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鋼筋混凝土水池施工方案 一、水池施工工藝流程 測量放樣基坑開挖墊層、底板施工池壁板、隔墻施工頂板施工滿水試驗防腐、粉刷附件安裝回填附屬工程 二、施工準備 1、技術準備 (1)做好調查工作:氣象、地形和水文地質情況的調查,地上、地下情況的調查,各種物質資源和技術條件的調查。 (2)熟悉、會審施工設計圖紙,力求將圖紙中的問題解決在施工前。根據施工圖復核各點所提供坐標的閉合,且對路線及細部尺寸標高逐一進行復核,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3)各類施工工藝的設計、安排、試驗、審核。 (4)編制和審定詳細的施工方案,為全面施工提供準確依據。 (5)編制機具、材料、構件、設備和外委托計劃,保證工期進度的需要。
2、2、物資準備 (1)材料的準備 1)正確分析施工期間建筑材料市場的情況。 2)根據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施工進度計劃和施工預算中的工料分析,編制工程所需材料用量計劃,作為備料、供料和確定倉庫、堆場面積、組織運輸的依據。 3)根據材料需求量計劃,做好材料的申請、訂貨和采購工作,使計劃得以落實。 4)組織材料按計劃進場,并做好驗收保管工作。 (2)施工機具準備 1)根據施工組織設計中確定的施工方法、施工機具配備要求、數量及施工進度安排,編制施工機具需求量計劃。 2)對大型施工機械(如挖掘機等),提出需求量和時間要求,準時運 抵現場,并做好現場準備工作。 (3)運輸準備 1)編制運輸需求量計劃,并組織落實
3、運輸工具。 2)合理安排運輸時間、路線,進工地時的協調,以免由于材料運輸車的原因而引起社會車輛的堵塞。 3、勞動組織準備 (1)根據施工組織設計中確定的勞動力計劃,確定各工種勞動力的數量及進場時間。 (2)選擇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的作業隊伍。 (3)對進場施工人員的作業班組進行培訓和教育,并落實到每個作業人員。 (4)對特殊種作業人員要求持證上崗。 4、施工現場準備 (1)了解工程所在地情況,建立牢固的群眾基礎,避免施工擾民。 (2)根據建設單位指定的水源、電源、水準點以及控制樁等,架設水電線路和各種生產、生活用臨時設施。 (3)清除現場障礙,搞好場地平整,維護好場地,注意環境衛生。 (4)認真組
4、織測量放線,確保定位準確,做好控制樁和水準點的保護。 (5)做好施工圍護、排水(全現場的排水措施),合理設置排水溝和集水井,做到綠色施工。 (6)根據給定的永久性坐標和高程,按照施工總平面圖,進行施工現場控制網點的測量,妥善設立現場永久性標志樁,為施工過程中的測量工作創造條件。 三、施工技術措施 測量放樣 在工程前期,會同業主及監理單位完成交樁手續(包括平面、水準及等級點的實地位置及相關書面資料);接樁后,對樁位進行復核,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業主監理;對樁位進行保護,并建立施工首級控制網;上報監理對控制網進行復核;項目部根據施工需要放出中線樁、法線護樁或臨時控制點;及時繪出成果圖,經質量員復核簽字
5、后,上報監理公司復核,請監理工程師復核后方可正式啟用。 施工員根據復核過的控制點,放出所需基坑開挖線、建構筑物邊線等,由質量人員復核簽字,然后上報監理。 分項工程結束后,質量員對竣工部位進行復核。復核結果以書面形式上報質量主管人員和監理,批復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 為了測量的準確性,現針對本工程的特點,擬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1)為施工建立精確的平面高程控制系統;使日常測量復核工作到位、及時;準確完成竣工驗收工作;建立有效的三級測量復核工作體系。 (2)測量復核工作程序:測量復核工作必須與日常質量檢驗工作結合起來,保證三級檢查制度;作為負責具體施工的各工區必須具備能完成各項測量復核工作的完整的
6、設備、人員、管理制度;工程質量處主管人員必須在測量復核工作中起到監督作用;基礎的首級平面,高程控制網必須精確,且點位不會遭到破壞。常用的臨時水準點、護樁等必須定期復核。 (3)建立有效的三級測量復核管理體系,使測量復核工作與日常質量檢驗工作結合起來,保證三級檢查制度; 測量放樣復核工作的組織結構 三、基坑開挖 本工程各構筑物及建筑物基坑開挖采用放坡開挖配合噴錨加固措施,降水采用明溝排水,水泵抽水。按設計要求設好放坡區土體面層,并在基坑外側地表設100厚C15砼防水面層,避免地表水大量滲入基坑。沿基坑外側0.5米左右設排水明溝,并根據實際情況每隔10m左右設地表集中排水井。將地表水引進鄰近下水道
7、?;觾雀鶕嶋H施工情況設縱橫向排水溝,離坑邊至少5m以上,并每隔10m左右設坑底集中排水井。做好基坑內外有組織的排水工作,確?;觾韧馏w不受水浸泡。在基坑外側設排水明溝,根據實際施工情況每隔1M左右設一個集中排水井。地面因沉降、變形產生的裂縫須及時修補以防地表水下滲基坑土體。開挖施工期間,加強對基坑支護結構、基坑鄰近建(構)筑物的觀察發現異常情況必須立即反饋,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確保工程順利進行。機械挖土至設計標高后,立即進行人工修土和設墊層,并必須在6小時之內完成,嚴禁基坑內土體長期暴露??舆厙澜仆?基坑開挖至坑底,嚴禁重車平行坑邊行走,坑外3m范圍內荷載嚴禁超過20Kpa。
8、淺坑按1:1放坡支護,坡面噴射60厚C20砼。 1、開挖技術要求 (1)基坑土方開挖前應編制基坑開挖專項施工方案和安全專項方案。 (2)開挖前應進行現場降水試驗,根據降水試驗結果進行降水設計布置,并且至少在基坑開挖前10天開始降水,觀測地下水位是否滿足降水要求,確保已達到無水作業條件,方可進行基坑開挖。 (3)基坑開挖時需派專人指揮,挖土施工過程中保持坑內降水,確保地下水在開挖面下1m。 (4)開挖時應分層分段均衡進行,按設計要求嚴格控制放坡開挖的土方高差及坡度,高差不宜超過1米,防止坑內土體滑坡。 (5)土方開挖采用履帶式挖掘機進行,自卸車運輸,挖土后應馬上進行人工修整,修整后的邊坡必須平整
9、并達到設計坡度要求。 (6)在機械挖土夠不著的死角,采用人工配合翻挖土方,基坑底最后30cm 厚土方采用人工修挖、平整坑底,以免超挖或擾動基底土。 (7)土方挖至基坑底標高后,應墊層封閉,及時澆筑鋼筋混凝土底板。因施工場地有限,土方開挖數量大,挖出土方采取指定場地堆放。 (8)基坑周邊6m范圍內堆載不得超過15kpa,施工機具距坑邊距離不易小于6m。 (9)基坑周邊設鋼管護欄,以策安全。 2、土方開挖順序 基坑開挖在降水達到預期效果后開始,開挖時分層分段均勻對稱進行,在開挖過程中掌握好“分層、分塊、對稱、平衡、限時”五個要點,遵循“豎向分層、縱向分段、先支后挖”的施工原則。土方開挖從基坑中間分
10、別向四邊進行開挖。 水池基坑尺寸為24m12m,基坑開挖深度為5m,采用1:1自然放坡開挖,局部采用噴射混凝土加固。 基坑采用挖掘機一次性或分層挖到設計槽底標高以上20cm,再用人工清理到設計標高,基槽清理和邊坡修整緊跟土方開挖進行,隨挖隨清。土方開挖順序:從基坑中間分別向兩邊進行開挖。由于基坑面積較大,開挖的土方須用車輛運輸至基坑外,所以在池內設置運輸便道。便道采用塘渣鋪筑,厚30cm,寬3.5m。 四、底板施工技術措施 底板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采用C30,抗滲等級S6,對大面積構筑物底板設置伸縮縫和加強帶,加強帶混凝土采用C35。 1、墊層 素混凝土墊層施工應先分條狀立模,模板采用
11、小鋼模拼接固定?;炷潦┕r分條澆筑,澆筑時先外緣后中間,條與條之間跳開施工,每條寬度控制在5m以內,以確保墊層平整度及標高精度。施工時混凝土采用翻斗車運送到澆筑地點,人工攤鋪,平板式振搗器振搗,人工抹平。 對于有集水坑的墊層,則先施工好集水坑,待墊層施工到該處時采用人工找平抹面。 2、底板鋼筋 鋼筋在鋼筋加工場制作成型,運到現場綁扎。對于長度較長的鋼筋采用對焊接頭(盡可能采用對焊接頭)。 先綁扎底板下層鋼筋,并用按保護層厚度預制的砂漿墊塊將下層鋼筋架空,再綁扎上層鋼筋。底板上層鋼筋用馬登筋架空固定在設計標高上,馬登筋鋼筋型號為14,排距為2.5m,通長布設,注意馬登筋不允許貫通底板。 最后綁
12、扎池壁預留鋼筋和隔墻預留鋼筋,池壁、隔墻水平筋綁扎到比本次預 留施工縫高40cm處,在施工過程中在底板每隔5m設置一根長80cm的20鋼筋 支腿(貫通底板時加焊三道止水環)作為鋼管腳手架的支墊,然后搭設鋼管架子,池壁豎向筋直接固定在水平鋼管上。在鋼筋下料前,做好下料單的審核,須經現場試安裝正確后,再進行大面積的鋼筋加工。注意伸縮縫、加強帶及拐角處鋼筋的加工安裝。 3、伸縮縫設置與處理 伸縮縫將嚴格按照圖紙設計要求進行設置。 伸縮縫采用橡膠止水帶進行連接。待伸縮縫處鋼筋按圖紙設計要求綁扎完畢后,放入橡膠止水帶,同時在止水帶的上下方(或內外側)放入閉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并留圖示雙組份聚硫密封膠的填縫。 止水帶要安裝牢固,位置準確,其中心線與縫對正,不得在止水帶上穿孔或用鐵釘固定就位。止水帶拐彎處接頭由供貨廠家定制,現場熱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