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編制依據1.1圖紙名稱1.2國家及行業頒布的規范、規程:1)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2)建筑施工xx標準1.3北京市文明安全工地、達標工地驗評辦法1.4施工組織設計第二章工程概況2.1工程位置及工程結構(按圖紙要求)。2.2本次招標范圍:基坑土方開挖、運輸及提供回填土。2.3工程量初步統計如下:工程預算的工程量。第三章方案設計土方工程設計主要包括基坑土方的開挖外運、清槽及回填。3.1基坑的開挖與外運3.1.1肥槽預留基坑土方開挖為結構施工預留肥槽0.8。3.1.2土方開挖土方開挖放坡系數1:0.33。3.1.3土方開挖機械的選型由于挖掘對象為雜填土、素填土、粉質粘土及粉砂等,從易用、環保
2、、高效的角度考慮,選用日立300液壓反鏟挖土機,直接進行鏟挖和裝載作業,運土車為斯太爾,開挖設計挖土機1臺,運土車10-20輛。3.1.4車進出車道及xx口設計土方開挖進出車道設在基坑東側,設計馬道寬度為10 m,坡比為0.5,xx兩側坡面按照1:0.5進行放坡,xx設為內xx。3.2.清槽3.2.1清槽采用人工配合挖土機的清槽方法。3.2.2清槽時需配合測量人員,嚴格控制開挖標高,難免擾動地基土層。第四章土方挖運施工4.1施工總體部署4.1.1組織管理系統生產負責調度負責后勤保障項目經理4.1.2施工人員安排4.1.2.1土方施工人員安排調度:1人挖掘機司機:1人運土機司機:10-20人鏟車
3、司機:1人4.1.2.2施工機械設備安排挖掘機:1xx運土車:10-20輛鏟車:1xx4.1.3施工準備4.1.3.1總包方的施工準備工作4.1.3.2提供基坑開挖范圍內的地下障礙物情況,以保證施工安全,對基坑開挖范圍內的有用管線進行改造,防止開挖時破壞。4.1.3.3進行測量放線工作,要放出基坑開挖上口線。4.1.3.4安裝夜間施工照明設施。4.1.3.5提供臨設或臨設場地,為乙方辦公、休息及材料使用。4.1.3.6協調同周邊居民及單位關系,保證施工順利進行。4.1.3.7解決現場三通一平,并將基坑開挖范圍內待拆原臨建拆除、樹林清理(移)。4.1.4乙方的施工準備工作4.1.4.1會同甲方解
4、決工地食宿問題。4.1.4.2組織施工人員認真熟悉方案及有關規范、規程,結合本工程的特點,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和技術措施,做好施工前的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搞好上崗人員的培訓工作。4.1.4.3準備機械設備,組織施工人員,按要求及時組織施工機械及各種配套設施及人員進場。4.1.4.4協助甲方做好有關測量放線工作,及時驗線。4.1.4.5按照施工方案組織施工,做好各種資料的原始記錄。4.1.4.6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責任教育。4.2土方挖運施工4.2.1地上、地下障礙物清除根據現場踏勘,開挖現場地面上存在待拆原臨建、砼路面或地下障礙物,因此土方開挖前需將基坑范圍內地上障礙物拆除,在土方開挖時將地下障礙
5、物破碎后運走。現場地面下可能存在未暴露出來或未知的建筑物,一般位于雜填土或人工填土層。因而對此類地下障礙物的清理主要在清理渣土前土方開挖時進行。首先將障礙物開挖暴露出來,判別是否有用途或需改造處理。對于無用和改造完畢的障礙物集中進行處理:一般磚混結構的障礙物在挖土時由挖土機直接強行破碎挖除;鋼筋砼結構的障礙物由破碎機完全破碎后由挖土機裝車運走。考慮到基坑土方向下開挖過程中可能含有水量較大的土層,在車輛來回碾壓下變軟、易陷車,因此對于拆除產生的碎磚頭瓦片可適當易地留存,將來作為行車坡道墊層使用。4.2.2地下管線的處理人工填土層開挖施工時應注意情況,設專人指揮,仔細觀察,開挖遇到管線時及時處理。
6、如遇未知管線則待其位置暴露后通知業主及有關部門進行妥善處理后再進行開挖。施工中嚴禁下列行為:4.2.2.1人工堆填層開挖時未有指揮人員或對基坑情況不進行了解即擅自開挖;4.2.2.2土方開挖應有序進行,現場不得亂挖,以免掩蓋可能存在的管線;4.2.2.3遇到未知地下管線不上報即自行開挖;4.2.2.4管線未處理完畢或未經許可即野蠻開挖。4.2.3開挖時遇到古文物的處理開挖遇到文物古跡時應及時上報,不得破壞、哄搶、私分隱藏文物,應保護好現場,通知業主及有關文物單位進行收集、保護、鑒定。嚴防違法現象發生。經通知許可后再恢復開挖。需要時可以停工并配合文物保護、考古部門的開挖、清理工作。4.2.4樹木
7、保護措施根據現場踏勘并結合業主提供的投標圖紙,中部綠化帶建筑開挖范圍內需回收使用,在綠化帶內有數十棵樹木,在正式開挖前由業主報請相關部門移植,在未移栽之前應保護好綠化樹木,同時防止外單位人員偷盜、砍伐。4.2.5土方挖運4.2.5.1土方施工流程:土方設備進場場地平整施工放線地上、地下障礙物清除開挖至槽底清槽收土后續施工4.2.5.2運土施工流程:挖土裝車出口處清土清掃(沖洗)輪胎出場外運4.2.5.3挖土施工4.2.5.3.1挖土放坡系數1:0.33,施工時首先開挖周邊,然后向中間開挖,對于中間區域土層則可增加開挖深度,一步挖完。4.2.5.3.2土方開挖方向:xx、有周邊向xx口退挖。4.
8、2.5.3.3槽底預留土層厚度為30cm,當機械挖土到設計槽底以上30cm時,有測量人員配合共同進行,標高由水準儀測量控制,不許超挖,以免擾動下部持力地層。4.2.5.4施工管理及技術要求4.2.5.4.1土方開挖前,先由業主提供放線控制樁位引線,并結合開槽圖施工開挖邊線,放線須經監理認可驗收后方可進行開挖。4.2.5.4.2對于土質飽和粉土、砂質粉土,開挖時控制挖深,一步開挖不宜過深,以免坍塌。4.2.5.4.3土方開挖到基底時預留土層厚度30cm。4.2.5.4.4挖土時注意周邊管線,開挖淺部土層時,須有人跟鏟作業,注意觀察周邊暗埋物的情況。4.2.5.5土方開挖控制4.2.5.5.1標高
9、控制由于基礎持力層直接放在槽底土層上,挖土時如控制不好很容易對下臥持力層造成擾動,因此在挖土時必須注意控制挖深,不得超挖,最后一步開挖作為控制重點,開挖時由專業測量人員跟蹤抄測,控制挖深。4.2.5.5.2預防超挖措施最后一步土方開挖先由測量人員給出開挖深度,由挖土機逐步向下開挖,邊開挖邊測量,配合挖至預留人工清槽土層頂標高,對于已挖出槽底應等間距撒出白灰點作為標志防止超挖。4.2.5.6清槽施工槽底保護層土由人工用平鐵鍬清理,清除的土用鐵鍬推鏟或用手推車運至坡道口附近,由簡易挖土機將其運走。為防止擾動槽底及運土方便,消滅可用竹膠板鋪設一條道路,清土時可由測量人員事先在槽底設定厚度標記,由測量
10、人員指揮工人按厚度推鏟土層。要防止人員反復在已清平的槽底來回走動,以免過多擾動基地土層。4.2.5.7土方收尾土方向基坑東麻到收尾。最后一步土方挖運,用反鏟挖土機向馬道口收土,最后由挖土機站在基坑馬道平臺上直接收土。第五章各項施工保證措施5.1質量保證措施5.1.1土方開挖開始時,先由建設方提供放線控制樁位引線,并按基礎外輪廓尺寸、肥槽寬度施放開挖邊線,放線時須經甲方、監理確認驗收后方可進行開挖。5.1.2基槽開挖期間,設專人指揮挖土機,同時要配合甲方盡可能查明地下障礙物,以防止出現意外。5.1.3施工期間現場設一名專職安全員,負責現場安全。5.1.4車輛裝土要均勻,設專人對出場運土車輛清掃輪
11、胎,如土較濕導致車輪帶泥,則可用高壓水沖洗輪胎,保證車輛清潔后方可放行。濁水經沉淀后方可排至指定排水出口,沉淀池要經常派人清除淤泥。5.1.5施工中要主動配合甲方搞好與周邊環衛交管部門及居民的關系,較少噪聲污染、光污染、粉塵污染等,做到文明施工,樹立好公司的外部形象。5.1.6強化管理,責任到人。土方施工時要保證一名領導同志住在現場,反饋信息,協調各方面關系。5.1.7所投入的機械、車輛要保證技術性能完好,不帶故障出車。5.1.8組織辦理好市容、環衛、渣土消納、交通各部門的有效證件、手續,以保證路面整潔。5.1.8.1嚴格按照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定及機動車輛駕駛員管理辦法精神,開文明車、開安全
12、車,杜絕違章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把不安全因素和損失降到最低限度。5.1.8.2對揚塵點作防風處理,防止揚塵,在易產塵的部位灑水降塵;在現場的出入口處路面鋪草簾,防止現場內的粉塵帶入場外,并適量灑水壓實。5.2xx安全施工本工程施工時嚴格按照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標準和OHSAS18000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標準來施工,努力為業主及周邊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5.2.1嚴格執行OHSAS18000安全管理體系,現場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的安全生產方針,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5.2.2現場成立文明安全施工領導小組,由本工程項目經理任組長,設專職安全員,根據我單
13、位制定的文明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做好記錄。施工中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5.2.3布置任務時要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做好記錄。施工中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5.2.4施工現場禁止吸煙;進入現場必須帶好安全帽,系好帽帶。5.3機械管理措施5.3.1嚴格落實現場機械管理制度,落實機械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度。5.3.2所有機械必須由專職操作手操作和維修,操作手必須持證上崗,按操作規程操作,嚴禁非操作人員隨意動用機械。5.3.3對操作手做安全技術交底,并做好記錄。5.3.4所有機械做好使用及維修保養紀錄,必須每天檢查,確保機械設備的安全使用,操作人員應做好交接班記錄。5.3.5操作手每班前、班中、班后三檢,發現問題立即停機整修。嚴禁帶隱患工作。第六章降低工程造價措施6.1對于土方工程,合理安排挖土工序,派業務人員尋找最近的卸土場地,加強機械操作手和司機的管理,及時合理的安排挖土機和車輛的配合計劃,達到降低造價的目的。6.2盡量緊湊作業,縮短工期,減少相關手續的費用、人工費用,減少管理費。6.3各施工設備性能良好,避免因反復維修、停工而造成人員、設備怠工而應起的材料、設備租賃、人工費增加,從而降低成本投入。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