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音坳隧道進口進洞方案及施工方法尹曉彬 廖奇 (2 江西省贛州市公路局 贛州 341000)摘 要:觀音坳隧道凈高5m,凈寬10.5m,進洞口左側超淺埋,且處于土石分界處。本文主要介紹進口進洞方案和施工方法。關鍵詞:隧道工程;進洞方案;施工方法540 前 言觀音坳隧道位于江西省興國縣319國道東村與樟木鄉交界,隧道凈高5.0m,凈寬10.5m。隧道區鄰近大坑北東及北北東向兩大斷裂構造交錯部位,區內斷裂構造不發育,但巖體受地質構造影響,變動較大,裂隙較發育。進口段洞頂上部左側覆蓋層僅2.5m左右是耕田土,圍巖穩定性較差;隧道區位于觀音坳分水嶺兩側,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地表溝谷形成小溪,徑流量小,屬
2、地表水,地下水屬孔隙水,裂隙水。主要來源大氣降水補給。1 洞口工程特點根據測量放樣,左側拱部開挖線位于土石分界處,土石部分松散,拱頂覆蓋層較薄,僅2.7m,屬超淺埋,右側拱部處于風化帶,較為破碎,地下裂隙水較豐富;而在起拱線以下部位,巖石較堅硬,達類巖石硬度,洞身開挖時需爆破施工。2 進洞方案2.1進洞方案選擇洞口段設計為類圍巖,長19m,此設計的支護與初期支護參數偏弱。經業主、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共同研究決定,改變支護參數如下:采用長管棚并輔以小導管注漿加固土體的超前支護方案進洞,初期支護格柵鋼架間距為0.5m0.75m,注漿小導管間距維持原設計,噴射混凝土厚度由0.2m改為0.25m。二次襯
3、砌按原設計。長管棚布置形式為:洞口左側超淺埋地段長管棚間距為0.33m,右側山體較厚部分長管棚間距0.4m,沿拱頂中線兩側各60角范圍內布置,左側22根,右側18根。詳見圖1。長管棚的材料選用108無縫鋼管埋設,并壓注早強水泥砂漿。a.縱斷面示意圖b.正立面示意圖圖1 觀音坳隧道進口端超前支護長管棚定位布置示意圖2.2進洞施工方案2.2.1清除淤泥層 淤泥層是引起進洞困難的因素,將稻田水疏干,使淤泥由液塑狀態變為干硬狀態。2.2.2洞外截水溝 因洞口地處低凹,又與峽谷正對,雨水勢必匯集洞口。如果在開挖洞口前不做好洞外截水溝,勢必會引起洪水灌洞,造成洞口坍塌。因此進洞前做好洞外截水溝又是一項重要
4、工作。2.2.3做好邊仰坡防護 根據厚設計邊仰防護為M7.5漿砌片石。實際上仰坡高度均在1.5m-5m之間,而且土層結構松散,裂隙水較豐富,為此改為掛網噴錨防護,布置形式為:錨桿間距1*1m,梅花形布置;掛網采用8鋼筋網,間距為20*20cm;噴射砼采用C20砼,施工中滲水較大時,先采用六分硬塑料管引導排水,然后進行噴射砼施工。2.2.4洞口段超前支護2.2.4.1長管棚鋼架超前支護:1、檢查開挖斷面中線及高程,開挖輪廓線應符合設計要求,沿開挖輪廓線外圍6cm正確標明管棚位置;2、沿隧道開挖輪廓線縱向水平鉆設管棚孔,孔徑為125mm,潛孔鉆定位時,應嚴格定位,棚孔不得侵入隧道開挖線;3、管棚孔
5、長度根據巖層地質而定,實際施工中大多在23m-25m左右即到圍巖較好段。鉆孔順序是從高孔位向低孔位進行;4、在鉆進時,出現卡鉆、坍孔時,先注漿后再鉆。將鋼管打入管棚孔眼中。管棚外徑為108mm,長度為6m。接長管棚鋼管時,接頭采用厚壁管箍,上滿絲,絲扣長度為20cm,確保連接可靠,且接頭在隧道橫斷面上錯開。鋼管管壁每間隔20cm交錯鉆眼,眼孔直徑為8mm;5、用牛角泵向鋼管內注入水泥砂漿。封堵塞應有進料孔和出氣孔,在出氣孔流漿后,即可停止壓注。2.2.4.2超前小導管施工:1、小導管采用40無縫鋼管制作,長度3.5m。管壁每隔10cm,交錯鉆眼,眼孔直徑為6mm;2、沿隧道縱向開挖輪廓線向外以
6、10的外插角鉆孔,將小導管打入地層,亦可在開挖面上鉆孔將小導管打入地層,小導管環向間距為35cm;3、小導管注漿壓力為0.7MPa,注漿后至開挖前的時間間隔為8h。開挖時保留1.5m-2.0m的止漿墻,防止下次注漿時孔口跑漿。2.2.5立格柵和洞口護拱施工 打完洞口長管棚和小導管后,待水泥砂漿強度達到要求標準時,進行洞內開挖。待進尺到1.0m時,開始架立格柵(洞內架兩榀,洞外架1榀),將格柵鋼架與超前小導管焊接牢固。然后對輪廓進行初噴掛網、打錨桿(系統錨桿)。最后進行噴射砼作業。要求格柵鋼架底腳進洞后格柵按65cm一榀架設,錨桿按設計圖施作。2.2.6洞內開挖方法 因洞口段圍巖屬類圍巖,腳分別
7、施作四根鎖腳錨桿。鋪設長鋼板,以增加底腳與圍巖接觸面積,兩側底為黑色粉砂粘土,強風化巖石遇水易泥質化且左側超淺埋開挖輪廓線恰好處于土石分界處。故進洞口段洞身開挖采用微臺階法施工,上半斷面凈高4.2m,預留核心土開挖,循環進尺50cm,上部弧形導坑,依據短進尺、弱爆破的原則,主要采用人工風鎬或挖掘機為主,輔以弱爆破,嚴禁放大炮。掘進15m后開始側壁拉槽,將格柵下接,采用左右跳槽法錯步開挖,最后開挖核心土。2.2.7監控量測及信息反饋 監控量測是新奧法設計和施工的重要手段,是對施工前設計所確認及施工方案所選定結構形式、支護參數、預留變形量、施工工藝、施工方法和各工序作業時間等的檢驗和修正,并指導施工。觀音坳隧道洞口段進行了地表下沉位移、拱頂下沉和周邊收斂的監控量測,并根據量測結果繪出相應曲線,對洞口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從回歸分析結果知:隧道進口原地表下沉量最大65mm,拱頂下沉最大2.5mm,周邊收斂最大20mm,開挖后15天左右,圍巖變量可基本穩定。從變形情況看,進洞口施工方案合理,初期支護及時有效。3 結 語事實證明,觀音坳隧道進口進洞方案是成功的,切實可行的。長管棚及超前小導管注漿對固結周邊巖體,防止坍塌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參考文獻:1黃成光.公路隧道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