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水施工工程施工方案一、施工準備 (一)作業條件 1外墻裝飾已基本完工,外腳手架已拆除,散水基底標高、尺寸均經過檢查,并已辦完隱、預檢手續。 2散水應分塊澆筑,分塊長度不大于6m,留縫位置應考慮建筑整體效果。 3,根據標高線釘好水平樁。 4,核對混凝土的配合比,檢查后臺磅秤,進行開盤交底,散水混凝土強度不小于C15。 5散水尺寸應按設計圖紙要求,圖紙中未明確時,一般灰土墊層寬度不小于800mm,厚度不小于150mm,混凝土寬度不小于600mm,厚度不小于50mm。 (二)材料要求 l。土:宜優先使用基槽中挖出的土,或土質與之相似的粘土、亞粘土,不得含有有機雜質,使用前宜過篩,其粒徑不大于15m
2、m,含水量以12一15為宜(手感可捏成團,輕掰即散)。 2石灰:應用塊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充分熟化,不得含有未熟化生石灰塊,其粒徑不大于5mm,也不得含有過多水分。 3水泥:宜用325級及其以上硅酸鹽、普通硅酸鹽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宜選用同一水泥廠生產同期出廠的同品種、同強度等級、同一出廠編號的水泥。 4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5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徑520mm,含泥量不大于2。 (三)施工機具 鐵鍬、篩子(5mm)、小推車、振搗器、刮杠、木抹子、鐵抹子尺板、小水筒、鬃刷子、瀝青鍋、小鎦子(用方鋼或鋼筋制作等)。二、質量要求 具體要求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204-2002的
3、有關規定。三、工藝流程 場地平整 灰土墊層 支模 混凝土澆筑 表面壓光 拆模 側幫壓光瀝青砂填縫 修整養護 完成四、操作工藝 (一)平整場地 根據散水基底標高釘好水平控制樁,在散水墊層寬度加200mm范圍內拉線控制,用平鍬將地鏟平,如土質松軟,應先夯砸不少于三遍。 (二)灰土墊層施工 灰土墊層一般采用3:7灰土墊層(或依據施工圖紙)按規定夯實至設計干密度。 (三)支模板設時要拉通線、抄平,做到通J頃、平直,、坡向正確(向外坡4),嚴禁用砌磚代替模板。 (四)散水與建筑物外墻分離,分隔縫寬20mm,沿外墻一周做到整齊一致,縱向6m左右設分隔縫一道,房屋轉角處與外墻呈45角,分隔縫寬20mm,分隔
4、縫應避開雨落管,以防雨水從分隔縫內滲入基礎。 (五)混凝土的拌制 要認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盤投料順序為:石子一水泥一沙子一水,應嚴格控制坍落度(以3050mm為宜),攪拌要均勻,攪拌時間不少于90s。 (六)混凝土的澆筑 1清除模板內的雜物,辦好隱、預檢手續,可適當濕潤模板及灰土墊層,但水不可過多,以地面不留積水為宜。 2一般采用平板式振搗器,振實壓光,應隨打隨抹,一次完成,提倡用原漿壓光。 (七)當散水有一定強度時(表面仍濕潤,但用手輕按已按不出手印),拆除側模,起出分格條,隨即用砂漿抹平壓光側邊,并用陽角鎦子將散水棱角鎦直、壓光,包括分格縫處棱角,側邊及分格縫內與散水大面的質量要求相
5、同,也要見光,棱角頃直、整齊。 (八)養護已抹平壓光的混凝土應在12h左右用濕鋸末覆蓋,養護不少于7d。 (九)瀝青灌縫 養護期滿后,分隔縫內清理干凈,用l:2瀝青砂漿填塞(宜摻適量滑石粉以便操作),填塞時分隔縫兩邊粘貼3cm寬美紋紙,既可防止瀝青污染散水表面,也可使分隔縫內瀝青砂漿平直、美觀。分隔縫要勾抹燙壓平整,可用口14口16方鋼或用1012光圓鋼筋砸扁做成小鎦子,用火燙紅后用來燙壓分隔縫。如上口留出15cm左右用油膏填嵌則感觀更佳,燙壓好后,瀝青砂漿應低于散水面35mm,使分隔縫處棱角更加突出,更顯散水特色(分隔縫處棱角施工務必精工細作,棱角順直、整齊才顯美觀)。 (十)冬雨期施工時應
6、另行編制季節性施工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以確保散水質量。五、成品保護 1注意外墻面保護,必要時立木板遮擋。 2嚴禁在已完成的散水上拌和砂漿,以免污染外墻和散水。 3在覆蓋養護期應有專人負責淋水,保持鋸末濕潤,早期嚴禁上人。 六、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混凝土不密實:主要是由于漏振和振搗不密實,或配合比不準造成。 2表面不平標高不準:水平標高線樁不準,操作時未認真找平o 3側邊與大面顏色不一致:主要是由于拆模過晚,后抹的側邊與先抹的大面顏色不一,需掌握好拆模時間。 4分格縫填塞不直、污染:填塞瀝青砂漿時一定要認真細致,為防止污染可將分格縫兩邊覆蓋,分格縫內瀝青砂漿一定要勾抹燙壓平整。 5表面不規則裂縫:一是由于不是原漿壓光,表面漿皮風裂所致;二是由于3:7灰土墊層施工不認真,或肥槽回填時未夯實所致,故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施工隱、預檢工作。 6本書中未涉及塊料面層散水,施工中如遇到請參照相應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及工藝標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