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0+440空心板橋圍堰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一、地理位置浦上路(學院路至117縣道段)改建工程位于閩侯縣馬保村,地處大學城上街片區,與浦上大橋連接線相接,連接學院路和117縣道。改建工程按照規劃紅線走向和寬度設計,起于現狀117縣道,自西南向東北方向延伸,終于學院路。路線長約1.4km,寬50m。除起、終點外,道路沿線還與一條規劃路相交?,F狀道路為24m寬的機動車道行車道,道路路面破壞較嚴重,急需對現狀機動車道進行修整改造,增設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以滿足周邊地塊開發的需要。二、工程地質浦上路(學院路至117縣道段)改建工程位于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場地現狀主要為原浦上路路面、民間房屋、苗圃及岐
2、頭江水域等。整個擬建場地地勢相對較為平坦,屬于沖淤積平原地貌單元。場地地層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雜填土;2)粘土;3)淤泥;4)中砂;5)粘土;6)淤泥質土;7)粘土、淤泥質土;8)殘積性粘土;9)全風化花崗巖; 10)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11)碎塊狀強風化花崗巖;12)中微風化花崗巖。三、氣象、水文本項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熱豐富。本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359.6mm,多年平均氣溫19.3攝氏度以上。區內K0+380-K0+500范圍內存在岐頭江,所處岐頭江河道約85m。四、橋梁工程K0+440大橋工程為高岐河大橋的兩側拓寬橋梁,橋梁跨徑布置為6*20m,橋面寬度1
3、0.0m,斷面布置形式為:0.5m人行道欄桿+4.5m人行道+4.5m非機動車道+0.5m防撞護欄=10.0m,采用(6*20)m預應力混凝土先簡空心板橋,橋面連續;橋臺為鋼筋混凝土薄壁臺,橋墩為蓋梁式墩,樁基為鉆孔灌注樁基礎,樁基設計為嵌巖樁。五、施工部署1、圍堰的搭設時間從2016年5月開始2、施工隊伍機械安排:派遣1支有圍堰施工經驗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機械方面安排2臺PC-220挖機,4部CQ1240TF重型自卸車。3、材料安排:圍堰所需的粘土、土工布等由我項目部合理采購。4、施工區域平面布置:圍堰施工區域外2米范圍均封閉,布置警示標識,非施工及管理人員不得進入施工區域。六、圍堰尺寸描述
4、本次圍堰的土體高度應考慮雨季汛期水位情況和機械自由進退,設定為6.0米。圍堰的填土區域為防止滲水,采用土工布鋪設后再填筑粘土壓實,上段覆蓋草袋。七、施工方法1、施工圍堰不僅僅是臨時擋水堰體,而且是確保橋梁工程順利施工、保證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圍堰的搭建、填筑施工必須符合施工規范的有關要求。圍堰土體必須碾壓夯實,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圍堰的設計斷面尺寸;2、圍堰的填筑:由于河道較窄,水位較低,且河水流速較緩,為確保河道通暢,我項目部對圍堰進行兩段施工,以3#橋臺為分界點,每次施工留足半幅河道進行通流(圍堰位置的分布后附平面示意圖)。3、施工圍堰的維護:圍堰施工完畢后,經常派人巡視、檢查
5、、維護,在圍堰背水面縱向兩側坡腳處各設置集水坑一個,并派專人排水,保持基坑內無積水。安排專人對圍堰外的水位進行觀測以及對圍堰的檢查,發現意外情況及時匯報,及時采取在圍堰頂部加筑子堰等應急措施,確保圍堰在雨季汛期期間萬無一失。4、圍堰拆除:橋梁工程全部結束后,接監理工程師指令后方可拆除圍堰,拆除時,用挖掘機將圍堰的土方挖出,自卸汽車將土方運至棄土場內。對圍堰水下土方,將采用挖泥船進行開挖,棄土運至棄土場。八、防汛措施1、為保證圍堰安全我項目部將成立防汛領導小組,組織20人的搶險隊伍,落實好防汛搶險物資(蛇皮袋、鐵鍬、潛水泵、棕繩)。2、準備足夠數量的袋裝粘土堆放在河道圍堰兩側,隨時準備對圍堰進行
6、加固,安排專人在圍堰施工地段值班巡邏,并配備通訊設備,實時檢測水文情況,發現異常狀況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險,確保圍堰施工的安全。九、安全保證措施1、 項目指揮部設安全領導小組,指揮長任組長,安全長任副組長,具體組織實施對 該項目的安全管理。2、 各施工隊設安全管理小組,隊長任組長,安全員任副組長,工班設兼職安全員,實行縱向到位,橫向到邊的安全管理。3、 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執行國家、企業關于安全生產的政策,貫徹實施勞動保護法和規章制度,努力改善施工環境。4、 結合工程特點,建立各級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及安全生產守則,并經常檢查落實情況。5、 凡進入現場的人員,均要服從值班員的指揮,遵守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禁止穿拖鞋、高跟鞋或光腳進入施工現場。6、 堅持經常和定期安全檢查的制度,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堵塞事故漏洞,還結合安全事故的規律和季節特點,重點查防觸電、防淹亡、防大災、防交通事故等措施的落實。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并實行獎罰制度。7、 經常與當地政府保持聯系,密切同當地群眾的關系,征求意見,改進工作,嚴肅群眾紀律,搞好工農聯防,共同做好施工期間的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