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一、編制依據 2二、工程概況 2三、施工程序 4四、出土線路 6五、土方開挖注意事項 7六、基坑護坡注意事項 8七、安全保護及文明施工措施 9八、應急預案 10九、土方回填 11十、土方質量檢查 11一、編制依據由業主提供的有關設計圖紙。由業主提供巖土工程勘測報告。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 50007-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10-200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JGJ120-99)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300-2001)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JGJ46-2005)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JGJ 79-2002)二、工程概況本工程設計
2、標高0.000相當于絕對標高4.75、4.60m,主樓基礎墊層底相對標高為-6.4m,車庫基礎墊層相對標高為-5.85m,現場自然場地相對標高約-2.30m挖土深度為3m4m,地下水位埋深0.5m左右。地表為一層素填土:上部含大量植物根莖,下部為褐黃色色粉質粘土,該層較松散。該土層均勻性差。二層粉質粘土:灰黃色,局部偏灰,可硬塑狀,有光澤,無搖震反應,干強度、韌性較高。該土層全場分布,層厚為1.405.10m,平均值3.78米。該土層屬中等壓縮性土,工程特性較好。采用反鏟式挖機,大底板部分一次成型,深基坑部分分兩層挖土。基坑底位于二層粉質粘土中,該土質強度、韌性較高。車庫為預制方樁樁基,小高層
3、為預制管樁樁基,多層采用天然地基。第一次開挖的樓號為57#樓;第二次開挖的樓號為5556#樓及57#樓北側車庫;第三次開挖的工程為5861#樓及剩余的車庫。建筑面積及土方開挖量如下:樓號建筑面積(m2)占地面積(m2)土方開挖(m3)553584823約3292563584823約32925711613877約4385 587905470約2350598039603約3015606914410約2050616914410約2050車庫9103約45515二、施工任務、流水段劃分1、業主開發基本上分三次進行,按其開工時間見下表:次數樓號開工日期備注第1次57樓10年8月10日第2次55、56#樓
4、57#樓北側車庫10年9月15日第3次5861#樓及剩余車庫11年3月15日2、施工區域劃分57#為區域, 55、56樓及57樓北側區域為區域,5861#樓及剩余車庫為區域。3、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將各次土方開挖先后順序及開挖線路如下(詳見附圖):第一條線路是 57#樓第二條線路是 55#樓56#樓57#樓北側車庫第三條線路是 61樓60樓58樓59#樓剩余車庫三、施工程序定位放線土方開挖1、挖土準備工作(1)土方開挖前,將建筑物控制點線標樁做好,建筑物自然地面標高方格網測好,并做好標高工作基準點。(2)做好建筑物控制線,在30m外地面上做好控制點,準備隨時投測到基坑內。(3)基坑開挖前把塔吊安裝
5、完畢(4)放好挖土灰線(按1:1放坡),并根據挖土情況,及時補好灰線。(57#樓北側與車庫交接的地方,挖土的下口為后澆帶北側向北2.5米。)(5)用建筑垃圾對出土路線路基進行加固;第一次挖土的土方路線如下:由東向西,通向57#樓臨時道路;第二次挖土的土方路線如下:55#樓由東向西,56#樓由西向東,均沿著59、60#樓中間的臨時道路運出;57#樓北側的車庫由東向西,從次入口運出;第二次挖土的土方路線如下:58、59#樓、周邊車庫由西向東,60、61#樓及周邊車庫由東向西,均沿著59、60#樓中間的臨時道路運出。(6)備好水泵等應急設備。2、挖土要點(1)挖土前由施工員對挖機司機,運土車司機及配
6、合鏟土人員、保潔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和保潔交底。(2)每棟樓用12臺200型挖機,從東向西或西向東開始挖土,確保每天出土量在1200方以上。車庫用5臺200型挖機,確保每天出土量在2500方以上(3)由于主樓無圍護結構,故原則上按1:1放坡挖土。考慮到無錫夏季多雨,故在靠近臨時道路邊的護壁上用間距為800木樁將鋼絲網片釘于護坡樁上,后抹50厚水泥砂漿(1:3水泥砂漿),噴水養護。土坡面鋼絲網水泥砂漿護坡施工程序為:基坑周圍埋設護身欄,澆筑C20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漿散水并養護土坡面噴水濕潤人工修坡土坡噴水濕潤楔入錨筋鋪設鉛絲網護層抹水泥混合砂漿噴水養護(4)由于本區域基坑為無圍護結構,而場地內的土體
7、基本上被撓動過,其邊坡較難穩定,故挖機原則上只能沿基坑長方向后移,到邊坡位置時,挖土應找準位置,不再大幅度移動。邊坡形成后,應用挖斗背面,將邊坡輕輕拍平。(5)由專人對基底標高進行控制,標高由位于每棟樓附近的工作基準點引出,在基坑底每4m2設置一標高控制點,機械挖土留200厚土由人工配合鏟平,嚴禁挖深后填松土,如發生超挖現象應用砂石填平夯實。如未挖到老(實)土,必須通知設計、勘察單位進行研究處理。(6) 由于電梯基坑挖深達2.3m(相對于大底板基坑底),基坑四周采用24磚胎模(24磚胎模采用M7.5的水泥砂漿砌筑)。然后集中人力,加快基坑的施工速度。(7)基坑底成形后,在澆墊層前,盡量避免在坑
8、底踩踏,當由于踩踏而使土體撓動時,應鏟除后,用砂石填實,對場地內的暗浜也應挖除后用砂石填實,其中砂石按中砂與5-25mm碎石按1:1配制。4、做好坑內排水和地面截水、降水、排洪工作。(1)地面截水:利用挖出之土沿基坑四周或近水面筑高0.50.8m的土堤截水,同時將地面水通過場地排水溝排泄。對一般生活用水及生產用水的排水溝與建筑物四周保持一定安全距離(不小于12m)。(2)基坑排水:在坑底做成一定的排水坡度,并在基坑四周設排水溝,在四角或每3040m設一個直徑(或邊長)0.70.8m的集水井。排水溝或集水井應在基礎輪廓線外,排水溝邊緣應離開坡角不小于0.3m,排水溝底不小于0.3m,溝底坡度是0
9、.1%0.5%,排水溝應比挖土面低0.30.5m。集水井底比排水溝底低0.51m。集水井的水用泵或人工排出坑外。排水溝與集水井隨著基坑的分層挖深而加深,始終保持基坑的干燥。四、出土線路1、本工程地下室土方開挖采用機械開挖,由于受場地限制,挖出的土方都采用汽車往外棄土,汽車的數量必須與挖機開挖進程和運輸的距離進行配置,確保土方開挖的工期。2、沿出土線路做好運土方向箭頭,并派專人對通道進行清掃。3、土方一律外運,由土方單位事先做好便道,土方的堆放場地由土方單位自行解決。五、土方開挖注意事項1、土方開挖時,必須按照施工方案的挖土順序進行,并在施工前作詳細的交底工作;2、本工程場地狹小,部分臨時道路及
10、鋼筋加工場離基坑很近,在開挖前,應做好場地排水工作,在排水工程完成后,才能開始土方開挖工作。挖土同時,基坑四周不停降水;3、土方開挖時,必須嚴格按照分層開挖的原則,每次開挖的深度不宜過大,以保證在開挖過程中,不會因局部開挖過深,而使未挖的土向一側擠壓,形成工程樁的偏位;4、集水坑挖土應嚴格控制,當集水坑位置樁位露出來時,先在挖土機的回旋半徑內土挖至和基坑一樣平,放好集水坑灰線,對挖機司機進行交底后,慢速挖土,嚴禁挖傷樁位或超挖。挖土過程中加強對樁基的保護,在樁密集的地方應放慢挖土速度,嚴禁破壞樁體。5、在開挖到設計標高還有200 時,則開始利用人工清土,配合機械開挖,以防止超挖;6、在開挖至基
11、底標高時,如出現超挖現象,不得利用土方回填,必須使用碎石加砂(1:1)填充;7、嚴禁將人工鏟下的松土貼在邊坡上。8、在清土完成后即澆筑砼墊層,不得使基底暴露時間過長,深坑部位更應如此;9、基坑開挖后對邊坡位移進行監測,發現有裂縫等異常情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10、在挖土過程中,必須保持場內場外道路的清潔,有專人清潔、打掃;11、在施工現場及基坑周圍設置完善的排水系統,設置排水明溝;12、挖土必須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規定的程序進行,每層挖土前認真檢查坑壁可靠性,并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定時進行測試和檢查;13、坑內與坑外有聯系的作業,必須設專人指揮,規定專用訊號,嚴格按指揮訊號進行作業;14、基坑作業必須
12、準備搶救時用的材料,機具和人員,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必須有人值班,以防萬一。一旦讓基坑進水或出現突發情況,要有應急物質準備。六、基坑護坡注意事項1、注意保護土坡原狀土特性,不受外界擾動,在基坑開挖完成后應立即進行護層施工,以防間隔時間過長,土體受擾動而導致局部塌方。2、為使護層與土體緊密結合,修坡與抹灰漿前均應噴水濕潤表面:鋼絲網位置應設在灰層中間;水泥砂漿新舊接槎要注意搭接,以保證護層良好的整體性和不透水性。3、基層必須清理干凈,同時防止雨水、地面水滲入坡體內,以防護面層與土坡脫節剝離或導致護層沿坡面滑動。七、安全保護及文明施工措施1、安全技術交底:在基坑開挖前由施工員對各施工人員進行安全交底,把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灌輸每個職工心中。2、加強對安全技術措施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由專職安全員檢查各項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情況,及時糾正違反安全技術措施的行為。3、加強對機械施工人員及配合人員的安全教育,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施工。4、挖土進場首先對司機及配合鏟土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主要分以下幾點:1) 配合人員必須站在挖土回旋半徑以外,并對挖土司機進行引導,按正確的挖土線路進行。2) 挖機挖上部三合土層時須小心,切不可將大直徑建筑垃圾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