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一、第一章 工程概況21.1本段路基施工主要內容2第二章 施工總體部署32.1施工工期總目標32.2分階段工期要求3第三章 施工技術方案43.1.不良地質地段的處理43.2路基基床以下路堤施工方案73.3路基基床底層施工方案113.4首件工程路基表層施工方案16第四章 施工進度計劃27第五章 主要資源配置285.1機械設備配備285.2人員配置285.3填筑材料29第六章 工程質量保證措施296.1質量保證體系296.2質量控制30第七章 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措施307.1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307.2環境保護措施317.3施工安全管理措施327.4路基施工安全措施33新建鐵
2、路格爾木至庫爾勒線新疆段S2標DK977+800DK978+000路基首件工程施工方案為了更好的組織路基地基處理及土方填筑施工,施工之前,在施工現場選用DK977+800DK978+000段進行地基處理(重型碾壓)及路基填筑首件試驗性施工,以確定施工參數及工藝,同時檢驗設計參數以及地基處理效果,有效地指導施工。一、第一章 工程概況第一節 工程概況首件工程起訖樁號為DK977+800DK978+000,全長200米。首件施工段位于塔里木盆地沖積平原區,海拔828833米,相對高差13米,地形略有起伏,地表半固定沙地,局部地表泥結皮,沙丘形態以圓錐狀為主,沙丘高度0.51.5米,植被覆蓋率15%2
3、0%,以紅柳雜草為主。1.1本段路基施工主要內容(1)路基基底處理方式:軟弱地基處理和鹽漬土地基處理。軟弱地基處理采用重型碾壓處理,碾壓范圍為路堤兩側坡腳以外3.0m。重型碾壓最大寬度為33.23m,最小碾壓寬度為29.52m,平均碾壓寬度為31.23m。鹽漬土地基處理為鏟除路堤基底鹽漬土0.3米,并換填C組填料,寬度為路堤坡腳外2米。(2)路基填料:路基基床表層采用A組填料,取自34團北山料場;基床底層采用就近取土場粉砂、粉土填料(C組填料),取自DK977+800左側500米料場;兩側采用遠運B組填料包邊進行加固,包邊寬度2m,取自34團北山料場;基床以下采用就近取土場的C組填料,取自DK
4、977+800左側500米料場。 (3)路基本體加固:路堤基床底層頂部通鋪一層雙向土工格柵。路堤基床底層以下兩側邊坡按設計要求鋪設雙向土工格柵,格柵層間距0.6m,鋪設寬度為3m。(4)路基坡面防護:鋪設混凝土板塊、腳墻基礎及片石拱形骨架護坡等措施。1.2首件路基位置首件路基工程位于直線段內,線路縱坡為6,路基橫坡為4,路基頂面寬度7.8m,路基邊坡坡度為1:1.75。第二節 編制范圍路基首件工程DK977+800DK978+000段各施工階段的基底處理,基床以下C組料填筑,基床底層C料填筑,兩側B組包邊料填筑,基床表層A組料填筑第三節 編制依據(1)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鐵路總公司、新疆自治區
5、的相關規章制度;(2)國家、中國鐵路總公司現行的鐵路工程建設施工指南、驗收標準、安全規程等;(3)鐵路總公司對本工程批復文件;(4)客貨共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2-2008(5)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2-2009(6)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4-2003(7)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2009(8)鐵路工程首件評估實施細則(鐵辦工管【2012】76號)(9)格庫鐵路S2標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第二章 施工總體部署路基首件工程位于路基架子隊作業一隊施工段落內,由作業一隊負責路基首件工程施工。隊伍部署及任務劃分一覽表項目名稱作業隊名稱起訖里程及區段長
6、度作業層工程內容風沙路基及地基處理工程路基架子隊作業一隊DK974+000DK978+000便道施工班組施工便道施工路基作業班組路基填筑施工路基作業班組路基作業班組2.1施工工期總目標本段路基計劃2016年4月20日開工,2016年4月30日完成主體。2.2分階段工期要求2.2.1施工準備階段完成永久性征地、引入線、伴行便道的修建,實驗室的建設工作,水準點、控制點復測,施工圖審核等技術準備工作。2.2.2主體工程施工階段2016年4月20日至2016年4月21日完成路基基底處理。2016年4月22日至2016年4月25日完成基床底層以下填筑。2016年4月26日至2016年4月29日完成基床底
7、層填筑。2016年4月30日完成基床表層填筑。2.2.3附屬工程施工階段2016年6月20日至2016年8月10日完成邊坡防護。第三章 施工技術方案(一)首件工程的目的1)確定機械的規格、數量及最佳配套2)確定施工工藝參數(1)松鋪厚度、松鋪系數;(2)碾壓遍數、壓實順序、碾壓速度與壓實度的關系;(3)確定最佳含水率及含水率控制方法;通過試驗段工藝總結,修改完善作業指導書,在本標段類似路基工點施工中推廣使用。3.1.不良地質地段的處理路基首件工程包含路基鹽漬化處理及軟弱地基處理。3.1.1地基處理路基鹽漬化處理:鏟除路堤基底鹽漬土0.3米,然后換填與路基相鄰部位同類型C組填料,寬度為路堤坡腳外
8、2米,再進行路基的填筑,并將挖除的棄土集中運至指定棄土場。軟弱地基的處理:路基基底采用重型碾壓處理,碾壓范圍為路堤兩側坡腳以外3米。采用20t振動壓路機碾壓,碾壓遍數根據現場試驗確定(每碾壓一遍做一次試驗檢測,直至達到設計要求的地基承載力),碾壓后地基承載力不小于120kPa。路基斷面如圖所示3.1.2重型碾壓施工方法地基處理(風沙地區重型碾壓)首件工程起訖樁號為DK977+800.DK978+000。表3-1:擬定不同灑水量試驗方案序號起訖里程長度(m)灑水量(kg/)1DK977+800DK977+8505052DK977+850DK977+90050103DK977+900DK977+9
9、5050154DK977+950DK978+00050203.1.2.1重型碾壓工藝流程3.1.2.2施工工藝清表首先挖掘機在技術人員標識的清基邊線范圍內,挖除原地面的植物、腐殖土、鹽殼等不合格土質,基底表鹽漬土清除深度30cm。DK977+900DK978+000段基底進行灑水碾壓A、灑水按照表3-1擬定的方案進行灑水。B、碾壓灑水完成后等待1520分鐘,開始碾壓。碾壓采用18T壓路機,碾壓方式擬定為:18T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便數為自第1遍后開始進行地基承載力檢測,直至達到120kPa的碾壓便數。3.1.2.3具體施工方法(1)施工放樣,確定施工處理范圍,在現場插竹竿及灑白灰做標記。 (2
10、)采用推土機進行粗平,平地機精平,做好施工準備。(3)檢測原地基的含水量,采用重型壓路機碾壓,從處理區域外側邊緣開始繞圈進行碾壓。碾壓時先輕后重,先邊后中,先慢后快。(4)碾壓時后輪重疊1/2,后輪必須超過兩段的接縫處。(5)碾壓速度頭兩遍每分鐘2528米為宜,以后每分鐘3340米。(6)嚴禁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壓地段上急剎車或調頭。(7)碾壓完成后,按設計要求進行試驗檢測,直至達到設計要求。3.1.2.4檢測標準檢測標準見下表:地基承載力檢測標準序號部位壓實指標檢測方法及數量1基底地基承載力120kPa輕型動力觸探儀路堤填筑層壓實質量的檢驗數量、檢驗方法部位檢測部位檢 驗 數 量檢測方法及數量地
11、基處理地表縱向每25 m內檢查3個點,輕型動力觸探儀地表以下10cm處縱向每25 m內檢查3個點,輕型動力觸探儀3.1.2.5工藝試驗數據的采集和整理數據采集方法A、地基承載力檢測:壓路機每碾壓完一遍,進行地基承載力檢測。B、單位面積灑水量按照擬定的灑水方案控制。C、碾壓遍數自第1遍后開始進行地基承載力檢測,記錄直至達到120kPa的碾壓遍數、碾壓速度、含水率等施工參數。D、灑水滲透深度及時間的關系:不同的含水率試驗方案,在灑完水后,詳細記錄灑水滲透深度與時間之間的變化關系,灑水完成后,檢測一次滲透深度,其后每隔20分鐘檢測一次。匯總各類數據,通過繪制回歸曲線圖的方法整理分析數據。3.1.2.
12、6試驗工藝總結 工藝試驗總結必須從實際出發,本著低成本、高效率、切實可行的原則。對工藝試驗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對不同灑水量,不同碾壓遍數的檢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繪出不同灑水量碾壓遍數與地基承載力間的變化曲線關系圖。 對不同的碾壓遍數和不同的灑水量進行經濟成本分析比較,確定最佳的碾壓遍數和灑水量。 將以上各種施工記錄和檢測數據加以歸納總結,編制工藝總結報告。評估通過后,修改完善作業指導書,在本項目路基工點施工中推廣使用。3.2路基基床以下路堤施工方案3.2.1工藝試驗方案粉砂路基首件工程(基床以下路堤)起訖樁號為DK977+800DK978+000,全長200米。擬定試驗方案如下:不同松鋪厚度段落
13、劃分方案序號起訖里程長度(m)每層松鋪厚度(cm)1DK977+800DK977+900100352DK977+900DK978+00010040不同含水率試驗方案序號松鋪厚度需控制的含水率(與最優含水率偏差)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135+2%0-3%240+2%0-3%3.2.1.2施工方法1)基底驗收填筑前檢查基底幾何尺寸,核對壓實標準(地基承載力不小于120kPa),先回填30cm 寬度為坡腳外2m粉砂C組料,經壓實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2)放線及上料 地基處理滿足要求后,進行橫斷面全寬縱向水平分層填筑。3)填料平整填料攤鋪由裝載機進行粗平,再用人工配合平地機進行精平。為有效控制每層松
14、鋪厚度,粗平時用水準儀控制。A、灑水碾壓前,檢測現場平整后填料的含水率。按照擬定的各層含水率控制方案,計算灑水量。詳細記錄滲透時間、滲透深度以及滲透是否均勻。B、碾壓當松鋪厚度及含水率符合試驗選定的參數時開始碾壓,碾壓采用18t壓路機,碾壓方式擬定為:第一遍靜壓穩料+靜壓與弱振相結合+最后一遍靜壓。靜壓速度1.2Km/h,弱振速度2.0Km/h2.5Km/h。自第2遍后開始進行壓實指標檢測,根據檢測數據調整靜壓弱振組合方式以及碾壓遍數,至各項壓實指標合格為止。3.2.1.3檢測標準檢測標準見下表:基床以下路堤壓實標準序號部位填料類別壓實指標粉砂1基床以下路堤壓實系數K0.9地基系數K30(MP
15、a/m)80路堤填筑層壓實質量的檢驗數量、檢驗方法部位填料種類檢 驗 數 量檢 驗 方 法基床以下路堤粉砂每層縱向每100 m檢查2個斷面4點,距路基邊緣2 m處2點、中間2點K30平板載荷儀每層沿縱向每100 m等間距檢查2個斷面6點,每斷面左、中、右各1點,左、右點距路基邊緣1 m處灌砂法基床以下路堤頂面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 號項 目允 許 偏 差1高 程50 mm2中線至邊緣距離50 mm3寬 度不小于設計值4橫 坡0.5%5平整度30 mm3.2.1.4工藝試驗數據的采集和整理數據采集位置平面布置圖: 數據采集點剖面布置圖數據采集14點檢測填筑層地基系數K30;1、2、58點檢測松鋪系數
16、、含水率、填筑層壓實系數K;912點檢測路基邊坡壓實系數K、地基系數K30;數據采集方法松鋪系數:通過測量填筑面壓實前標高及壓實后標高差值得出壓實厚度,通過計算得出松鋪系數。含水率:含水率檢測采用酒精燃燒法。碾壓前含水率檢測,每個平面位置檢測圖中的A點;壓實后填料含水率檢測,每個平面點位置檢測圖中A點。壓實指標:自第2遍碾壓后,開始進行壓實指標檢測。壓實指標檢測,每個平面點位置檢測圖中A點。灑水滲透深度及時間的關系:不同的含水率試驗方案,在灑完水后,詳細記錄灑水滲透深度與時間之間的變化關系,灑水完成后,檢測一次滲透深度,其后每隔20分鐘檢測一次。匯總各類數據,通過計算加權平均值、繪制回歸曲線圖
17、的方法整理分析數據。3.2.1.5試驗工藝總結 工藝試驗總結必須從實際出發,本著低成本、高效率、切實可行的原則。(1)對工藝試驗數據進行匯總分析。(2)對不同填層厚度,不同碾壓遍數的檢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繪出碾壓遍數與K30 值和壓實系數K值變化曲線關系圖,確定出不同填層厚度的合理碾壓遍數。 (3)對不同松鋪厚度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比較,確定最優的松鋪厚度。(4)同一松鋪厚度,對不同的碾壓方式和不同的灑水量進行經濟成本分析比較,確定最佳的碾壓方式和灑水量。 (5)將以上各種施工記錄和檢測數據加以歸納總結,編制工藝總結報告。評估通過后,修改完善作業指導書,在本工區路基工點施工中推廣使用。3.3路基基
18、床底層施工方案 3.3.1施工方案粉砂路基首件工程(基床)起訖樁號為DK977+800DK978+000,全長200米。由于C組填料和B組填料的松鋪系數不一致,為保證同一層兩種填料碾壓后達到同樣的壓實厚度,考慮兩種填料填筑時取不同的松鋪厚度。3.3.2基床底層試驗方案基床底層擬定松鋪厚度序號起訖里程長度(m)每層松鋪厚度(cm)C組填料B組填料1DK977+800DK978+0002003538松鋪厚度根據以往施工經驗,擬定一個方案,待現場實施后,確定B組填料的松鋪系數后,根據客貨共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中第5.4.2條中規定:基床底層分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大于30cm,返算確定B組填料的最
19、大松鋪厚度,從第二層進行驗證和調整。不同含水率試驗方案序號松鋪厚度需控制的含水率(與最優含水率偏差)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1擬定B料松鋪厚度38cm+2%/2返算松鋪厚度/0-3%3.3.3施工方法風沙路基施工工藝流程圖風沙路基施工工藝流程圖1)放線及上料基床以下路堤驗收合格后,進行基床橫斷面全寬縱向水平分層填筑。基床底層上料前,用白灰灑出B、C組填料的分界線,保證兩側各2米寬包邊B組料寬度。2)填料平整基床底層攤鋪時,先攤鋪兩側B組填料,再攤鋪中間C組填料。兩側的B組填料施工采用人工、機械相結合的方法,首先,自卸車按計算好的堆距卸料,并用推土機粗平。施工中必須嚴格控制填料的尺寸,寧寬勿窄,以保證
20、路基質量。然后在包邊土的內側掛線,最后用人工整形、找平。3)灑水碾壓前,檢測現場平整后填料的含水率。按照第擬定的各層含水率控制方案,計算灑水量。灑水分23遍完成,每遍間隔時間1520分鐘。 4)基床底層碾壓當松鋪厚度及含水率符合試驗選定的參數時開始碾壓,碾壓順序:先碾壓兩側的B組填料,再碾壓中間的C組填料。碾壓采用20T壓路機,碾壓方式擬定為:第一遍靜壓穩料+靜壓與弱振相結合+最后一遍靜壓。靜壓速度1.2Km/h,弱振速度2.0Km/h;自第2遍后開始進行壓實指標檢測,根據檢測數據調整靜壓弱振組合方式以及碾壓遍數,直至各項壓實指標合格為止。3.3.4質量控制及檢驗1、質量控制1)在每一層填筑過
21、程中,應確認填料含水率、松鋪厚度、填料表面平整度符合設計要求后,再進行碾壓。2)路基填筑前,按水平分層填筑方式進行橫斷面分層,計算各層的填筑寬度和高程。 3)含水率的控制。填筑前在取土場取樣進行室內標準擊實試驗,確定其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碾壓前,檢測平整后填料的含水率,通過灑水控制其含水率在最佳含水率的+2-3的范圍以內。2、質量檢驗1)路基工程按照路基通用參考圖(格庫施路-05-02-02)中規定的壓實標準進行檢驗。基床檢測標準見下表:基床壓實檢測標準層位 填料類別壓實指標細粒土、粉砂礫石類基床表層地基系數k30(mpa/m)-150孔隙率(n)-28基床底層壓實系數k0.93-地基系數
22、k30(mpa/m)100120相對密度dt-孔隙率(n)-31路堤填筑層壓實質量的檢驗數量、檢驗方法部位填料種類檢 驗 數 量檢 驗 方 法基床范圍路堤各類土每層縱向每100 m檢查2個斷面4點,距路基邊緣2 m處2點、中間2點,K30平板載荷儀粉砂、細粒土、礫石類每層沿縱向每100 m等間距檢查2個斷面6點,每斷面左、中、右各1點,左、右點距路基邊緣1 m處灌砂法路堤邊坡各類土每100m等間距檢查4點(距路基邊緣0.5m處,每側2點)灌砂法基床底層頂面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 號項 目允 許 偏 差1高 程20 mm2中線至邊緣距離不小于設計值3寬 度不小于設計值4橫 坡0.5%5平整度15 m
23、m基床表層頂面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 號項 目允 許 偏 差1高 程20 mm2中線至邊緣距離不小于設計值3寬 度不小于設計值4橫 坡0.5%5平整度15 mm6厚度不小于設計值數據采集點平面布置圖3.3.5數據采集1)14點檢測填筑層地基系數K30;2)1、2、58點檢測松鋪系數、含水率、填筑層壓實系數K或者孔隙率n;3)912點檢測路基邊坡壓實系數K或孔隙率n、地基系數K30;3.3.6數據采集方法1)松鋪系數通過測量填筑面壓實前標高及壓實后標高差值得出壓實厚度,通過計算得出松鋪系數。2)含水率含水率檢測采用酒精燃燒法。碾壓前含水率,每個平面位置檢測填筑層表面以下15cm處;壓實后填料含水率,
24、每個平面點位置檢測填筑層表面以下15cm處; 3)壓實指標自第2遍碾壓后,開始進行壓實指標檢測。壓實指標,每個平面點位置檢測填筑層表面處;3.4首件工程路基表層施工方案3.4.1技術要求1)路堤基床表層采用A組填料;取自34團北山料場;基床底層采用就近取土場粉砂、粉土填料(C組填料),取自DK977+800左側500米料場;兩側采用遠運B組填料包邊進行加固,包邊寬度2.0m,取自34團北山料場;基床以下采用就近取土場的粉砂、粉土填料(C組填料),取自DK977+800左側500米料場。2) 路基基床表層填料的顆粒粒徑不大于150mm,或者攤鋪厚度的2/3。3) 路基壓實標準采用壓實系數K和地基
25、系數K30進行雙控。4) 土工格柵材料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要求鋪設。3.4.2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1)施工程序填筑按照“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藝組織施工,由于本地氣溫高,填料表層水分散失很快,所有每個區段長度不能太長。各區段或流程內嚴禁幾種作業交叉進行。 準備階段施工階段整修驗收階段填土區段平整區段碾壓區段檢測區段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平整灑水晾曬碾壓夯實檢驗否是路基整修填至頂層路基填筑區段流程示意圖2)土工格柵施工路基基床底層頂部通鋪一層雙向聚乙烯塑料土工格柵,抗拉強度不少于25KN/m,延長率不大于10%。鋪設時不容許有褶皺,要拉緊,并與路基面密貼。鋪實后用竹釘加以固定。鋪設土工
26、格柵時,土層表面應平整,不得有堅硬凸出物,鋪設后及時填沙覆蓋,避免受陽光長時間的直接曝曬。土工格柵搭接長度不少于30cm。土工格柵鋪設后,嚴禁直接碾壓,嚴禁運輸、碾壓機械直接在土工格柵上行走。帶上覆土填層大于0.3m時,方可用重型壓路機碾壓。 土工格柵施工工藝圖: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施工準備基底處理檢 驗填料、碾壓檢驗材料進場檢 驗退 貨鋪設土工格柵檢 驗路基下一層填筑3)土工格柵驗收土工格柵鋪設完成后,質量員、試驗員對土工格柵鋪設質量進行自檢,合格后由質量員報監理驗收,驗收通過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 4)放線及上料土工格柵驗收合格后,進行基床表層分層填筑。由于基床底層頂面通鋪一層土工格柵,為防止
27、車輛直接在土工格柵上行走,基床表層第一層填筑采取從線路一端邊上料邊攤鋪向前推進的方法。填料采用裝載機挖裝、自卸車運輸,機械調配由領工員統一指揮。卸土前,技術員負責用白灰灑出卸土控制網格,松鋪厚度選用33cm、方格網控制尺寸512m(5m為垂直線路方向尺寸、12m為平行線路方向) 。技術員在填筑邊線及線路中線處用紅白油漆標桿控制松鋪厚度,每隔20m設置一處,標桿上在攤鋪厚度處系紅繩,拉通長紅繩。完成后,逐格使用裝載機進行卸料初平。 待分段區域內的填料逐格卸料初平完成后,再用人工輔助平地機進行終平,控制表面無顯著的局部凸凹,工班長按照技術員交底的松鋪厚度嚴格控制。為有效控制每層虛攤厚度,初平時技術
28、員要經常對松鋪厚度進行進行檢查。基床表層第二層填料按照“四區段、八流程”的方法進行組織上料整平,松鋪厚度選用33cm、方格網控制尺寸512m(5m為垂直線路方向尺寸、12m為平行線路方向) 。采取“掛線法”進行攤鋪整平。5)灑水灑水前,試驗員檢測攤鋪整平后填料的含水率并向技術員提供數據,由技術員計算出灑水量。在計算灑水量時,要控制填料碾壓前含水率在8.6%左右。灑水量 (kg)按下式估算:式中:所取填料的濕重(kg);攤鋪整平后填料的含水率。技術員計算出每平方灑水量后,根據灑水車容量確定單車可灑水總面積,灑水分23遍完成,每遍灑水間隔15分鐘。序號虛鋪厚度灑水量(kg/)水車型號(20m3)灑
29、水面積備注136cm30666分1次灑水。技術員針對灑水面積及方式必須向領工員、工班長進行詳細交底。6)基床表層A組填料碾壓方式:當A組料完成攤鋪松鋪厚度及含水率符合要求時開始碾壓,碾壓方式:采用自重20T振動壓路機,先靜壓1遍(速度1.2Km/h)弱振2遍(速度2Km/h2.5Km/h)強振2遍(速度2Km/h2.5Km/h)最后靜壓1遍收面(速度1.2Km/h)。3.4.3數據采集位置平面布置圖3.4.4數據采集1)14點檢測填筑層地基系數K30;2) 1、2、58點檢測松鋪系數、含水率、填筑層壓實系數K或者孔隙率n;3) 912點檢測路基邊坡壓實系數K或孔隙率n、地基系數K30;3.4.
30、5數據采集方法1)松鋪系數通過測量填筑面壓實前標高及壓實后標高差值得出壓實厚度,通過計算得出松鋪系數。2)含水率含水率檢測采用酒精燃燒法。碾壓前含水率,每個平面位置檢測填筑層表面以下15cm處;壓實后填料含水率,每個平面點位置檢測填筑層表面以下15cm處; 3)壓實指標自第2遍碾壓后,開始進行壓實指標檢測。壓實指標,每個平面點位置檢測填筑層表面處;4)基床表層碾壓碾壓采用18t壓路機,碾壓方式擬定為:第一遍靜壓穩料+強弱振相結合+最后一遍靜壓。靜壓速度1.2Km/h,強弱振速度2.0Km/h。自第2遍后開始進行壓實指標檢測,根據檢測數據調整強弱振組合方式以及碾壓遍數,直至各項壓實指標合格為止。
31、5)檢測標準檢測標準見下表:基床壓實檢測標準層位 填料類別壓實指標細粒土、粉砂礫石類基床表層地基系數k30(mpa/m)-150孔隙率(n)-28基床底層壓實系數k0.93-地基系數k30(mpa/m)100120相對密度dt-孔隙率(n)-31路堤填筑層壓實質量的檢驗數量、檢驗方法部位填料種類檢 驗 數 量檢 驗 方 法基床范圍路堤各類土每層縱向每100 m檢查2個斷面4點,距路基邊緣2 m處2點、中間2點, K30平板載荷儀粉砂、細粒土、礫石類每層沿縱向每100 m等間距檢查2個斷面6點,每斷面左、中、右各1點,左、右點距路基邊緣1 m處灌砂法路堤邊坡各類土每100m等間距檢查4點(距路基
32、邊緣0.5m處,每側2點)灌砂法基床底層頂面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 號項 目允 許 偏 差1高 程20 mm2中線至邊緣距離不小于設計值3寬 度不小于設計值4橫 坡0.5%5平整度15 mm基床表層頂面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 號項 目允 許 偏 差1高 程20 mm2中線至邊緣距離不小于設計值3寬 度不小于設計值4橫 坡0.5%5平整度15 mm6厚度不小于設計值6)工藝試驗數據的采集和整理數據采集位置平面布置圖: 數據采集點平面布置圖(1)數據采集14點檢測填筑層地基系數K30;1、2、58點檢測松鋪系數、含水率、填筑層壓實系數K或者孔隙率n;912點檢測路基邊坡壓實系數K或孔隙率n、地基系數K30
33、;(2)數據采集方法松鋪系數:通過測量填筑面壓實前標高及壓實后標高差值得出壓實厚度,通過計算得出松鋪系數。含水率:含水率檢測采用酒精燃燒法。碾壓前含水率,每個平面位置檢測填筑層表面以下15cm處;壓實后填料含水率,每個平面點位置檢測填筑層表面以下15cm處; 壓實指標:自第2遍碾壓后,開始進行壓實指標檢測。壓實指標,每個平面點位置檢測填筑層表面; 匯總各類數據,通過計算加權平均值、繪制回歸曲線圖的方法整理分析數據。7)試驗工藝總結 工藝試驗總結必須從實際出發,本著低成本、高效率、切實可行的原則。對工藝試驗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對不同填層厚度,不同碾壓遍數的檢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繪出碾壓遍數與K30
34、 值和壓實系數K值變化曲線關系圖,確定出不同填層厚度的合理碾壓遍數。 將以上各種施工記錄和檢測數據加以歸納總結,編制工藝總結報告。評估通過后,修改完善作業指導書,在本工區類似路基工點施工中推廣使用。3.4.6路基坡面防護本段路基鋪設混凝土板塊、腳墻基礎及拱形骨架護坡1、漿砌片石施工方法依據設計要求,腳墻基礎、拱形骨架護坡圬工均為M7.5漿砌片石,厚度為0.4m。施工方法:腳墻基礎、拱形骨架護坡施工前,先將坡面夯實整平,整修成新鮮坡面,并將邊坡上的凹陷部分挖成臺階,用砌體相同的圬工砌補,避免出現空洞。然后根據設計圖紙測量放線,挖掘機開挖基槽、人工配合清基;漿砌片石選用合格石料,26#拌合站拌和砂
35、漿,采用擠漿法順邊坡自下而上,掛線砌筑。砌體要錯縫砌筑,漿滿縫實,表面平整,勾凹縫。沿線路方向護坡每隔14.52m設一道伸縮縫,縫寬0.02m,縫內用瀝青麻筋填塞;沿縱向每隔100m左右設置0.6m寬、0.5m厚踏步。漿砌片石護坡、腳墻嚴格按照設計、規范要求進行質量檢測,確保砌體的結構尺寸、位置、埋置深度、沉降縫等滿足要求。漿砌片石施工工藝見下圖:拱形骨架防護設施應在穩定的基腳和坡體上施工,防護的坡體表面應進行檢查處理,防護設施應與坡面密貼結合。使用的砂漿或混凝土必須有配合比和強度試驗,并留夠試件。片石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施工用砂漿、混凝土,應用機械集中拌合,不應直接在砌體面或路面上以人工拌合
36、,并應隨拌隨用。混凝土板塊砌筑后外面整齊,各方向接縫順直。2、施工準備施工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閱讀、審核施工圖紙,澄清有關技術問題,熟悉規范和技術標準。我項目部技術人員根據圖紙和規范編制了詳細的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和技術交底。制定施工安全保證措施,提出應急預案。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3、拱形骨架施工過程控制(1)腳墻基礎施工刷坡完成后,用挖機進行腳墻基礎開挖,開挖深度0.8m,底寬滿足砌筑要求。砌筑工藝按拱形骨架砌筑工藝。(2)刷坡護坡放樣完成后,用挖機按照放樣尺寸進行刷坡。刷坡時由一人指揮挖機施工,確保刷坡的準確,
37、坡比為1:1.75。(3)護坡放樣路基填筑施工完成后,精測隊進行護坡放樣,放樣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幾何尺寸進行,拱形骨架主骨架寬度為0.5m、厚度0.4m、主骨架中心距為3.5m、沿線路方向每隔14.52m設一條2cm沉降縫、每隔100m設踏步,踏步寬度為60cm,根據放樣結果撒上石灰線,確保路基邊坡開挖準確,坡面平整。(4)護坡基槽開挖基槽開挖采用機械進行開挖、人工配合修整。開挖時,先用小挖機按照預先撒好的石灰線進行開挖,開挖時兩邊和開挖深度預留5cm,挖機開挖完成后人工用鐵鍬、洋鎬進行修整。基槽開挖成型后深度為40cm。(5)骨架砌筑1)砂漿拌制砌體工程所用砂漿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M7.
38、5;拌和、計量要準確,應具有適當的流動性和良好的和易性;砂漿在沿施工線路設的24#拌合站集中拌合,砂漿隨拌隨用,保證攪拌砂漿在2小時內用完,當運輸或貯存過程中發生離析、泌水現象時,砌筑前重新拌合,已凝結的砂漿不得使用。砂漿強度的檢測為同類型、同強度等級每100m3砌體為一批不足100m3也按一批計。用于檢查砂漿強度的試件應在攪拌機出料口隨機抽樣制作。按標準進行砂漿試塊的制作、養護和強度取值。砂漿運至施工地點時,應鋪設灰盤存放,嚴禁將砂漿直接倒在地面上。為防止砂漿水份蒸發,用土工布對其覆蓋。拌合后的水泥砂漿應達到稠度70-90mm的要求。2)砌筑片石選用質地堅硬、不易風化、無裂紋,無水銹的石材,
39、表面的污漬及泥土要清除干凈。嚴禁使用層理嚴重、強度不足及有山皮水銹的片石。普通片石中部厚度不小于15cm。鑲面片石應有兩個大致平行面,且厚度不小于15cm,外露表面基本平整,平面形狀應四邊形以上(不得用三角形),最短邊長度不小于20cm,最長邊長度30cm50cm。3)骨架基槽尺寸檢查滿足設計要求后,開始漿砌片石骨架的砌筑施工。漿砌片石采用擠漿法分層分段砌筑,坐漿要飽滿,各砌塊的砌縫相互錯開,不能有通縫和貼縫,帶線施工,表面平順整齊,與邊坡嵌接牢固密貼。4)施工時掛線控制漿砌片石坡面平順度。順線路方向,同一坡度的防護段落,每排拱頂、底各掛一根通線,控制骨架高度和豎向位置;順邊坡高度方向:每列骨
40、架兩側各掛一根豎向通線控制拱形骨架寬度和縱向位置;兩個伸縮縫之間順線路方向掛短線,隨砌筑高度同步移動,以便于骨架表面平整度控制。5)漿砌時片石之間砂漿必須飽滿,砌體表面應平整。拱頂施工時使用直徑3m拱架模具與掛線相結合控制拱形、尺寸等各項指標,確保施工后每榀拱形骨架尺寸統一,且形狀一致。6)施工時,砌石之間砌縫寬3cm,砌體表面與三塊相鄰石料相切的內切圓直徑在7cm以內,兩層間的錯縫大于8cm,砌筑時留出3cm深的空縫,以免縫內砂漿過于飽滿,勾縫時難于鑿除。7)施工中嚴禁貼縫、空洞、通縫、疊砌和浮塞。做到“石石有縫,縫縫有漿”。砌筑時石塊之間不得貼縫(石塊與石塊緊靠,石料間無砂漿直接接觸)。砌
41、縫砂漿要飽滿。并應上下層錯縫,內外搭接(設置拉結石,拉結石應均勻分布,相互錯開)。8)沉降縫:沿線路方向每隔14.52米設一道沉降縫,縫寬2cm。為保證沉降縫通暢、順直,用2cm厚木板,安放在縫的位置,木板兩側同步砌筑,砌一層抬高一層。一個段落砌筑結束后,取出木板,縫內用瀝青麻筋全斷面填塞。護坡每隔100m左右設置一道0.6m寬、0.5m厚踏步。踏步臺階寬度和高度均為0.2m。9)骨架養護骨架砌筑完畢后應及時采用土工布覆蓋,并灑水保持濕潤,常溫下養護期不得少于7天。10)勾縫施工施工中采用凹縫進行施工,施工時要求槽寬10mm,深10mm,兩側縫邊各10mm。清槽:用搌子將縫內的砂漿剔掉,清縫后
42、應使砌縫形成寬2-3cm,深2-3cm的凹槽。填縫:填縫前先用水將縫濕潤,采用勾縫用砂漿進行填塞。壓縫:當縫填滿后,用勾縫器壓槽,勾縫要線條流暢。勾縫要隨砌縫走,不得勾卵形縫,拐角處按折線處理。壓槽完成后刷凈灰縫兩側的多余砂漿并剔除,做到勾縫砂漿不突出兩側片石面。不得出現飛邊。修邊:槽反復壓實,壓平后,將擠到外面多余的砂漿清除。壓光:修邊完成后,用凸型工具反復壓槽、修邊,到表面光潔為止。描縫:壓縫修邊結束后,在砂漿凝固前用毛筆蘸墨汗沿凹縫進行描涂,描縫時,墨法要涂抹均勻,不得污染砂漿,片石。拉毛:壓光工序完成2-3h后,用10號鐵絲自制的拉毛工具把勾縫寬度以外多余砂漿進行拉毛,使拉毛后的砂漿表
43、面粗糙度與片石表面近似,以提高觀感效果。勾縫養護砌體砌筑完畢后及時采用土工布覆蓋,根據溫度,早晚每2小時、白天每1小時對砌體灑水使其始終保持濕潤。常溫下養護期不得少于14d。養護期間應避免碰撞、振動或受壓。(6)混凝土板塊施工1)骨架清理骨架養護結束,先根據混凝土板塊頂面位置拉線整修坡面,再將坡面往下清理骨架內雜物,其深度為混凝土板塊的厚度(8cm)。對邊坡進行修整,清除浮土,填補坑凹,夯拍(50kg/拍),使坡面平整、牢固。2)混凝土板塊鋪砌在混凝土板塊平面上設平行、垂直于線路的網格線,網格間距按實心磚尺寸布置。鋪砌順序為先中間后兩邊,自下而上進行鋪砌,先沿掛線處縱向將預制空心磚鋪設好,按位
44、置擺正,并使用橡膠錘擊打使磚與坡面密貼,再往兩側鋪砌,及時用鋁合金靠尺控制表面平整度。第四章 施工進度計劃2016年4月20日至2016年4月21日完成路基基底處理。2016年4月22日至2016年4月25日完成基床底層以下填筑。2016年4月26日至2016年4月29日完成基床底層填筑。2016年4月30日完成基床表層填筑。2016年6月20日至2016年8月10日完成邊坡防護。第五章 主要資源配置5.1機械設備配備機械設備配置表序號施工機械數量(臺)作業內容118T振動壓路機1基底、路基填料碾壓2挖掘機2路基清表,料場挖料、裝車3平地機1路基清表、路基填料精平4自卸汽車10拉運土方5裝載機
45、1路基清表、路基填料初平6水車(20m3)3路基填料灑水5.2人員配置工區管理人員配置表序號職務姓名人數備注1工區長余坤1負責三工區工程全面管理2工區總工陳勇1負責三工區質量技術管理3架子隊隊長趙星舟1負責現場施工管理、協調4技術負責人王磊1編制施工方案、監督施工過程5技術員劉越鑫1負責施工現場的技術指導6測量員楊小方1負責施工現場測量、放線7質檢員肖峰1負責施工現場質量管理8試驗員李嶙1負責施工現場試驗工作9安全員梁道偉1負責施工現場安全工作10材料員張標1負責施工現場材料計劃、材料進場11工班長陸衛東1組織工班具體施工12領工員淮海文1負責施工現場調度管理特殊工種人員配置表序號工種姓名人數
46、1壓路機司機許夏林12挖掘機司機劉文明、鄧仁超23平地機司機葛頌14裝載機司機劉滿海15水車司機沈世財、田忠基、許夏強15.3填筑材料本段填料共計1.85萬m,其中C組填料1.59萬m,B組填料1520 m,A組填料1072 m。1)C組填料 本段路基C組填料自DK977+800左側500m處取土場拉運,平均運距600m。2)B組填料本段路基A、B組填料自34團北山取土場拉運,平均運距91公里。3)施工用水施工用水由34團、35團拉水,平均運距45公里。第六章 工程質量保證措施6.1質量保證體系工區設安全質量部、工程管理部、計劃合同部、物資設備部、財務部、綜合管理部、試驗室五部二室,以及路基架
47、子隊、橋涵架子隊、附屬工程架子隊,對工程施工質量、安全實施動態管理。質量保證體系框圖:6.2質量控制(1)施工前應進行場地平整,清除表層土,修筑機械設備進出道路。(2)重型碾壓的碾壓遍數應根據試驗性施工確定,并應滿足設計要求的地基承載力標準。(3)重型碾壓施工時自邊坡坡腳一側開始,重型碾壓應控制碾壓速度,施工由地基處理兩側向中心碾壓,輪跡覆蓋整個路基表面為碾壓一遍;(4)在每一層填筑過程中,應確認填料含水率、松鋪厚度、填料表面平整度符合設計要求后,再進行碾壓。(5)路基填筑前,按水平分層填筑方式進行橫斷面分層,計算各層的填筑寬度和高程。 (6)含水率的控制。填筑前在取土場取樣進行室內標準擊實試
48、驗,確定其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7)在施工中始終堅持“三線四度”,三線即:中線、兩側邊線,且在三線上每隔20米插一小紅旗,明確中線、邊線的控制點;四度即:厚度、密實度、拱度、平整度。控制路基分層厚度以確保每層層底的密實度;控制密實度以確保路基的質量及工后沉降不超標;控制拱度以確保雨水及時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確保路基碾壓均勻及路基面無積水。(8)路肩兩側要多碾壓兩遍,保證刷坡后邊坡壓實度。(9)質量檢驗:路基工程按照路基通用參考圖(格庫施路-05-02-02)中規定的壓實標準進行檢驗。第七章 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措施7.1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現場配備安全旗、安全標語、安全
49、警示牌、事故警示板等標志,規范施工生產。施工所用機械設備、材料存放避免侵入鐵路限界,且不影響交通。(2)、施工機動車輛始終處于完好狀態,在國道或地方道路上行駛,遵守地方政府及交警部門的管理規定,自覺維護交通秩序,文明駕駛,禮讓三先,保證運輸暢通和安全。(3)、現場配備灑水車,施工現場及場內道路每天堅持灑水,對運輸、儲存易產生揚塵的物料采用蓬布覆蓋。創造一個良好的施工生產環境。(4)、工程完工后,及時清理現場,機具材料及時返庫,施工垃圾及時運走,做到“工完、料凈、場清”。7.2環境保護措施施工過程中,施工便道要提前灑水,防止塵土飛揚。土方運輸車輛嚴禁駛出施工便道,造成生態環境破壞。機械、車輛橫向
50、走便道,縱向走路基,嚴禁超越規定線路亂行駛,壓壞草地、植被。為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對鐵路兩側的永久用地,按照環保及水土保持要求,維護和改善生態平衡系統。在臨近水源地及跨河附近施工,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做好有關邊界線、標示牌的設置,限制人員、機械的活動范圍,嚴禁有關人員偷獵動物和踐踏及隨意鏟除植物等。(1)、保護野生植物的措施自覺執行和接受國家、省及當地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的監督和檢查,精心保護原有植被,嚴禁施工人員隨意采挖野生植物。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限制施工人員和車輛的活動范圍,施工機械、運輸車輛等按規定線路行駛,在劃定的范圍內作業,嚴禁碾壓破環植被。(2)、保護野生動物的措施不追趕或驚嚇
51、野生動物,充分關心野生動物的自然習性。嚴格執行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相關法規,施工期間,嚴禁施工人員傷殘、獵殺野生動物,對違章者追究法律責任。(3)、大氣環境保護施工現場臨時道路經常灑水潤濕,減少道路揚塵。清理垃圾時運輸車輛必須加以覆蓋,防止道路遺灑。棄土等在運輸途中要采取措施防止沿途撒漏,并遮蓋防止揚塵,確保運輸車輛所經地區的大氣不受污染。路基填土時保證土質的含水量,遠運土方的車輛加后擋板并覆蓋,防止道路遺撒和揚塵。對旱季施工揚塵,采用灑水降塵措施,減少粉塵污染。(4)粉塵控制對施工現場地面,定期進行壓實或灑水,減少灰塵對周圍環境的污染。(5)、植被與生態環境保護對于臨時占地,在布置大、小臨時工
52、程時將盡量選用荒地,加強對臨時工程用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對裸露的地表進行植草和種植樹木綠化等進行綠化。做好施工場地周圍的植被保護,禁止破壞。對于取、棄土場,在棄土時要由專人指揮、堆放整齊、邊坡平整,施工過程中杜絕向設計的專用棄土場以外地點傾倒棄土和棄土。保護原有植被。對合同規定的施工界限內、外的植物、樹木等盡力維持原狀。在借土場借土時,開挖坡度須符合設計要求,確保坡體穩定;借土結束時,按設計要求對借土坑進行回復。7.3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安全保證組織機構,成立以工區長為第一責任者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工區部設置安全管理部,施工隊設安檢員,工班設兼職安全員。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生產監督保障體系,對施工生產實施全過程安全監控,使安全工作在組織上得到強有力的保障。安全保證體系框圖:7.4路基施工安全措施(1)、做好施工中的機械設備的組織指揮,保證道路暢通,防止發生機械碰撞及翻車事故。鏟車、裝載機和挖掘機作業時,應設專人指揮和導向,應按規定對施工機械和電力設備進行定期檢驗及保養、試驗、日常檢查、凡是不符合要求者嚴禁使用。(2)、按指定地點棄土,保證棄土堆的自身穩定,防止棄土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