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一、編制依據-1一、工程概況-1三、抗震得重要部位及要求-1四、抗震設防施工得準備工作及施工流程-4五、施工圖紙中要求抗震設防得具體措施-4六、抗震設防部位得質量檢驗制度-6七、安全注意事項-8工程抗震設防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施工圖紙施工組織設計二、工程概況:1、主要概況本工程位于畢節市赫章縣城內,結構形式為框支剪力墻結構,建筑層數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十一層。4#樓建筑面積48029、56平方米,建筑長107、22米,寬30、51米。2、結構概況建筑設防抗震類別為丙類;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所在地區抗震設
2、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三組,框支框架二級;框支柱及底部加強部位剪力墻一級:底部加強部位以上剪力墻為三級。三、抗震得重要部位及要求:四川德圓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得貴州赫章縣新天地二期4、5#樓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承載地基持力層為粉土,地基采用素砼樁復合地基處理。處理后地基承載力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中得有關規定。2、框架梁梁得截面尺寸,符合下列各項要求:截面寬度不小于200mm;截面高寬比不大于4;凈跨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小于4。梁得鋼筋配置,符合下列各項要求:梁端縱向受拉鋼筋得配筋率不大于2、5,且計入受壓鋼筋得梁端混凝土受壓區高度
3、與有效高度之比不大于0、35。梁端截面得底面與頂面縱向鋼筋配筋量得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不小于0、3。梁端箍筋加密區得長度、箍筋最大間距與最小直徑按下表采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于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數值應增大2mm。梁得縱向鋼筋配置,符合下列各項要求:沿梁全長頂面與底面得配筋,不少于214且分別不少于梁兩端頂面與底面縱向配筋中較大截面面積得框架梁內貫通中柱得每根縱向鋼筋直徑,不大于柱在該方向截面尺寸得梁端加密區得箍筋肢距,不大于250mm與20倍箍筋直徑得較大值。3抗震墻抗震墻得厚度不小于160mm且不小于層高得底部加強部位得抗震墻厚度不小于200mm且不應小于層高得底部加強層為1-
4、3層,暗柱箍筋間距為150mm,抗震墻體雙排鋼筋之間梅花形拉筋間距為400mm;其余樓層,暗柱箍筋間距為200mm,拉筋為600mm。抗震墻得豎向與橫向分布鋼筋,配筋率均不小于0、25,并雙排布置,拉筋間距不大于600mm,直徑不小于6mm。抗震墻得約束邊緣構件包括暗柱、端柱與翼墻。頂層連梁得縱向鋼筋錨固長度范圍內,應設置箍筋。四、抗震設防施工得準備工作及施工流程:1、原材料得控制:進場得所有施工材料,必須有生產廠家得材質證明,合格證,銷售單位得資質等資料證明。材料進場后進行外觀檢測,材料與所附資料相符并沒有問題再送檢測機構復試,待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2、工藝得報驗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先進行
5、自檢,自檢合格后由專職質檢員與施工負責人進行驗收,合格后提交監理與甲方進行工程驗收,監理驗收合格并進行簽字后可進行下道工序。但基槽、基礎鋼筋及接地預埋、主體中間驗收等重要分部分項必須經設計院、質監站、抗震辦參加隱蔽驗收。五、施工圖紙中要求抗震設防得具體措施:為了更好得抵御突發地震災害,施工嚴格按施工圖中得抗震設防措施進行施工。根據設計要求,基礎部位得筏板采用筏形基礎04G101-3,基礎墻體、主體墻體及梁采用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框梁-剪力墻、框支剪力墻結構03G101-1修訂版,現澆樓板采用現澆混凝土樓面與屋面板04G101-4及相應得建筑設計、驗收規范。1、地基與基礎(1)根據四川德圓巖
6、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得貴州赫章縣新天地二期4、5#樓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承載地基持力層為粉土,地基采用素砼樁復合地基處理。處理后地基承載力為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中得有關規定。(2)本工程基坑較深,開槽深度為-3m,開槽時根據勘察報告提供得參數放坡。按照勘探結果,基底原土層得承載力不足以作為持力層,根據設計要求對持力層進行加強,加固方法就是鉆孔現澆素混凝土樁、鋪200mm厚碎石褥墊層相互結合做為持力層。本場地地下水位較低、而且水質對混凝土無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無腐蝕性。(3)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中得有關規定,本場地可不考慮地震液化影響
7、。(4)根據涿州市地質資料與本場地土層承載力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中得有關規定,確定擬建工程場地覆蓋層厚度大于50米,20米得深度內底地層剪切波速一般為210-220m/s,建筑場地類別為三類。(5)基礎為鉆孔樁基礎每個設計空洞800-2000;每個樁均嵌入持力層內,混凝土得澆筑快速連續有良好得整體性與抗轉動得能力。2、地上主體為全現澆剪力墻結構。自首層至頂層得剪力墻(包括電梯井剪力墻)與框架梁形成整體抗震結構體系。(1)框架梁與混凝土墻連接得梁,箍筋在距支座1、5倍梁高范圍內加密間距100mm;梁上開洞均以結構為準,嚴禁隨意留或鑿洞,預留洞附加筋按大樣圖設置; (2)
8、剪力墻剪力墻各種構造要求按照03G101-1執行。墻上孔洞必須預留,不得后鑿。除按施工圖紙預留孔洞外,還應由各種得施工人員根據各工種得施工圖紙認真核對,確定無遺漏后才能澆灌混凝土。(3)樓面、屋面板樓板構造詳圖集04G101-4。六、抗震設防部位得質量檢驗制度1、為了更有效得控制抗震結構工程得質量,必須設置三檢制度:即自檢、互檢、交接檢。每道工序完成后,先進行自我檢查,根據規范得具體要求,著重檢查以下得項目: (1)彎起鋼筋得彎起部位、彎起高度;(2)鋼筋得受拉筋得接頭位置,鋼筋得規格及根數; (3)洞口加筋得位置、大小、布置得情況; (4)拐角處附加鋼筋得長度、位置及布置情況; (5)梁柱箍
9、筋加密情況;(6)梁、柱變截面及交接處工藝做法就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合格后再由其她班組檢查,互檢合格后,交給下一班組做交接檢查,待合格后再報驗監理單位,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得施工。2、重要分部分項工程驗收(1)基槽得驗收。必須有地勘單位,設計單位,質監單位得參與驗收通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得施工。階段性得驗收,也必須有質監單位得監督,方可驗收。(2)地下部分得驗收。按設計意圖施工完每步工序并自檢合格后,均向監理項目部、質監單位、市建設局抗震辦申請驗收。待完成地下部分施工后,必須有地勘單位,設計單位,質監單位得參與驗收通過,才可進行地上結構施工。(3)主體驗收。為了更好得控制工程質量與保證
10、施工進度,在結構施工中項目部計劃主體分二次驗收,即九層、十八層。每次驗收均在自檢合格并經項目監理部確認后,向質監單位、市建設局抗震辦、設計院申請驗收。通過后才可進行二次結構施工。(4)竣工驗收。工程按設計文件要求施工完成,達到并滿足使用效果后。自檢合格,并通過項目監理部組織得初驗;向質監單位、市建設局抗震辦、設計院及相關單位申請驗收。待參加驗收得各方一致認可該工程,在結構與使用功能上符合設計要求,并予以簽認,該工程才可交付使用。七、安全注意事項(1)施工中應嚴格注意腳手架得穩定性、腳手板得安全性。(2)高空作業時應掛安全帶,并且要高掛低用。(3)使用得工具應放入工具袋里,嚴禁隨手置于腳手板上。(4)腳手板必須保證在3塊以上,在使用前應逐塊檢查腳手板得質量,如有裂縫或結疤得應慎用或不用。(5)上腳手前應檢查腳手架就是否有探頭板,保證腳手板置于3根橫桿上,并與橫桿綁接牢固。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