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 礎 回 填 土 施 工 方 案目錄:一、施工準備二、技術要求和施工工序三、回填土試驗四、資料整理要求五、質量檢查和成品保護六、安全防護措施一、施工準備1、填料的準備:根據設計要求與實際情況,回填土來源有基礎四周和外運兩種,采用人工配合機械回填方式。回填土用蛙式打夯機分層夯實,對于室內采用人工回填,運距大于50米。2、機械的準備:準備鏟車40型2臺,挖掘機1臺,自卸式運輸車6輛,5臺蛙式打夯機,電源線120m,單機單閘。3、基礎四周基坑內已全部清理干凈,腳手架已全部拆除。4、回填土前,清除基地雜物,注意避開雨天,雨天前及時壓實已鋪填的土層,現場道路通暢,人員機械準備充分。5、填土施工前,應對
2、填方基底和已完隱蔽工程進行檢查和中間驗收,并做好記錄。二、技術要求和施工工序1、土質要求:回填土下面素土夯實,上面150MM厚采用三七灰土夯實,土質為粉土,同時清除回填土中雜草等有機物及各種雜物。灰土配制應采用級以上新鮮石灰,使用前1-2天消解并過篩,最大粒徑不超過5MM,粘土最大粒徑不超過15MM。2、回填土工藝流程:基坑(槽)底、地平面上清理 檢驗土質 分層鋪土耙平 夯打密實 休整找平 驗收。3、回填土路線:根據現場情況,回填土先室外后室內,由西向東,由北至南從最低處開始,由下而上分層鋪填夯實。4、素土施工時,應適當控制含水量。土的最大含水率為1.58-1.70T/M3,工地檢驗方法是:用
3、手將素土緊握成團,兩指輕捏即碎為宜,如土料含水過多或不足的,應晾干或灑水潤濕。5、土的鋪設厚度為200-250mm,用蛙式打夯機夯打,每層土的夯打遍數不少于4遍。基坑內水平運輸采用手推車。6、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填土時應預留250MM的下降高度,填土接縫處不得留在墻角,上下兩層填土的接縫距離不得小于500MM,并做成階段形。接縫時,用鐵鍬在留縫處垂直切齊,再鋪下段夯實。填土的壓實系數不小于0.93。7、素土鋪設應平整,夯打均勻,夯跡應互相搭接,防止漏壓。三、回填土試驗1、取樣數量:基槽管溝每層按長度20-50M取一點,但不少于一點;基坑每層按100-500M2取一點,但不少于一點。地面基層
4、每層按100-500M2取一點,但不少于一點。2、取樣方法:環刀法,每層每段進行檢驗,在夯實層下半部(至每層表面以下2/3處)用環刀取樣。各層取樣點應錯開,繪制取樣平面位置樣點位。四、資料整理要求1、取樣平面布置圖按各層段把取樣點標示完整、清晰、準確,與土壤試驗報告各點一一對應,并注明回填土的起止標高;2、取樣數量不能少于規定點數;3、回填土質、填土種類、取樣、試驗時間等,應與驗槽記錄、有關隱、預檢手續、施工記錄、施工日志等相對應,交圈吻合。4、將全部取樣平面布置圖和回填土試驗報告按時間先后順序裝訂在一起,編號建立分目錄,整理歸檔。五、質量檢查和成品保護1、 回填土表面應平整,無松散,起皮和裂
5、縫現象。夯打遍數應符合要求,夯打堅實,夯打聲音清脆。2、 施工時應注意保護測量定位樁、軸線樁和水準基點樁,防止碰撞移位。3、 夜間作業,現場應有足夠的照明,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防止配比不準確和鋪填超厚。4、采取防雨和排水措施,剛打夯完畢或尚未夯實的素土,如遭受雨淋浸泡,則應將積水及松軟素土除去并補填夯實,受浸濕的素土,應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實。六、安全防護措施1、灰土施工,粉化石灰和石灰過篩,必須戴口罩、風鏡、手套、套袖等防護用品并站在上風頭處操作。2、向基坑(槽)夯填灰土前,應先檢查電線絕緣是否良好,接地線開關應符合要求,夯土時嚴禁夯擊電線。3、施工時應注意安全生產,機械操作人員應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以防觸電。4、使用蛙式打夯機要兩人操作,其中一人負責移動膠皮線。兩臺打夯機在同一作業面打夯,前后距離不得小于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