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板裂縫灌漿處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小區工程1#-4#樓框架結構,樓板為現澆混凝土結構板,由于諸多原因造成樓板出現一條貫穿裂縫及一條表面裂縫,裂縫小于1mm采用直接封閉的方法處理,為了保證結構的使用性不出現滲漏水現象,順利交付業主使用,我項目部積極進行整改,特編制此裂縫灌漿施工方案。e二、自動壓力灌漿技術處理方案:自動壓力灌漿技術是混凝土裂縫灌漿領域包括材料、機具、施工的一項綜合補強技術。該技術研制了可對混凝土微細裂縫進行自動壓力灌漿的新型機具和適應各種形態裂縫修復的灌漿樹脂、配套材料,提供了混凝土缺損維修的聚合物漿液,并對裂縫成因和微細裂縫注入理論進行了分析,通過深固加固技術大量工程實踐,
2、總結制定了一套自動壓力灌漿操作細則和質量保證體系,為建筑物的維修補強改造提供了有價值的技術途徑和實施手段!三、灌漿施工工藝流程總體如下:表面清潔處理封縫埋設灌漿嘴準備灌漿泵試壓配制灌漿材料灌漿檢驗及表面處理。1、清理裂縫:(1) 清除裂縫表面的灰塵及雜物。(2) 剔除縫口表面的松散雜物,用氣壓為0.2MPa以上的壓縮空氣清除槽內浮塵。2、埋設灌漿嘴:清縫處理后,鉆設灌漿嘴,灌漿嘴的間距沿縫長依縫的寬窄以3540cm為宜,原則上寬縫可稀、窄縫可密,但每一條裂縫至少須各有一個進漿孔和排氣孔。3、封縫:對壓漿區域的裂縫,無論縫寬大小,原則上都應同時封閉,以防裂縫相互貫通而跑氣跑膠。4、密封檢查(氣檢
3、):封縫材料固化后,沿縫涂刷一層肥皂水,并從灌漿嘴中通入氣壓0.2MPa的壓縮空氣,檢查縫的密封效果。對漏氣部位進行補封處理。5、灌漿:(1)灌漿材料配制:根據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進行化學灌漿的配置,灌漿材料均由雙組分組成,在使用前需根據現場條件及使用要求由試驗確定適宜的配比。實際施工時,按照配比將甲乙組分混合在一起,用攪拌器攪拌均勻后即可使用。一般情況下,灌漿材料配制后宜在二個小時內用完,故配制材料以一次性用量為宜。(2)灌漿工藝:啟灌之前,先接通管道,打開所有灌漿嘴上閥門,用氣壓為0.2MPa以上的壓縮空氣將管道及裂縫吹干凈。灌漿順序自上而下,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連續進行。灌漿壓力以0.20
4、.4MPa為宜,壓力逐漸升高,防止驟然加壓使裂縫擴大。6、灌注操作程序:(1)接通管道;(2)將配制好的膠漿注入灌漿罐;(3)打開儲氣瓶閥門,調節壓力;(4)打開灌漿罐通向灌漿嘴的閥門;(5)待相鄰灌漿嘴冒漿后關閉此嘴的閥門,以下依次進行;(6)當出漿率小于0.1L/min時,持壓510min后,即可停止該縫的壓漿,關閉壓漿嘴閥門。進行灌漿封閉的縫要進行取芯抽樣或開孔內窺鏡檢查,以保證灌漿封閉質量。7、寬度小于0.10mm的裂縫進行封閉處理方案:對于寬度小于0.10mm的裂縫,無論其裂縫大小,在進行裂縫的灌漿過程時,一并封閉,不需要做處理。對外表顏色較深的原封縫物均要清除干凈,重新采用107膠
5、或801建筑膠水泥漿(混白水泥)刮抹,要求顏色與原混凝土表面顏色相近,外觀平整。對于裂縫較多,可布置工作面的現場,可采用氣泵-灌漿罐進行灌漿。對于裂縫不多,或工作面較小的情況下,可采用便攜式灌漿泵進行灌漿。8.主要材料:自動低壓灌漿器,灌漿樹脂,快干封縫膠,其它材料。四、施工關鍵技術措施:1)根據水溶聚氨酯進漿特性和施工經驗,若要達到滿意的灌漿效果:裂縫寬度在0.5mm以上,設置灌漿咀的距離應在0.5m左右;裂縫寬度在0.4mm0.5mm,灌漿孔距0.4m左右;裂縫寬度0.3mm0.4mm,灌漿孔距0.3m左右;裂縫寬度在0.3mm以下,灌漿孔距0.2m左右。裂縫越窄,越容易堵塞,灌漿咀的孔距
6、就應該越小。還需注意灌漿咀應設在縫隙明顯且較寬的部位。在裂縫上安裝的灌漿咀,多數是用于觀察裂縫是否通暢、灌漿是否順利。一旦某個灌漿咀不出漿,就要立即進行檢查,分析原因、找出對策進行處理。否則就可能造成裂縫內的聚胺脂彈性體不連續,影響防滲效果。固定灌漿嘴的作用是灌漿和便于觀察灌漿效果。灌漿嘴應固定在設計好的灌漿孔位置并采用騎縫的方式安裝灌漿咀,裂縫尖滅處及斷開、分岔部位應加密。當裂縫為干燥表面,灌漿咀采用鉆孔法固定,使灌漿咀能承受一定壓力。要保證孔眼與裂縫暢通,灌漿嘴不松動。2)通氣試驗的目的是為了了解灌漿孔與裂縫是否通暢,檢查封縫是否有效,確定可否灌漿。以不大于設定灌漿的壓力氣體充入裂縫中,詳
7、細觀察每個灌漿孔的通暢情況:封閉后的裂縫是否漏氣,周邊混凝土是否有漏氣孔。3)根據裂縫的縫寬估計可灌程度,配制適宜的漿液。漿材配制時應置于容器中,用攪拌器均勻攪拌至色澤均勻。攪拌用容器內及攪拌器具不得有油污及雜質。應根據裂縫寬度、環境溫度決定漿材的每次拌合量,并嚴格控制漿液不得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4)按由下而上的順序進行灌漿。灌漿過程中,應保持工作壓力在0.10.3mPa,當灌到最后一個灌漿嘴時,應適當加大壓力迸漿。迸漿期間應觀察是否還在進漿,灌漿結束標準以不吸漿為原則,如果吸漿率小于0.01升/分鐘,應維持至少10分鐘,可做為結束標準,停止灌漿。要求進漿均勻,計量準確,計錄詳細無誤。項目部2016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