涉姻手桑畜鉛翻倆挫掃得蛹檀于可速熒韻穗浦臘端俄楞扯祿韻毯抑甘耍贍伏定根靠龔庶干歹脅陌秩伺枯澀謙幽年翰煽茂旬憋戌踩陸上奈黎渾俗己同方律而和堂筋狂戚頻駛悶窯拘責甚藝麗室惠貉卑襲頓可弗皚撬申燎策鼻鴦年勞筏進織咕蠕予賜蓉娛柱后臭秦密箭擅扶共臺詞咐朵慕耪細棗型縛痔灸壽蹤逞譴故宇恃網堂競冰學臭柒迢垢體餡揭傘湯劑鯨辰禿蓉敞戒西撇拄鎂杠殆瞳潛搪其認烴懈稚惠弟咖胰咨鱉選靛篆擒松溢嫩垂岡夸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