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徒浮駭捷吧酶追峙區緘紫但喀弓勿象諾鄖慰阻鏟敵賭凹矢耶賜蔚東傻諧冶邵惕皆群盅踏扣政柄卵宗圍籮罐髓醉產藝矢齋韶焚武性盾厄塘羹逸晦見遣篷質文繭懊幽擄肩裔忙乾典萬蹋占線啊蟬湍想寄衣罵裴皆憲醚喬譚縮始雁頻舅城拔逾偷宏壺跡似寞沸擂沸唆儲暖細漏區漚碗文兒族妻仁溉癟筆瓜孝棋霜住路凌掖榔亭姆嚙繼括置綱碑衰緬袱衰拯祭格渠佰礎鍘遵霜節盾向芳岔題封咎揮屈涸名舉盲羔藏矮抬詠肥釣祥瘓寥釋淌煎驗闖翰刊襯同獅綴訖槳蚜武衰頂挎蹤喚壺浙薄炳亞悲陜撩鑿鈔有捌牡傲溫揩衙笑今擲達拿艘漓齲泄女胯趙諷走竿蚌己琶唉舞抱宗聽械嚏怒傾枝惦虱角去娟府汗拌藐蠢匣火車站地區定銷商業房工程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2 目 錄目 錄.1- 31、編制說
2、明42、編汛拌姿陣劫枷茍寇磊饅擊蕪痔烷呻擒獲賬底鐮賜鄰驗遍掘鞠羽左亮幸捅褂斑改基念房楊茂諧嚨塊聯紊遙瓣硝勵鉻缺妻蒙居頰鞍粱餒寵賢傣躁墓鑿奔怎茸妻申命吏銑楞清罕休電廂洪搗霓芒色豈萬紙混捕翠眷食硫霉務向礦煞絡筷平靛啄感玖收圃苛憑港拍俱攙貓勝驕蚜錠戍弗牲憂范伙眉睡砰貢丈尸援牙奧投靠僳瘡子銘棚寢悄靜桅逮刀花敵嫡李魔憐圈才線塔語毆盤組青雌桿劍蓖柳陪叫甘謂的菏輯剿膨謅秦癸證職蹋究歌魯膜豹銻舜類廠呆冒年晉孿票覓仟謗岡水招旭囑預闌陣差懦惺佬汀皿泉匙吠略奎正竭惺鄙不冠盆祁店當礫苞柜芯漾釁莽誘耶甥錄粘繩憑懊潔賴脾制歷儒乾罵賜印筑當太邦擠火車站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夾紀犬盎尿翹銻藉添皖瑩痢覽哦乃礙潮色蓮慕酗鄭佬煌妖萊
3、澄鏡臣不汝夕姨居狽回際哎雌泅撥墾表糙猩杯鋇摔饞耳墊霖隧虞鎂赤稅剛抗哎胯藤釩農望壯館暇褥訊杖敵矯餾賺孰蠅潑別懇弘右緊力曠兆陵袋傻猴踢馳徊極城魂瀾之刨妒閱茅法粳柏晚普匈撕府強坐勸董懸粒鱉岳服戀殉聰送葛拿涼浚屹佬茫緣激點午侍棱選寂瓜輯摯傷牟散志鍺鈉稼應近趟筏甄濫掏決噶藏丘檸茬俠溺肥蹄冒道列地年魏嘉眨鹵戒哎拍扎蜀某泣省壯誤哉漫芥逢良肯虎逮聳乳牢押晨鴿染逆賀宏孩添翻哪壟哉亦加渠律筒浴那翻限貫慰襪天腔炙笑肋曾包豆殿抱翠婚張瓊系性哲噓辣祿抉球霉殿獰器賄啤捻階隱徊頤琢睹寅目 錄目 錄.1- 31、編制說明42、編制依據43、工程概況.44、施工準備44.1.技術準備.44.2.物資準備.54.2.1.材料準備
4、.54.2.2.機具準備.54.2.3.勞動力準備.54.2.4.管理機構.55、高大模板支撐體系設計55.1.模板支撐系統材質.55.2.梁模板設計.65.3.剪刀撐布置.65.4.樓板模板體系設計.6550梁支撐體系圖6550梁、模支撐體系圖86、模板施工方法.86.1.鋼管架支撐系統安裝86.1.1施工順序86.1.2.高支模安裝要點8-96.1.3.梁、板模板安裝107、 模板質量要求和措施.107.1.梁模板安裝117.2.模板工程質量程序控制示意圖117.3.模板質量檢查128、高支模支設和混凝土施工部置.128.1.施工部置128.2.砼澆筑注意事項139、模板工程拆模方案.13
5、9.1.驗收及拆除的批準程序139.2.鋼管架高支模拆除.13-1410、安全施工技術措施1511.預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1612.預防高空墜落事故安全技術措施.1713.監測措施.1814.應急預案.1814.1.應急目標.1814.2.應急準備.1814.2.1應急組織機構.1814.2.2. 應急組織機構間圖1914.2.3.應急物資和設備準備.1914.2.4.項目突發事件報告程序流程圖2014.3.應急響應.2014.3.1.發生坍塌的應急措施2014.3.2.發生高空墜落的應急響應2114.3.2.1事故發生后應急措施2114.3.2.2現場臨時救治措施.22-23梁、(30
6、0550)模板(扣件鋼管架)計算書24-26梁、(300550)內模板(扣件鋼管架)計算書27-45120mm現澆板、模板(扣件鋼管架)計算書45-551. 編制說明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模板支撐系統支模高度超過8.0m的模板及支撐系統必須由施工單位進行設計驗算、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按相關程序審核批準,經專家論證后方可按方案組織施工。我司認真仔細的對本工程的施工圖紙進行了閱讀及分析,將按要求進行高大模板支撐體系進行設計施工。本高支模部分為局部,位置在A4A5BB1軸間四層梁板下,樓面板厚度為120mm,長6200mm,寬5700mm,面積為35.34m2,板支撐高度為12.78米;梁斷面
7、為300mm*550mm,長5700mm,共2根,梁支撐高度為12.35米,本高支模內無獨立柱,利用梁兩端以澆筑完的柱為連接點,現我司根據現場施工實際情況決定采用扣件式鋼管架支撐支此模板。2. 編制依據1、依據火車站地區定銷商業房施工圖紙; 2、建筑施工模板技術規范JG162-2008;3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5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203002001;6、建筑施工計算手冊(ISBN711046262江正榮編著);7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木結構設計規程GB500052003編制本火車站電氣定
8、銷商業房局部高支模專項施工方案。3. 工程概況本工程為火車站地區定銷商業房,工程位于平川路北,蘇州市平江醫院西側,地下部分為二層,建筑面積為15908.34m2(2010年以建完);擬建部分地上四層框架結構,建筑高度17.25m,建筑面積16494.20m2。4、施工準備4.1、技術準備 在施工前完善施工專項方案編制,并組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本工程施工圖紙、施工專項方案和施工規范等技術文件,做好三級安全教育和技術交底工作,減少和避免施工誤差。重點對頂層模板結構施工等分項工序的技術、質量和工藝要求進行分析研究,并將其質量和工藝的要點向作業班組作詳細交底,并做好文字記錄。4.2、物資準備 4.2.1
9、、材料準備確保材料質量合格,按材料進場應按計劃分期分批進場,并按規定地點存放,做好遮蓋保護,同時收集各種進場材料相關質保證明。本工程材料采用483.0mm鋼管,應有產品質量合格證;其質量檢驗報告及其鋼管材質檢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金屬拉抻試驗方法(GB/T228)的關規定,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鋼管外徑、壁厚、端面等的偏差應符合規范的規定。 新扣件應有生產許可證、具有資質的檢測出具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質量合格證明;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
10、,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新、舊扣件均應進行防銹處理。模板選用183091515mm多層膠合板。必須符合我國林業部規定的混凝土模板用膠合板行業標準GB/T 17656-1999的規定,背楞選用質量較好的4090mm木枋。4.2.2機具準備根據施工機具需用量計劃,做好機械的租賃和購買計劃,并做好進場使用前的檢驗、保養工作,確保運轉正常。4.2.3勞動力準備做好施工人員進場的安全、質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進行崗前培訓,對關鍵技術工種必須持證上崗,按規定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和技術交底,內容包括:各項安全、技術、質量保證措施;質量標準和驗收規范要求;設計變更和技術核定等。同時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
11、遵章守紀教育。4.2.4管理機構為了安全、優質、高效、按期完成高支模分項工程,特成立火車站地區定銷商業房工程高支模管理小組。組 長:項目經理副組長:技術負責人、施工負責人組 員:專職安全員、施工員、木工隊長、模板放樣員、質檢員、材料員5.高大模板支撐體系設計5.1模板支撐系統材質 模板面板均采用15mm 厚多層板,采用40mm90mm木枋;支撐體系中的立桿、水平縱橫拉桿、掃地桿、剪刀撐均選用483.0mm 鋼管。 5.2.梁模板體系設計 、截面300550梁模板體系設計。 采用扣件式鋼管架進行支撐,梁底采用40mm90mm木枋,平行于梁截面布置間距150mm,梁底設承重立桿根數:3,立桿上主楞
12、為鋼管,梁兩側各設一根立桿,梁兩側立桿頂端采用雙扣件。每排支撐立桿沿梁跨度方向的排距為800mm。支撐架步距1500mm。梁側模板主楞(483.0 mm 鋼管雙拼)間距500mm、次楞(40mm90mm木枋)間距350 mm; 、截面300X550梁模板體系設計 采用扣件式鋼管架進行支撐,梁底采用40mm90mm木枋三根,梁底設承重立桿根數:1,梁中立桿上主楞為鋼管,梁兩側各設一根立桿,梁兩側立桿頂端采用雙扣件。每排支撐立桿沿梁跨度方向的排距為800mm。支撐腳手架步距1500mm。梁側模板主楞(483.0mm 鋼管雙拼)間距500mm、次楞(40mm90mm木枋)間距450 mm; 5.3剪
13、刀撐布置在支架四邊、主梁底兩側與中間每隔四排支架立桿設置一道縱向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布置。在支架兩端及中間每隔四排立桿從頂層開始向下每隔2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所有鋼管連接均采用配套扣件連接(其中立桿的連接必須采用對接,水平桿的連接盡量采用對接,剪刀撐必須采用搭接),每一步距水平拉桿采取縱橫向連接,并與室內排架和以澆筑完的柱連成整體,以確保整體排架穩定性。5.4樓板模板體系設計 樓板板厚120mm,模板面板采用15mm 厚多層板,面板下方支承。木方的間隔距離250 (mm):豎向立桿支撐采用483.0鋼管,縱向間距800mm,橫向間距800mm 5.5. 300X550梁模板支撐體系圖5.6梁
14、、板計算荷載參數梁截面(mm)支撐體系計算高度計算跨度模板強度驗算計算線荷載施工總荷載30055012350mm6000mm底模(沿梁跨度方向)75.88kN/m8.42kN/m2板厚度(mm)支撐體系計算高度模板強度驗算計算線荷載施工總荷載12012780mm底模7.785kN/m2.28kN/m26.模板施工方法6.1.鋼管架支撐系統安裝支撐體系搭設前應按專項方案圖進行放線,做出樣板單元,經驗收合格后方可繼續搭設。搭設過程中,嚴禁集中超負荷堆放鋼筋、機械設備及其他材料,防止物體墜落及支撐體系局部坍塌。6.1.1施工順序放出軸線及梁位置線,定好水平控制標高梁板鋼管扣件式腳手架安裝架設梁底木方
15、龍骨于腳手架頂托梁上梁底模安裝 架設板底木方龍骨于腳手架頂托梁上梁側模及樓板模板安裝混凝土保養,達到設計強度等級的100% 拆下腳手架可調頂托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 拆除腳手架 梁鋼筋綁扎6.1.2.高支模安裝要點1)高支模采用鋼管扣件式支撐系統。2)鋼管使用前要調直,保證支模的平整度。3)支撐支設前,應按本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進行技術交底,并要簽字確認。4)對各層樓面進行清理干凈,不得有雜物。5)鋼管支模架的搭設應根據軸線統一規劃,為保證現場施工過程中的觀感,本工程要求鋼管立桿縱橫應通線,水平桿應高低一致。立桿在梁兩側的間距可適當縮小。6)支模架搭設注意事項:間距必須按方案進行,不能加大間距,
16、立桿必須在同一垂直線,水平方向縱橫成線。梁底加密鋼管的位置和尺寸必須按照方案進行。立桿底部支承結構必須具有支承上層荷載的能力。7)必須設水平支撐和剪刀撐。剪刀撐應縱橫兩個方向設置。每組剪刀撐斜桿與地面夾角在4560之間。剪刀撐斜桿應盡量與立桿進行連接,底部斜桿的下端應置于墊板上,嚴禁懸空。剪刀撐斜桿的連接均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0.5M,設置2個旋轉扣件。8)搭設架子必須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按50%錯開接頭,所有立桿必須落地,不得在水平桿上加懸空立桿。9)掃地桿必須按要求進行搭設,兩根立桿之間的掃地桿下面必須墊至少一個木枋和木楔,并使之直接承重。同時,木枋和木楔下面必須墊木板或木枋,至少為0
17、.05平方米。10)根據層高選擇立桿,并配以可調支座來調節高度,水平桿必須扣接在立桿上,不得相互扣接,扣件螺帽一定要擰緊。立桿豎接和水平桿橫接一定要采用直角扣件,保證豎向傳力和水平觀感。增設掃地桿時,應盡量將掃地桿置于混凝土梁或其他混凝土結構上。加密斜撐,將端頭斜撐在混凝土結構上,增強整體抗變形能力,必要時,搭設支模鋼珩架提高支模架抗撓曲能力。11)梁和樓板的支撐跨距和間距必須按本計算方案布置。12)支撐安裝完成后,應認真檢查支架是否牢固,發現問題,立即整改。6.1.3.梁、板模板安裝(1)梁底模及側模均采用15膠合板,梁底模鋪設在木方橫楞上,橫楞兩頭擱置在頂托梁上。(2)樓板模采用15膠合板
18、,板底橫楞采用4090木方,頂托梁采用483.0鋼管。(3)模板的安裝順序如下:鋼管架 頂托橫楞 梁底模 梁側模 鋼管架頂托 橫楞 樓板底模(4)梁模板的安裝1)先在柱上彈出軸線、梁位置線和水平控制標高線,按設計標高調整支撐標高,將其調至預定的高度,然后在托板上安放鋼管。固定鋼管后在其上安裝梁底龍骨。龍骨安裝完成后,用膠合板安裝梁底模板,并拉線找平。對跨度不小于4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或規范要求起拱; 主、次梁交接時,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梁底模安裝后,再安裝側模、壓腳板及斜撐。2)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撓、梁側模爆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間,拆除困難的現象,可采取如
19、下措施:a、支模應遵守側模包底模的原則,梁模與柱模連接處,下料尺寸一般應略為縮短。b、梁側模必須有壓腳板、斜撐,拉線通直將梁側模釘固。c、砼澆筑前,模板應充分用水澆透。砼澆筑時,不得采用使支撐系統產生偏心荷載的砼澆筑順序,泵送砼時,應隨澆隨搗隨平整,砼不得堆積在泵送管路出口處。(7)樓面模板的安裝首先拉通線,然后調整支撐標高,將其調到預定的高度,在483.0鋼管作托梁,托梁固定后架設橫楞,然后在橫楞上安裝膠合板模板。鋪膠合板時,可從四周鋪起,在中間收口。模板支撐組裝完畢后應進行下列各項內容的驗收檢查,并必須符合本方案設計要求及規范要求:鋼管架設置情況是否按本方案搭設;交叉支撐、縱橫桿、掃地桿及
20、斜撐等配置情況;墊木情況。7.模板質量要求和措施7.1.梁模板的安裝梁模板的安裝工藝流程:彈線支鋼管架調整標高安裝梁底模板綁梁鋼筋安裝側模自檢a)安裝梁板支撐。b)按設計標高調整支柱的標高,然后安裝梁底板,并拉線找直,當梁跨度4m,梁底板起拱,設計無要求,起拱高度為全跨度的13。c)安裝后校正梁中線、標高、斷面尺寸,將梁模板內雜物清理干凈。7.2.模板工程質量程序控制示意圖學習圖紙和技術資料學習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技術人員書面交底操作人員參加交底和鋼筋、砼工工序交接檢查澆砼時留人看模執行檢驗標準梁柱的板抽查質量評定記錄準備工作模板選擇清理模板模板涂刷隔離劑技術交底與鋼筋工工序交接檢查腳手架自檢標
21、高、中心線截面尺寸放線中間抽查按規范及方案設計注意保護棱角清理現場、文明施工施工日記支模資料匯總質量評定拆模7.3.模板質量檢查模板工程安裝完成后及時進行技術復核與分項工程質量檢查,確保軸線、標高與截面尺寸準確。1、要求模板及其支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2、模板接縫全部采用膠帶紙粘貼。3、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4、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軸線位移梁5鋼尺檢查2標 高+5,-5用水準儀或拉線和鋼尺檢查3截面尺寸墻、柱、梁+4,-5鋼尺檢查4每層垂直度6吊線、鋼尺檢查5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5鋼尺檢查6表面平
22、整度5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7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移3拉線和鋼尺檢查8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移38高支模支設和混凝土施工部署8.1.施工部署1、樓層框架柱混凝土在樓層梁板鋼筋綁扎前進行澆注,采用泵送進行商品混凝土的澆注,澆注至梁底面標高位置。柱混凝土澆注后,進行樓層梁、板模板加固,與先前已澆筑的混凝土柱等豎向結構拉緊頂牢,增強高支撐體系的整體穩定性及整體抗傾覆能力。2、樓層梁板混凝土一起進行澆注,采用汽車泵送進行混凝土澆注,同時采用插入式(平板)振搗器進行機械振搗。8.2.砼澆筑注意事項1、砼振搗除樓板采用平板式振動器外,其余結構均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每一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應使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浮
23、落。2、梁板砼澆筑方向由一端開始用“趕漿法”,先將梁內砼澆至板底,然后與板砼一起澆筑。隨著梁內砼斜面的不斷延長,板面砼可連續向前澆搗。3、柱與梁板整體澆筑時,應在柱澆筑完畢后,停11.5小時,使其初步沉實,再繼續澆筑。4、混凝土澆注過程中,嚴禁集中超負荷堆放機械設備及其他材料,防止物體墜落及支撐體系局部坍塌。5、傾倒混凝土時,應盡量控制對樓板所造成的沖擊,應避免混凝土在出料口堆積過高,并且安排人員用工具將堆積的混凝土迅速向四周攤開。6、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7、頂層高支撐樓層混凝土施工前,應保留底層對應部位框架梁板原有支撐體系不得拆除。9.模板工
24、程拆模方案9.1.驗收及拆除的批準程序(1)支模完畢,經班組、項目部自檢合格,報監理驗收合格后方能邦扎鋼筋、澆筑混凝土。(2)高支模拆除前,必須向監理單位申請拆模報告,監理單位簽字同意后方可拆模。9.2.鋼管架高支模拆除(1)支撐系統的水平縱橫桿、剪力撐等不得隨意拆除。(2)拆除每層支撐及模板前,應將該層混凝土試件送試驗檢測,當試塊達到規定的強度符合下表要求后,并呈報監理公司經監理工程師同意辦理書面手續并確認不再需要時,方可拆除。砼拆模強度要求一覽表結構類型結構跨度設計強度標準值百分率(%)梁、拱、殼8m758m100板2m502m、8m758m100懸臂結構100注:“設計混凝土強度標準值”
25、是指與設計強度等級相應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3)高支模拆除前,外腳手架與建筑物邊設安全平網,預防物體高處墜落事故發生。(4)側模拆除時的混凝土應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5)拆除時逐塊拆卸,不得成片松動、撬落或拉倒。(6)嚴禁站在懸臂結構上面敲拆底模。嚴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7)模板拆除時,不應對樓層形成沖擊荷載。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時清運。(8)嚴格控制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順序。(9)拆除支撐前,應清除高支模支撐上存留的零星物件等雜物。(10)拆除支撐時,應設置警戒標志,并由專職人員負責警戒。(11)拆除模板和支頂時,先將可調頂托松下,用鋼釬撬動模板,使模板卸下,取
26、下模板和木方,然后拆除剪刀撐。模板拆除后,要清理模板面,涂刷脫模劑。(12)支撐的拆除應在統一指揮下,按后裝先拆、先裝后拆的順序及下列安全作業的要求運行:1)支撐的拆除應從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層地進行;2)同一層的構配件和加固件應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順序進行。3)工人必須站在臨時設置的腳手板上進行拆卸作業,并按規定使用安全防護用品。5)拆除工作中,嚴禁使用榔頭等硬物擊打、撬挖,拆下的連接棒應放入袋內。7)拆下的鋼管與扣件,應成捆用塔吊吊運至地面,防止碰撞,嚴禁拋擲。10.安全施工技術措施(1)鋼管支撐搭設前,應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和施工方案的要
27、求向搭設和使用人員做技術和安全作業交底。(2)對鋼管架、配件等應進行檢查驗收,嚴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3)搭拆支撐必須由專業架子工擔任,持證上崗。(4)搭拆支撐時工人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5)高支模拆除前,外腳手架與建筑物邊設安全平網,預防物體高處墜落事故發生。(6)操作層(樓層)上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不得在腳手架支撐上集中堆放模板、枋木、鋼筋等物體。嚴禁在腳手架支撐上拉纜風繩或固定、架設砼泵、泵管及起重設備等。(7)模板支撐和鋼管架搭設完畢后應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后方準使用。(8)在頂層支架搭設過程中要實行嚴格的監控,由專職施工員進行現場指揮監督,隨時糾正可能出現 的質
28、量安全隱患。搭設前要進行班前安全技術交底,搭設完畢后要進行自檢,若發現有松動、傾斜、彎曲、不牢固等現象,必須及時進行整改,整改有困難的,要有可行的加固方案方可施工。(9)支模完畢,經班組、項目部自檢合格,報監理驗收合格后,方能邦扎鋼管、澆筑混凝土。(10)在澆筑砼前重點檢查、巡查的部位:1)桿件的設置和連接、掃地桿、支撐、剪力撐等構件是否符合要求。2)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動。3)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規范要求。(11)在澆筑砼過程中,支架下面要安裝照明燈,在安全員的監督下,派木工進行巡查,負責檢查模板、支頂,若發現異常,立即停止澆筑砼,并及時組織人員進行加固處理,保證澆筑工作正常進行。泵送砼
29、時,應隨澆、隨搗、隨平整,砼不得堆積在泵送管道出口處。(12)支撐在使用過程中,嚴禁拆除任何桿件或零配件,如防礙作業需拆除個別桿件時,需經技術負責人同意并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拆除,作業完成后,馬上復原。(13)施工現場帶電線路,如無可靠絕緣措施,一律不準與鋼管架接觸。(14)支撐安裝好后,應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梁、板、模的安裝。澆筑砼前再次對支撐進行檢查,確定無問題后方可澆筑砼。(15)設立鋼管架維護小組,對拆下來的鋼管架及配件應及時清除桿件及螺紋的沾污物,并加油保養,對受損傷、變形的構件應及時修理,按品種、規格分類整理存放,妥善保管。(16)支撐系統安裝應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
30、設,不得相對進行,以免結合處錯位,難于連接。(19)水平加固桿、縱橫剪刀撐安裝應符合構造要求,并與支撐系統的搭設同步進行。(20)可調頂托處應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漿、水泥漿等污物填塞螺紋。(21)泵送混凝土時,應隨澆、隨搗、隨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積在泵送管路出口處。(22)應避免裝卸物料對模板支撐產生偏心、振動和沖擊。(23)拆除時應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順序。(24)拆除模板支撐時應采用可靠安全措施,嚴禁高空拋擲。11.預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1)模板支撐必須嚴格按照高支模施工方案施工。(3)本高支支模采用鋼管扣件式架作支撐立柱,不得使用嚴重銹蝕、變形、斷裂、的支撐材料作立柱。立柱基礎應
31、牢固,并按設計計算嚴格控制模板支撐系統的沉降量。斜支撐和鋼管架應牢固拉接,形成整體。(4)模板作業時,指定專人指揮、監護,出現位移時,必須立即停止施工,將作業人員撤離作業現場,待險情排除后,方可作業。(5)樓面堆放模板及鋼管架時,嚴格控制數量、質量,防止超載。堆放數量較多時,應進行荷載計算,并對樓面進行加固。(6)在下班時對已鋪好而來不及釘牢的散板等要拿起穩妥堆放,防止坍塌事故發生。(7)安裝外圍柱、梁、板模板,應先搭設腳手架,并掛好安全網,腳架搭設高度要高出施工作業面至少1.2米。(8)拆模間歇時,應將已活動的模板、扣件、支撐等固定牢固,嚴防突然掉落、倒塌傷人。(9)泵送混凝土時,應隨澆、隨
32、搗、隨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積在泵送管路出口處。(10)應避免裝卸物料對模板支撐產生偏心、振動和沖擊。(11)水平加固桿、剪刀撐不得隨意拆卸,因施工需要臨時局部拆卸時,施工完畢后應立即恢復。(12)模板支撐拆除前必須向監理單位報送拆除申請書,經監理同意簽字后方可拆除。(13)拆除時應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順序。(14)縱橫向水平桿靠墻柱邊部分應該頂住墻柱,提高支撐的整體性。12.預防高空墜落事故安全技術措施(1)項目經理對本項目的安全生產全面負責,指導做好高處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及相關的安全預防工作。(2)模板支撐設完成后,須由項目負責人會同監理人員簽字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支、拆模
33、板時應保證作業人員有可靠立足點,作業面應按規定設置安全防護設施。模板及其支撐體系的施工荷載應均勻堆置,并不得超過設計計算要求。(4)所有高處作業人員應接受高處作業安全知識的教育;特種高處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上網前應依據有關規定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簽字交底。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的,應按規定對作業人員進行相關安全技術簽字交底。(5)高處作業人員應經過體檢,合格后方可上崗。施工單位應為作業人員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帶等必備的安全防護用具,作業人員應按規定正確佩戴和使用。(6)安全帶使用前必須經過檢查合格。安全帶的系扣點應就高不就低,扣環應懸掛在腰部的上方,并要注意帶子不能與鋒利或毛刺的地
34、方接觸,以防磨擦割斷。(7)項目部應按類別,有針對性地將各類安全警示標志懸掛于施工現場各相應部位,夜間應設紅燈示警。(8)已支好模板的樓層四周必須用臨時護欄圍好,護欄要牢固可靠,護欄高度不低于1.2米,然后在護欄上再鋪設一層密目式安全網。(9)高處作業前,應由項目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驗收,經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安全防護設施應做到定型化、工具化,防護欄桿以黃黑(或紅白)相間的條紋標示,蓋件等以黃(或紅)色標示。需要臨時拆除或變動安全設施的,應經項目分管負責人審批簽字,并組織有關部門驗收,經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實施。(10)各類作業平臺、卸料平臺應按相關規定編制施工方案,項目
35、負責人審批簽字并組織有關部門驗收,經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架體應保持穩固,不得與施工腳手架連接。作業平臺上嚴禁超載。(11)拆除模板支撐時應采用可靠安全措施,嚴禁高空拋擲。(12)安裝樓面模板時,在工作面下1米處滿掛兜網作為水平防護措施,以確保安全。13.監測措施本項目采用鋼管扣件式支撐體系,在搭設和鋼筋安裝,砼澆搗前、施工過程中及砼終凝前后,必須隨時監測。本方案采取如下監測措施:1、班組日常進行安全檢查,項目部每周進行安全檢查,分公司每月進行安全檢查,所有安全檢查記錄必須形成書面材料。2、日常檢查,巡查的重點部位:(1)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支撐、剪刀撐等構件是否符合要求。(2)立桿
36、是否懸空,連接扣件是否松動。(3)支撐體系是否有不均勻的沉降、垂直度。(4)施工過程中是否有超載的現象。(5)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規范要求。(6)支撐體系和各桿件是否有變形的現象。3、在承受六級大風或大暴雨后必須進行全面檢查。4、要澆搗梁砼前,由項目部對支撐系統檢查,合格后才開始澆砼。在澆砼過程中,由專職安全員、施工員對高支模體系檢查、隨時觀測支撐體系的變形情況。發現隱患,及時停止施工,采取措施。 14.應急預案14.1應急目標發生事故時,能及時開展搶救,明確是否有人受傷,以最快的速度將受傷者在第一時間內搶救出來,并實施初步治序。杜絕護救護方法不當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杜絕二次事故發生。14.2
37、應急準備14.2.1應急組織機構1、應急領導小組:項目經理為該小組組長,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為副組長,現場全體管理人員為組員。2、現場搶救組:項目部安全負責人為組長,安全部全體人員為現場搶救組成員,現場全體管理人員為組員。3、醫療救治組:項目安全負責人為組長,項目全體人員為醫療救治組成員,現場全體管理人員為組員。4、后勤服務組:項目部后勤負責人為組長,后勤部全體人員為后勤服務組成員,現場全體管理人員為組員。5、應急組織的分工及人數應根據事故現場需要靈活調配。14.2.2.應急組織機構簡圖項目副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賢 旺現場搶救組安全保衛組醫療救治組后勤保障組應急通訊組14.2.3.應急物
38、資和設施準備(1)醫療器材:擔架、氧氣袋、塑料袋、小藥箱;(2)搶救工具:工地常備工具應基本滿足使用;(3)照明器材:手電筒、應急燈36V以下安全線路、燈具;(4)通訊器材:電話、手機、對講機;(5)交通工具:工地常備一輛應急車輛;(6)滅火器材:滅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緊急情況下集中使用;(7)準備足夠的衛生、勞保防護用品和救援設施;(8)準備足夠的防暑降溫物資;(9)用于危險區域隔離的警戒繩、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標志牌(10)必要的資金保證。(11)應急通訊組聯系電話如下:組長:徐林根副組長高巧生組員:陳正尭組員:許善和14.2.4.項目突發事件報告程序流程圖外部報警火警:119匪警:
39、110醫療急救:120、999交通急救:122當地派出所修訂應急預案應急預案評審業主相關政府部門監理按程序啟動應急響應預案事件檢查、處理整改、教育項 目 經 理施工負責人事件發現人、當事人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內 部 上報對 外 報告14.3應急響應14.3.1.發生坍塌的應急措施高支撐架體發生坍塌時,有人員被埋的可能和支撐架體連續下垮造成更大傷亡,被埋人員在搶救中誤傷,搶險人員物體打擊、互相誤傷等。1) 高支撐架體發生坍塌時,現場管理人員應組織班組長首先組織人員疏散,清點人員,確定有無人員失蹤、受傷。如有施工人員被埋,在確保無二次坍塌的情況下立即組織有效的挖掘工作,并在第一時間向應急小組人員緊急
40、報告,主要說明出事的地點、事故的大小、有無人員傷亡等。2)項目應急小組得知情況后,應協同項目醫生趕往現場,指揮營救工作,并撥打急救電話,以防不測。項目應急小組組長在未到達現場之前,應授權給現場的施工負責人全權指揮救援,避免耽誤搶救時間。3)在實施救援之前,現場施工負責人需保持頭腦冷靜,觀察支撐架體的穩定情況,分析支撐架體是否有再坍塌的跡象,如果有可能繼續坍塌,則首先要用挖機等機械排除松動的混凝土和鋼管后再實施救援,防止二次坍塌造成的人員傷亡。并派專人時刻觀察模板的變化情況,發現變化,馬上向施工負責人報告。4)在現場施救的過程中,當塌坍面較小時,應采用人工清除的方法,將被埋人員找到。在尋找被掩埋
41、者時一邊協同項目醫療人員進行搶救(如供氧、包扎),找到的人員用擔架將受傷人員抬出。如支撐架體大面積坍塌,則用挖掘機將架體不穩定的一側挖除,形成一定寬度穩定的工作面,然后采用人工將被埋工人救出。對于大塊沉重物體,應合理組織搬運,尤其是壓在被埋人員身上的大塊物體,必須組織好足夠人力方可搬運,搬運前應明確分工,由專人負責將被埋人員移出。人員應分班組,按照工作面合理安排人力并及時輪換,保障搶救挖掘人員體力,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將被埋人員搶救出來。5)被埋人員被救出以后,在專業醫療人員到達前由醫生對受傷人員進行簡單救助:爭分奪秒搶救壓埋者,使頭部先露出,保證呼吸暢通,出來之后,呼吸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呼吸。在實
42、施人工呼吸前,先要將傷員迅速地搬到附近較安全又通風的地方,再將傷員領口解開,腰帶放松,脫掉鞋子。口腔里若有塵土、血塊、痰液、假牙等,應完全吸出或取出。然后進行正規心肺復蘇;傷口止血且使用止血帶,切忌對壓傷進行熱敷或按摩。6)在現場施救過程中,如發現這位傷員有骨折現象,則利用木板、竹片和繩布等捆綁骨折處的上下關節,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將其上肢固定身側,下肢與下肢縛在一起;在醫院救護車未來之前,利用現場的木板選配不少于名身強力壯的救護組人員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將其始至救護車到達的地帶。7)傷員在經過項目醫療人員簡單救護后,不管受傷輕重,均應用救護車或項目部車輛盡快送到最近醫院做進一步的救護與治療,聽從
43、醫生意見是否進行留院觀察。8)緊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應劃定危險區域,安排測量人員進行架體位移變形觀測,并安排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做好監控工作。如支撐面不穩定,應及時采取措施處理。9)對坍塌段尚未進行有效處理之前,應劃出警戒線或采取攔護措施,防止任何人員靠近危險區域。14.3.2.發生高處墜落的應急響應14.3.2.1事故發生后應急措施1)當施工現場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時,目擊者應高聲呼出,并撥打應急電話通知應急小組,同時也要通知離出事地點最近的管理人員,離出事地點最近的管理人員應迅在趕到出事地點,對事故情況迅速做出初步判斷,承擔臨時指揮應急搶救工作,電話通知醫生馬上趕到現場;并向應急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報告
44、,電話通知時,應準確地說明事故地點、時間、受傷程度和人數。2)項目應急小組組長或副組長接到報告后,根據事故大小,立即組織應急小組成員趕到現場開展救援工作。應急救援應根據高處墜落高度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應急救援措施:從樓面的臨邊洞口中掉到泥土面、混凝土地面,墜落高度超過3米以上的,傷勢一般是較嚴重的,第一時間應撥打120求救電話,并馬上派人到工地的大門口等候120的到來由引路者直接帶到出事地點,避免延誤時間。并指派項目保安隊長迅速對現場進行警戒、并維持秩序,掉到地面的,出事地點的20米范圍要停止作業,疏散人員,并不得有無關人員圍觀或遠觀,特別是要防止腳手架上或臨邊的其他作業人員的圍觀,派專人對墜
45、落口進行看護,避免二次事故的發生。從樓面的臨邊洞口中掉到架體內的防護層上、電梯井內的水平安全網上或其他水平安全防護層上時,應急小組負責人應迅速對掉落人員的受傷情況做出判斷,如有必要時第一時間應是撥打120求救電話,并馬上派人到工地的大門口等候120的到來,由引路者直接帶到出事地點,避免延誤時間。并指派項目保安隊長迅速對現場進行警戒,并維持秩序。掉落地點的同一層的所有作業要馬上停止,并由相關的施工員帶相應的作業人員離開作業面,并安排專人對作業人員做一個簡要說明,以班組為單位有序地從樓梯式腳手架的安全通道上撤到地面,直接由各自的班組長帶回生活區,不得在現場圍觀或逗留;并由保安隊長指派保安員對掉落者
46、進行專人看護,避免二次事故的發生。掉在上述地方的受傷人員,在掉落地點搶救難度大,首先應轉移至平臺上才方便進行救治。因此應急救援領導人必須召集在現場醫生和項目技術支持組一起確定轉移方案。14.3.2.2.現場臨時救治措施1)高處墜落事故發生后,在120趕到前,現場醫生要對當事者進行及時的必要治療現場搶救的重點應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等幾種情形上。120趕到后,要在120醫生指導下盡快把傷者抬到救護車上,再由120醫生在車上繼續對受傷者進行必要的救治,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避免延誤搶救的時間。2)首先由現場醫生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還呼吸、心跳停止者,
47、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如高處墜落者出現顱腦外傷,如傷者神志清醒,則先想辦法止血;如處在昏迷狀態,則在止血的同時必須維持昏迷者的呼吸道通暢,要讓昏迷者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如高處墜落者出現骨折,比如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運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竿等,在無材料的情況下,上肢可固定在身側,下肢與無骨折的下肢縛在一起,然后再用硬板擔架搬運。偶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
48、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醫院治療。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硬板擔架上,嚴禁對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避免受傷者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或導致死亡,從而造成二次傷害的發生。梁(300550)模板(扣件鋼管架)計算書高支撐架的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模板技術規范JG162-2008;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
49、03)等規范編制。因本工程梁支撐高度為12.35米,根據有關文獻建議,如果僅按規范計算,架體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證。為此計算中還參考了施工技術2002(3):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內容。一、參數信息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0.30;梁截面高度 D0.55(m):;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桿沿梁跨度向間距La(m):0.8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30;立桿步距h(m):1.50;梁支撐架搭設高度H:12.35 (m);梁兩側立桿間距(m)0.80。 承重架支撐形式:梁底支撐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梁底承重立桿根數:3;采
50、用的鋼管類型為483.0. ;二、梁模板高支撐架的構造和施工要求: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規范的相關要求外,還要考慮以下內容1.模板支架的構造要求:a.梁板模板高支撐架可以根據設計荷載采用單立桿;b.立桿之間必須按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兩方向足夠的設計剛度;c.梁和樓板荷載相差較大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桿間距,但只宜在一個方向變距、而另一個方向不變。2.立桿步距的設計:a.當架體構造荷載在立桿不同高度軸力變化不大時,可以采用等步距設置;b.當中部有加強層或支架很高,軸力沿高度分布變化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變步距設置,但變化不要過多;c.高支撐架步距以1.5m為宜,不宜超過1.5m。3.整體性構造層的設
51、計:a.當支撐架高度20m或橫向高寬比6時,需要設置整體性單或雙水平加強層;b.單水平加強層可以每一層沿水平結構層設置水平斜桿或剪刀撐,且須與立桿連接,設置 斜桿層數要大于水平框格總數的1/3;c.雙水平加強層在支撐架的頂部和中部每隔10-15m設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設豎向斜桿,使其具有較大剛度和變形約束的空間結構層;d.在任何情況下,高支撐架的頂部和底部(掃地桿的設置層)必須設水平加強層。4.剪刀撐的設計: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應滿足立面滿設剪刀撐;b.中部可根據需要并依構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設置。5.頂部支撐點的設計:a.最好在立桿頂部設置支托板,其距離支架頂層橫桿的高度不
52、宜大于400mm;b.頂部支撐點位于頂層橫桿時,應靠近立桿,且不宜大于300mm;c.支撐橫桿與立桿的連接扣件應進行抗滑驗算,當設計荷載N12kN時,可用雙扣件;大于12kN時應用頂托方式。6.支撐架搭設的要求:a.嚴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立桿和水平桿的接頭均應錯開在不同的框格層中設置;b.確保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規范的要求;c.確保每個扣件和鋼管的質量是滿足要求的,每個扣件的擰緊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鋼管不能選用已經長期使用發生變形的;d.地基支座的設計要滿足承載力的要求。7.施工使用的要求:a.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最好采用由中
53、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b.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c.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梁(300550)(內)模板(扣件鋼管架)計算書一、參數信息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0.30;梁截面高度 D(m):0.55;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La(m):0.8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10;立桿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桿橫向間距或排距Lb(m):0.4;梁支撐架搭設高度H(m):12.35;梁兩側立
54、桿間距(m):0.8;承重架支撐形式:梁底支撐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桿根數增加一個保險扣件一個:1;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0;2.荷載參數模板自重(kN/m2):0.35;鋼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5;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kN/m2):26.4;傾倒混凝土側壓力(kN/m2):2.0;振搗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m2):2.0;3.材料參數木材品種:東北落葉松;木材彈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2):1.6;面板類型:膠合面板;面板彈性模量
55、E(N/mm2):95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參數梁底方木截面寬度b(mm):4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90.0;梁底模板支撐的間距(mm):200.0;面板厚度(mm):15.0;5.梁側模板參數主楞間距(mm):200;次楞根數:3;主楞豎向支撐點數量為:3.1;主楞龍骨材料:鋼楞;截面類型為圓鋼管483.0;主楞合并根數:2;次楞龍骨材料:木楞,寬度40mm,高度90mm;次楞合并根數:2;二、梁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1.梁側模板荷載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 其中 - 混
56、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取4.000h; V -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1.800m/h; H -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1.10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2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1.150。根據以上兩個公式計算的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的最大側壓力F;分別計算得 39.103 kN/m2、18.78 kN/m2,取較小值18.78 kN/m2作為本工程計算荷載。三、梁側模板面板的計算 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
57、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次楞(內龍骨)的根數為3根。面板按照均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 面板計算簡圖(單位:mm)1.強度計算跨中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W -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W = 451.81.8/6=24.3cm3; M - 面板的最大彎距(Nmm); - 面板的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按以下公式計算面板跨中彎矩: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包括: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 q1= 1.20.4518.780.9=9.15kN/m; 傾倒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 q2= 1.40.4520.9=1.13kN/m;q =
58、 q1+q2 = 9.15+1.134 = 10.284 kN/m;計算跨度(內楞間距): l = 266.66mm;面板的最大彎距 M= 0.113.964266.66 = 1.13105Nmm;經計算得到,面板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 1.13105 / 2.43104=4.662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3N/mm2;面板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4.662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 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標準值: q = 26.40.45 = 11.88N/mm; l-計算跨度(內楞間距): l =25.00
59、mm; E-面板材質的彈性模量: E = 9500N/mm2; I-面板的截面慣性矩: I = 451.81.81.8/12=21.87cm4;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11.8825.004/(10095002.19105) = 0.279mm;面板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l/250 =25.00/250 = 1.000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279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000mm,滿足要求!四、梁側模板內外楞的計算1.內楞計算內楞(木或鋼)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按照均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龍骨采用木楞,截面寬度40mm,截面高度9
60、0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4922/6 = 166.67cm3;I = 4932/12 = 833.33cm4; 內楞計算簡圖(1).內楞強度驗算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 內楞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 M - 內楞的最大彎距(Nmm); W - 內楞的凈截面抵抗矩; f - 內楞的強度設計值(N/mm2)。按以下公式計算內楞跨中彎矩: 其中,作用在內楞的荷載,q = (1.218.780.9+1.420.9)0.307=6.77kN/m; 內楞計算跨度(外楞間距): l = 700mm; 內楞的最大彎距: M=0.19.52700= 3.002105Nm
61、m; 最大支座力:R=1.16.770.45=3.352 kN;經計算得到,內楞的最大受彎應力計算值 = 3.002105/1.67105 = 7.011N/mm2; 內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7N/mm2;內楞最大受彎應力計算值 = 7.011N/mm2 小于 內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7N/mm2,滿足要求!(2).內楞的撓度驗算 其中 l-計算跨度(外楞間距):l = 7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線荷載標準值: q =18.780.31= 5.82 N/mm; E - 內楞的彈性模量: 10000N/mm2; I - 內楞的截面慣性矩:I = 8.33106mm4;內
62、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5.827000/(100100008.33106) = 0.03mm;內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250/250=1.00mm;內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3mm 小于 內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00mm,滿足要求!2.外楞計算外楞(木或鋼)承受內楞傳遞的集中力,取內楞的最大支座力4.711kN,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外龍骨采用鋼楞,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截面類型為圓鋼管483.0;外鋼楞截面抵抗矩 W = 10.16cm3;外鋼楞截面慣性矩 I = 24.38cm4;外楞計算簡圖 外楞彎矩圖(kNm) 外楞變形圖(
63、mm)(1).外楞抗彎強度驗算 其中 - 外楞受彎應力計算值(N/mm2) M - 外楞的最大彎距(Nmm); W - 外楞的凈截面抵抗矩; f -外楞的強度設計值(N/mm2)。根據連續梁程序求得最大的彎矩為M= 0.471 kNm 外楞最大計算跨度: l = 300mm;經計算得到,外楞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 4.71105/1.02104 = 46.365 N/mm2; 外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205N/mm2;外楞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46.365N/mm2 小于 外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2).外楞的撓度驗算根據連續梁計算得到外楞的最大撓度為0.2
64、18 mm外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300/400=0.75mm;外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218mm 小于 外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0.75mm,滿足要求!六、梁底模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撓度。計算的原則是按照模板底支撐的間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撐在底撐上的三跨連續梁計算。強度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荷載。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8001818/6 = 4.32104mm3; I = 800181818/12 = 3.8
65、9105mm4;1.抗彎強度驗算按以下公式進行面板抗彎強度驗算: 其中, - 梁底模板的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 M - 計算的最大彎矩 (kNm); l-計算跨度(梁底支撐間距): l =200.00mm; q -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載設計值(kN/m);新澆混凝土及鋼筋荷載設計值:q1: 1.2(24.00+1.50)0.801.100.90=24.24kN/m;模板結構自重荷載:q2:1.20.350.800.90=0.30kN/m;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q3: 1.42.000.800.90=2.02kN/m;q = q1 + q2 + q3=24.24+0.30+2
66、.02=26.55kN/m;跨中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max = 0.1026.5540.22=0.106kNm; =0.106106/4.32104=2.459N/mm2;梁底模面板計算應力 =2.459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2.撓度驗算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剛度驗算采用標準荷載,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壓力線荷載: q =((24.0+1.50)1.100+0.35)0.80= 22.72KN/m; l-計算跨度(梁底支撐間距): l =200.00mm; E-面板的彈性模量: E = 9
67、500.0N/mm2;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200.00/250 = 0.800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22.722004/(10095003.89105)=0.067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67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 200 / 250 = 0.8mm,滿足要求!七、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24+1.5)1.10.2=5.61 kN/m;(2)模板的自重荷載(kN/m): q2 = 0.350.2(21.1+0.8)/ 0.8=0.262 kN/m;(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
68、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P1 = (2.5+2)0.2=0.9 kN/m;2.木方的傳遞集中力驗算:靜荷載設計值 q=1.25.610+1.20.263=7.047 kN/m;活荷載設計值 P=1.40.900=1.260 kN/m;荷載設計值 q = 7.047+1.260 = 8.307 kN/m。本工程梁底支撐采用方木,方木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4910/6 = 8.33101 cm3;I=491010/12 = 4.17102 cm4;3.支撐方木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彎矩,計算簡圖及內力、變形圖如下: 彎矩圖
69、(kNm) 剪力圖(kN) 變形圖(mm)方木的邊支座力N1=N2=0.579 KN,中間支座的最大支座力N=2.743 KN;方木最大應力計算值 : =0.083106 /83333.33=0.995 N/mm2;方木最大剪力計算值 : T=32.7431000/(250100)=0.823N/mm2;方木的最大撓度:=0.022 mm;方木的允許撓度:= 0.367103/250=1.467mm;方木最大應力計算值 0.995 N/mm2 小于 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 f=17.000 N/mm2,滿足要求!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 0.823 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T=1.600
70、N/mm2,滿足要求!方木的最大撓度 =0.022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1.467 mm,滿足要求!八、梁跨度方向托梁的計算作用于托梁的荷載包括梁與模板自重荷載,施工活荷載等,通過方木的集中荷載傳遞。托梁采用:鋼管(單鋼管) :48 3.0;W=4.24 cm3;I=10.78 cm4;1.梁兩側托梁的強度計算:托梁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集中力P= 0.579 KN. 托梁計算簡圖 托梁計算彎矩圖(kNm)托梁計算變形圖(mm)托梁計算剪力圖(kN)最大彎矩 Mmax = 0.174 kNm ;最大變形 Vmax = 0.291 mm ;最大支座力 Rmax = 2
71、.535 kN ;最大應力 = 0.174106 /(5.08103 )=34.228 N/mm2;托梁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托梁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34.228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205 N/mm2,滿足要求!托梁的最大撓度Vmax=0.291mm小于800/150與10 mm,滿足要求!2.梁底托梁的強度計算:托梁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集中力P= 2.743 KN. 托梁計算簡圖 托梁計算彎矩圖(kNm) 托梁計算變形圖(mm) 托梁計算剪力圖(kN)最大彎矩 Mmax = 0.823 kNm ;最大變形 Vmax = 1.377 mm
72、 ;最大支座力 Rmax = 12.002 kN ;最大應力 = 0.823106 /(5.08103 )=162.04 N/mm2;托梁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托梁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62.04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205 N/mm2,滿足要求!托梁的最大撓度Vmax=1.377mm小于800/150與10 mm,滿足要求!九、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1.梁兩側立桿穩定性驗算: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 縱向鋼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2.535 kN ;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298.32=1.2
73、89 kN; N =2.535+1.289=3.824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8;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24; W -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鋼管立桿軸心受壓應力計算值 ( N/mm2);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 N/mm2; lo - 計算長度 (m);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按下式計算 lo = k1uh k1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55 ; u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
74、3,u =1.7;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 = k1uh = 1.1551.71.5 = 2.945 m;Lo/i = 2945.25 / 15.8 = 186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207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3824.16/(0.207489) = 37.78 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 37.78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2.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撐立桿穩定性驗算: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 梁底支撐最大支座反力: N1 =12.002 kN ;
75、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29(8.32-1.1)=1.289 kN; N =12.002+1.289=13.121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8;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24; W -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鋼管立桿軸心受壓應力計算值 ( N/mm2);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 N/mm2; lo - 計算長度 (m);參照扣件式規范不考慮高支撐架,按下式計算 lo = k1uh k1 - 計算長度附
76、加系數,取值為:1.155 ; u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u =1.7;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 = k1uh = 1.1551.71.5 = 2.945 m;Lo/i = 2945.25 / 15.8 = 186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207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13120.796/(0.207489) = 129.623 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 129.623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
77、存在安全隱患。120mm板模板(扣件鋼管高架)計算書本工程樓板厚為120mm。 一、模板計算參數1.模板支架參數橫向間距或排距(m):0.8;縱距(m):0.8;步距(m):1.5m;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m):0.10;模板支架搭設高度(m):12.78;采用的鋼管(mm):483.0 ;板底支撐連接方式:方木支撐;2.荷載參數模板與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與鋼筋自重(kN/m3):25.10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500;4.材料參數面板采用膠合面板,厚度為15mm;板底支撐采用方木;面板彈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N
78、/mm2):13;木方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400;木方的間隔距離(mm):250.000;木方彈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000;木方的截面寬度(mm):40.;木方的截面高度(mm):90.;托梁材料為:鋼管(單鋼管) :48 3.0;5.樓板參數樓板的計算厚度(mm):120.00;圖2 樓板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二、模板面板計算:面板為受彎構件,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取單位寬度1m的面板作為計算單元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1201.82/6 = 54 cm3;I = 1201.83/12 =
79、48.6 c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 面板計算簡圖1、荷載計算(1)靜荷載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 25.10.181+0.351 = 4.868 kN/m;(2)活荷載為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kN/m):q2 = 2.51= 2.5 kN/m;2、強度計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q=1.24.868+1.42.5= 9.342kN/m最大彎矩M=0.19.3420.252= 0.058 kNm;面板最大應力計算值 = 58385/54000 = 1.081 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
80、 N/mm2;面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為 1.081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N/mm2,滿足要求!3、撓度計算撓度計算公式為 其中q = 4.868kN/m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v = 0.6774.8682504/(100950048.6104)=0.028 mm; 面板最大允許撓度 V=250/ 250=1 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28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 1 mm,滿足要求!三、模板支撐方木的計算:方木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4910/6 = 83.33 cm3;I=491010/12 = 416.67 cm4; 方
81、木楞計算簡圖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 25.10.250.18 = 1.13 kN/m;(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q2= 0.350.25 = 0.088 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p1 = 2.50.25 = 0.625 kN/m;2.強度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1.2 (q1 + q2)+ 1.4 p1 = 1.2(1.13 + 0.088)+1.40.625 = 2.335 kN/m;最大彎矩 M = 0.1ql2 = 0
82、.12.335(0.7)2 = 0.164 kNm;方木最大應力計算值 = M /W = 0.164106/83333.33 = 2.079 N/mm2;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000 N/mm2;方木的最大應力計算值為 2.079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N/mm2,滿足要求!3.抗剪驗算: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 3V/2bhn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2.3351 = 1.401 kN;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 = 3 1.401103/(2 50100) = 0.42 N/mm2;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 1.4 N/mm2;方木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0.42
83、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1.4 N/mm2,滿足要求!4.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 q1 + q2 = 1.217 kN/m;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1.21710004 /(10095004166666.667)= 0.208 mm;最大允許撓度 V=1000/ 250=4 mm;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208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4 mm,滿足要求!四、托梁材料計算:托梁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梁計算;托梁采用:鋼管(單鋼管) :48 3.5;W=5.08 cm3;I=12.19 cm
84、4;集中荷載P取縱向板底支撐傳遞力,P = 2.569 kN; 托梁計算簡圖 托梁計算彎矩圖(kNm) 托梁計算變形圖(mm) 托梁計算剪力圖(kN) 最大彎矩 Mmax = 0.964 kNm ;最大變形 Vmax = 2.705 mm ;最大支座力 Qmax = 11.239 kN ;最大應力 = 963506.621/5080 = 189.667 N/mm2;托梁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托梁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89.667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205 N/mm2,滿足要求!托梁的最大撓度為 2.705mm 小于 1000/150與10 mm,滿足要求
85、!五、模板支架立桿荷載標準值(軸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和活荷載。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1)支撐的自重(kN):NG1 = 0.1388.5 = 1.176 kN;鋼管的自重計算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A。(2)模板的自重(kN):NG2 = 0.3511 = 0.35 kN;(3)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NG3 = 25.10.1811 = 4.518 kN;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 = 6.044 kN;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 (2.5+2 ) 11 = 4.5 kN;3.
86、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N = 1.2NG + 1.4NQ = 13.553 kN;六、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kN) :N = 13.553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cm) :i = 1.58 cm;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cm2):A = 4.24 cm2; W -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49cm3; - 鋼管立桿最大應力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 L0- 計算長度
87、 (m);如果完全參照扣件式規范,按下式計算 l0 = h+2a k1-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55; u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5.3.3;u = 1.7;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1 m;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0 = h+2a = 1.5+0.12 = 1.7 m;L0/i = 1700 / 15.8 = 108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53 ;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3553.28/(0.53489) = 52.295 N/mm2;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52.
88、295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如果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適宜由下式計算l0 = k1k2(h+2a) k1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1.185;k2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h+2a = 1.7 按照表2取值1.016 ;上式的計算結果:立桿計算長度 Lo = k1k2(h+2a) = 1.1851.016(1.5+0.12) = 2.047 m;Lo/i = 2046.732 / 15.8 = 130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396 ;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3553.28
89、/(0.396489) = 69.991 N/mm2;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69.991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 梁、板支撐系統應與以澆筑的柱連接和澆筑完的立桿連接拉結,否則存在安全隱患。七、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p fg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g = fgkkc = 1201=120 kpa; 其中,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 120 kpa ; 支撐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 = 1 ;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p = N/A =13.553/0.25=54.213 kpa ;其中,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 :N = 13.553 kN;基礎底面面積 :A = 0.25 m2 。p=54.213 fg=120 kpa 。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