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挖填土施工方案一、準備工作:施工前應清除施工場地的地上和地下障礙物,對厚有建筑物、電桿、塔架等采取有效防護和加固措施,完成場地平整和臨時性排水設施,編好土方平衡和挖填土方案。在軟土地區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做好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地下水位應降至基底下0.5-1.0m后方可施工,降水工作應持續到回填完畢。然后按圖紙要求進行測量放線,設置定位軸線樁,龍門板和水平樁,放出挖土灰線。回填土方前,應清除基底草皮、雜物和排除積水,應防止地面水滲入。前次施工人員應填寫地面以下工程的隱蔽工程驗收記錄,經質量檢查認可后方可回填。二、操作工藝:土質均勻且地下水位標高低于基坑(槽)或管溝底面標高時,挖方邊坡可
2、作直立壁不加支撐,其挖土深度應根據土質確定,且不宜超過下列規定:密實、中密的砂土或碎石類土(填充物為砂工)時為1.0m;硬塑或可塑的輕亞粘土或亞粘土時為1.25m;硬塑或可塑的粘土或碎石類土(填充物為粘性土)時為1.50m;堅硬的粘土時為2.0m。基坑(槽)或管溝挖好后,應及時進行地下結構和安裝工程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應及時檢查坑壁的穩定情況。地質情況良好,土質均勻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或管溝底面時,挖方深度在5m以內不加支撐的邊坡最大坡度值應符合下表:深度在5m內不加支撐的基坑(壁)、管溝邊坡的最大坡度值 表2.3.2土的類別邊坡坡度(高:寬)坡頂無荷載坡項有靜載坡項有動載中密砂土1:1.
3、001:1.251:1.50碎石類土(填砂土)1:0.751:1.001:1.25硬塑粉土1:0.671:0.751:1.00碎石類土(填粘性土)1:0.501:0.671:0.75硬塑粉質粘土、粘土1:0.331:0.501:0.67黃 土1:0.101:0.251:0.33輕土(經井點降水后)1:1.00/注:靜載指堆土或材料等,動載指機械挖土或汽車運輸作業等,當有成熟施工經驗時,可不受本表限制。開挖條形基坑(槽)不放坡時,應沿灰線里面增出基槽的輪廓線。對普通松軟土(1.2類土)可自上而下逐管逐層開挖每層開挖深度為0.3m左右,從開挖端向后倒退挖掘;對粘土和堅硬粘土(3.4類土)應先用鎬刨
4、松后再向前挖掘,每層深度為0.15m左右。挖坑(槽)或較大面積土方時,從地面下挖1.0 m便可開始刷邊;挖至距離槽底0.5m時,應沿坑(槽)邊每隔2-3m高差打入竹簽或木樁,并注明標高,同時配備0.5m長竹(木)標桿若干根。操作人員用標桿按設計標高找平,檢查槽寬,修理槽邊,鏟平槽底,清除余土。從坑(槽)里往外棄土或在坑(槽)邊堆放材料時,應距離坑(槽)邊緣0.8m以外,高度不宜超過1.5m.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不能超過基底標高,如個別地方超挖時應用與基工相同的土料填補,并夯實至要求的密實度,或用碎石類土填補并夯實。在重要部位超挖時,可用低強度砼填補,并應取得設計單位同意。不放坡開挖管溝時,
5、除不修邊坡外,其余操作要點同放坡。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并在其中進行安裝工程及填土,應在最短期內完成。如不能立即進行下道工序,應在開挖時留出0.15-0.3m一層不挖,待下道工序施工前挖至設計標高。開挖有坡度的基槽(坑)或管溝時,一般按深度分幾階修坡,開始按坡度大致開挖,挖至1.0m深左右時,再按坡度要求沿長度方向每隔3m左右修一條坡度線,然后依此線修坡。再挖1.0m后,仍按上法操作,直到挖至設計標高,統一修坡、清底、檢查溝寬和標高。在開挖基坑(槽)和敝露期間,如遇松土、流砂,應加設擋土支撐,以防坍塌。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合理確定開挖順序和分層開挖深度,有少量地下水出現時,應首先從低處
6、開挖,并在該處設置排水溝或周圍加固的集水坑,以便排水。挖大面積基坑時,應從三面開挖,留一面挖成斜坡作為出土通道,挖出的土運至棄土地點,最后收斜坡挖掉、運出,坑邊留一部分回填土。開挖深基坑(槽)或管溝時,為了棄土方便,可根據土質特點,收坡高沿全高做出1-2個臺階,寬0.7-0.8m倒為倒土臺(也可用腳手架搭設)。然后按線基坑(槽)或管溝放坡分階開挖,從下階上棄到上階土臺后,再從倒土臺棄至槽邊,完成流水作業。開挖基坑(槽)土方時,如有條件,盡可能在坑邊或附近留出一部分回填土,收多余的土一次運到棄土地點,減少二次搬運。在基坑(槽)挖土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土質變化情況,如在接近設計標高處發現軟土層、枯井
7、、古墓時,應與設計單位共同研究,采用加深、換土或其他方式處理。遇有文物,應做好保護,妥善處理后再施工。回填土應分層夯實,每層虛鋪厚度,如用打夯機,應根據機械性能大小確定一般虛鋪約0.25m,夯實至0.17m;如用人工夯實時,虛鋪約0.2m,夯實至0.14m,分壓夯實應一夯壓半壓。當基坑(槽)底高低不平時,應先從低處填土夯實,填至與高處同一水平后,再分層夯實。如必須分管填夯時,交接處應填夯成階梯形斜坡,分層交接處應錯開。回填土時應先利用就地開挖的厚土,并清除摻入的有機雜質和過大顆粒。回填土的含水率應嚴格控制,防止形成橡皮土,如土質過干應灑水濕潤再夯實,回填土的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應根據設計要求
8、經試驗確定,如設計無要求時,可參照下表(表2.3.18)確定施工。各種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參考數值 表2.3.18項 次土的種類變 動 范 圍最佳含水率(重量比)最大干密度(/cm3)1砂 土812%1.801.882粉 土9151.852.083粉質粘土12151.851.954粘 土19231.581.70在基礎墻兩側回填土時,宜兩側同時填夯,且填土高度不宜相差太大。較長且較薄的溝壁墻填土,宜采用人工填土夯實,并應采取支撐加固措施后再進行,以免收溝墻擠壓。管溝鋪設管道后,回填應從兩側同時進行,防止管中心位移。人工填至管項0.5m以上,方可采用打夯機夯實。冬期間填土應符合下列要求:1
9、、基坑(槽)可用含有凍土塊的土回填,但凍土含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凍土塊粒經不能大于150mm,每層鋪土厚度應比常溫施工時減少20-25%;2、管溝底至管項0.5m范圍內不能用含有凍土塊的土回填;3、室內的基坑(槽)和管溝,不能用含有凍土塊的土回填。三、安全注意事項:人工挖土嚴禁采用底部掏空的辦法塌土施工,應由上而下分層按順序施工,且應分管。挖土操作人員前后相距至少3M左右,間隔2.0m,不能兩人對頭刨土,以免鎬頭傷人。在土方開挖過程中應檢查基坑(槽)或管溝邊坡的變化情況,如發現滑坡現象(如裂縫、滑動等)時應立即采取下列措施:1、暫停施工,必要時,所有人員和機械撤至安全地帶,2、通知有關單位提出處理措施;3、根據滑動跡象設置觀測點,觀測滑坡體平面位移和沉降變化,并做好記錄。基坑(槽)和管溝回填以前,應檢查坑(槽)壁有無塌方跡象,下槽人員要戴好安全帽。用雙輪車向槽內卸土時不能撒把,槽邊須有阻擋車輪的橫檔木以免車輛陷下。非機電設備操作人員不準擅自動用機電設備,使用蛙式打夯機時要兩人操作,其中一人負責移動膠皮線,操作夯機人員,必須戴膠皮手套,以防觸電。下班時應斷電,并用防雨材料收夯機和電閘蓋好。在填土夯實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邊坡土的變化,并應考慮夯實振動的影響,對坑(槽)溝壁松土掉落或塌方的危險因素,應采取適當的支護措施。在公共場所、居住區、交通道路等處挖掘時設置圍欄,夜間掛紅燈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