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工地晝夜平均氣溫連續5天高于30,或當天平均溫度高于35時,或夏季混凝土拌合物出盤溫度達到25及以上時,應采取夏季施工措施。1、施工準備xx對拌和料進行降溫。混凝土運輸設備、現場模板等采取的各種防升溫、降溫措施。2、混凝土攪拌混凝土的攪拌溫度不超過30。夏季施工拌和時間宜少于冬季拌和時間,投料順序宜先投拌和砂漿再投粗骨料,具體措施通過拌和試驗確定。3、混凝土運輸混凝土運輸要選擇好運輸設備,盡可能縮短運輸距離和運輸時間,以保證不致于因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過快而造成施工故障,要控制坍落損失,可在現場后摻入載體流化劑或氨基磺酸鹽系高效減水劑。最大坍落度損失,由現場試驗確定。避免日曬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
2、防止局部混凝土升溫,應將運輸混凝土的容器加上遮蓋物或保溫隔熱材料或者經常在容器外表淋水降溫。運輸過程中宜以2-4r/min的轉速攪動;施工便道應先放行裝料罐車,避免堵車,以減小坍落度損失;運輸前后應測溫,測坍落度,以確定運輸對混凝土的影響。運輸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混凝土的轉載次數和運輸時間,降低運輸允許的最長運輸時間。用濕草袋覆蓋泵管,防止管溫過高造成堵管和坍落度損失過快。分析運輸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制定相應特殊預案進行交底。運輸過程中控制運輸增溫3。4、混凝土澆筑夏季炎熱條件下澆注混凝土時,在澆注前可灑水冷卻并使之吸足水分。在澆注地點采取遮檔陽光和通風的設備,避免溫度升高和干燥。新澆筑與鄰接
3、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巖土介質間的溫差不得大于20。在澆注過程中,新老混凝土澆搗時間間隔要短,施工地點應盡量安排在白天氣溫較低處,澆注和搗實混凝土要迅速。混凝土的澆筑分層連續澆筑,采用插入式振動時,一次攤鋪厚度宜為振搗作用長度的1.25倍。白天澆注混凝土,由于夜間溫度降低和混凝土產生熱量形成混凝土內外溫差,易于發生裂縫。因此,避開陽光照射,制作低溫混凝土和夜間施工是有利的。混凝土的溫度高,凝結快,所以施工時間盡量可能縮短。混凝土冷卻時的容積變化也大,大體積混凝土更容易出現裂縫。因此,澆注時的混凝土溫度應低于30,并設置冷卻設施。對于重要結構,避開在高溫灌注,選擇陰涼天氣或改在夜間施工。混凝土澆筑時間
4、,盡量安排在上午11:00以前澆筑完或下午16:00以后開盤澆筑,混凝土在攪拌后60分鐘內澆注完畢。安排專人按測溫方案連續觀測記錄,升溫階段每0.5h觀測一次、恒溫階段每1小時觀測一次,填寫記錄表及時繪制溫度曲線圖。當發現混凝土內外溫差或升降溫速率出現異常時,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混凝土澆筑完后,及時抹壓、修整,修整時用噴霧器噴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紋,但不準直接往混凝土表面灑水。現場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輸送泵、出料斗等用濕麻袋遮陽、降溫。上述措施仍不能滿足要求時,搭設遮陽棚,箱梁混凝土宜在棚內澆注。控制混凝土澆筑入模溫度不大于30,模板溫度不大于35。5、混凝土養護在養護混凝土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5、澆注后的混凝土,立即在其表現覆蓋薄膜等,在不能覆蓋的情況下,可在表面噴水防止干燥。對于表面平整、有抹面加工的混凝土表面,采用噴刷塑料薄膜養生液的方法。為了使混凝土表面在不受損傷的情況下硬化,要覆蓋麻布等,并充分灑水,至少在24h內保持濕潤狀態。養護時要防止溫度聚變,避免暴曬、風吹和暴雨澆淋,在溫差變化較大的晝夜,最好用保暖材料加以保暖。降溫養護除采取遮陽措施外,在大體積混凝土中可預埋循環水冷卻管,進行降溫養護,以降低溫度差,改變約束條件,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力,防止混凝土裂縫。對于橋梁高墩及墊石混凝土養護,墩身拆模后及時用塑料薄膜包裹,并灑水進行養護,對于封頂和墊石施工后的墩頂養生,用塑料薄膜包裹后在墊石頂放置兩個水桶,在水桶底部設一個小孔,讓水緩慢流出進行保濕,及時補充水達到養護期后拆除。對于承臺及擋土墻采用覆蓋養生布灑水進行養護。邊坡骨架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密封,利用自身水蒸汽進行養護。箱梁頂部部采用覆蓋養生布灑水進行養護,箱梁腹板外側及箱室內采用噴水器進行噴水養護。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