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料場概況11.1 料場位置及范圍11.2 料場地貌情況21.3 氣象、水文21.4 交通22 勘探復查目的23 編制依據34 施工進度計劃安排35 施工準備35.1 施工供水、供電35.2 施工道路35.3 施工通訊設備35.4 施工機械設備35.5 人力資源配置46 施工方法46.1 施工程序46.2 地形測繪56.3 復查探坑56.4 勘探方法66.5 料場試驗取樣77 勘探結果匯總77.1 地形測繪77.2 儲量計算77.3 室內物理實驗88 附圖8土料場復堪施工方案1 料場概況1.1 料場位置及范圍深圳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位于鹽田區北面的小三洲盆地內,集雨面積0.62km2。上水庫總
2、庫容983.0萬m3,調節庫容825.24萬m3,水庫水位最大消落深度24.81m,正常蓄水位526.81m,死水位502.0m。上水庫大壩土建工程包括:1座主壩、5座副壩、庫周防滲處理和環庫公路等,其中主壩和4副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其余4座副壩為風化土心墻石渣壩。各風化土心墻石渣壩的土料需求情況為,1#副壩全強風化料52163m,風化土心墻料25906m,2#副壩風化土心墻料4673m,3#副壩全強風化料9255m,風化土心墻料13227m,5#副壩風化土心墻料1537m。根據合同文件,將各主副壩址部分開挖區和庫內小山包作為土料料源地,編號為16。16土料場主要為庫內的K區、 L區、H區及
3、I區。K區為庫區進出水口附近小山包,料場面積約為1.05萬,高程約為511m520m,有用層儲量6.79萬m3,無用層體積為0.53萬m3。L區為庫區主壩上游的庫內小山包,料場面積約為1.56萬,高程為501m518m,有用層儲量為10.13萬m3,無用層體積為0.78萬m3。HI區位于庫區4#副壩壩基部位,料場面積約為2.54萬,有用層儲量4.19萬m3,無用層體積為0.99萬m3。1.2 料場地貌情況本工程地處深圳東部,鹽田區和龍崗區交界的山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珠江口東岸,區域地形總體表現為寬闊和緩的中低山丘陵地貌景觀,屬東南沿海低山丘陵一部分,地勢上呈東南高西北低,南臨大海,從分布高程
4、上看,主要分布有750m800m、500m550m、300m350m、100m150m等四級夷平面。1.3 氣象、水文本工程位于深圳市區東部,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域,夏季長,氣候溫和,多年平均氣溫22.4.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氣溫0.2.雨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夏季多,冬春少,其中4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多年平均降雨量1932mm,多年平均最大風速22.8m/s,極端最大風速大于40m/s。1.4 交通目前主要施工道路已經修好,通往各個料場交通很方便,可以直接到達。2 勘探復查目的為滿足壩料符合填筑指標,根據不同料場性質的情況,對16料場進行復勘,復勘的內容主要包括:(1
5、)土料場的地質分布調查;(2)儲量復核;(3)土料物理力學性質室內試驗;(4)其它。3 編制依據1)水利水電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規程J712-2007;2)深圳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大壩土建工程合同文件。4 施工進度計劃安排施工計劃日期為:2013年4月6日2013年4月26日。5 施工準備5.1 施工供水、供電施工用水:可以用經批準過的水源就進從水庫水塘取用,如附近無水源,需自備水泵,就近抽取使用。施工用電:就近利用已架設好的電力設施接入,如果附近沒有,需自備柴油電力發電機。5.2 施工道路目前通往料場的主要道路基本修好,利用已經修好的施工道路到達料場。5.3 施工通訊設備由于勘探處于山區,為便
6、于協調施工,加強施工控制管理,需配備無線電對講機。5.4 施工機械設備 根據施工進度及施工要求,我部將對土料場復堪施工進行足量的設備配置,詳見表1: 表1: 主要設備配置表序號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1遠紅外恒溫干燥箱HG(50300)臺12地質鉆機XY-2臺13挖掘機PC200臺14自卸汽車15T、20T臺25柴油發電機30KW臺16測量儀器全站儀、水準儀等套15.5 人力資源配置根據施工進度及施工要求,我部將對土料場復堪施工進行足量的人員配置,詳見下表2: 表2: 主要人員配置序號工種數量1測量工72鉆工203試驗人員64管理人員45雜工206司機26 施工方法6.1 施工程序根據規范及以往施
7、工經驗,土料場復勘施工準備完成后,對勘查料場進行工程地質測繪,勘探布置,根據布置勘探點進行探勘并取土樣品試驗。具體施工程序如下圖1所示:施工準備料場地形測繪勘探點取樣放樣點勘探繪制地質剖面圖,儲量計算出報告及圖表布置勘探點并放樣 圖1:施工程序圖6.2 地形測繪在料場復查前要對料場的原始地貌進行實地測量。并按現場施工的精度要求繪制相應比例的原始地形圖并及時繪制原始的縱、橫斷面圖。斷面圖的布置依據設計圖的布置方式在設計斷面間加密布置。斷面中心樁間距按工程結構特征和地形變化情況在100m200m之間選擇。施工樁號與設計采用的樁號一致,在圓弧段橫斷面徑向布置。在原始地表測繪中,將廣泛利用先進的儀器設
8、備、電子記錄,通過CASS軟件電腦成圖,計算機自動求積、算量。6.3 復查探坑料場的探坑,是設計部位進行料場初步規劃和儲量計算的根本性的依據,施工單位在設計提供的地質資料的基礎上,對料場的探洞和探坑進行進一步查明和判斷,根據對探坑揭露的巖性和走向,初步判斷料場分布情況,從而為料場開采面提供第一手資料。(1)根據設計給出的圖紙布置料場勘探點,勘探點應成網格狀,間距在50100m之間,以利于形成橫縱剖面圖每個剖面不少于三個探坑;(2)勘探方法采用地質鉆機成孔;(3)勘探點應描述土的名稱、顏色、成分、結構、厚度、潮濕狀態、塑性狀態、含碎(礫)石或結核、腐植質等,并記錄地下水位、取樣位置、編號、高程。
9、(4)每個勘探點均應分層取樣做簡分析,簡分析應取代表性樣品,取樣最少組數應符合規范表6.1.4的規定。按料場(分區)規模0.1 k時,復查單層(分層混合)取樣組數35個。(5)根據土料場K區、L區、HI區的分布面積及儲量情況,分別布置了4個、5個及6個探坑。探坑的布置原則為相鄰點之間間距按50100m布設。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可根據現場的地形條件,在控制距離范圍內對探坑位置進行調整,料場復勘報告中探坑位置以實際圖上位置為準。各探坑坐標點如下表3所示。表3: 各探坑布置控制坐標點表序號X坐標Y坐標備注K區探坑布置控制坐標K127950.5613 136102.3667 K227856.5241
10、136102.3667 K327856.5241 136137.9766 K427793.4117 136137.9766 L區探坑布置控制坐標L127565.3935 136104.5420 L227515.3935 136044.5420 L327515.3935 136104.5420 L427515.3935 136154.5420 L527465.3935 136104.5420 HI區探坑布置控制坐標H128136.9598 136197.0073 H228081.7963 136138.7957 H328026.6329136080.5841I127971.4694136022.
11、3724I227916.3059135964.1608I327861.1424135905.94926.4 勘探方法料場勘探復查要依據設計給出的勘探資料做勘探,直接探測到粘土層及強風化料的位置,然后與設計提供的資料做出比較,來確定料源的準確性。勘探采用坑探為主,槽探為輔。各勘探點應揭穿有用層以下0.5m1.0m,或至地下水水面,采取拉網式的勘探,所勘探位置要做好標記,防止遺漏或者重復。6.5 料場試驗取樣根據規范DL/T5388-2007的要求,K區土料場的分區規模0.1k,考慮K1、 K 3、K4 三點布置取樣探坑。若有用層只有一層時僅需做單層取樣;若有用層超過一層,則需根據有用層層數對應進
12、行分層取樣。L區土料場的分區規模0.1k,考慮L1、L 3、L5 三點布置取樣探坑,若有用層只有一層時僅需做單層取樣;若有用層超過一層,則需根據有用層層數對應進行分層取樣。HI區土料場的分區規模0.1k,考慮H2、I2兩點布置取樣探坑,若有用層只有一層時僅需做單層取樣;若有用層超過一層,則需根據有用層層數對應進行分層取樣。根據規范DL/T5388-2007的要求,在上述三個土料場的取樣坑中,任意選取一個作為天然含水率及天然密度的探坑,在取樣坑中間距2m取一組天然含水率試驗樣品。7 勘探結果匯總7.1 地形測繪地形測繪是儲量計算的第一步。地形測繪的精度,關系到儲量計算的準確性,測繪比例尺應符合規
13、范DL/T5388-2007表4.0.9要求。尤其注意無用層料的分布情況及分布量,以便于進行二次土石方平衡規劃。作為料場的原始地形,無用量計算為:V實際無用料量=V料場開采總量-V填筑上壩料V增加的無用量=V實際無用料量-V投標階段無用料其中:為壩料折算系數,為壩料天然容重與填筑干容重的比值。由于料場地形復雜、坡度陡峭、植被茂密,許多地方是人無法攀爬而立尺,為測量方便,具備條件時往往采用無棱鏡全站儀進行測繪,具有測繪精度高、方便易行的特點,如不具備條件,則可采用兩臺全站儀進行測量或采用前方交匯法進行測繪,精度也能滿足要求,測出的結果,在室內往往采用地形成圖軟件進行地形圖繪制,在繪制時應盡量標注出探洞的位置及地形特征點,以便于后期復核和現場對照。7.2 儲量計算采用平行斷面法或平行斷面法進行儲量計算。根據地形測量中所實測的斷面及探坑位置揭露的有用層厚度,風化層厚度計算出料場的儲量。7.3 室內物理實驗根據料場取樣進行簡分析土料室內實驗,試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擾動樣總量不應少于50kg。2、粘性土簡分析項目應為天然含水率、顆粒分析、液限、塑限、天然密度、比重、塑性指數、液性指數等項目。8 附圖1、土料場復堪平面布置圖;2、L區復堪點布置圖;3、K區復堪點布置圖;4、HI區復堪點布置圖。 8