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隴外隧道跨溶洞拱橋施工方案隴外隧道跨溶洞拱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橋為跨過隴外隧道中的溶洞而設,為1孔56米實腹式拱橋,中心里程為DK38+327.28。拱腳兩端設鋼筋混凝土基礎與拱圈相連,拱腳連接處設密集鋼筋。拱圈為鋼筋混凝土拱,跨度約45米,矢高約13米,拱腹為實體混凝土,橋面設置道碴槽。施工該橋的同時采用導洞繞行方案繼續同步施工前方隧道,導洞長度約150米。本橋施工期間需時時保持通風。二、施工工藝及流程施工準備按設計刷方 拱腳基礎混凝土施工 搭設滿堂支架 鋪設拱圈底模 拱圈鋼筋綁扎 澆筑拱圈砼 拱腹及橋面系施工 拆除拱支架及底模1、刷方:從橋臺外10米相溶洞頂中心采取分層開挖和刷方,以便
2、作為拱圈支架平臺,刷方量約為6000m3;2、拱腳基礎混凝土施工:鋼筋在洞外加工倒運到現場,現場綁扎成型后,泵送澆筑基礎混凝土,注意拱腳鋼筋的預留及保證位置的準確。3、搭設滿堂支架:(1)拱頂缺口兩側采用普通鋼管支架,支架間距順橋向0.4m,橫橋向0.4m,步長1.0m。搭設支架前對刷方頂面進行硬化處理,支架從硬化面開始搭設,鋼管上托采用可調節U形支托,所有支架應依據搭設高度設置剪刀撐。立柱頂部設置可調式U形支托,按標高變化調節好高度及預留伸縮量。沿橫橋向在支托上放置I14工字鋼作為拱圈底模的橫梁,在工字鋼上再縱向布置一層I14工字鋼(事先加工彎制成弧形),間距50cm,作為拱圈底模的縱梁,工
3、字鋼間用木板鋪墊防止滑動,并用U型螺栓扣牢固,形成一個整體。拱圈底模和下層工字鋼間可墊入木尖進行局部標高的調節。(2)拱頂缺口處采用滿堂萬能角鋼進行支撐,搭設前先將洞內廢碴扒平、硬化,在支座底設置枕木支墊,頂部滿鋪I56工字鋼支承縱梁,在縱梁上設置方木支撐形成底模支架。4、鋪設拱圈底模:采用普通組合式鋼模作為底模,模板相互銷栓牢固,模板縫用海綿塞密實,盡量選擇外形良好的鋼模作為底模。5、拱圈鋼筋綁扎:鋼筋在鋼筋加工場彎制完畢后搬運到現場進行綁扎。6、澆筑拱圈砼:拱圈鋼筋籠綁扎完畢后,安裝拱圈邊模,加固完成后進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的灌注采用攪拌站集中攪拌,運送到現場,布置兩臺泵機,由兩頭拱腳處向
4、拱頂對稱灌注,注意控制好送漿速度,振搗要密實。7、拱腹及橋面系施工:拼裝好模板后可進行混凝土的灌筑,也采用泵車進行泵送灌筑。橋面系設置道碴槽,注意位置的正確。8、拆除拱支架及底模:待拱腹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可開始拆除拱支架和底模。先把U形支托松開,把底模解體抽出,在人工逐步拆除工字鋼、鋼管支架和萬能桿件,在人工配合扒桿吊運到橋面。三、主要施工難點及需要額外考慮的費用1、本橋為在隧道內施工,人工、機械效率低于正常施工,且需全過程實施照明、通風,費用較大;2、由于需在洞內施工,相應地段的隧道截面等需重新設計,較為繁瑣、相應增加費用;3、本橋與隧道導洞及正洞同步施工,在隧道進行爆破等工序施工時,施工人員要撤離隧道以策安全,相互干擾較大,人工、機械效率更低;4、隧道導洞繞行約150m,過渡工程費用較大;5、刷方量及滿堂支架平臺硬化量較大。6、拱圈滿堂支架的搭設施工繁瑣,且鋼管、工字鋼、萬能桿件使用量較大。7、拱圈底模的線型控制及穩固性控制的施工技術難度較大。8、拱圈底模下層的縱向工字鋼需彎制成弧形,屬一次性使用,需增加相應費用。四、本方案的優點1、大型輔助設備的設置及投入量較少,臨時工程費用相對較低。2、無需到溶洞底進行施工,施工難度較低、安全性較高、工期較短。3中鐵二十五局柳州公司田德項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