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國道常州金壇段改擴建工程SG-1標預制預應力空心板梁預制梁冬季施工養生方案一、工程概況1.1K10+835.500湯莊河中橋湯莊河中橋跨越的湯莊河是集行洪、排澇、灌溉等功能的綜合性河道,南北向,無通航要求,百年一遇洪水位位5.12m,主線在K10835.500處與之相交,交角88。橋梁跨徑布置位1-20m,起點樁號:K10+822.460,終點樁號:K10+848.540,橋梁全長26.08m,橋梁位于鄰近交叉口的渠化范圍,全寬46m。上部結構采用預制預應力砼空心板。全橋邊板共4塊,中板39塊。1.2 K11+901.500湯莊支河中橋湯莊河中橋跨越的湯莊支河是集行洪、排澇、灌溉等功能的
2、綜合性河道,南北向,無通航要求,百年一遇洪水位位5.12m,主線在K11901.500處與之相交,交角90。橋梁跨徑布置位1-20m,起點樁號:K11+888.460,終點樁號:K11+914.540,橋梁全長26.08m,橋梁位于鄰近交叉口展寬段范圍,全寬46m。上部結構采用預制預應力砼空心板。全橋邊板共4塊,中板40塊。1.3 K13+496.500新春河中橋湯莊河中橋跨越的新春河是集行洪、排澇、灌溉等功能的綜合性河道,南北向,無通航要求,百年一遇洪水位位5.12m,主線在K13496.500處與之相交,交角90。橋梁跨徑布置位1-20m,起點樁號:K13+483.460,終點樁號:K13
3、+509.540,橋梁全長26.08m,橋梁位于鄰近交叉口展寬段范圍,全寬46m。上部結構采用預制預應力砼空心板。全橋邊板共4塊,中板40塊。2、主要工程內容及數量橋梁名稱板梁預制合計(片)20m(片)中板20m(片)邊板湯莊河中橋39443湯莊支河中橋40444新春河中橋40444合計11912131鋼筋總量408.7T混凝土1300m3二、施工方法1、混凝土養生采用蒸汽養生,即用鍋爐燒水生成熱蒸汽,通過預先安裝的管道通入預制梁內。通氣管道沿梁兩側布設。(養生辦法詳見7)2、砼澆筑時,邊澆筑邊采用土工布及篷布兩層覆蓋。待混凝土終凝時就可通入蒸汽升溫進行養生,升溫速度不大于8/h, 以防混凝土
4、受熱急劇膨脹變形開裂。采用低壓(小于0.07MPa)飽和(濕度90%-95%)蒸汽以防混凝土產生裂紋。加熱時應保持構件均勻受熱。并安排專人觀測棚內溫度,養生時在梁兩端懸掛一支溫度計,升溫過程中觀測每小時進行一次,并作好記錄。3、當升溫至20左右時應暫停通入熱蒸汽,使棚內內溫度保持在這個范圍內而處于恒溫養生階段。恒溫養生階段每2-4 小時觀測一次,并作好記錄。4、在棚內溫度保持20左右的環境下養生,12小時后(也即離澆注完12小時左右)可拆模。拆模前應停止通汽,將棚內溫度降下來,使棚內溫度與外界溫差不大于15,降溫速度不大于5/h, 邊拆模邊用篷布將空心板覆蓋。具體可根據現場同期養生混凝土試塊強
5、度,作為拆模和預應力放張的依據。5、蒸汽養生時間一般不少于3 天,拆模后繼續用篷布將空心板覆蓋通蒸汽養護,經過升溫、恒溫、降溫三個過程,升溫速度不大于8/h,降溫速度不大于5。6、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85%后就可進行預應力放張。7、蒸汽養生(1)鍋爐及管道安裝:鍋爐安裝后必須由勞動部門檢查驗收后方可投入使用。鍋爐安放在合理位置,用50mm 鋼管做主管道沿預制廠鋪設,同時分支到每排臺座之間,每個臺座位置留兩個三通,并安裝閥門。每個臺座兩側鋪設有出氣孔的橡膠管,出氣孔每1.0m 設一個。(2)養護過程:將空心板用蓬布進行覆蓋,在蓬布內鋪設好管道,并與三通連接好,打開閥門,使飽和蒸汽通入暖棚內,按靜
6、置、升溫、恒溫、降溫四個程序對梁體進行蒸養。三、質量保證措施1、成立冬季施工工程質量專檢小組,由項目總工牽頭,內部監理工程師帶領質檢組負責實施。2、試驗室加大對原材料、半成品抽檢頻率,保證所用材料及加工件符合規范要求。3、試驗室每天觀測室外實際氣溫,并在施工中定期觀測加熱水、水泥、砂、石料等溫度,并且做好記錄。4、測量組做到每個施工控制點有放樣并復核,保證定位準確。及時檢測儀器,保證低溫下正常工作。5、執行逐級匯報制度,要求各工區、班組遇到異常情況,及時向項目經理、總工或主管領導匯報。6、成立溫度測控小組,定期觀測混凝土各環節溫度,對混凝土溫度進行動態控制,并做好記錄。7、做好施工過程責任檔案記錄、交接檢記錄。8、完善責任體系,將責任細化、明確到作業班組和作業人身上。9、機修部門保證施工期間機械正常運轉,不能因機械故障出質量隱患。四、安全與文明施工1、成立安全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為組長,定期進行安全巡視。2、施工現場材料碼放整齊,鋼筋用彩條布覆蓋。3、提前對所有電器、電線等進行檢查,磨損嚴重的及時更換,同時應確保每個電器都使用漏電保護器。4、現場使用明火,注意預防火災。5、避免明火接觸結構物表面,引起結構物破壞。6、禁止用電爐取暖,注意安全用電。7、施工現場配備足量消防器材,并組織人員學習使用方法,做到有火情時能夠及時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