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遠洋教學實習船”鋼結構部分主要改裝方案及施工內容一、 貨艙區域:1. 拆除克令吊及克令吊下的甲板室。2. 拆除上甲板以上的艙口圍及艙口蓋。3. 拆除#56#60上甲板以上的甲板室4. 割除上甲板距中心線7500毫米以內的所有結構(除了#91、#127肋位處的部分甲板外),并重新設置三個貨艙口,新增加艙口角隅板和艙口端橫梁。(詳見施工圖紙)5. 拆除二甲板上面的艙蓋板,并割除二甲板距中心線7500以內的所有結構(除了#127橫艙壁)。(詳見施工圖紙) 6. 拆除貨艙內原#88肋位距中心線7500毫米以內的橫艙壁。7. 在貨艙內#91肋位新增加一道水密橫艙壁;在貨艙內#138肋位距中5250毫米
2、以外兩側和#145肋位距中3000毫米以外兩側各增加一道橫艙壁;在貨艙內兩側新增加二道縱艙壁(從#56#157);對#127肋位橫艙壁進行局部改造。(詳見施工圖紙)8. 在NO.1貨艙內兩側,距基線6104毫米處新增加四塊集裝箱平臺(詳見施工圖紙)。9. 甲板兩側新開的人孔及甲板上新開的小艙口具體位置、數量詳見施工圖紙。二、 雙層底內及深艙平臺:1. #86肋板、#91肋板、#63肋位距中6000毫米以內的肋板全部由原非水密改為水密(詳見施工圖紙)。2. #88肋板、#72#88之間距中6000毫米處的旁桁材、#86#91之間的縱中桁材全部由原水密改為非水密,詳見施工圖紙。3. 新增縱艙壁下的
3、加強結構(詳見施工圖紙)。4. 內底板及深艙平臺上的人孔、小艙口重新進行布置,具體位置、數量詳見施工圖紙。三、 上層建筑區域:1. 艇甲板及下圍壁結構:(1)拆除#16#48兩側距中6800毫米以外的甲板及圍壁,其中12毫米厚的甲板移至相同部位的船長甲板上。 (2)原艇甲板下兩舷的外圍壁移至兩側距中6000毫米處,作為新的外圍壁。 (3)拆除#16肋位的橫艙壁。 (4)原距中4800毫米處兩側#16#21之間的縱艙壁按圖紙要求進行改造。(5)割除#20-500mm后面的甲板。 (6)后面兩部室外梯移位。 (7)原在艇甲板上的物料吊、救生艇及艇架、絞車、救生伐移至下一層(船長甲板)相同位置。(以
4、上改造內容詳見施工圖紙)2. 船長甲板及下圍壁:(1)拆除#13#15-50mm距中7500毫米以內的甲板。 (2)在放置救生艇架的部位原7毫米的甲板改成10毫米的鋼板(利用艇甲板上面割除的12毫米鋼板),并在甲板下按照加強結構。 (3)后面兩部室外梯移位。 (4)安裝救生艇架及絞車。(以上改造內容詳見施工圖紙)3. 艉樓甲板:(1)拆除#56#60之間的甲板及下圍壁(#56圍壁除外)。 (2)拆除#56圍壁兩側距中6750毫米以外的圍壁,改成強橫梁結構。 (3)在#53#56之間,兩側距中6750毫米處新設兩道縱向圍壁。 (4)在#53肋位處,距中3750毫米至兩側船旁新設兩道橫圍壁。 (5
5、)在#50肋位左側距中5250毫米至左側船旁新設一道橫圍壁。 (6)在#50#53之間左側距中5250毫米處新設一道縱向圍壁。 (7)拆除#45肋位左側距中5250毫米至左側船旁的一道原橫艙壁。 (8)在#53#56兩側距中8400毫米以外新設兩處梯道口,將原在兩舷扶梯移至新設的梯道口。(所有以上的改造內容詳見施工圖紙)4. 艏樓甲板:(1)割除#156后面的甲板。 (2)#156艏樓后端壁移至#157肋位。 (3)艏桅桿、鋼絲卷車、兩側扶梯、兩個導纜孔相應移位。(所有以上的改造內容詳見施工圖紙)四、 集裝箱底腳、集裝箱底腳下加強、集裝箱支柱:1. 貨艙內安裝集裝箱底腳及安裝集裝箱底腳下的加強結構。2. 游部甲板上安裝集裝箱底腳、底座及艉樓甲板下安裝集裝箱底座下加強結構。3. 上甲板上安裝新設集裝箱支柱18根,并在甲板下面的相應位置安裝加強結構。4. 安裝集裝箱緊固件。(說明:以上所有施工內容以及在施工過程中增加或改動的工程以相關的詳細施工設計圖紙或生產總管、設計工藝員現場確定為準。) 技術科工藝組 范云琪 200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