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一、 編制依據(jù)1二、 工程概況12.1. 工程概況12.2. 屋頂層高支模概況12.3. 施工特點及施工關(guān)鍵點2三、 施工布署2四、 碗扣式腳手架搭設施工準備2五、 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搭設4六、 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拆除6七、 碗扣式腳手架模板支架計算書7八、 屋面高支模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模板及支頂系統(tǒng)設計98.1. 模板支撐系統(tǒng)的選型98.2. 支模系統(tǒng)98.3. 130mm厚樓板模板支頂(120mm、100mm厚樓板同此方案)118.4. 200x600梁模板支頂138.5. 雙梁部位15九、 高支模施工順序15十、 主要施工方法及質(zhì)量保證措施1510.1. 高支模施工1510.2. 混凝土
2、澆筑18十一、 屋面高支模梁板模板支頂計算書19十二、 安全設施和管理措施2712.1. 安全設施2712.2. 安全管理機構(gòu)2712.3. 安全管理與監(jiān)控2712.4. 監(jiān)測方案29十三、 安全應急救援預案3013.1. 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架構(gòu)3013.2. 發(fā)生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3013.3. 發(fā)生支模坍塌應急救援31 一、 編制依據(jù)1、金隅桃源第一期第三批建安工程建筑、結(jié)構(gòu)圖紙設計2、金隅桃源第一期第三批建安工程總體施工組織設計3、 公司質(zhì)量管理體系 4、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冊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4、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5、建筑施工計算手冊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6、混
3、凝土結(jié)構(gòu)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7、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shù)規(guī)范JGJ130-2001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8、碗口式鋼管腳手架構(gòu)件GB24911-20109、建筑施工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shù)規(guī)范JGJ166-200810、建筑結(jié)構(gòu)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2006版)二、 工程概況2.1. 工程概況工程名稱金隅桃源第一期第三批建安工程建設地點建設單位監(jiān)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建設規(guī)模:本工程共20棟別墅,地下1層,地上2層,坡屋頂,鋼筋混凝土異型柱框架結(jié)構(gòu),建筑高度8.20米,首層層高3.50米,一層、二層層高3.40米。建筑檐口高度為6.70米,混凝土強
4、度C30。地下室底板、首層、二層及屋面圈梁層主要梁截面200x400mm、200x600mm、200x700mm,主要板厚100mm、120mm、130mm;坡屋面部位梁為折梁,主要梁截面200x600mm、200x700mm,主要板厚120mm。本工程支模架分為兩種:碗扣式支模架和鋼管扣件式腳手架,其中一層樓面、二層樓面采用碗扣式支模架;斜屋板高支模采用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梁板的模板均采用18厚木模板,均用60*80木枋作龍骨。2.2. 屋頂層高支模概況屋頂層全部為斜屋面,標高為6.7m層結(jié)構(gòu)梁支模高度為6.735m;斜屋頂層支模最度高度為9.535m,模板支撐在二層結(jié)構(gòu)板上(標高為3.40m
5、,板厚為120mm,砼強度等級為C30),支模面積約500m2。其梁截面為200x400mm、200x600mm、200x700mm,樓板厚120mm和130mm。2.3. 施工特點及施工關(guān)鍵點特點:本工程一層樓面、二層樓面采用碗扣式支模架、屋面層高支模主要為斜屋板高支模,梁截面不大,層高為3.30mm5.70mm,考慮斜板受力容易失穩(wěn),故擬采用全鋼管支模體系。施工關(guān)鍵點:鋼管經(jīng)多次使用變形較大,但必須選用符合要求的作為支撐主立桿鋼管;斜面增加對頂鋼管支撐在已完成的二層砼梁板上;本層柱必須先澆筑,全鋼管支撐體系必須在已完成的砼柱子上設抱柱連接;注意加強斜面水平位移監(jiān)測。三、 施工布署3.1人員
6、責任:項目經(jīng)理部成立以項目經(jīng)理為組長的施工領(lǐng)導小組,其機構(gòu)組成、人員編制及責任分工如下:組 長:(項目經(jīng)理)現(xiàn)場總負責副組長: (項目總工) 技術(shù)總指導(生產(chǎn)經(jīng)理)現(xiàn)場施工總協(xié)調(diào)組 員:(棟號長)現(xiàn)場施工協(xié)調(diào)(助理施工員)現(xiàn)場施工協(xié)調(diào)(專職安全員)現(xiàn)場施工安全檢查四、 碗扣式腳手架搭設施工準備4.1施工方法:本工程一、二層樓面支模架模板采用滿樘碗扣式腳手架,立桿的橫、縱間距1.2米(或0.9米),步距1.5米。立桿頂端用U形托與樓板底模木枋支撐。4.2施工運輸:所有碗扣件均事先碼堆于場地空地上,施工現(xiàn)場共布置6臺塔吊周轉(zhuǎn)運輸。4.3技術(shù)準備、編制腳手架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方案報審監(jiān)理、建設方。方
7、案審批后方可進行現(xiàn)場施工。、施工人員在施工前認真熟悉圖紙、規(guī)范、施工方案。、對施工班組進行現(xiàn)場安全和技術(shù)培訓,加強隊伍的技術(shù)素質(zhì)。4.4材料準備、所使用構(gòu)配件如下:名稱型號規(guī)格備注立桿LG-240A48*3.25*2400橫桿HG-90A48*3.25*900HG-120A48*3.25*1200HG-150A48*3.25*1500專用斜桿ZXG-0912A48*3.25*1270ZXG-1212A48*3.25*1500十字撐XZC-0912A30*2.5*1390XZC-1212A30*2.5*1560立桿連接銷LLXA12可調(diào)底座KTZ-45可調(diào)范圍300KTZ-60可調(diào)范圍450KT
8、Z-75可調(diào)范圍600可調(diào)托座KTC-45可調(diào)范圍300KTC-60可調(diào)范圍450KTC-75可調(diào)范圍600腳手板JB-1201200*270JB-1501500*270架梯JT-2552546*530、上述構(gòu)配件應列出詳細材料進場計劃,制訂構(gòu)件供應和周轉(zhuǎn)計劃。材料進場后分類碼堆整體,覆蓋彩條布。、可調(diào)底座底板的鋼板厚度不得小于6mm,可調(diào)托撐鋼板厚度不得小于5mm。、使用前,對膠合板、木枋、碗口架管、扣件、腳手板進行檢查,不合格的禁止使用。4.5現(xiàn)場準備 、樓板面澆筑混凝土初凝后8h,方可進行上一層支模體系搭設。搭設前,在樓板面上進行控制線施放。、腳手架基礎(chǔ)必須平整,立桿底座下鋪墊板,墊板厚
9、度不小于50mm。上下兩層立桿鋪設位置盡可能處于同一豎向位置。、清理組架范圍內(nèi)的一切雜物。、建筑周邊安全防護到位。、柱腳、墻腳衛(wèi)生清理,模板按配料歸位,堆放整齊。五、 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搭設51搭設順序:安放墊板一安立桿一安掃地桿(橫桿)一鋪臨時腳手板一安上層立桿一安上層橫桿一逐層支設到樓板底,安立桿頂U形托一安縱橫木龍骨,鋪膠合板5.2腳手架搭設:在樓板上按立桿位置安放2.5m立桿(下面墊木方),縱橫向掃地桿以碗扣橫桿替代,其距離底座高度不大于350mm的立桿上。接頭是立桿同橫桿、斜桿的連接裝置,應確保接頭鎖緊。搭設時,先將上碗扣擱置在限位銷上,將橫桿等接頭插入下碗扣,使接頭弧面與立桿密貼,待
10、全部接頭插入后,將上碗扣套下,并用榔頭順時針沿切線敲擊上碗扣凸頭,直至上碗扣被限位銷卡緊不再轉(zhuǎn)動為止。如發(fā)現(xiàn)上碗扣扣不緊,或限位銷不能進入上碗扣螺旋面,應檢查立桿與橫桿是否垂直,相鄰的兩個碗扣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即橫桿水平度是否符合要求);下碗扣與立桿的同軸度是否符合要求;下碗扣的水平面同立桿軸線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橫桿接頭與橫桿是否變形;橫桿接頭的弧面中心線同橫桿軸線是否垂直;下碗扣內(nèi)有無砂漿等雜物充填等;如是裝配原因,則應調(diào)整后鎖緊;如是桿件本身原因,則應拆除,并送去整修。5.2.3碗扣架搭設以3人為一小組為宜,其中1人遞料,另外兩人共同配合搭設,每人負責一端。搭設完一層架子,鋪一層腳手
11、板,逐層向上搭設。搭設到板底,安裝并調(diào)整立桿上面的U托,使U托頂板處于同一水平面內(nèi)。再支設縱橫木龍骨,鋪膠合板。5.3梁模板搭設5.3.1沿梁縱向安裝碗扣架,用碗扣橫桿將碗扣架連成一整體,梁兩側(cè)間距900mm,梁跨方向立桿間距不大于1500mm。碗扣架上均設置100*100墊木,調(diào)節(jié)頂托到適當高度,梁側(cè)模次楞設置50*100木方,主楞采用A48*2.75鋼管。5.3.2鋪設梁底模板:按設計標高調(diào)整頂托的標高,按放線結(jié)果吊線來確定梁位,然后安裝梁底模板,并拉線找直,當梁跨度大于4.0m時,梁底跨中起拱高度為跨度的1/1000-3/1000。5.3.3安裝梁側(cè)模板、夾木、托木、斜撐等。梁側(cè)模板包夾
12、梁底模板,其制作高度應根據(jù)梁高、樓板厚及樓板模板壓旁或碰旁確定。5.3.4梁較高時,可先安裝一面?zhèn)劝澹蠕摻罱壴迷侔惭b另一面?zhèn)劝澹瑐?cè)板次楞間距可適當縮小。5.3.5梁模板施工構(gòu)造應符合下列要求:、梁側(cè)模板上口應設置縱向通長托木,下口應設置縱向通長夾木且不得兼做梁底模主、次楞,托木與夾木間應設置豎線立檔,其間距不應大于800mm。梁面板的對接處應緊密,面板外側(cè)應加設幫條木。(詳見如下附圖)、高度大于400mm的梁,梁底模應設有主、次楞,不得隨意取消次楞木而用縱向主楞木代替。采用傳統(tǒng)安裝法,次楞木間距不宜大于350mm。、梁凈高大于600mm時,應設置穿梁對啦螺栓,對啦螺栓固定應有兩根并列通長的
13、方木或雙肢A48*2.75鋼管作支托,不得直接固定在梁側(cè)面板上。圖一:梁板模板搭設體系5.4板模搭設5.4.1根據(jù)模板的排列圖架設支撐和龍骨,通線調(diào)節(jié)碗扣架頂托的高度,將龍骨找平,架設隔柵。5.4.2鋪模板時從四周鋪起,在中間收口,釘板時只要在兩端及接頭處釘牢,中間盡量少釘或不釘以利于拆模。5.4.3樓板模板鋪完后,進行模板面標高的檢查工作,如有不符,立即進行調(diào)整。同時認真檢查支撐是否牢固,并及時清掃梁、板模板面。5.4.4板與板之間的縫隙用鐵皮封閉。5.4.5樓板施工構(gòu)造應符合下列要求:、樓板底模應設有主、次楞,宜采用50*100方木做次楞,間距不宜大于300mm;如采用A48*2.75雙鋼
14、管做主楞,間距不宜大于1200mm。如采用A48*2.75單鋼管做主楞,間距不宜大于1000mm。、除跨度不大于1200mm的樓板外,樓板模板主、次楞木的端頭不應擱置在梁側(cè)模板上,樓板模板豎向支撐應獨立。、樓板與墻等構(gòu)件交接處的模板面板外側(cè)應設置通長封口托木。模板面板的接縫應緊密,采用非整板膠合板時,拼縫前板口應先加工平直。5.5梁、板模板豎向支撐施工構(gòu)造應符合下列要求:5.5.1梁模板支架立桿橫向布置應對稱,其數(shù)量、間距應符合設計計算要求,且數(shù)量不得少于2根。5.5.2梁、板模板支架的掃地桿距樓地面高度,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應不大于200mm,碗扣架鋼管腳手架應不大于350mm。立桿上端包括頂托
15、可調(diào)螺桿在內(nèi),伸出頂層水平長度大于0.7m時,應增設水平桿。5.5.3有梁樓板結(jié)構(gòu)的梁、板模板支架立桿在水平方向應相互拉結(jié)。支撐高度大于3.5m的架體應按滿堂架的要求設置豎向和水平剪刀撐。5.5.4邊跨梁模板的橫向立桿上方受力點應布置對稱、合理。采用調(diào)斜外立桿的方式,立桿上的每道水平拉桿應與樓板模板支架的立桿相連至少三道立桿。采用工具是立柱支撐方式的,應符合圖一:梁板模板支撐體系圖所示。5.5.5當立桿間距小于或等于1.5m時,模板支撐架四周從底到頂連續(xù)設置豎向剪刀撐;中間縱橫向由底至頂連續(xù)設置豎向剪刀撐,其間距應小于或等于4.5m。六、 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拆除6.1當8米跨度內(nèi)樓板、梁混凝土強
16、度達到75%以上(8米跨度以上,梁混凝土強度需達到100%);且與施工樓層間隔不少于兩層時,可以拆模。拆除前應對腳手架作一次全面檢查,清除所有多余物件,并設立警戒區(qū),禁止無關(guān)人員進入。6.2拆除順序自上而下逐層拆除,不容許上、下兩層同時拆除。6.3拆除的構(gòu)件應人工遞下,運至卸料平臺專用場地堆碼整齊,嚴禁拋擲。6.4拆除的鋼管、扣件應及時分類堆放,以便運輸、保管。6.5每班拆架下班時,不應留下扣件松動;架體堆放鋼管、扣件等隱患。 6.6拆架時嚴禁碰撞腳手架附近電源線,以防觸電事故。 6.7在拆除過程中,凡松開連接的桿、配件應及時拆除運走,避免誤扶、誤靠已松脫的桿件。七、 碗扣式腳手架模板支架計算
17、書 模板支架的計算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shù)規(guī)范(JGJ166-2008)。模板支架搭設高度為3米,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 b=1.20米,立桿的橫距 l=1.20米,立桿的步距 h=1.50米。梁頂托采用100100mm木方。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25。 圖1 樓板支撐架立面簡圖 圖2 樓板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10.1 單肢立桿軸向力計算公式:式中:-支撐架模板自重標準值;取=0.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包括鋼筋);取=25KN/m3.-振搗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荷載標準值;取=2KN/m2.-模板支撐架的施工荷載標準值;取=3KN/m2.、-單肢立桿縱向及橫向間距(m);=1.2m. V
18、=、段的混凝土體積(m3);V=0.1728 m3.=16.13KN10.2 單肢立桿穩(wěn)定性計算公式:式中:A-立桿橫截面面積;A=457mm2;-軸心受壓桿件穩(wěn)定系數(shù),按細長=0.849;-鋼材強度設計值,查得=205N/mm2;0.849457205=79538.56N=79.54KN=16.13;立桿穩(wěn)定性滿足要求。10.3 橫桿承載力及撓度計算1、當橫桿支撐梁時,橫桿彎矩按下式計算:應對橫桿進行抗彎強度計算,可將作用在橫桿上的均布荷載轉(zhuǎn)化為兩集中荷載P。橫桿彎矩按下式計算:式中:M-橫桿彎矩(KN.m);-梁砼重量及模板重量的1/2;按梁250600截面計算,=0.3168251/2=
19、3.96KNC-梁邊至立桿之間距離;C=0.475m=3.962、橫桿抗彎強度按下式計算式中:W-鋼管的截面模量,W=(d14-d24)/(32d1)=4788.23mm3;=392.9N/mm2;3、橫桿的撓度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式中:-橫桿的最大撓度;E-彈性模量,E=2.05105 N/mm2;I-截面慣性矩,I=(d14-d24)/64=11.49cm3;-容許撓度,應按設計要求確定。=1/1501200=8mm =0.33310-41.8105=6mm8mm=符合要求。10.4 碗口節(jié)點承載力按下式驗算公式:式中:-下碗口抗剪強度設計值,取60KN。滿足要求。八、 屋面高支模鋼管扣件式腳
20、手架模板及支頂系統(tǒng)設計8.1. 模板支撐系統(tǒng)的選型采用483.0鋼管配可調(diào)托作支頂,水平拉桿、剪刀撐均采用483.0鋼管。其中:木材彈性模量E9000N/mm2,抗彎強度fm13.00N/mm2,抗剪強度fv1.4 N/mm2;483.0鋼管截面積4.24cm2,慣性矩I10.78cm4,截面模量W4.49cm3,回轉(zhuǎn)半徑i1.59cm,每米長質(zhì)量為3.33kg/m,鋼材強度設計值為205 N/mm2。8.2. 支模系統(tǒng)本工程屋面坡度30度時,可采用單面模板支模,此法如同平板單面支模。模板支撐架除按照一般支撐架要求(如模板板縫和剛度等)搭設外,還要增設斜撐以防澆搗坡屋面混凝土時水平分力作用使屋
21、面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形,整個支撐體系對頂在已完成的二層砼結(jié)構(gòu)梁板柱上。支模體系剖面圖如下: 斜屋面高支模剖面圖支模鋼管布置圖8.3. 130mm厚樓板模板支頂(120mm、100mm厚樓板同此方案)樓板底模模板18mm,第一層龍骨采用單枋b=50mm,h=100mm,間距350mm;第二層龍骨采用雙枋b=50mm,h=100mm;鋼管橫向間距1200mm,鋼管縱向間距900mm,立桿步距1.50m(詳見支頂平面布置圖)。在離地面均200mm處設一道縱橫掃地桿,并在梁跨中位置沿腳手架的垂直高度1.5m設置縱橫水平拉結(jié)鋼管(483.0mm)。當支模高度超過8m的,需在最頂步距兩水平拉桿中間應加設一道水平拉
22、桿,縱橫拉結(jié)鋼管兩端在已澆筑完成的地下室砼側(cè)墻或柱側(cè)面上頂緊,保證支模體系的穩(wěn)定性。立桿底架立在鐵墊腳板或雙排木枋上。板底下設鋼管剪刀撐,盡量將斜鋼管垂直支頂在斜屋面上,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控制在4560之間,剪刀撐寬度不少于4跨且不少于6m,剪刀撐斜桿的接長采用搭接,并用旋轉(zhuǎn)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多功能腳手架上。樓板支模大樣可參見下圖所示:8.4. 200x600梁模板支頂?shù)谝粚育埞?0100mm木枋300mm,第二層龍骨50100mm雙木枋900mm;鋼管縱向900mm,鋼管橫向900mm,底模厚度18mm;豎肋50100mm木枋300mm,對拉螺栓1排12,橫向間距600mm,采用雙鋼管
23、作為橫檁,用蝴蝶扣與對拉螺栓聯(lián)結(jié),側(cè)模厚度18mm。(詳見支頂平面布置圖)在離地面均200mm處設一道縱橫掃地桿,并在梁跨中位置沿腳手架的垂直高度1.5m設置縱橫水平拉結(jié)鋼管(483.0mm)。當支模高度超過8m的,需在最頂步距兩水平拉桿中間應加設一道水平拉桿,縱橫拉結(jié)鋼管兩端在已澆筑完成的地下室砼側(cè)墻或柱側(cè)面上頂緊,保證支模體系的穩(wěn)定性。立桿底架立在鐵墊腳板或雙排木枋上。梁底下設鋼管剪刀撐,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控制在4560之間,剪刀撐寬度不少于4跨且不少于6m,剪刀撐斜桿的接長采用搭接,并用旋轉(zhuǎn)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多功能腳手架上。梁支模大樣可參見下圖所示:8.5. 雙梁部位G型屋頂部分為
24、為雙梁,此部分梁分兩次支設。上部折梁待下部水平梁及砼澆筑完后,再進行搭接支設模板。九、 高支模施工順序在施工安排上,采取先施工混凝土柱,再安裝滿堂紅支頂體系,這樣,可利用已完成的柱作為水平拉桿的支撐平臺支座,從而達到限制高支模體系水平移動的目的。將梁位置及鋼管支頂位置放線在地面上并定好水平控制標高梁板豎向支頂安裝(含縱向水平拉桿及剪刀撐)架設梁底木枋龍骨于鋼管腳手架項托板上梁底模板安裝架設板底木枋龍骨于鋼管腳手架項托板上樓板模板安裝模板支頂?shù)尿炇樟轰摻罱壴鷺前邃摻罱壴喊寤炷翝仓炷琉B(yǎng)護松下鋼管腳手架可調(diào)頂托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拉桿、剪刀撐及鋼管支頂。十、 主要施工方法及質(zhì)量保
25、證措施10.1. 高支模施工10.1.1. 鋼管支頂安裝(1)、 腳手架安裝要整齊劃一,并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有保證其穩(wěn)定的支撐系統(tǒng)。(2)、 鋼管支頂安裝時,立柱應采用對接方式,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立柱之間對接必須加扣夾牢固好,以保證垂直度和力的傳遞。(3)、 支頂安裝完成后,應認真檢查支架是否牢固,發(fā)現(xiàn)問題應立即整改。(4)、 必須離地面不大于200mm處加設縱橫掃地桿。(5)、 頂托螺桿伸出鋼管長度不得超過200mm。(6)、 縱橫水平拉桿與立桿交替設置,并用扣件連接。(7)、 鋼管支頂?shù)拇钤O要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式腳手架安全技術(shù)規(guī)范的要求。剪刀撐、橫向斜撐的搭設應隨立桿、橫
26、向和縱向水平桿等同步,水平拉桿要與已澆注的混凝土柱頂緊,以增強水平方向的穩(wěn)定性。(8)、 剪刀撐斜桿搭接長度不少于1m,要求不少于2個扣件連接。10.1.2. 梁板模板安裝(1)、 梁模板的安裝:先在樓面上彈出軸線、梁及支頂安裝位置控制線,然后按設計標高調(diào)整鋼管支頂可調(diào)頂托的標高,將其調(diào)至預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調(diào)頂托的托板上安放50mm100mm雙木枋,固定后在木枋上安裝梁底龍骨,龍骨采用50mm100mm木枋。龍骨安裝完成后,安裝梁底模板,并拉線找平。考慮到梁跨度均4m,梁底模板按跨度0.1起拱。主次梁交接時,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梁底模安裝后,再安裝側(cè)模、壓腳板及斜撐,200x1000梁側(cè)
27、模板在中部加12穿梁對拉螺栓(具體詳見梁模板支頂大樣圖)。(2)、 樓面模板的安裝:通線調(diào)整鋼管支頂可調(diào)頂托的標高,將其調(diào)至預定的高度,在可調(diào)頂托托板上架設50mm100mm雙木枋(大龍骨),固定后架設小龍骨(50mm100mm木枋)然后在小龍骨上安裝模板,當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時,模板按跨度0.1起拱。10.1.3. 模板支頂安裝質(zhì)量保證措施(1)、 在高支模安裝前,要對高支模的各種材料需進行嚴格檢驗,尤其是鋼管、扣件、可調(diào)托以及木枋等,不合格的不得使用。鋼管統(tǒng)一嚴格選用483.0以上,其質(zhì)量符合GB/T700碳素結(jié)構(gòu)鋼中Q235-A級鋼的規(guī)定。使用前必須經(jīng)檢查無嚴重銹蝕,無彎曲變形。扣件材
28、質(zhì)必須符合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要求。現(xiàn)場木枋要剔除已使用較多次數(shù),枋身比較陳舊的,盡量選用截面大小符合,枋身比較結(jié)實的。(2)、 本高支模的鋼管搭建在已澆注的混凝土板表面上,承載面的混凝土樓板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75%才允許進行下一個樓面梁板的鋼筋安裝。(3)、 模板應拼縫平整嚴密,拼縫位置下面必須要有次龍骨支撐并釘牢。拼縫處內(nèi)貼膠帶,防止漏漿。模板安裝后應及時報驗及澆筑混凝土。(4)、 模板安裝允許偏差應滿足以下要求:項 目允許偏差軸線位置5底模上表面標高5截面內(nèi)部尺寸+4,-5層高垂直度8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表面平整度5(5)、 支架搭設的垂直度與水平度允許偏差應滿足以下要求:項
29、目允許偏差(mm)垂直度每步架h/1000及2.0支架整體H/600及50水平度一跨距內(nèi)水平架兩端高差l /600及+3.0支架整體L/600及50注:h步距;H支架高度;l跨距;L支架長度10.1.4. 模板拆除(1)、 高支模支架拆除必須提供混凝土的強度報告,以同條件養(yǎng)護試件強度檢驗報告為依據(jù)。在梁板砼達到設計強度后,模板支撐體系經(jīng)項目技術(shù)負責人檢查驗證確認不再需要,并經(jīng)監(jiān)理單位審批同意后,方可拆除。(2)、 拆模時間:不承重的側(cè)面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損壞,方可拆除;承重的模板應在混凝土達到下列強度以后,始能拆除。構(gòu)件類型構(gòu)件跨度達到設計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
30、度標準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8758100懸臂構(gòu)件100(3)、 拆除多層梁、樓板支柱時,應確認上部施工荷載不需要傳遞的情況下方可拆除下部支柱。(4)、 拆除前,應對作業(yè)人員進行技術(shù)交底。(5)、 支架的拆除應從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層地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yè)。(6)、 拆除順序:先松開頂托,然后按照先支的后拆,先拆主承重模板后拆次承重模板的順序拆除模板和支撐體系。同一層的構(gòu)配件和加固件應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順序進行。梁、柱模板在確保混凝土表面不受損壞時方可進行拆除。先拆除斜撐,再拆模板連結(jié)螺栓及附件,應用撬棍輕輕撬動模板,使之與混凝土分離。(7)、 在拆除過程中,支
31、架的自由懸臂高度不得超過兩步,當必須超過兩步時,應加設臨時拉結(jié)。嚴禁站在懸臂結(jié)構(gòu)上面巧拆底模,嚴禁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8)、 通長水平桿和剪刀撐等,必須在支架拆卸到相關(guān)的立桿時方可拆除。(9)、 拆卸連接部件時,應先將鎖座上的鎖板與卡鉤上的鎖片旋轉(zhuǎn)至開啟位置,不得硬拉,嚴禁敲擊。(10)、 模板拆除應按規(guī)定逐次進行,不得采用大面積撬落的方法,嚴禁使用榔頭等硬物擊打、撬挖。各拆除的模板、支撐、連接件等構(gòu)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應用槽滑下或用繩索系下。不得留有懸空模板。(11)、 對于有后澆帶的梁、板模板應獨立設置支頂體系,待后澆帶混凝土強度達到100%后才進行拆模。(12)、 拆下的模板及時清理粘
32、結(jié)物,涂刷脫模劑,并分類堆放整齊,拆下的扣配件及時集中統(tǒng)一管理。10.2. 混凝土澆筑(1)、 本工程采用單面支模法:即在支底模和鋼筋綁扎后,將坍落度較小的混凝土拍到模板上,在確定澆筑混凝土的流向后,由下而上對稱坡面同時進行,采用人工敲打使混凝土稍密實,并用振動棒振搗,再將滑移下墜(可每隔15m設1道鋼板橫擋來防止)的混凝土刮回上面,最后用小型平板振動器振搗23遍。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控制振動器的行進速度和時間,利用混凝土初凝前逐漸形成的強度,防止?jié)仓隙位炷林匦南乱贫斐上露位炷帘砻姘纪梗虼嗽诿慷位炷翝仓r既要留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又要防止混凝土在初凝前形成冷縫。最后用電動抹刀將混凝土表面
33、平整密實,以減少收縮裂縫和增強防水效果。此法宜采用坍落度1213cm的混凝土,但受到坡屋面坡度大小、模板光滑度和坍落度大小等因素影響,無法正常進行振搗,故澆筑質(zhì)量不易保證。(2)、 墻、柱砼的澆筑:砼澆筑順序是先墻柱、后梁板,本工程墻、柱混凝土均采用商品砼,墻、柱砼一般用混凝土泵按需要接泵管澆筑,澆筑時嚴格執(zhí)行循環(huán)分層澆筑。控制澆筑速度2m/h,每層約0.5m高,卸料高度超過2m時,則采用串筒或溜槽。砼澆筑時要求鐵工檢查鋼筋保護層,及時對偏差過大的部位進行調(diào)整。澆筑完成后清理干凈板面上的砂漿,嚴禁用清水沖洗(水會流到柱頭,對柱砼有嚴重的影響)。(3)、 梁、板砼的澆筑:板砼的虛鋪厚度應略大于板
34、厚,振搗完畢,用刮尺抹平。刮平過程中,混凝土面要飽滿,不能留有小凹洞,初凝前可用磨板將面層粗磨一次,快要收水干硬時,再細磨一次。梁板砼的振搗:梁、板砼使用插入式振動棒或平板式振動器振搗。使用插入式振動棒時,振動棒應垂直插入,并插入到尚未初凝的下層中50100mm,以使上下層相互結(jié)合。振動棒插點的間距一般不應超過振動棒有效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時應“快插慢撥”。振搗時間一般每插點約為2030秒,見到砼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xiàn)氣泡,表面泛出水泥漿和外觀均勻為止。作業(yè)中要避免將振動棒觸及鋼筋、模板等。平板式振動器振搗砼,應使平板底面與砼全面接觸,每一處振到砼表面泛漿,不再下沉后,即可緩慢向前移動。(
35、4)、 混凝土入模溫度必須控制在30以內(nèi),坍落度應控制在14020mm,混凝土初凝時間要控制在2.5h內(nèi)。若遇混凝土臨時間斷處超出初凝時間仍未能接合時,應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接合處及時澆上適量混凝土以推遲接合處的初凝時間,保證接合縫的接茬。(5)、 混凝土養(yǎng)護:柱身養(yǎng)護采用覆蓋麻袋并經(jīng)常淋水保持麻袋濕透。樓地面混凝土澆筑完成后14h內(nèi)采用覆膠膜或麻袋等淋水的方法進行養(yǎng)護。在已澆筑混凝土強度大于1.2N/mm2,方可在其上進行施工作業(yè)。十一、 屋面高支模梁板模板支頂計算書11.1屋面梁板計算書1.計算參數(shù)結(jié)構(gòu)板厚130mm,層高5.70m,結(jié)構(gòu)表面考慮隱蔽;模板材料為:夾板底模厚度18mm;板彈性模
36、量E=6000N/mm2,木材彈性模量E=9000N/mm2,抗彎強度fm=11.70N/mm2(考慮到市面材料規(guī)格不足,抗彎強度按標準值0.9計算),順紋抗剪強度fv=1.40N/mm2 ;支撐采用483.0mm鋼管:橫向間距1200mm,縱向間距900mm,支撐立桿的步距h=1.50m;鋼管直徑48mm,壁厚3.0mm,截面積4.24cm2,回轉(zhuǎn)半徑i=1.59cm;鋼材彈性模量E=206000N/mm2,抗彎強度f=184.50N/mm2(考慮到市面材料規(guī)格不足,抗彎強度按標準值0.9計算),抗剪強度fv=125.00N/mm2。2.樓板底模驗算(1)底模及支架荷載計算荷載類型 標準值
37、單位 計算寬度(m) 板厚(m) 系數(shù) 設計值底模自重 0.30 kN/m2 1.0 1.2 = 0.36 kN/m砼自重 24.00 kN/m3 1.0 0.14 1.2 = 4.03 kN/m鋼筋荷載 1.10 kN/m3 1.0 0.14 1.2 = 0.18 kN/m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荷載 2.50 kN/m2 1.0 1.4 = 3.50 kN/m底模和支架承載力計算組合 q1 = 8.08 kN/m底模和龍骨撓度驗算計算組合() q2 = 4.58 kN/m(2)樓板底模板驗算第一層龍骨間距L=350mm,計算跨數(shù)5跨。底模厚度18mm,板模寬度=1000mm;W=bh2 /6=1
38、000182/6=54000mm3,I=bh3/12=1000183/12=486000mm4。1)內(nèi)力及撓度計算a.荷載支座彎矩系數(shù)KM=-0.105M1=KMq1L2 =-0.1058.083502=-103929N.mm剪力系數(shù)KV=0.606V1=KVq1L=0.6068.08350=1714Nb.荷載支座彎矩系數(shù)KM=-0.105M2=KMq2L2 =-0.1054.583502=-58910N.mm跨中彎矩系數(shù)KM=0.078M3=KMq2L2 =0.0784.583502=43762N.mm剪力系數(shù)KV=0.606V2=KVq2L=0.6064.58350=971N撓度系數(shù)K=0
39、.6442=Kq2L4/(100EI)=0.644(4.58/1.2)3504/(1006000486000)=0.13mmC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荷載按2.50kN(按作用在邊跨跨中計算)計算荷載P=1.42.50=3.50kN ,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跨中彎矩系數(shù)KM=0.200M4=KMPL=0.2003.501000350=245000N.mm支座彎矩系數(shù)KM=-0.100M5=KMPL=-0.1003.501000350=-122500N.mm剪力系數(shù)KV=0.600V3=KVP=0.6003.50=2.10kN撓度系數(shù)K=1.4563=KPL3/(100EI)=1.456(3.50/1.
40、4)10003503/(1006000486000)=0.54mm2)抗彎強度驗算M1=-103929N.mmM2M5=-181410N.mmM3M4=288762N.mm比較M1、M2M5、M3M4,取其絕對值大的作為抗彎強度驗算的彎矩。Mmax=Mmax/W=288762/54000=5.35N/mm2 樓板底模抗彎強度=5.35N/mm2fm=11.70N/mm2,滿足要求。3)抗剪強度驗算V1=1714NV2+ V3=971+2100=3071N比較V1、V2V3,取其絕對值大的作為抗剪強度驗算的剪力:Vmax=3071N=3.07kN=3Vmax/(2bh)=33071/(29001
41、8)=0.28N/mm2 樓板底模抗剪強度=0.28N/mm2fv=1.40N/mm2,滿足要求。4)撓度驗算max=0.13+0.54=0.67mm =350/250=1.40mm樓板底模撓度max=0.66mm=1.40mm,滿足要求。計算簡圖及內(nèi)力圖如下圖。(3)第一層龍骨驗算鋼管橫向間距1200mm,第一層龍骨間距350mm,計算跨數(shù)2跨;第一層龍骨采用木枋b=50mm,h=100mm;W=bh2/6=501002/6=83333mm3,I=bh3/12=501003/12=4166667mm4。1)抗彎強度驗算q=q1第一層龍骨間距/計算寬度=8.08350/1000=2.83kN/
42、m彎矩系數(shù)KM=-0.125Mmax=KMqL2=-0.1252.8312002=Mmax/W =509400/83333=6.11N/mm2 第一層龍骨抗彎強度=6.11N/mm2fm=11.70N/mm2,滿足要求。2)抗剪強度驗算剪力系數(shù)KV=0.625Vmax=KVqL=0.6252.831200=2123N=2.12kN=3Vmax/(2bh)=32123/(250100)=0.64N/mm2第一層龍骨抗剪強度=0.64N/mm2fv=1.40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q=q2第一層龍骨間距/計算寬度=4.58/1.2350/1000=1.34kN/m=1.34N/mm,撓度
43、系數(shù)K=0.521 max=KqL4/(100EI)=0.5211.3412004/(10090004166667)=0.39mm=1200/250=4.80mm第一層龍骨撓度max=0.39mm=4.80mm,滿足要求。計算簡圖及內(nèi)力圖如下圖。(4)第二層龍骨驗算鋼管縱向間距900mm,計算跨數(shù)2跨。第二層龍骨采用雙枋b=50mm,h=100mm;W=2501002/6=166667mm3, I=2501003/12=8333333mm4,1)抗彎承載力驗算P=1.2502.831200=4245N=4.25kN彎矩系數(shù)KM=0.341Mmax=KMPL=Mmax/W=1302791/166
44、667=7.82N/mm2第二層龍骨抗彎強度=7.82N/mm2fm=11.70N/mm2,滿足要求。2)抗剪強度驗算剪力系數(shù)KV=1.607Vmax=KVP=1.6074.251000=6830N=6.83kN=3Vmax/(2bh)=36830/(2250100)=1.02N/mm2第二層龍骨抗剪強度=1.02N/mm2fv=1.40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P,=1.2501.341200=2010N=2.01kN撓度系數(shù)K=2.846max=KP,L3/(100EI)=2.84620109003/(10090008333333)=0.28mm=900/250=3.60mm第二層
45、龍骨撓度max=0.28mm=3.60mm,滿足要求。計算簡圖及內(nèi)力圖如下圖。3.支撐強度驗算(1)荷載計算傳至每根立柱的最大支座力的系數(shù)=3.214每根鋼管承載NQK1 =3.2144.251000=13660N每根鋼管承載活荷載(1.0kN/m2):NQK2=1.200.9011000=1080N每根鋼管承載荷載NQK =NQK1NQK2 =13660+1080=14740N 鋼管重量0.0326kN/m,立桿重量=9.400.03261000=306N水平拉桿7層,拉桿重量=7(1.20+0.90)0.03261000=479N扣件單位重量14.60N/個,扣件重量=714.6=102N
46、支撐重量NGK=立桿重量水平拉桿重量扣件重=306+479+102=888N鋼管軸向力N=1.2NGKNQK =1.2888+14740=15805N(2)鋼管立桿長細比驗算LO=h=1.50m=150.00cm,鋼管的i=1.59cm,= LO/i=150.00/1.59=94.34鋼管桿件長細比94.3150.0,滿足要求。(3)鋼管立桿穩(wěn)定性驗算=0.634,P=N/(A)=15805/(0.634424.00)=58.80N/mm2 鋼管立桿穩(wěn)定性58.80N/mm2205N/mm2,滿足要求。4.支撐支承面驗算門式鋼管腳手架立桿設配套底座200100mm,支承面為混凝土樓板(按C25
47、考慮),樓板厚=120mm,上部荷載為:F=15805/1000=15.81kN(1)支承面受沖切承載力驗算S=2.00,ft=1.27N/mm2,hO=120-20=100mm,=0.41.2/S =1.00pc,m=0N/mm2,Um=2(200+100)+2(100+100)=1000mm,h =1.00(0.7h ft0.15pc,m)UmhO=(0.711.27+0.150)1.001000100/1000=88.90kN 受沖切承載力88.90kNF=15.81kN,滿足要求。 (2) 支承面局部受壓承載力驗算 Ab=(0.20+20.10)(0.103)=0.12m2,Al=0.
48、200.10=0.02m2 l=(Ab/Al)0.5=2.45,fcc=0.8511900=10115kN/m2,=0.75 lfccAl=0.752101150.02=303.45kN支承面局部受壓承載力303.45kNF=15.81kN,滿足要求。4.計算結(jié)果底模樓模板18mm,第一層龍骨采用單枋b=50mm,h=100mm,間距350mm;第二層龍骨采用雙枋b=50mm,h=100mm;鋼管橫向間距1200mm,鋼管縱向間距900mm,立桿步距1.50m。十二、 安全設施和管理措施12.1. 安全設施(1)、 在梁支架頂下數(shù)第一道縱橫水平桿設置工人作業(yè)平臺。靠近梁旁處用作為檢查通道,用鋼
49、棚板鋪設,其余支架頂層用蒿竹滿鋪,所有作業(yè)層下設兜底網(wǎng)。(2)、 高支模施工現(xiàn)場應搭設工作梯以供作業(yè)人員使用,不得從支撐系統(tǒng)爬上爬下。(3)、 大梁支頂?shù)紫略O置低壓照明燈,以方便施工人員通過和質(zhì)檢人員對支頂?shù)臋z查。(4)、 在操作層設置相應的消防設施(如滅火筒)。12.2. 安全管理機構(gòu)(見組織架構(gòu))12.3. 安全管理與監(jiān)控本工程高支撐模板體系施工的安全隱患主要為:防坍塌、高空墜落。其主要措施為:(1)、 高支撐模板的技術(shù)方案必須經(jīng)企業(yè)的技術(shù)和安全負責人審批簽字并蓋章才能實施。(2)、 施工前必須明確高支撐模板施工現(xiàn)場安全責任人,負責施工全過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現(xiàn)場安全責任人應在高支模搭設
50、、拆除和混凝土澆筑前向作業(yè)人員進行安全技術(shù)交底。(3)、 項目現(xiàn)場要嚴格按照經(jīng)審批的方案執(zhí)行,確保施工安全。(4)、 工人必須持證上崗,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5)、 操作層的施工荷載應符合設計要求(限載2kN/m2),不得超載,不得在其上集中堆放模板、鋼筋等物件;并設置限載警示牌。(6)、 雨天作業(yè)要有防滑措施和避雷措施。六級以上大風雨,必須停止施工作業(yè)。(7)、 施工期間不得拆除縱橫水平桿、剪刀撐、掃地桿等。(8)、 在支架上進行電、氣焊作業(yè)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護。(9)、 用電安全按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shù)規(guī)范(JGJ46-2005)執(zhí)行。(10)、 模板支頂安裝:1)、
51、鋼管或鋼管底座應準確放置在定位線上,不得懸空;2)、 支架立桿要垂直,縱橫向水平桿要平整。立桿應盡量采用通長鋼管。如需接管,接頭要錯開,不在同一步距內(nèi),立桿口必須按規(guī)范對接,確保架體垂直度。相鄰的兩根縱向水平桿的接頭要互相交錯,接駁口必須按規(guī)范對接。3)、 各種連接構(gòu)件要扣接牢固,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應在4065Nm之間,以防構(gòu)件未能有效承力或構(gòu)件破壞,搭設完成后應用扭力矩扳手隨機均布抽樣檢查,不合格的必須重新擰緊,直到合格為止。4)、 各桿件相交伸出的端頭部分均應大于100 mm,以防桿件滑落。5)、 支模分段或整體搭設完畢,必須填寫模板驗收記錄表,經(jīng)企業(yè)質(zhì)安部門分段或整體驗收合格,并懸掛驗收
52、標識方能進行鋼筋安裝。6)、 在支頂安裝過程中,應設置防傾覆的臨時固定措施在支頂長向兩旁設臨時斜拋。安裝時要待其安裝完畢且核實無誤后才全面予以固定。7)、 模板安裝完后,應認真檢查支頂是否牢固、模板應清掃干凈。并必須經(jīng)現(xiàn)場監(jiān)理人員及質(zhì)安部檢查合格后并按規(guī)定辦理專項驗收才能進行混凝土澆筑。8)、 模板必須支撐牢固、穩(wěn)定,不得有松動、跑模、超標準的變形下沉等現(xiàn)象。9)、 混凝土澆筑時,派安全員專職觀察模板及其支撐系統(tǒng)的變形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現(xiàn)象時應立即暫停施工,并將施工人員撤離危險區(qū)域。10)、 模板安裝、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時,應避免材料、機具與工具過于集中堆放,在任何情況下模板立柱承受的荷載均不得
53、超過荷載設計值。11)、 支撐搭設、拆除和混凝土澆筑期間,應在適當?shù)胤綊煸O警示標志,禁止無關(guān)人員進入支模底下,并指定專人進行監(jiān)護。(11)、 模板支頂拆除支頂架的拆除前應由項目部技術(shù)負責人進行拆除安全技術(shù)交底,并應在統(tǒng)一指揮下進行,按后裝先拆、先裝后拆的順序及下列安全作業(yè)的要求進行:1)、 模板支頂應經(jīng)單位工程負責人檢查驗證并確認不再需要時,且混凝土強度報告已出,并經(jīng)有關(guān)負責人審批同意后才能拆除。2)、 支架的拆除應從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層地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yè)。3)、 在支頂拆除過程中,應設置防傾覆的臨時固定措施在支頂長向兩旁設臨時斜拋。4)、 同一層的構(gòu)配件和加固件按先上后下、先外
54、后里的順序進行。5)、 在拆除過程中,支架的自由懸臂高度不得超過兩步;當必須超過兩步時,應加設臨時拉結(jié)。6)、 拆除工作中,嚴禁使用榔頭等硬物擊打、撬挖,各構(gòu)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12.4. 監(jiān)測方案根據(jù)廣州市有關(guān)高支模體系的規(guī)定,準備在現(xiàn)場采用鋼尺、線錘、水準儀和經(jīng)緯儀對高支模系統(tǒng)進行施工過程的監(jiān)測。支架體系的沉降、位移觀測方案如下:由于本工程為坡屋頂高支模體系,故主要觀測框架梁的水平位移和沉降;由于本工程的模板支頂采用扣件鋼管腳手架,間距較密,且框架梁在建筑物內(nèi)部,采用的觀測設備受到很大的限制,為此本工程的沉降觀測采用了線錘+鋼尺的形式來測量其沉降值、位移偏量;觀測的基準點設置在建筑物外圍,
55、測量時將基準點引測至建筑物內(nèi)。(1)、 觀測點布置:本工程高支模的位移觀測點主要設在坡屋頂最高處的框架梁上;沉降觀測點主要設置在主框架梁(2001000mm),其中每條主框架梁的跨中設置一個觀測點。(2)、 觀測方法:將觀測基準點引測至一個約50cm高的角鋼上,并將其底座通過螺栓固定在底板上;測量時,用鋼尺測量線錘、焊接鋼筋的標高,并在角鋼上作原始標記;由于建筑物不高,水平位移觀測可在附近的建筑物上設置經(jīng)緯儀監(jiān)測坡屋頂最高點的位移情況。測量時間:模板的沉降測量由專人專職負責。在開始澆筑前測量一次,記錄此值并以此值為初始值;在澆筑時,每隔30min測量一次,并與初始值相對比,得出沉降、位移量;澆
56、筑完成后,每隔1h觀測一次;模板的沉降測量到澆筑完成后12h后結(jié)束。(3)、 監(jiān)測預警值:大梁支架沉降預警值為18mm;支座沉降量預警值為10mm;支架位移預警值為18mm。(4)、 注意事項:對焊接鋼筋、線錘、標示角鋼做好保護,并掛好警示牌,防止人為破壞。當沉降量超出預警值時,立即通知作業(yè)人員進行疏散,并通知相關(guān)部門人員來處理。十三、 安全應急救援預案13.1. 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架構(gòu)組 長:組 員:廖放坤、何彪、彭婷、鄔維當事故發(fā)生后,現(xiàn)場有關(guān)人員應立即報告現(xiàn)場負責人及事故應急救援組組長,由應急救援組長指揮對傷員立即組織搶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保護現(xiàn)場。按照有關(guān)規(guī)定,及時報告企業(yè)安全
57、管理部門和本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負責人,及請求救援。13.2. 發(fā)生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當發(fā)生高處墜落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1)、 發(fā)生高處墜落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zhì),如傷員發(fā)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tài)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yī)院進行搶救治療。(2)、 出現(xiàn)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zhuǎn)向一側(cè),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fā)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
58、腦損傷癥狀出現(xiàn),創(chuàng)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yī)院治療。(3)、 發(fā)現(xiàn)脊椎受傷者,創(chuàng)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4)、 發(fā)現(xiàn)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動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剌傷肌肉,神經(jīng)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guān)節(jié)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頭等,在無材料的情況下,上肢可固定在身側(cè),下肢與腱側(cè)下肢縛在一起。(5)、 遇有創(chuàng)傷性
59、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正確的現(xiàn)場止血處理措施。1)、 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水,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2)、 加壓包扎止血法:用紗布、棉花等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3)、 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jié)扎在上臂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jié)扎在大腿上1/3處。結(jié)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墊。每隔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6)、 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時把傷者
60、送往鄰近醫(yī)院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的情況。13.3. 發(fā)生支模坍塌應急救援(1)、 當支模在拆除過程中發(fā)生大面積倒塌、坍塌,不要慌張,保持鎮(zhèn)靜,注意事態(tài)的發(fā)展情況、方向及受影響的位置,有序指揮員工疏散。(2)、 在坍塌過程中不要盲目搶險,有危及用電安全的,應立刻切斷電源,確認未有繼續(xù)坍塌危險的情況下,組織搶救人員,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搶救工作,首先搶救受傷人員,再搶救集體財產(chǎn)。(3)、 現(xiàn)場急救處理:1)、 盡快解除重物壓迫,減少擠壓綜合癥的發(fā)生。2)、 傷肢制動,可用夾板等簡單托持傷肢。3)、 傷肢降溫(避免凍傷),盡量避免局部熱缺血。4)、 傷肢不應抬高、按摩或熱敷。5)、 如果擠壓部位有開放創(chuàng)傷及活動出血者,應止血,但避免加壓,除有大血管斷裂外不用止血帶。6)、 迅速轉(zhuǎn)往醫(yī)院。(4)、 立刻設危險區(qū)域,并設警示標志,設專人監(jiān)護,保護事故現(xiàn)場。(5)、 按規(guī)定上報有關(guān)主管部門請求救援。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