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山市順德區樂龍路第LL-02施工合同段K2+160K5+600路基封層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況1.1 線路位置及范圍順德樂龍公路02合同段由蘇地至逕口河公路工程和大閘至東風公路工程兩部份組成,起點樁號K2+160,終點樁號K5+600,全長3.44km。項目位于順德樂從鎮境內。1.2 自然地貌本區地形以平原為主,偶有微丘地貌。海拔高度一般在1.6 3.8米之間,地勢平坦,沿線渠涌縱橫,魚塘密布。公路沿線除河流堤壩、魚塘塘埂、道路路基及村鎮附近表層覆蓋有厚度不等的第四系人工雜填土外,其余地段表層多分布有亞粘土、淤泥質亞粘土、淤泥質粉土、淤泥質粘性土、淤泥等軟塑、流塑狀不良地質,在其上填筑路基
2、或修建橋涵構造物必須進行地基處理。1.3 地層巖性及分布根據本次勘察結果,道路沿線地層巖性自上而下分布為第四系覆蓋層及下伏基巖:區內第四系分布廣泛,根據堆積物特征及工程地質特征從上而下分為以下幾層: 1層填筑土(Q4me)以粘性土夾砂為主,局部含少量碎磚等建筑垃圾,上部含植物根系。層厚0.506.10m,平均厚度2.50m。2-1層淤泥質亞粘土(Q4mc)濱海相及海陸交互相沉積,深灰色,軟塑流塑,飽和,含腐殖質,夾薄層粉細砂,局部為淤泥。全線分布。層厚1.5028.90m,平均厚度9.41m。2-2層粉細砂(Q4mc)濱海相及海陸交互相沉積,灰褐、深灰色,松散稍密,飽和,含云母、貝殼和腐殖質,
3、少量泥質膠結。層厚1.0030.10m,平均厚度7.70m。2-3層亞粘土(Q4mc)濱海相及海陸交互相沉積,灰黃色,潮濕,軟塑,含少量高嶺土。層厚1.152.00m,平均厚度1.58m。2-4層亞砂土(Q4mc)濱海相及海陸交互相沉積,灰黃色,松散,飽和,夾有粉細砂薄層,含有機質。層厚6.20m。3-1層中砂(Q4al+pl)河流相沖積層,褐、灰白色,稍密中密,飽和,含有機質,局部夾卵礫石,粒徑13cm,磨圓度一般。層厚3.8013.50m,平均厚度8.53m。 3-2層粗砂(Q4al+pl)河流相沖積層,灰色,中密,飽和,含少量貝殼,局部夾少量中砂、礫砂。層厚1.007.60m,平均厚度3
4、.51m。3-2層圓礫土(Q4al+pl)河流相沖積層,褐紅、灰色,中密密實,飽和,上部主要為礫石土,礫石粒徑0.22.0cm,個別4cm,磨圓度一般,含量約50,下部主要為礫石夾卵石,卵石粒徑15cm,石英質,磨圓度較好,含量約25,粗砂充填。層厚3.0015.30m,平均厚度6.78m。區內下伏基巖為白堊系下統白鶴洞組泥巖、砂巖、礫巖。巖石堅硬程度為較軟巖。根據巖層的風化程度,可分為以下幾個亞層:4-1層全風化泥巖(K)黑色,風化成土狀,手能折斷,原巖結構可辨,取芯率約為90%揭露層厚1.20m。4-2層強風化泥巖(K)灰白色,碎塊狀,夾弱風化泥巖碎塊,裂隙發育,取芯率低。巖體完整程度為極
5、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揭露層厚1.202.40m,平均厚度1.90m。4-3層弱風化泥巖(K)灰黃、棕紅色,碎塊短柱狀,裂隙發育,敲擊聲脆,取芯率6075。巖體完整程度為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揭露層厚1.307.50m,平均厚度3.28m。4-4層微風化泥巖(K)棕紅色,短柱長柱狀,裂隙發育,巖質新鮮,敲擊聲脆,取芯率7085。巖體完整程度為較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揭露層厚2.40m。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14.4236.79MPa,平均值25.47MPa。5-1層弱風化砂巖(K)灰色,塊狀-短柱狀,較堅硬,節理發育,夾少量強風化砂巖碎塊,取心率約為60%。巖體完整程度為極破碎
6、,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揭露層厚0.704.00m,平均厚度2.51m。5-2層微風化砂巖(K)棕紅色-灰黃色,堅硬,長柱狀,節理發育,含鐵的氧化物,含少量石英,長石等礦物,取心率約為90%。巖體完整程度為極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揭露層厚2.704.50m,平均厚度3.33m。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22.2236.45MPa,平均值27.01MPa。5-3層弱風化礫巖(K)灰黃、棕紅色,碎塊短柱狀,裂隙發育,敲擊聲脆,取芯率6075。巖體完整程度為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揭露層厚2.20m。5-4層微風化礫巖(K)棕紅色,短柱長柱狀,裂隙發育,巖質新鮮,敲擊聲脆,取芯率7085。巖體完
7、整程度為較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級。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一般可達20.0 MPa以上。線路范圍內地基上部土層中2-2層粉細砂呈松散狀,沿線普遍存在,標貫擊數218擊,平均值為9.0擊,根據各孔的標準貫入試驗進行各試驗點的液化判別,結果為易液化,液化等級為中等嚴重。線路范圍分布較厚的軟土層,主要為2-1層淤泥質亞粘土,軟土的力學性質較差,屬高壓縮性土,抗剪強度低,具高靈敏性、觸變性、流變性。上述兩點是本合同段的主要不良地質。1.4 軟基處理設計本項目一般路段路基寬度設計為58.5m,具體布置為:0.5m(土路肩)+3.0m(人行道)+8.0m(輔路)+4.0m(側分帶)+12.25m(主路)+
8、3.0m(中央分隔帶)+12.25m(主路)+4.0m(側分隔)+8.0m(輔路)+3.0m(人行道)+0.5m(土路肩)=58.5m。本項目無挖方,均為填方路基,因全線普遍分布軟土,所以路基路段均需進行軟基處理。軟基處理設計時綜合考慮本項目所在場地的地質情況、施工工期、施工工藝、取材、工程造價等因素,并充分吸取珠三角地區軟基處理的成功經驗,進行多方案的經濟技術比較后確定。二、施工組織及部署2.1、施工隊伍安排安排一個專業的機械化筑路隊進場進行砂墊層的施工,施工隊人員配置情況如下表。施工隊人員配置表序號工種封層土施工隊備注1管理人員4含現場技術員2各種機械司機123普工104修理工2合計28注
9、:本表按目前施工配置,未按高峰期施工配置。2.2、主要施工機械設備配置見下表。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自卸汽車15t臺8砂料運輸2推土機D80臺2砂料攤鋪3平地機PY180臺1整平4振動壓路機YZ18臺2碾壓5灑水車10m3臺1灑水6水準儀S3臺4高程測量7全站儀TOPCON301臺2定位放樣三、封層土施工方案3.1、施工方案封層土在砂墊層完成后即可開展施工。根據作業面及構造物位置合理劃分施工段,分段進行施工。構筑物處按照臺背回填要求留出缺口,待構筑物完成后,按設計要求進行臺背回填施工。封層土施工時,每個作業面均按照“四區段,八流程”工藝組織施工,確保路基填筑質量1
10、、填料取樣試驗1) 封層土施工前按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40-2007規定的方法取填料進行顆粒分析、含水量與密實度、液塑限、有機質含量、承載比(CBR)、重型擊實等土工試驗,其取樣試驗頻率應滿足規范的要求。2)不應使用淤泥、沼澤土、泥炭土、凍土、有機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作為路基填料。3)、對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可溶鹽含量大于5%、700有機質燒失量大于8%的土,未經技術處理不得用作路基填料。4)、填方中使用房渣土、工業廢渣等需經過試驗,確認可靠并經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同意后方可使用。5)、填土中粒徑大于10cm的土塊應打碎或剔除。填筑材料的CBR應滿足表3.1.1的規定。表3
11、.1.1 路基填料強度(CBR)的最小值表序號填挖類別路基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強度CBR(%)備注1零填及挖方00.38.020.30.85.03填方00.38.040.30.85.050.81.54.061.5以下3.02、試驗路段在路堤正式填筑前應進行試驗路段的施工,從而總結出最佳的施工工藝參數,作為正式施工的依據。3、分層填筑路堤基底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后,方可開始填筑,當一層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方可進行下一層填筑,在進行下層施工前,先要用平地機整平一次,再打格上料。路基填筑按四區段八流程施工,每個區段長度不短于40m,如果長度不夠或因橋涵隔斷不連續,也按四個區段的施工程序安排施工,
12、每層填料采用同一種填料。按路基橫斷面全寬分層平行攤鋪,地形起伏地段,由低處分層填起,自兩邊向中心填筑,每層松鋪厚度根據壓實設備、壓實方法及現場壓實試驗確定,一般最大松鋪厚度不超過300mm或最大壓實厚度不大于200mm。為充分保證路堤邊緣的壓實,路堤兩側每層填料鋪設寬度各寬填300500mm,以保證整修路基邊坡后的路堤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寬填部分與路堤填土同步施工,分層碾壓。待路基竣工后修整邊坡時予以清除。4、攤鋪填料運至路基指定位置后,用推土機進行攤鋪,平地機整平。在攤鋪平整時,做到填石粉層面在路堤整個寬度上縱向和橫向平順均勻,保證碾壓效果。推土機攤鋪整平的同時,為使路肩部位得到充分的壓實,
13、采用推土機按主線軸線方向45角前后交叉進行壓實,以確保路肩部位的壓實密度,避免壓路機進行初期壓實時路肩產生滑坡。5、含水量控制在攤鋪平整工作之前或伴隨平整作業時,根據含水量情況對填料進行灑水或晾曬,使填料在碾壓前含水量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的2%內。6、碾壓采用18t以上重型壓路機進行分層碾壓,必須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土方路堤壓實寬度不小于設計寬度,最后削坡。土方碾壓前對填料的攤鋪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碾壓。第一遍不振動靜壓,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強振。壓路機碾壓行駛速度不超過4km/h。碾壓時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縱向進退式進行。橫向接頭重疊0.40
14、.5m,前后相鄰兩區段縱向重疊1.01.5m,達到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均勻。碾壓完成后,進行壓實度檢驗。檢驗合格,并經工程師簽證后方可進行下一層填筑,否則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進行補壓,直到檢驗合格為止。7、整修恢復路基中線、水平樁并檢查中線位置、寬度、縱坡、橫坡、邊坡及相應標高。采用人工配合機械的方法對路基整修成型,路基表面做到設計標高后采用平地機刮平,并將路堤兩側超填的寬度予以切除。8、質量檢驗分層壓實符合要求,層面平整、路拱適度。路基表面平整、密實、無局部坑洼、曲線圓滑、邊線順直,邊坡坡面平順穩定。路基壓實度應滿足表3.1.2的要求。表3.1.2 路基壓實度標準表序號填挖類別路基底面
15、以下深度(m)路基壓實度(%)備注1零填及挖方00.39620.30.8963填方00.39640.30.89650.81.59461.5以下939、路基防護路堤邊坡防護在路基堆載預壓穩定并卸載后進行。在此之前,可根據情況對邊坡進行臨時防護。10、路基養護路基工程完工后,未交付使用前應進行養護和維護、出現損毀情況應負責維修。雨季尤其是大雨過后,應加強巡視,對工程損壞情況應予以記錄,并及時修整,防止損壞擴大。3.2、工藝流程路基填筑采用薄層輪加法,按照“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的施工程序,使施工程序化、標準化、信息化。三階段:準備階段、施工階段、整修驗收階段;四區段:填土區段、平整區段、碾壓區段
16、、檢測區段;八流程: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平整、灑水晾曬、碾壓夯實、檢驗簽證、路基整修。施工流程見圖3.2.2。圖3.2.2 路基填筑施工工藝框圖施工準備施工階段整修驗收階段準備階段路基填筑壓實工藝流程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平整灑水晾曬碾壓夯實檢驗簽證路基整修平整區段碾壓區段檢測區段填土區段3.2.3 操作要點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1)審查和熟悉圖紙、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規范,根據施工圖,進行路基測量放樣,恢復定線,直線部分10m設一中樁,曲線部分5m設一中樁,并同時放出邊樁。施工前應按設計要求及施工規范進行場地清理及平整壓實。清除雜草及淤泥,排水晾干表土并對表土進行分層壓實。(2)根
17、據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石粉進場,并應通過質量檢測。(3)封層土施工前,應對下承層表面進行休整,保證封層土底面達到符合要求的橫坡度,一般為2%4%。(4)填料運至路基指定位置后,用推土機進行攤鋪,平地機整平。在攤鋪平整時,做到填土層面在路堤整個寬度上縱向和橫向平順均勻,保證碾壓效果。(5)推土機攤鋪整平的同時,為使路肩部位得到充分的壓實,采用推土機按主線軸線方向45角前后交叉進行壓實,以確保路肩部位的壓實密度,避免壓路機進行初期壓實時路肩產生滑坡。(6)封層土鋪筑寬度應兩邊各超出設計寬度1m。(7)在攤鋪平整工作之前或伴隨平整作業時,根據含水量情況對填料進行灑水或晾曬,使填料在碾壓前含水量保持在最
18、佳含水量的2%內。(8) 采用18t以上重型壓路機進行分層碾壓,必須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壓實寬度不小于設計寬度。土方碾壓前對填料的攤鋪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碾壓。第一遍不振動靜壓,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強振。壓路機碾壓行駛速度不超過4km/h。碾壓時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縱向進退式進行。橫向接頭重疊0.40.5m,前后相鄰兩區段縱向重疊1.01.5m,達到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均勻。(9)碾壓完成后,進行壓實度檢驗。檢驗合格,并經監理工程師簽證后方可進行下一層填筑,否則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進行補壓,直到檢驗合格為止。(10)隨封層土完成,及時
19、在封層土兩側鋪設反濾層及用片石進行護砌,防止砂坡溜坍。3.2.4、材料封層土填筑主要材料采用石粉,粒徑不大于9.5mm。3.3、質量控制3.3.1 質量控制要點1)嚴格控制石粉的質量,根據設計要求,按照規定的頻率及方法對進場石粉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2)嚴格控制測量放樣的工作質量,避免出現錯誤。3)嚴格控制攤鋪及整平的工作質量,保證路基寬度、平整度及路拱橫坡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4)嚴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確保在最佳含水量時對填料進行碾壓。5)嚴格控制分層厚度,每層厚度不大于30cm。6)每層碾壓完成后,按規范要求進行密實度檢測,合格后,經監理工程師同意方可施工下一層。3.3.2 質量驗
20、收石粉的質量和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適當灑水,分層壓實;砂墊層寬度應寬出路基邊腳0.51.0m,兩側端以片石護砌。封層土質量標準見下表。封層土施工質量標準序號項目標準(一級公路)檢查方法和頻率1壓實度(%)零填及挖方(m)00.3按附錄B檢查密度法:每200m每層壓實層測4處00.896填方(m)00.8960.81.5941.5932彎沉(0.01mm)不大于設計要求值按附錄I檢查3縱斷高程(mm)+10,-15+10,-20水準儀:每200m測4斷面4中線偏位(mm)50100經緯儀:第200m測4點5寬度(mm)符合設計要求米尺:每200m測4處6平整度(mm)15203m直尺
21、:每200m測2處10尺7橫坡(%)0.30.5水準儀:每200m測4個斷面8邊坡符合設計要求尺量:每200m測4處四、質量保證措施(1)封層土所用石粉應滿足設計要求。進場石粉應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2、封層土分層填筑,底層30cm可分一層填筑,頂層如為30cm,則也分一層填筑,如為50cm則分2層填筑。3、分作業段施工時,兩段交接處不在同一時間填筑時,則先填地段,按1:1坡度分層留臺階。若兩個地段同時填,則應分層相互交疊銜接,其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m。4、碾壓前對填土的松鋪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進行檢查,嚴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在其最佳含水量的2%范圍以內,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碾壓。5、采用振動式
22、壓路機碾壓時,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小半徑曲線段由內向外側,縱向進退式進行;橫向接頭一般重疊0.40.5米,相鄰兩區段宜縱向重疊1.01.5m。達到無漏壓,無死角,確保碾壓均勻。6、雨季施工時,填筑路堤前應在填方坡角以外挖排水溝,保持場地不積水;路堤表面應做成2%4%的排水橫坡;當天填筑的土層應當天完成壓實。五、安全保證措施(1)建立以項目經理為主的安全保證體系和以項目經理為組長、包括項目技術負責、安全負責人、專職安全員及各施工班組安全員為主的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組織機構。(2)開工前,必須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工作,把安全責任落實到人;施工必須按照安全操作規程做好安全工作,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3)
23、施工現場采用封閉施工,禁止非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并在顯眼位置設置安全、文明施工標牌、條幅。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特種作業人員在施工作業時,應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4)施工機械的使用必須嚴格遵守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的有關規定,并按各種機械的使用要求和有關規定進行保養及維修。六、環保措施(1)成立環境保護組織管理機構,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做到切實優化施工作業工藝及程序,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2)嚴格執行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1990)規定,最大化地控制和降低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造成的噪聲污染。(3)施工前,應盡可能的獲知相關的地下管線
24、及附近建筑物的地下基礎布置圖及其他資料,在施工中盡量避開這些管線等設施;如無法避開時,應經由有關單位將管線等設施遷移后再進行施工作業。(4)施工中產生的廢棄油料、固體垃圾等,應按照有關的規定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對于項目部日常生活產生的生活垃圾,則應采取交由環衛工人處理或焚燒后掩埋等處理措施。(5)對出入施工場地的運輸車輛采取沖洗或清理等措施,防止車輛夾帶的泥、塵等污染環境。施工便道經常灑水,防止車輛通過時塵土飛揚。(6)施工中應做好地表的排水工作,通過設置排水溝及積水坑等,防止雨水沖刷施工場地。(7)必須工完場清。設專人灑水、打掃,不能讓水泥灰塵飛揚污染環境。(8)施工機械不得有滴漏油現象,禁止油污直接滴漏地表,污染土壤。(9)材料堆放整齊,廢棄物及時清運,注重施工現場的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