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墻體裂縫防治的技術措施 砌筑沙漿應采用中粗沙,嚴禁采用山砂和混合粉,按 規定嚴格控制砂的含泥量小于5%。 砌筑第一皮磚的水平灰縫灰厚度如超過20mm , 應先用細石砼找平,嚴禁采用兩側砌磚,中間找平的方法。 平暗敷設管線,應按照砌體層數的高度澆筑強充不小 于C15 細石混凝土代替砌體,安裝管線時不應在墻上 開水平槽。4 砌體結構坡屋頂臥梁下口的砌體應切成 踏步形。 二、筋混凝土現澆樓板裂縫防治的技術措施 現澆板的混凝土應采用中粗沙,嚴禁采用片石和山 砂,按規定嚴格控制碎石和砂中的含泥量。通長現澆 鋼筋混凝土板應成一次澆筑完成,保證鋼筋混凝土板 帶和構造拄的有效連接。 嚴格控制鋼筋混凝土現澆
2、板的厚度,嚴格控制混凝土 內的鋼筋、管線的位置,板內管線管徑不應大于板厚, 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25mm。 現澆板中的管線必須布置在鋼筋網片之上(雙層雙向 配筋時,布置在下層鋼筋之上),盡量避免交叉布置, 確須交叉的,在交叉布線處應采用線盒。嚴禁水管水 平埋設在現澆板內。 現澆板澆筑時,在砼初凝前應進行二次振搗,在砼終 凝前進行不少于兩次的壓抹,注意觀察板面有無裂縫,必要時適當增加壓抹次數。 現澆板澆筑后,一般應在12h內進行覆蓋和澆水養護, 養護時間不少于7d。 現澆板養護期間,當砼強度小于1.2Mpa時,不得進行 后續施工。當砼強度小于10Mpa時,不得在現澆板上吊運、堆放重物。 板底宜采用
3、直接批膩子措施,現澆提倡采用大型板板 支撐系統。 支撐模板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 還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剛度、整體穩定性和上下支撐的豎向貫通;模板接縫寬度不大于1.5,邊支撐立桿與墻間距不得大于300,中間不得大于800;嚴格按要求控制拆模時間,防止砼早期擾動。 施工縫的位置和處理、混凝土澆筑應嚴格按設計要求 和施工技術方案執行。 三、樓地面滲漏防治的技術措施 1、上下水管等預留洞口坐標位置應正確,洞口形狀為上 大下水。 2、管道安裝前,樓板板厚范圍內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應 先做毛化處理,再均勻涂一層塑料脫開,然后用篩洗 中的中粗砂噴灑均勻。 3、現澆板預留洞口填塞前,應先將洞口清洗
4、干凈,待混 凝土凝固后進行4h蓄水試驗;無滲漏后,用摻入抗裂防滲劑的水泥砂漿填塞。管道安裝后,應在洞口進行24h蓄水試驗。蓄水高度為20*30。 4、地面找平層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鄰地 面低5。 5、煙道根部向上300的范圍內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漿 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層。 四、外墻滲漏防治的技術措施 1、外墻粉刷應使用含泥量低于2、細度模量不小于2.5 的中粗砂,嚴禁使用石粉、混合粉。 2、抹灰工程不得使用過期水泥,其凝結時間和毛化處理, 涂刷加膠水泥漿作結合層。洞口填塞分二次澆筑。3、外墻洞眼應按規范留置,采用細石混凝土二次封堵, 并及時辦理專項隱蔽驗收手續。 4、粉刷前應清除
5、墻面污物,并提前1d澆水濕潤。 5、外墻抹灰必須分層進行,嚴禁一遍成活,施工時每層 厚度宜控制在6-10。特別是抹灰層過厚和不同材料基體交接處的加強處理,并進行處理后的檢查驗收;嚴格執行粉刷分層和抹壓工序,確保無脫層、無空鼓、無爆灰和無裂縫。外墻粉刷各層接縫位置應錯 開,并設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 6、外粉刷必須設置分格縫,嚴格控制分格縫的間距。 7、外墻涂料找平膩子的厚度不應大于1。 8、窗臺應采用現澆混凝土澆筑。窗臺、窗眉、陽臺、雨 篷、腰現和挑檐等處粉刷的排水坡度不應小于2,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必須設置滴水線(槽),滴水線(槽)應密得出現爬水和排水不暢的現象,滴水線(槽)深度、寬度均不低于1
6、0。 五、門窗滲漏防治的技術措施 1、門窗安裝前應進行抗風壓、氣密性和水密性三項性能 的見證取樣檢測,安裝完畢后應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現場檢驗。 2、門窗框安裝固定前應對預留墻洞尺寸進行復核,固定 后的外框與墻體應根據飾面材料確定問題。 3、門窗洞口應干凈干燥后施打發泡劑,發泡劑應在揭膜 前入縫隙內,防止發泡劑外膜破損。 4、門窗外側應留5寬的打膠槽口,外墻面層為粉刷層 時,宜貼“”性塑料條做槽口。 5、打膠面應干凈干燥后施打密封膠,且應采用中性硅銅 密封膠,嚴禁在涂料面層上打密封膠。 六、屋面滲漏防治的技術措施 1、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須編制詳細的施工證詞案,經監 理審查確認后方可組織施工
7、。 2、卷材防水層收頭宜在女兒墻凹槽內固定,收頭處應用 防腐木條加蓋金屬條固定二釘上距不得大于450,并用密封材料將上下口封嚴。 3、在屋面各道防水層或隔氣層施工時,伸出屋面管道、 井(煙)道及高出屋面的結構處軍營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管道泛水布小于350試),最后一道泛水材料應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壓條將卷材上口壓緊,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4、屋面防水施工完畢后,應進行蓄水或淋水試驗。 七、室內標高和幾何尺寸控制措施 1、由專人進行測量,各種測量儀應定期校驗。 2、主體施工階段應及時彈出標高和軸線的控制線,標準 測量,認真記錄,并確保現場控制線標識清楚。 3、嚴格控制現澆板厚度,在混凝土澆筑前應做好現澆板 厚度的控制標識,每15.2范圍內宜設置一處。4、裝修階段應嚴格按彈出的標高和軸線控制線施工,發 現超標時及時處理。 5、按檢驗批進行建筑物室內標高、軸線。樓板厚度的測 量,每三層為一個檢驗批。測量后,認真填寫建筑物室內標高、軸線、樓板厚度測量記錄。 6、室內標高、軸線位置的檢測數量,每檢驗批按10的 房間數且不小于5間進行抽查。 7、樓板厚度的檢測實量,每檢驗批按10的樓板數且不 小于5塊板進行抽查。 8、監理單位應及時抽驗施工單位測量記錄。 9、還應對室內標高和幾何尺寸不定期進行檢驗,發現問 題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