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1人工土方開挖人工開挖的主要施工工具為鎬、鍬及撬棍等。(1)挖土施工放坡根據現場察看,本工程土方為三類土。按施工規范規定,人工開挖基坑不超過1.5米,施工放坡比例確定為1:0.33。(2)土方堆放與外運可利用土方在開挖區外3米就近堆放,多余及不可利用的土方,項目部擬采用人力挑抬或用人力車進行土方外運。(3)基坑排水基礎土方工程施工期間,項目部決定在每條軸線基坑旁采用人開挖一條排水溝,排水溝寬300mm,起點深為200mm按0.5%的坡度進行施工,且為保證排水溝的順利工作,排水溝邊坡定為1:0.77。在排水中遇個別地勢較高處,人工開挖集水井作為過度。(4)挖土注意事項:1、基坑土方開挖
2、必須嚴格按施工方案進行,嚴禁超挖。2、基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材料。3、挖土過程中如出現土體較大位移,應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4、坑周圍的地表水應及時排除。5、開挖土方時應有足夠的照明,電工應日夜值班。(5)基坑下人坡道溜槽的搭設等土方挖至一定程度后,就組織人員用竹笆,防滑木條,方木搭設下人坡道,坡度為1:2。(6)土方開挖質量要求和質量保證措施1)土方開挖質量要求1、主體部分開挖標高允許偏差15cm。2、邊坡放坡允許偏差25cm,但邊坡不得挖陡。2)土方開挖質量保證措施1、開工前要做好各級技術準備和技術底工作。施工技術人員(工長)、測量人員要熟悉圖紙,掌握現場測量樁及水準點的位置
3、尺寸,同監理單位辦理驗樁、驗線手續。施工要配備專職測量人員進行質量控制。2、要及時復撒灰線,將基坑開挖下口線測放到基坑底。及時控制開挖土標高、做到5m扇形挖土工作面內,標高白灰點不少于2個。3、認真執行開挖樣板制,即凡重新開挖邊坡坑底時,有操作技術較好的工人開挖一段后,經測量人員或質檢人員檢查合格后作為樣板,繼續開挖。施工人員換班時,要交接挖深、邊坡、操作方法,以確保開挖質量。4、開挖邊坡時,盡量采用溝端開行,挖土機的開行中心線要對準邊下口線。要堅持先修坡后挖土的操作方法。5、土方開挖后,及時跟進澆筑砼墊層,并要注意成品的保護工作。6、認真執行項目部制定的技術、質量管理制度。施工中要積累技術資
4、料,如施工日記、設計變更洽商、驗樁、驗線記錄等。7、土方工程竣工后要繪制竣工圖,質量檢查人員檢查評定工程質量等級。5.2.2人工土方回填與夯實(1)工藝流程: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檢驗土質分層鋪土、耙平夯打密實檢驗密實度修整找平驗收。(2)施工方法1、填土前應將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雜物清理干凈,坑槽回填前,必須清理到基礎底面標高,將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漿、石子等雜物清除干凈。2、檢驗回填土的質量有無雜物,粒徑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3、回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
5、土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一般蛙式打夯機每層鋪土厚度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層鋪攤后,隨之耙平。4、回填土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應一夯壓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并且嚴禁采用水澆使土下沉的所謂“水夯”法。5、深淺兩基坑(槽)相連時,應先填夯深基礎;填至淺基坑相同的標高時,再與淺基礎一起填夯。如必須分段填夯時,交接處應填成階梯形,梯形的高寬比一般為1:2。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于1.0m。6、基坑(槽)回填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A墻兩側標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墻擠歪;較長的管溝墻,應采用內部加支撐的措施,然后再在外側回填土方。7、回填房心
6、及管溝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兩側填土夯實,并應由管道兩側同時進行,直至管頂0.5m以上時,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在抹帶接口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回填細粒料。8、回填土每層填土夯實后,應按規定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后,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9、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準高層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于標準高層的地方應補土夯實。(3)質量標準要求符合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的規定。1、土方回填前應清除基底的垃圾、樹根等雜物,抽除坑穴積水、淤泥,驗收基底標高。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應在基底壓實后再進行。2、對填方土料應按設計要求驗收后方可填入。3、填方施工過程中應檢查排水措施,每層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壓實程度。填筑厚度及壓實遍數應根據土質、壓實系數及所用機具確定。如無試驗依據,應符合施工規范的相關規定。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