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第一章 編制依據、原則、范圍 1一、編制依據 1二、編制原則 1三、編制范圍 1第二章 工程概況 2一、工程地質條件 2二、水文地質特征 2三、設計概況 3四、技術條件 4第三章 施工方案 4一、施工工藝流程 4二、錨桿施工 4三、框架梁施工 7第四章 施工要求 9第五章 資源配備計劃 10一、勞動力組織形式 10二、具體人員安排 10三、主要機具設備 10第六章 質量保證措施 11第七章 安全生產與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11一、安全生產 11二、環境保護措施 14第八章 附圖 16一、錨桿框架梁橫斷面圖 16一、錨桿框架梁平面布置圖 16三、錨桿結構詳圖 17第一章 編制依據、原則、范圍一
2、、編制依據(1)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2)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3)路基工程設計與施工圖集(4)鐵路路基設計規范(5)新建時速200公里客貨共線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4】8號(6)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7)鐵路路基支擋結構設計規范(8)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24-2010(9)渝黔鐵路標準化管理文件匯編(10)渝黔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文件及設計圖紙二、編制原則(1)貫徹執行國家、鐵道部、當地政府等相關部門制定的有關政策;按照鐵路工程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施工進度,保證質量,確保按期完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取得社會和建設單位
3、信譽。(2)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提高施工技術水平,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 (3)加強質量管理,全面開展質量管理活動,嚴把質量關,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要求。(4)堅持文明施工,保護環境。按照國家、鐵道部及業主對本工程的環境保護的要求,精心組織,嚴格管理。三、編制范圍渝黔鐵路土建9標段管段內路塹邊坡防護,適用于土質、軟質巖、節理裂隙發育的硬質巖路塹邊坡。第二章 工程概況一、工程地質條件1、地層巖性 沿線地層除泥盆系、白堊系外,自第四系至震旦系地層均有出露,尤其以古生界、中生界地層廣泛分布。本段相繼為古生界、中生界灰巖、白云巖、泥灰巖間夾泥頁巖地層,其中上三疊統、上二疊統、
4、下二疊統地層含煤層;第四系松散地層分布于沿線基巖之上。2、地質構造線路通過地區構造十分復雜,處于川黔南北向構造帶及北東向構造帶交接復合部位,線路多平行于構造線,順層現象比較普遍。3、不良地質及特殊巖土沿線各種不良地質發育齊全,其中巖溶、順層分布范圍廣,是本線最為復雜、對工程影響最大的不良地質。沿線山高坡陡、溝谷深切,巖體構造節理發育、較為破碎,分布有大小不一的古滑坡、崩塌、危巖落石及軟質巖體風化剝落,其中滑坡主要分布在泥頁巖互層或灰巖夾泥巖、頁巖地段,其次為土質滑坡。沿線特殊巖土主要有膨脹土、紅粘土、軟土及松軟土。二、水文地質特征1、水文特征沿線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巖溶裂隙水。第四系孔隙
5、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松散層中;巖溶裂隙水主要賦存于碳酸鹽地段,水量較豐富但分布不均勻,受巖溶發育形態及程度控制。多數地下水無侵蝕性,但煤系地層、含石膏地層、 含巖溶角礫巖地層、炭質頁巖地層中的巖溶裂隙水存在碳酸鹽侵蝕,侵蝕等級為 H2H3。2、氣象特征沿線氣候為亞熱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直接承受印度洋及太平洋水汽補充。具有溫和濕潤的特征,干濕季節比較分明,除夏季外,各月可能出現大于20的最大溫差。雨季一般開始于4月中下旬,結束于10月中下旬,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夏季58月。多年平均氣溫15.3C,極端最低氣溫-7.8C,極端最高氣溫37.5C,年最大降雨量1134.8mm,年平均蒸發量1239.4m
6、m,歷年平均風速1.12m/s,最大結雪深度在22cm。三、設計概況中建股份渝黔鐵路YQZQ-9標管段起訖里程為DK183+035.863DK239+355.98,正線長度56.32公里。錨索框格梁設計里程段及數量如下表:里 程長度(m)鉆孔(孔)線路左/右DK193+158.5DK193+323.3164.9160左DK193+166.3DK193+175.89.512左DK193+175.8DK193+239.563.7136左DK193+212.1DK193+290.0578262左DK194+608.85DK194+64334.234右DK194+643DK194+651811右DK1
7、95+345DK195+348.43.311右四、技術條件 鐵路等級:一級鐵路;正線數目:雙線;速度目標值:200km/h;正線線間距:5.05.03m;第三章 施工方案一、施工工藝流程框 架 錨 桿 施 工 工 藝 流 程 圖二、錨桿施工1、施工準備a、施工前在標段范圍內選擇有代表性、與錨桿錨固段地層相同、環境類似的相鄰地段進行拉拔試驗及開挖試驗,試驗孔數均不少于3孔,以驗證錨桿砂漿的握裹性和錨固段的設計指標,確定施工工藝及參數。試驗錨桿長3m,采用32HRB400鋼筋,要求抗拔力土層不小于180MPa,巖層不小于60 MPa。b、開工前現場技術人員利用路基附近的導線加密點以及水準點,按照路
8、基設計圖紙上的路基橫斷面,按設計坡度沿線路方向每10m掛一坡度線,坡度線與坡度線之間掛橫線,線掛好后,組織人員按坡度線,對坡面局部不平整部位進行人工修整,保證坡面大面平整,無局部凸起以及松動的巖石。2、錨孔放樣坡面修整完成之后,按設計要求用線繩交叉放出錨孔孔位,孔位間距D=2.0m和D=3.0m,考慮每隔3倍孔位間距設置一道0.6m寬坡面排水槽。放孔位時注意先根據施工段坡長排框架,先排整框架,再將剩余的坡長上下平均分配。3、鉆孔錨孔孔位放好后,根據掛好的坡度線之間的水平連線,作為錨孔深度的基準面,以此控制鉆孔深度。錨桿鉆孔采用風動鉆進,嚴禁水沖鉆進,以確保錨桿施工不致于惡化邊坡巖體的工程地質條
9、件和保證孔壁的粘結性能。鉆孔速度根據使用鉆機性能和錨固地層嚴格控制,防止鉆孔扭曲和變徑,造成下錨困難或其它意外事故。錨桿體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o25o,錨孔的孔斜度(傾角)誤差不超過1o。鉆進過程中對每個孔的地層變化,鉆進狀態(鉆壓、鉆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況作好現場施工記錄。如遇塌孔縮孔等不良鉆進現象時,須立即停鉆,及時進行固壁灌漿處理(灌漿壓力0.10.2MPa),待水泥砂漿初凝后,重新掃孔鉆進。鉆孔孔徑、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設計值。為確保錨桿孔直徑,要求實際使用鉆頭直徑不得小于設計孔徑。為確保錨桿孔深度,要求實際鉆孔深度比設計孔深大0.2m。4、清孔鉆進達到設計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鉆,要求穩
10、鉆12分鐘,防止孔底尖滅、達不到設計孔徑。鉆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體粘滯,必須清理干凈,在鉆孔完成后,使用高壓空氣(風壓0.20.4MPa)將孔內巖粉和積水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漿與孔壁巖土體的粘結強度。清孔嚴禁采用高壓水沖洗。若遇錨孔中有承壓水流出,待水壓、水量變小后方可下安錨筋與注漿,必要時在周圍適當部位設置排水孔處理。如果設計要求處理錨孔內部積聚水體,一般采用灌漿封堵二次鉆進等方法處理。5、錨孔檢驗錨桿孔鉆造結束后,須經現場監理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孔徑、孔深檢查一般采用設計孔徑、鉆頭和標準鉆桿在現場監理旁站的條件下驗孔,要求驗孔過程中鉆頭平順推進,不產生沖擊或抖動,鉆具驗
11、送長度滿足設計錨桿孔深度,退鉆要求順暢,用高壓風吹驗不存明顯飛濺塵碴及水體現象。同時要求復查錨孔孔位、傾角和方位,全部錨孔施工分項工作合格后,即可認為錨孔鉆造檢驗合格。6、錨桿制作及安裝錨桿在鋼筋加工場制作加工,自缷車運至施工現場,人工安裝。錨桿一般采用32HRB400螺紋鋼制作,鋼筋點焊并聯制作,桿身每隔1.5m設一個對中支架(12mm鋼筋),以保證錨桿有足夠地保護層,錨桿外露彎折10cm,錨孔直徑110mm。錨桿的設計長度不含埋置于錨頭內的長度。安裝前,要確保每根鋼筋順直,除銹、除油污,安裝錨桿體前再次認真核對錨孔編號,確認無誤后再用高壓風吹孔,人工緩緩將錨桿體放入孔內,用鋼尺量出孔外露出
12、的鋼桿長度,計算孔內錨桿長度(誤差控制在-30mm范圍內),確保錨固長度。7、注漿及封口采用注漿機注漿,錨桿孔內注漿為一次注漿,采用孔底返漿法,實際注漿量一般要大于理論的注漿量。如一次注不滿或注漿后產生沉降,要補充注漿,直至注滿為止。注漿壓力不低于0.5MPa。注漿材料選用M35水泥砂漿,水泥使用P.0 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灰砂比1:0.51:1。注漿結束后,將注漿管、注漿槍和注漿套管清洗干凈,同時做好注漿記錄。注漿完成后,用7cm厚的C35混凝土封口。三、框架梁施工1、框架梁放樣按照錨孔放樣程序及方法,放出框架梁縱、橫梁中線以及邊線,并用繩線交叉繃緊。2、基坑開挖框架梁基礎采用人工開挖,根據放出的線開挖溝槽。石質地段使用風鎬開鑿,超挖部分采用與框架同標號的砼調整至設計坡面。土質基底必須平整夯實,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如基坑內有水,先將水排走,確保基槽在無水條件下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