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機械設備配備管理方案1、施工機械設備配置原則1.1先進、高效、適用、配套的原則本著先進、高效、適用、配套、國產與進口設備相結合的原則,路基、橋梁按集中快速施工的原則配備,確保工程施工需要。1.2備用原則在設備配置時,對于控制工期項目和施工中需要連續運轉使用的設備考慮一定數量的備用,避免因設備故障影響工期或造成損失。1.3配套施工原則為按期完成本段工程項目,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性能,進行機械選型配備時,將若干在主要參數方面彼此協調一致的機械設備組成的專門機組,配套施工。成套機械中的主要機械或機組決定著施工方式、方法和工程的施工進度。正確選擇機械并配套成“成套機械”,充分發揮機械的群體效能,可以
2、使施工機械化達到理想的效果。施工機械選型配套的生產能力應與工程在全線中的地位和所要求的工期進度相適應,設備的總投入應完善合理。各單位組合配套后的生產線應具備綜合施工性能,而不刻意追求單機的最高最先進性能。特別注意各作業線綜合配套后的整體良好綜合性能。要避免各作業線生產的不均衡性。要求各單機在施工過程中應機動,便于操作,性能可靠穩定,以保持生產的連續性,使整體綜合配套保持高速度和高效率,單機生產能力宜為均衡生產能力的1.21.5倍。機械運轉應有整套的安全保證體系,單機應配有過載保護和自檢裝置,對作業人員應有安全保障設施。各單機應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經久耐用,且作業線各單機使用壽命應能彼此匹配。各單
3、機機型宜盡量集中,容易維修保養和配件采購。所選設備宜盡可能國產化和洋為中用,既經濟又適用。機型尺寸符合生產和作業空間并盡可能適用于多種地質條件下的不同施工方法。2、機械設備管理措施現場組建機械修配組,負責對本標段內所有機械設備進行維修、維護和保養,提高設備完好率。設專職維護員定期對現場所有機械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維護員由高級技師擔任,建立設備臺帳,對機械設備的管、用、養、修進行動態管理,提高機械管理水平。對所有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進行崗有的再培訓,要求操作人員按操作說明進行作業,不得任意擴大使用范圍和超負荷作業。定期檢查與日常保養相結合,及時發現和處理機械故障。備足易損件,保持機械設備正常運轉。加強機械指揮和調度,嚴禁違章指揮和操作,嚴禁無知蠻干。加強對油水的使用管理,正確選用油品、掌握換油期、掌握加油量及正確使用內燃機冷卻液,建立專業化的油水管理組織。實踐證明,基層施工單位油品的科學管理與合理使用、水和防凍液的正確選擇是保證工程機械正常運轉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