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鳳凰島高大模板支模施工方案(47頁).doc

  • 資源ID:481568       資源大小:351.50KB        全文頁數:4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鳳凰島高大模板支模施工方案(47頁).doc

1、鳳凰島1#樓高大模板專項施工方案目 錄一、編制依據二、工程概況1、工程概況2、二層梁板高支模簡要說明:三、施工計劃1、施工進度計劃2、材料及設備計劃四、施工工藝技術:1、技術參數2、工藝流程3、施工方法4、檢查驗收五、施工安全保證措施:1、安全生產領導小組2、技術措施3、應急預案4、監測措施六、勞動力計劃;1、建立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2、工人及特種作業人員配備七、計算書及相關圖紙7.1扣件鋼管樓板模板支架計算書7.2梁側模板計算書7.3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74附圖一、編制依據1、鳳凰島1#、11#樓施工組織設計 2、成都基準方中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的“鳳凰島” 1#樓工程的施工圖紙3、建

2、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5、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6、鋼管腳手架扣件(GB/5831-2006)7、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8、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9、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10、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低壓流體輸送甲焊接鋼管(GB/T3092)、碳素結構鋼(GB/T700)11、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12、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2001)13、危險性較

3、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文14、成都市建設工程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管理辦法成建委發【2005】834號文15、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建質【2009】254號文二、 工程概況1、 工程概況1.1工程建設地點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區鳳凰大道二段,由都基準方中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成都市第七建筑工程公司總承包施工。1.2本工程建筑抗震設防類別丙類,建筑上部結構的安全等級為三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乙級,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三級,在正常使用條件下,本建筑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1.3本工程總用地面積72918.00平方米,1#基底面積4119.8平方

4、米,總建筑面積14500.3平方米。地上六層(一層層高4.5米,二層層高3.9米,三層以上層高3.6米),建筑總高度23.05m。1.4本工程室外標高及0.000標高相當于絕對標高值476.3m。1.5本工程所在地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g,設計地震分組為3組,建筑場地類別為類。工程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二級。建筑物耐火等級為一級。地下室防水等級為二級。工程結構采用框架結構,工程基礎為獨立柱基礎,基礎埋深為-5.1m,基礎持力層為松散卵石層,承載力為180kp/m2。(實際開挖深度為-5.1m,基礎持力層為松散

5、卵石層,承載力為180kp/m2。詳地基驗槽記錄)1.5砼強度等級:基礎墊層C15,基礎為C30,主樓柱梁、板及樓梯為C30。2、二層梁板高支模簡要說明:2.1本工程基礎埋深為-5.1m,一層標高為-0.05米(本層結構無板),二層標高為4.5米(板厚100/120),在澆注二層梁板時,模板支撐架的凈高度為9.6米,根據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文要求,需要編制高大模板支撐方案。梁最大跨度為8米。4.5米梁板施工時,-0.05米處梁混凝土已經施工完成。 二層梁板截面尺寸部位截面尺寸板100mm局部120mm梁200500;200600; 250600;25065

6、0;250750;400800三、 施工計劃1、施工進度計劃1)、施工進度計劃:基礎、主體施工階段,以設計變形縫為界將整個基礎及主體劃分為兩個施工段進行流水作業,具體劃分1#樓將1-1軸1-14軸(A區)及1-14軸1-27軸(B區)范圍劃分為2段;2段流水間隔時間為4天。搭設支撐架2.5天柱鋼筋綁扎1.5天 柱模板安裝1.5梁底模板安裝1.5梁鋼筋綁扎1.5天梁板模板安裝1.5天板鋼筋綁扎1.5天梁板柱砼澆筑2天。網絡計劃圖: 2)、施工技術準備2.1、充分熟悉圖紙和方案及相關規范,按施工進度要求,作好施工計劃與材料部門配合,安排材料、機具、人員進場施工。2.2按施工方案和技術規程對操作者進

7、行技術、安全交底,并下達具有可操作性、可實施的技術交底書,并做好現場方案實施跟蹤工作。2.3、認真做好材料進場驗收工作,復查材料材質證明及材料進場存儲工作。2.4、做好模板施工的技術資料和施工過程中的檢驗記錄準備,并及時收集和整理上述資料,以保證技術資料的及時、準確、完整。2.5、積極配合現場施工,及時解決現場施工中的問題。2、材料及設備計劃鋼管、扣件、頂托、墊板(木枋)、層板、木枋應根據實際計算工程量計劃進場,項目應由工長按施工圖及方案進行計算,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安排進場。1) 材料及需用量計劃表名 稱規格型號單位用量鋼管48*3.5mmT160扣件個若干頂托外徑36個2000木方50*100

8、mmM3150模板1830mm*915mm*18mmM250002)其它材料螺栓螺帽、蝴蝶卡或鋼墊塊、鐵釘、脫模劑、密封帶。3)主要機具設備及需用量計劃表名 稱規格型號單 位用 量塔吊臺1鋼筋斷料機臺2鋼筋彎曲機臺1閃光對焊機臺2電弧焊焊機臺1柴油發電機臺1平刨機臺3壓刨機臺1圓盤鋸臺5手電鋸把5沖擊鉆把3釘 錘把每人一把活動搬手把每人一把力矩搬手把2經緯儀JTP 212AC臺1水準儀SEOP DS32臺2鋼 尺50米把2塔 尺5米把24)、鋼管扣件進場檢查規定當鋼管扣件進場時,由材料員(代成貴)對鋼管扣件進行檢查:(1)舊鋼管檢查規定:、舊鋼管腐蝕深度符合JGJ130-2011規范表序號3的

9、規定。、鋼管彎曲變形符合JGJ130-2011規范表序號4的規定。(2)扣件檢查規定:、扣件有生產許可證,法定監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合格證;、新舊鋼管均應進行防銹處理;對于不符合以上條件的鋼管、扣件不能進入施工現場。四、 施工工藝技術:1、技術參數1)本工程梁模板采用18mm覆面木膠合板,梁底沿梁長度方向設置3根木方,梁側面木方間距為300mm,梁下支撐鋼管橫向間距800mm、縱向間距800mm、步距1500mm,板下木方間距為300mm,板下支撐鋼管的橫向間距800mm、縱向間距800mm、步距 1500mm。2)基礎處理滿堂架直接支承在基礎持力層上,基礎持力層為松散卵石層,承載力為180

10、kp/m2,立桿底座采用2000300100mm的木板作墊板,墊板應放置平穩,通長布置,基礎承載力驗算詳計算書。2、工藝流程施工準備定位放線安裝模板的定位裝置安裝門窗洞口模板搭設模板支架鋼筋幫扎安裝板、梁、墻、柱、模板調整模板、校正模板的尺寸、緊固對拉螺栓驗收混凝土澆注3、施工方法 3、1梁、板模安裝程序(1)、放線搭設支模架安裝梁底模梁底模起拱綁扎鋼筋與墊塊安裝側模板檢查校正板底模鋪設相鄰模板固定。 (2)、板模采用覆面木膠合板下墊50mm100mm木枋,間距300mm。 板下支撐鋼管橫向間距800mm縱向間距800mm,步距1500mm,模板接縫處采用5cm寬不干膠粘貼,模板驗收后刷脫模劑

11、。(3)、在柱子上彈出軸線、梁位置和水平線,釘柱頭模板。(4)、梁底模板:按設計標高調整支柱的標高,然后安裝梁底模板,并拉線找平。當梁底板跨度4m時,跨中梁底處按設計要求起拱,如設計無要求時,起拱高度為全跨長度的2,懸挑梁懸臂端大于2m時,模板起拱3。主次梁交接時, 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5)、梁側模板:根據墨線安裝梁側模板、壓腳板、斜撐等。 梁側模板制作高度應根據梁高及樓板模板碰旁或壓旁。(6)、梁下鋼管立柱間距,沿梁長方向立桿間距800 mm,排距800 mm,橫桿步距1500 mm,計算詳后。32、梁、板支架方法。(1)支撐架采用483.5mm滿堂鋼管腳手架,用扣件與鋼管立柱扣牢。腳

12、手架立桿必須落于實處,支撐架立桿下必須通設木墊板,木墊板規格為50mm(厚)200mm(通長設置)。(2)步距搭接要求:立桿接長時,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3)掃地桿設置:模板支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亦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上方的立桿上。 (4)平桿搭設要求:水平桿接長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的接

13、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至最近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距的1/3;(5)主節點處水平桿設置: 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縱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主節點兩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應大于150mm。立桿最上一部的水平桿需要加強處理,最上部的水平桿加密,采用2道水平桿。(6)滿堂模板支架在架體外側周圈設置由下至上的豎向連續剪刀撐,中間在縱、橫每隔8米設置由下至上連續豎向剪刀撐,架體超過8米高,在縱橫向相鄰的兩豎向連續剪刀撐之間增加之字斜撐,在豎向剪刀撐頂部交點平面,加設頂部、中間和底部三道水平剪刀撐。最上部的水平桿加密一道,

14、有水平剪刀撐的部位,在每個剪刀撐中間處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撐,剪刀撐桿件的底部與地面頂緊,夾角為45度60度。(7)在立柱周圍外側和中間有結構剪力墻和柱的部位,按照水平間距69米。豎向間距23米與結構設置一個固節點。(8)現澆樓板采用覆面木膠合板配以50100300木枋,鋼管扣件支架。、現澆混凝土板厚度為120mm ,板底模板立桿縱橫間距設置為800mm。、所有立桿下部應設置縱、橫向掃地桿連接以增加壓桿穩定性。掃地桿設置高度為距底座上200mm。(9)布料機下,其范圍內加設鋼管立柱,鋼管立柱的橫向間距為600mm,縱向間距為600,布距1500mm,扣件采用雙扣件連接。設置水平剪刀撐3道(上下各設

15、置1道,中間設置1道,布料機周邊設置連續豎向剪刀撐。3.3混凝土澆注技術措施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砼,利用混凝土輸送泵運輸到施工部位。(1)混凝土澆筑前現場的準備工作混凝土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內雜物;仔細檢查模板結構的整體穩定性以及拼縫是否嚴密等;檢查網架及水電施工的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規格尺寸、數量、位置及固定情況是否符合圖紙要求;鋼筋綁扎是否牢固,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辦理鋼筋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搭好澆筑混凝土時的馬道或跳板,保證混凝土施工人員不踩踏綁好的鋼筋。 (2)混凝土施工順序豎向施工順序:每層結構分二次澆筑,第一次澆筑柱,第二次澆筑梁、板混凝土。柱的施工縫留設在梁下口50mm處。水平施工順序:

16、梁板依次連續澆注混凝土,不另留施工縫。 (3)混凝土澆筑中的重點注意事項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做到振動棒快插慢撥,插點均勻,逐點移動,每次振動時間控制在混凝土無明顯下沉、基本上不出現氣泡并開始泛漿為準,控制好混凝土澆筑質量,避免漏振、超振,使混凝土振搗密實,不出現蜂窩孔洞。混凝土分層分段澆筑的搭接時間間隔不超過2小時,混凝土搭接處振搗時振動棒應插入下層,并加強振搗,保證振搗密實。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要注意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混凝土振動要密實。按規范要求分層分部取樣制作混凝土試塊,并進行早期試壓,以確定模板的拆除時間和對混凝土質量進行控制。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設專人負責檢查模板、支撐、鋼筋的情況,在

17、確保安全無安全隱患的情況下進行加固修整。(4)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振搗完畢后,表面應根據標高用木抹子壓實,抹平,不得有松散混凝土存在。1020小時內進行澆水養護,并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澆水養護時間不少于7晝夜。在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N/mm2 之前不得在混凝土表面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撐。 3.4模板的拆除(1)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總監應核查混凝土同條件試塊強度報告,澆筑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后方可拆除,并履行拆模審批簽字手續。(2)高大模板支撐系統的拆除作業必須自上而下逐步進行,嚴禁上下步同時拆除作業,分段拆除的高度不應大于兩步。設有附墻連接的模板支撐系統,附墻連接必須隨支撐架體逐層拆除,嚴禁先

18、將附墻連接全部或數步拆除后再拆支撐架體。(3)、拆模前,對拆模班組進行技術交底后方可進行。拆除模板及其支架時不要用力過猛過急,特別是構件棱角處應特別注意,拆下的支撐及模板要及時轉運整理,拆除模板應加強保護,不得拋擲,拆下后及時清理,按規格分類堆放整齊,便于施工時充分利用。(4)、拆除模板及其支架順序: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先拆側模后拆底模、自上而下拆除。拆除模板架料應分散堆放,及時清運。(5)遇6級或6級以上大風時,雨雪天氣,禁止高處作業。(6)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搭設和拆除過程中,地面應設置圍欄和警戒標志,并派專人看守,嚴禁非操作人員進入作業范圍。4、檢查驗收

19、4.1模板驗收過程施工班組自檢(合格后) 項目部組織公司技術負責人、項目技術負責人、質檢員、安全工程師、施工員對模板支架進行檢查 (合格后) 項目部負責人組織建設單位負責人、監理單位總監、公司技術負責人、項目技術負責人、一起進行驗收,(合格后) 由建設單位負責人、總監、項目技術負責人簽模板支架驗收合格記錄表, 混凝土澆注。 4.2模板驗收包括以下內容:(1)項目部應對進場的承重桿件、連接件等材料的產品合格證、生產許可證、檢測報告進行復核,并對其表面觀感、重量等物理指標進行抽檢。(2)對承重桿件的外觀抽檢數量不得低于搭設用量的30%,發現質量不符合標準、情況嚴重的,要進行100%的檢驗,并隨機抽

20、取外觀檢驗不合格的材料(由監理見證取樣)送法定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測。(3)對扣件螺栓的緊固力矩進行抽查,抽查數量應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的規定,對梁底扣件應進行100%檢查。(4)、模板安裝必須符合該工程模板設計和技術措施規定。復核的斷面尺寸、軸線標高,墊鐵、墊塊以及預留洞口的位置、大小符合設計及相關要求,同時模板的安裝質量必須符合模板工程施工驗收規范要求。(5)、模板的支點及支撐系統必須牢固,并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支撐扣件的緊固均必須滿足規范要求。(6)、軸線、標高自檢記錄、鋼筋隱蔽檢查記錄等相關資料必須齊備。(7)、按建筑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規定

21、,逐項進行評定驗收。(8)、作業面孔洞及臨邊防護已經形成,垂直作業已設立隔離防護措施。五、 施工安全保證措施:1、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組長:宋勇強 副組長:廖而領 羅明偉 李兵 組 員鄢 奎劉天朗馮小軍鐘 凱譚碧波文紅波秦 科劉云華陳圣鑫陳 霽代成貴王建國組長:宋勇強(項目經理)現場施工總負責、協調工作副組長:李兵(技術負責人)技術總指導廖而領 (責任工長)現場施工總指揮羅明偉(安全工程師)現場施工安全監督、安全指揮組員:劉云華、劉天朗、鐘 凱、馮小軍、秦 科 、陳圣鑫(現場工長)現場施工協調陳 霽、代成貴、王建國(材料員)現場材料協調文紅波、譚碧波(內業技術)現場內業資料收集、技

22、術支持鄢 奎(安全員)現場施工安全監督、2、技術措施2.1、項目部建立以項目經理為主要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安全工程師、安全員、安全協管員、安全監督保證體系,形成“專管成線,群管成網”的安全管理網絡保證體系。安全工程師主持日常安全檢查和監督指導工作。嚴格執行國家、建設部和成都市有關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規定。2.2、必須堅決貫徹執行建設部JGJ59-2011建設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及各種規范、規定,嚴格執行公司一體化管理制定的各種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根據國家規定制定各種專門的安全措施。 2.3、嚴禁患有疾病等不適宜從事建筑施工的人員及老人、小孩進入施工現場,禁止酒后作業。 2.4、特殊工作人員須持證上崗

23、,操作證必須報審合格后才能上崗。嚴格按操作技術規程進行。 2.5、模板支撐架體的搭設,嚴格按施工方案及操作技術規程施工,操作人員必須拴安全帶,施工區域要有安全欄、繩,并派專人監護安全,搭設完后,應由安全員及有關人員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架子在使用過程中,定期進行檢查、維修,所有架子均嚴禁超載,發現異常情況時,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采取加固措施。2.6、本次模板支撐架的位置是在4.5米,電梯管道位置設置水平兜網。在建筑物外側,在基礎上搭設雙排腳手架,腳手架高度為11.5米。平臺周圍欄桿高度不得小于1.2m高,橫檔間距不大于350mm,底部設高度不小于180mm的擋板,欄桿外側滿掛安全網。分層

24、施工的樓梯口和梯段邊,必須安裝臨時防護欄桿。高空作業在操作臺上滿鋪木架板,側邊設防護桿加竹膠板封閉,然后掛密目安全網,安全網與鋼管連接必須牢固。 2.7、對塔吊要進行檢查、保養、塔吊嚴禁載人,起吊時,塔吊下不能站人,嚴禁歪拉斜吊,指揮和操作人員持證上崗。 2.8、現場突發事件的處理:如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應按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進行,及時撤離人員,及時報告,及時排險救助,遵守已建立好的搶險制度,按搶險措施進行應急、搶險。2.9、除按安全作業設計方案執行外,重點加強高空作業防護措施,用好安全三寶。對電梯井洞、門洞,樓梯穿堂口,樓梯間管井,平臺管井預留洞口,均進行封閉,防止材料和

25、人員墜落。 2.10、非操作人員嚴禁擅自亂動施工機具。定期由專人檢查,保養維修,發現問題,立即停止使用,進行處理。 2.11、雨天作業必須保證有防滑措施,戴好雨具,穿防滑鞋,有穩固寬敞的操作平臺和足夠的安全保證才允許施工,高空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2.12、高空作業所用材料、成品、半成品均堆放平穩;工具應及時放入工具袋中;傳遞物件禁止拋擲,禁止向下丟棄任何工具、材料、建筑垃圾。結構施工及安裝施工中的垂直交叉作業,必須采取有效的安全隔離措施。2.13、材料起吊必須捆牢固,吊鉤下方不得站人,必須待材料降落到離地1m 以內始準靠近,支撐就位方可摘鉤。2.14、防汛排水措施:在筏板周圍設置集水坑,在集水

26、坑中安置抽水泵,下雨時,及時安排工人進行抽水處理,以免造成模板支撐架體底部有積水。3、應急預案 模板整體倒塌應急預案一、應急救援預案的目的事故發生后,及時展開救援,搶救受傷人員,使受困、受傷害人員、財產得到及時搶救。防止事故繼續發展。二、救援機構1、機構 組長:宋勇強(項目經理)副組長:廖而領 羅明偉 李兵組員:劉云華、劉天朗、鐘 凱、馮小軍、秦 科 、陳圣鑫、鄢 奎2、職責和分工(1)組長(宋勇強)負責事故應急救援的全面組織、指揮、協調作,負責向上級報告并負責調集搶險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2)副組長(廖而領 羅明偉 李兵)協助組長組織、指揮、協調救援工作,組長不在現場時代行組長的職責。(3

27、)組員在組長或副組長的指揮下,負責現場的維護、搶救、警戒等工作,及具體落實組長或副組長下達的救援方法、措施的指令。三、演練在工程開工前一周由組長(宋勇強)組織救援小組各人員進行演練。四、應急響應出現事故時,在現場的任何人員都必需立即向組長報告,匯報內容包括事故的地點、事故的程度、迅速判斷的事故可能發展的趨勢、傷亡情況等,及時搶救傷員、在現場警戒、觀察事故發展的動態并及時將現場的信息向組長報告。組長(宋勇強)接到事故發生后,立即趕赴現場并組織、調動救援的人力、物力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領導負責人匯報事故情況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事故的各情況由公司向外向上匯報。五、模板及支架

28、倒塌事故的應急救援1、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主要危害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主要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2、應急救援方法(1)有關人員的安排組長(宋勇強)、副組長(廖而領 羅明偉 李兵)接到通知后馬上到現場全程指揮救援工作,立即組織、調動救援的人力、物力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領導負責人匯報事故情況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組員(劉云華、劉天朗、鐘 凱、馮小軍、秦 科 、陳圣鑫、鄢 奎)立即進行搶救。(2)人員疏散、救援方法人員的疏散由組長(宋勇強)安排的組員(劉云華、劉天朗、鐘 凱、馮小軍、秦 科 、陳圣鑫、鄢 奎)進行具體指揮。(劉云華、劉天朗、鐘 凱)具體指揮人安

29、排在危險的各人員進行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對現場受傷害、受困的人員、財物進行搶救。人員有支架的構件或其它物件壓住時,先對支架進行觀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加固后,方進行相應的搶救,防止搶險過程中再次倒塌,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加固或觀察后,確認沒有進一步的危險,立即組織人力、物力進行搶救。(3)傷員救護休克、昏迷的傷員救援讓休克者平臥,不用枕頭,腿部抬高30度。若屬于心原性休克同時伴有心力衰竭、氣急,不能平臥,可采用半臥。注意保暖和安靜,盡量不要搬動,如必需要搬動時,動作要輕。采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暢通或實行人工呼吸。受傷出血,用止血帶止血、加壓包扎止血。立即撥打120急

30、救電話或送醫院。(4)現場保護由秦 科 、陳圣鑫帶領門衛人員在事故現場設置警戒區域,用三色紡織布或掛有彩條的繩子圈圍起來,由警衛人員旁站監護,防止閑人進入。現場地址:成都市青白江鳳凰大道二段最近醫院:成都市青白江區醫院報警電話:巡警急救電話:小組成員聯系電話:宋勇強: 廖而領:李兵: 羅明偉:馮小軍鄢 奎:劉云華:劉天朗:鐘 凱高處墜落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本工程施工過程中,高處作業的機會比較多,經常在四邊臨空的高處進行作業,施工條件差,危險因素多。為避免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必須加強監控管理,對職工進行預防高處墜落的技術知識教育,使他們熟悉操作時必須使用的工具和防護用具。同時,在技術上采取有效的

31、防護措施;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1) 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2) 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3)

32、 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好。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4) 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動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頭等,在無材料的情況下,上肢可固定在身側,下肢與腱側下肢縛在一起。(5) 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正確的現場止血處理措施。物體打擊事故的預防及其

33、應急預案 物體打擊傷害是建筑行業常見事故四大傷害的其中一種,本工程施工工期短,勞動力、施工機具、物料投入較多,交叉作業時常有出現。這就要求在高處作業的人員對機械運行、物料傳接、工具的存放過程中,都必須確保安全,防止物體墜落傷人的事故發生。 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出血處進行處理。(1) 發生物體打擊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2) 出現顱腦損

34、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觸電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觸電事故和其他事故比較,其特點是事故的預兆性不直觀、不明顯,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當流經人體電流小于10mA時,人體不會產生危險的病理生理效應;但當流經人體的電流大于10mA時,人體將會產生危險的病理生理效應,并隨著電流的增大、時間的增長將會產生心室纖維性顫動,乃至人體窒息(“假死”狀態),在瞬間或在兩三

35、分鐘內就會奪去人的生命。因此,在保護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下,人體觸電傷害事故是極易發生的。所以,施工中必須做好預防工作,發生觸電事故時要正確處理,搶救傷者。(1) 發生觸電事故的應急措施觸電急救的要點是動作迅速,救護得法,切不可驚慌失措,素手無策。要貫徹“迅速、就地、正確、堅持”的觸電急救八字方針。發現有人觸電,首先要盡快使觸電著脫離電源,然后根據觸電者的具體癥狀進行對癥施救。(2) 脫離電源的基本方法有:a) 將出事附近電源開關刀拉掉、或將電源插頭拔掉,以切斷電源。b) 用干燥的絕緣木棒、竹竿、布帶等物將電源線從觸電者身上撥離或者將觸電者撥離電源。c) 必要是可用絕緣工具(如帶有絕緣柄的電工鉗、

36、木柄斧頭以及鋤頭)切斷電源線。d) 救護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纏干燥的衣服、圍巾、帽子等絕緣物品拖拽觸電者,使之脫離電源。e) 如果觸電者由于痙攣手指緊握導線纏繞在身上,救護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進觸電者身下使其與地絕緣來隔斷入地電流,然后再采取其他辦法把電源切斷。f) 如果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上的帶電高壓導線,且尚未確證線路無電之前,救護人員不可進入斷線落地點810米的范圍內,以防止跨步電壓觸電。進入該范圍的救護人員應穿上絕緣靴或臨時雙腳并攏跳躍地接近觸電者。觸電者脫離帶電導線后應迅速將其帶至810米以外立即開始觸電急救。只有在確證線路已經無電,才可在觸電者離開觸電導線后就地急救。(3) 在使觸

37、電者脫離電源時應注意的事項:a) 未采取絕緣措施前,救護人不得直接觸及觸電者的皮膚和潮濕 衣服。b) 嚴禁救護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觸摸觸電者;救護人不得采用金屬或其它絕緣性能差的物體(如潮濕木棒、布帶等)作為救護工具。c) 在拉拽觸電者脫離電源的過程中,救護人宜用單手操作,這樣對救護人比較安全。d) 當觸電者位于高位時,應采取措施預防觸電者在脫離電源后墜地摔傷或摔死(電擊二次傷害)。e) 夜間發生觸電事故時,應考慮切斷電源后的臨時照明問題,以利救護。防暑應急預案采取綜合的措施,切實預防中暑事故的發生,從技術、保健、組織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加強防暑降溫工作的領導,在入暑以前,制訂防暑降溫計

38、劃和落實具體措施。(1) 要加強對全體職工防暑降溫知識教育,增強自防中暑和工傷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2) 根據本地氣溫情況,適當調整作息時間,利用早晨、傍晚氣溫較低時工作,延長休息時間等方法,減少陽光輻射熱,以防中暑。還可根據施工工藝合理調整勞動組織,縮短一次性作業時間,增加施工過程中的輪換休息。(3) 貫徹勞動法,控制加班加點;加強工人集體宿舍管理;切實做到勞逸結合,保證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4) 入暑前組織醫務人員對從事高溫和高處作業的人員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壓、貧血、肺氣腫、腎臟病、心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一般不宜從事高溫和高處作業工作。(5) 對

39、露天和高溫作業者,應供給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飲料。供給含鹽濃度0.10.3%的清涼飲料。暑期還可供給工人綠豆湯、茶水,但切忌暴飲,每次最好不超過300毫升。(6) 加強個人防護。一般宜選用淺藍色或灰色的工作服,顏色越淺阻率越大。對輻射強度大的工種應供給白色工作服,并根據作業需要佩戴好各種防護用具。露天作業應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陽光暴曬。4、監測措施4.1 監測控制采用經緯儀、水準儀對支撐體系進行監測,主要監測體系的水平、垂直位置是否有偏移。4.2 監測點設置觀測點可采取在臨邊位置的支撐基礎面(梁或板)及柱、墻上埋設倒“L”形直徑12鋼筋頭。(監測點平面圖詳見附圖三)4.3 監測措施混凝土澆筑過程

40、中,派專人檢查支架和支撐情況,發現下沉、松動、變形和水平位移情況及時上報項目責任工長(廖而領),疏散現場工人,組織相關人員對模板支架進行檢查,查明變形原因后,對模板支架進行加固處理,加固完成后,經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共同驗收(簽字)合格后,方可繼續施工。4.4儀器設備配置名稱規格數量精度經緯儀JTP 212AC1自動安平水準儀SEOP DS322千米往返3mm對講機3檢測板手24.5 監測說明班組每日進行安全檢查,項目部進行安全周檢查,公司進行安全月檢查,模板工程日常檢查重點部位:1) 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支撐,剪刀撐等構件是否符合要求;2) 連墻件是否松動;3) 架體是否有不均

41、勻沉降,垂直度偏差;4) 施工過程中是否有超載現象;5) 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規范要求;6) 支架與桿件是否有變形現象;4.6 監測頻率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實時監測,一般監測頻率不宜超過2030分鐘一次,在混凝土初凝前至混凝土7天齡期應實施實時監測。 1) 本工程立柱監測預警值為10mm,立柱垂直偏差在10cm以內;2) 監測數據超過預警值時必須立即停止澆筑混凝土,疏散人員,并及時進行加固處理。六、 勞動力計劃;1、建立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搭設過程中,因處在施工高峰期,各施工班組在交叉作業中,故應加強安全監控力度,現場設定若干名安全監控員。水平和垂直材料運輸必須設置臨時警戒區域,用紅白三角小旗

42、圍欄。謹防非施工人員進入。同時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安全領導小組以加強現場安全防護工作,本小組機構組成、人員編制及責任分工如下宋勇強組長,負責協調指揮工作;李兵(項目技術負責人)副組長,負責技術總交底;羅明偉(安全工程師)副組長,負責現場指揮、技術監督檢查廖而領(責任工長)副組員,負責現場施工指揮,技術交底;鄢 奎(安全員)組員,負責現場安全檢查工作;馮小軍、秦 科 、陳圣鑫、廖少青(安全協管員)組員,負責現場具體施工及安全檢查工作;2、工人及特種作業人員配備工種人員數量模板工人80人鋼筋工人50人混凝土工人15人塔機操作人員3人焊工10人架工25人電工2人七、 計算書及相關圖紙 (本計算書采

43、用PKPM軟件進行計算,本工程采用鋼管483.5mm,但是考慮到市場鋼管的折舊 程度,本計算書計算時,鋼管取值為483.0mm)7.1扣件鋼管樓板模板支架計算書 計算參數: 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9.6m, 立桿的縱距 b=0.80m,立桿的橫距 l=0.80m,立桿的步距 h=1.50m。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強度1.4N/mm2,抗彎強度15.0N/mm2,彈性模量6000.0N/mm2。 木方50100mm,間距300mm, 木方剪切強度1.3N/mm2,抗彎強度13.0N/mm2,彈性模量9000.0N/mm2。 模板自重0.30kN/m2,混凝土鋼筋自重25.10kN/m3,施工活荷載

44、4.00kN/m2。 扣件計算折減系數取1.00。 鋼管強度為205.0 N/mm2,鋼管強度折減系數取1.00。 圖1 樓板支撐架立面簡圖 圖2 樓板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 按照模板規范條規定確定荷載組合分項系數如下: 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1.2(25.100.12+0.30)+1.404.00=9.574kN/m2 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1.3525.100.12+0.71.404.00=7.986kN/m2 由于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最大,永久荷載分項系數取1.2,可變荷載分項系數取1.40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0。 一、模板面板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

45、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靜荷載標準值 q1 = 0.9(25.1000.1200.800+0.3000.800)=2.385kN/m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活荷載標準值 q2 = 0.9(0.000+4.000)0.800=2.880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截面抵抗矩 W = 43.20cm3; 截面慣性矩 I = 38.88cm4; (1)抗彎強度計算 f = M / W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計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W 面板的凈截面抵

46、抗矩; f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荷載設計值(kN/m); 經計算得到 M = 0.100(1.202.385+1.402.880)0.300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06210001000/43200=1.436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撓度計算 v = 0.677ql4 / 100EI v = l / 250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2.3853004/(1006000388800)=0.056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300.0/250,滿足要求! (4)2.5kN

47、集中荷載作用下抗彎強度計算 經過計算得到面板跨中最大彎矩計算公式為 M = 0.2Pl+0.08ql2 面板的計算寬度為1200.000mm 集中荷載 P = 2.5kN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靜荷載標準值 q = 0.9(25.1000.1201.200+0.3001.200)=3.577kN/m 面板的計算跨度 l = 300.000mm 經計算得到 M = 0.2000.91.402.50.300+0.0801.203.5770.300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22010001000/43200=5.090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二、模板

48、支撐木方的計算 木方按照均布荷載計算。 1.荷載的計算 (1)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1000.1200.300=0.904kN/m (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12 = 0.3000.300=0.090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q2 = (4.000+0.000)0.300=1.200kN/m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靜荷載 q1 = 0.9(1.200.904+1.200.090)=1.073kN/m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活荷載 q2 = 0.91.401.200=1

49、.512kN/m 計算單元內的木方集中力為(1.512+1.073)0.800=2.068kN 2.木方的計算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2.068/0.800=2.585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2.590.80 最大剪力 Q=0.60.8002.585=1.241kN 最大支座力 N=1.10.8002.585=2.275kN 木方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截面抵抗矩 W = 83.33cm3; 截面慣性矩 I = 416.67cm4; (1)木方

50、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165106/83333.3=1.99N/mm2 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木方撓度計算 均布荷載通過上面變形受力圖計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0.894kN/m 最大變形 v =0.6770.894800.04/(1009000.004166666.8)=0.066mm 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800.0/250,滿足要求! (4)2.5kN集中荷載作用下抗彎強度計算 經過計算得到跨中最大彎矩計算公式為 M = 0.2Pl+0.08ql2 考慮荷載重要性系數0.9,集中荷載 P = 0.92.5kN 經計算得到 M = 0.20

51、01.400.92.50.800+0.0801.0730.800 抗彎計算強度 f=0.559106/83333.3=6.71N/mm2 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三、板底支撐鋼管計算 橫向支撐鋼管計算 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木方支撐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x=0.304mm 最大支座力 Qmax=6.587

52、kN 抗彎計算強度 f=0.493106/4491.0=109.70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設計強度,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8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6.59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荷載標準值(立桿軸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 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1)腳手架的

53、自重(kN): NG1 = 0.1159.600=1.106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000.8000.800=0.192kN (3)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 NG3 = 25.1000.1200.8000.800=1.928kN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0.9(NG1+NG2+NG3)= 2.903kN。 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 0.9(4.000+0.000)0.8000.800=2.304kN 3.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

54、計算公式 N = 1.20NG + 1.40NQ 五、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 = 6.71kN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60cm; A 立桿凈截面面積,A=4.239cm2; W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1cm3;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30m; h 最大步距,h=1.50m; l0 計算長度,取1.500+20.300=2.100m; 由長細比,為2100/16.0=132 150 滿足要求! 軸心

55、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0.391; 經計算得到=6709/(0.391424)=40.456N/mm2;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MW=0.90.91.4Wklah2/10 其中 Wk 風荷載標準值(kN/m2); Wk=0.2001.0000.129=0.026kN/m2 h 立桿的步距,1.50m; la 立桿迎風面的間距,0.80m; lb 與迎風面垂直方向的立桿間距,0.80m; 風荷載產生的彎矩 Mw=0.90.91.40.0260.8001.500;

56、 Nw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 Nw=1.22.903+0.91.42.304+0.90.91.40.005/0.800=6.394kN 經計算得到=6394/(0.391424)+5000/4491=39.729N/mm2;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八、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p fg 其中 p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 (kN/m2),p = N/A;p = 52.19 N 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 (kN);N = 13.05 A 基礎底面面積 (m2);A = 0.25 fg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 (kN/

57、m2);fg = 72.00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fg = kc fgk 其中 kc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 = 0.40 fgk 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 = 180.007.2梁側模板計算書 一、梁側模板基本參數 計算斷面寬度400mm,高度800mm,兩側樓板厚度12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膠合板。 內龍骨間距300mm,內龍骨采用50100mm木方,外龍骨采用50100mm木方。 對拉螺栓布置2道,在斷面內豎向間距200+300mm,斷面跨度方向間距600mm,直徑12mm。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強度1.4N/mm2,抗彎強度15.0N/mm2,彈性模量6000.

58、0N/mm2。 木方剪切強度1.3N/mm2,抗彎強度13.0N/mm2,彈性模量9000.0N/mm2。 模板組裝示意圖 二、梁側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 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產生荷載標準值。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計算公式為下式中的較小值: 其中 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取2.000h; T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5.000; V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2.500m/h; H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0.80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200; 2

59、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1.150。 根據公式計算的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19.200kN/m2 考慮結構的重要性系數0.9,實際計算中采用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 F1=0.919.000=17.100kN/m2 考慮結構的重要性系數0.9,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F2=0.94.000=3.600kN/m2。 三、梁側模板面板的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連續梁計算。 面板的計算寬度取0.68m。 荷載計算值 q = 1.217.1000.680+1.403.6000.680=17.381kN/m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60、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截面抵抗矩 W = 36.72cm3; 截面慣性矩 I = 33.05cm4; 計算簡圖 彎矩圖(kN.m) 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變形計算受力圖 變形圖(mm) 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2.086kN N2=5.736kN N3=5.736kN N4=2.086kN 最大彎矩 最大變形 V = 0.322mm (1)抗彎強度計算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15610001000/36720=4.248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取15.00N/m

61、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撓度計算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322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300.0/250,滿足要求! 四、梁側模板內龍骨的計算 內龍骨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通常按照均布荷載連續梁計算。 內龍骨強度計算均布荷載q=1.20.3017.10+1.40.303.60=7.668kN/m 撓度計算荷載標準值q=0.3017.10=5.130kN/m 內龍骨按照均布荷載下多跨連續梁計算。 內龍骨計算簡圖 內龍骨彎矩圖(kN.m) 內龍骨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內龍骨變形計算受力圖 內龍骨變形

62、圖(mm)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支座 F= 2.781kN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變形 V= 0.026mm 內龍骨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截面抵抗矩 W = 83.33cm3; 截面慣性矩 I = 416.67cm4; (1)內龍骨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153106/83333.3=1.84N/mm2 內龍骨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內龍骨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1533/(250100)=0.460N/mm2 截面抗剪強度

63、設計值 T=1.30N/mm2 內龍骨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3)內龍骨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026mm 內龍骨的最大撓度小于300.0/250,滿足要求! 五、梁側模板外龍骨的計算 外龍骨承受內龍骨傳遞的荷載,按照集中荷載下連續梁計算。 外龍骨按照集中多跨連續梁計算。 外龍骨計算簡圖 外龍骨彎矩圖(kN.m) 外龍骨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外龍骨變形計算受力圖 外龍骨變形圖(mm)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支座 F= 5.979kN 經過計算得到最大變形 V= 0.124mm 外龍骨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

64、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截面抵抗矩 W = 83.33cm3; 截面慣性矩 I = 416.67cm4; (1)外龍骨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291106/83333.3=3.49N/mm2 外龍骨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外龍骨抗剪計算 可以不計算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1807/(250100)=0.542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0N/mm2 外龍骨的抗剪強度計算滿足要求! (3)外龍骨撓度計算 最大變形 v =0.124mm 外龍骨的最大撓度小于600.0/250

65、,滿足要求! 六、對拉螺栓的計算 計算公式: N N = fA 其中 N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 (mm2); f 對拉螺栓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取170N/mm2; 對拉螺栓的直徑(mm): 12 對拉螺栓有效直徑(mm): 10 對拉螺栓有效面積(mm2): A = 76.000 對拉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kN): N = 12.920 對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5.979 對拉螺栓強度驗算滿足要求!7.3梁模板扣件鋼管高支撐架計算書 計算參數: 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9.6m, 梁截面 BD=400mm800mm,立桿的縱距(跨度方向) l=0.80m,立桿的步

66、距 h=1.50m, 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桿。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強度1.4N/mm2,抗彎強度15.0N/mm2,彈性模量6000.0N/mm2。 木方50100mm,木方剪切強度1.3N/mm2,抗彎強度13.0N/mm2,彈性模量9500.0N/mm2。 梁兩側立桿間距 0.80m。 梁底按照均勻布置承重桿3根計算。 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鋼筋自重25.50kN/m3,施工活荷載2.00kN/m2。 地基承載力標準值180kN/m2,基礎底面擴展面積0.250m2,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0.40。 扣件計算折減系數取1.00。 鋼管強度為205.0 N/mm2,鋼管強度折減系數

67、取1.00。 圖1 梁模板支撐架立面簡圖 按照規范條規定確定荷載組合分項系數如下: 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1.2(25.500.80+0.50)+1.402.00=27.880kN/m2 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1.3525.500.80+0.71.402.00=29.500kN/m2 由于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S最大,永久荷載分項系數取1.35,可變荷載分項系數取0.71.40=0.98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0。 一、模板面板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連續梁計算。 作用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 1.荷載的計算: (1)鋼筋

68、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5000.8000.400=8.160kN/m (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2 = 0.5000.400(20.800+0.400)/0.400=1.000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0.000+2.000)0.4000.400=0.320kN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均布荷載 q = 0.9(1.358.160+1.351.000)=11.129kN/m 考慮0.9的結構重要系數,集中荷載 P = 0.90.980.320=0.282kN 面板的截面慣

69、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截面抵抗矩 W = 21.60cm3; 截面慣性矩 I = 19.44cm4; 計算簡圖 彎矩圖(kN.m) 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變形計算受力圖 變形圖(mm) 經過計算得到從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別為 N1=0.835kN N2=3.065kN N3=0.835kN 最大彎矩 最大變形 V = 0.066mm (1)抗彎強度計算 經計算得到面板抗彎強度計算值 f = 0.05510001000/21600=2.546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取15.0

70、0N/mm2; 面板的抗彎強度驗算 f f,滿足要求! (2)撓度計算 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066mm 面板的最大撓度小于200.0/250,滿足要求! 二、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 (一)梁底木方計算 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3.065/0.400=7.661kN/m 最大彎矩 M = 0.1ql2=0.17.660.40 最大剪力 Q=0.60.4007.661=1.839kN 最大支座力 N=1.10.4007.661=3.371kN 木方的截面力學參數為 本算例中,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

71、為: 截面抵抗矩 W = 83.33cm3; 截面慣性矩 I = 416.67cm4; (1)木方抗彎強度計算 抗彎計算強度 f=0.123106/83333.3=1.47N/mm2 木方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13.0N/mm2,滿足要求! (2)木方撓度計算 均布荷載通過上面變形受力圖計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5.725kN/m 最大變形 v =0.6775.725400.04/(1009500.004166666.8)=0.025mm 木方的最大撓度小于400.0/250,滿足要求! 三、梁底支撐鋼管計算 (一) 梁底支撐橫向鋼管計算 橫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

72、取木方支撐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x=0.018mm 最大支座力 Qmax=4.212kN 抗彎計算強度 f=0.063106/4491.0=13.94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設計強度,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4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撐縱向鋼管計算 縱向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橫向支撐鋼

73、管傳遞力。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剪力圖(kN) 變形的計算按照規范要求采用靜荷載標準值,受力圖與計算結果如下: 支撐鋼管變形計算受力圖 支撐鋼管變形圖(mm) 經過連續梁的計算得到 最大彎矩 Mmax 最大變形 vmax=0.863mm 最大支座力 Qmax=9.056kN 抗彎計算強度 f=0.590106/4491.0=131.31N/mm2 支撐鋼管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設計強度,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8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 R Rc 其中 Rc

74、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 R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9.06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不滿足要求,采用雙扣件! 五、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它包括: 橫桿的最大支座反力 N1=9.056kN (已經包括組合系數)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0.91.350.1159.600=1.344kN N = 9.056+1.344=10.400kN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60cm; A 立桿凈截面面積,A=4.239cm2; W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

75、抗矩),W=4.491cm3;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a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30m; h 最大步距,h=1.50m; l0 計算長度,取1.500+20.300=2.100m; 由長細比,為2100/16.0=132 150 滿足要求!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查表得到0.391; 經計算得到=10400/(0.391424)=62.712N/mm2;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為: 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MW=0.90.

76、91.4Wklah2/10 其中 Wk 風荷載標準值(kN/m2); Wk=0.2001.0000.129=0.026kN/m2 h 立桿的步距,1.50m; la 立桿迎風面的間距,0.80m; lb 與迎風面垂直方向的立桿間距,0.80m; 風荷載產生的彎矩 Mw=0.90.91.40.0260.8001.500; Nw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心壓力最大值; Nw=9.056+0.91.21.106+0.90.91.40.005/0.800=10.408kN 經計算得到=10408/(0.391424)+5000/4491=63.930N/mm2;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

77、求! 六、基礎承載力計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p fg 其中 p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 (kN/m2),p = N/A;p = 41.60 N 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 (kN);N = 10.40 A 基礎底面面積 (m2);A = 0.25 fg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 (kN/m2);fg = 72.00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fg = kc fgk 其中 kc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 = 0.40 fgk 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 = 180.00 地基承載力的計算滿足要求!74附圖1、附圖1 支撐架鋼管平面布置圖2、附圖2 梁、板模板支設剖面圖3、附圖3 梁斷面放大詳圖4、附圖4 砼澆筑變形監測點位置平面圖5、附圖5、砼澆筑路線圖


注意事項

本文(鳳凰島高大模板支模施工方案(47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墨脱县| 前郭尔| 南丰县| 嘉善县| 漳浦县| 容城县| 金塔县| 灵寿县| 白河县| 吉安县| 息烽县| 江永县| 兴业县| 教育| 澄迈县| 山西省| 谷城县| 武强县| 托里县| 东乡| 元氏县| 宁国市| 佛坪县| 甘泉县| 呼图壁县| 乐清市| 高台县| 绥化市| 华亭县| 雷州市| 武冈市| 清流县| 双鸭山市| 盘锦市| 正蓝旗| 互助| 电白县| 长春市| 板桥市| 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