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輸水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程序測量、定位、放線土方開挖管道安裝檢測檢驗回填壓實1.1測量放線根據施工圖、設計控制樁、水準標樁進行測量放線。對于控制樁、水準標樁,根據交接樁記錄、測量成果表等資料進行補樁。測量放線要放出線路軸線和施工作業帶邊界線,并在其上設置百米樁;對已開挖的管溝要進行復測,確定線路軸線。在線路軸線上根據設計圖紙要求設置縱向變坡樁、曲線加密樁、標志樁。控制樁上注明里程、地面高程、管底高程和挖深。當縱向轉角大于2時,設置縱向變坡樁,并注明變坡點位置、角度、曲率半徑、切線長度、外矢矩。當采用彈性敷設和冷彎管處理水平或豎向轉角時,在曲線的始點、中點及終點上設樁,并在曲線段上設置加密樁,間
2、距10m。曲線的始、中、終點樁上注明曲線半徑、角度、切線長度和外矢矩。在河流、溝渠、公路穿跨越段的兩端,地下管道、電纜、光纜穿越段的兩端,線路閥室的兩端及管線直徑、壁厚、材質、防腐層變化分界處設置標志樁。地下障礙物標志樁上注明穿越名稱、埋深和尺寸。測量放線過程中做好各項記錄,包括控制樁測量(復測)記錄,轉角處理方式記錄、放線加樁記錄。線路軸線和施工作業帶邊界線定樁后,用白石灰沿樁放出邊界線。施工作業帶邊界線在作業帶清理前放出,線路軸線在布管前或管溝開挖前放出。本工程線路較平坦,為便于管溝開挖,施工運輸,布管,全線采用機械掃線.施工作業帶寬度按3m計算,掃線寬度按4m計算。如發現線路走向與圖紙不
3、符或設計不合理時,及時向監理、設計、業主反映,求得妥善解決。為利于施工檢查、核對,在管道軸線劃線后,管溝開挖前,將管道軸線上的所有樁平移至作業帶組裝一側邊界線外,距邊界線1m的位置。管溝開挖后復測轉角和縱斷面曲線等主要點的標高,為預制彎頭和彎管提供可靠的依據。1.2施工便道的修筑施工便道原則上利用原有的道路.新建施工便道應選擇植被稀少地帶,盡量少占原土原貌面積。施工便道要平坦,并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能保證施工車輛和設備的行駛安全。施工便道經過埋設較淺的地下管道、線纜、等地下構筑物或設施時,要與使用管理單位及時聯系,商定保護措施。.對施工沿線不能斷流的溝渠、水渠,采用埋設過水涵管方式修建便道。便
4、道和干線公路接坡處,采取用土鋪墊的方式,不損壞公路和路肩;路邊有排水溝的要埋設過水涵管。在施工完成后及時拆除各類便道,恢復地貌。1.3開拓施工作業帶施工作業帶寬度以測量放線的邊線標志為準,原則上不得超出,特殊地段需增寬要與業主商定后處理。清理和平整施工作業帶時,要先將原線路樁平移至管線作業帶邊界外,施工時注意保護線路樁,如果損壞立即補樁恢復,以便施工過程中能及時對管線進行檢測。施工作業帶清理時,將盡量減少原狀土地、草場、農田地段的占地。采用推土機將作業帶內的所有障礙物(樹木、石頭、雜草、作物等)清除,并將作業帶掃平、壓實。對于作業帶內的電力、水利設施和古跡要加以保護。遇有不允許阻斷的沖溝、河渠
5、,采用埋設涵管或管橋的方式修通作業帶。遇到較大的沖溝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采用繞道或搭便橋等修通施工作業帶。1.4卸管及驗收管子裝卸使用專用吊具,裝卸時輕吊輕放,嚴禁摔、撞、磕、碰。吊鉤要有足夠的強度且防滑,確保使用安全。裝卸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管口,不得使管口產生任何豁口與傷痕。裝卸管過程中,要注意四周。吊車要避開電力線、通訊線和其它地面及地下設施,確保施工安全。所有施工機具和設備的任何部位與架空電力線路的安全距離要符合有關規定。運至施工現場的防腐管在卸管時,須按規范要求逐根檢查,填寫檢查記錄。缺陷超過標準規定的,不得使用;未超標的,按監理批準的方案修復。所有記錄要有雙方代表簽字,并經監理簽字確認
6、。驗收合格的管在堆管場存放時,按規格、材質、防腐等級分垛堆放。底層防腐管兩端墊枕木或砂袋,墊起高度為200mm以上。管材存放場地要平整,無石塊,地面不得積水。存放場地保持1%2%坡度,并設有排水溝。作業帶卸管時,一車一堆或兩車一堆,管堆間距和相應管堆主材管長度一致。底層管材兩端墊土堆或砂袋。為保證管垛穩定,最下層防腐管要用三角木或砂袋擠緊。1.5布管布管前,由專人測量管口周長、橢圓度,周長偏差超標的不得使用,管口局部有壓痕或橢圓度不超標的采用漲管器、千斤頂等專用工具校正。布管在施工作業帶管道組裝一側進行。依據設計要求、測量放線記錄、現場控制樁、標志樁,將管子布放在設置好的管墩上,管與管應首尾相
7、接,相鄰兩管錯開一個管口,成鋸齒形布置。采用人工布管,布管時單根人工運輸。在吊管和放置過程中,輕起輕落。遇有水渠、道路、堤壩等構筑物時,應將管子布設在位置寬廣的一側,而不應直接擺放其上,但應預留出恰當的長度。遇有沖溝時應使布管與組裝保持盡可能短的時間,否則不提前布管。1.6組裝組裝前使用專用清管工具清除管內的所有雜物。組裝前用棉布和毛刷等工具將管口兩端25mm范圍內的油污等清理干凈,并檢查管口是否存在壓痕、裂紋等缺陷,如發現要及時通知監理并按要求修復,不符合要求的管子不得組裝。對修理或檢查合格的管子應按布管順序進行現場編號,編號用油漆標在前后管口的頂部。組對完成后,由組對人員依據標準規定進行對
8、口質量自檢,并由組接人員進行互檢,檢查合格后進行組裝。所有已連好的管段兩端,每天下班前在管口安裝具有防水功能的臨時管帽。下溝前,對已驗收合格的管溝再次進行檢查,清除溝中的塌方及雜物。管道下溝前,由安全員對管溝進行安全檢查,確認溝內無清溝作業人員、設備及機具,管道內側無人站立,無施工物品、用具存放。為方便連頭施工,在安裝分段時,連頭點選擇在交通方便、地勢較高且平坦及操作條件好的地方。下溝前,連頭口用盲板封堵。1.7水壓實驗 水壓實驗應在管道驗收合格并且管溝回填至管頂以上50cm后進行,特殊地方如彎頭、三通等應回填至管頂以上100cm,且各端5m的范圍,并且砼支墩強度達到設計要求。 試壓管段小于1
9、公里。 管道的試壓堵頭(盲板)應有足夠的安全系數,盡可能利用天然土壁作為試壓后背 ,堵板與后背之間用圓木、方木、千斤頂作為支頂傳力系統。沿線高點不能排氣的點、各端頭設排氣閥。 串水浸泡:向管內注水,并進行認真浸泡,管道注滿后,保持0.20.3Mpa水壓充分浸泡,時間不小于24h。浸泡完后,逐步升壓0.2Mpa檢查一次,無問題后再繼續升壓,接近1Mpa時穩定一段時間檢查,排氣徹底干凈,然后升至1Mpa實驗壓力,保持恒壓10min,落壓不超過0.05Mpa;對接口、管身檢查無破損及漏水現象為合格,使用放水法作水壓嚴密性實驗。1.8回填回填工作在管道安裝完成,并經驗收合格后進行,槽底雜物要清除干凈。胸腔及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填土:管道上設置的砼支墩或其他砼構筑物,必須在其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以上時,才能回填;管道兩側要同時回填,兩側高差不得大于20cm,不得損壞管道,抹帶接口及外防腐層;回填時土中不得含有磚石、瓦塊、淤泥等雜物;管道底部的三角部位,用木錘等特別工具填細土(砂)搗實;管頂以上50cm以內,要使用木夯夯實;回填土每層虛鋪厚度,對于普通壓實工具每層不超過20cm;溝槽回填順序按溝槽排水方向由高向低分層進行。與本管線交叉的其他管線或構筑物,回填時要妥善處理。管道回填前須按規定粘貼標志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